唐雙舉是主動請纓來晉陽打探消息的。可是他萬沒想到的是,就在前些時,侯鑒競下了一道密令:要他設法刺殺賀渾!
他本來是出於和同僚王肅爭功的目的,欲趁王肅自鄴都铩羽而歸之機,親自來晉陽探得霸府及賀渾本人的動靜而向侯鑒邀功,以占得司空府頭號幕僚的座椅,為日後封爵拜相奠定基礎的,可哪知卻要被逼著去刺殺賀渾,真可謂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喲!
盡管得力於侯鑒為他安排的幾名身手高強的隨從,事情辦得還算順利:不僅成功地刺殺了賀渾的謀主杜輔玄,而且從眼下的情形推斷,不管和杜輔玄同時遇刺的是不是賀渾本人(早在一兩個月前就有傳言說,賀渾在撤軍迴到晉陽後不久,便因箭傷迸發而不治身亡了,如今在霸府不時露麵見人的其實是他的替身),反正是逼得新近趕來晉陽救急的賀嵩不得不對外公布了賀渾的死訊。這對他唐雙舉而言,無疑已立下了無人可比擬的首功!
但是,一想到叱吒風雲的一代梟雄,十幾年前自己傾心投奔的令主賀渾有可能是死在了自己手下,唐雙舉就身不由己地會產生一種莫名的恐懼:這事日後一旦曝露出去,不僅僅是他本人,甚至整個唐氏宗族都要大禍臨頭,墜入萬劫不複的深淵吧。
雖然,他不止一次地設想過,從此隻能死心踏地地扶保侯鑒上位,徹底取代賀氏父子,成為東朝實際的執政者,進而爭取位列公卿,以實現他本人長久以來的夢想。可是,不知怎地,唐雙舉總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侯鑒舉兵,能一舉戰勝賀崇,賀嵩兄弟嗎?如果形勢一旦不利,他會不會把自己當作替罪羊給出賣了啊?
盡管已身居司空長史的高位,可唐雙舉每每會感覺侯鑒像是有一些事在瞞著他,和他並沒有推心置腹。譬如,數月前賀嵩在赴洛陽勞軍期間,意外地發生了儺戲現場劫持人質事件,以至後來牽扯出城安司從事楊待封係西朝諜候,本來,唐雙舉已經打算為此事接受侯鑒對他的嚴厲懲罰的。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侯鑒在迴到洛陽以後,對這件事隻字不提,渾然好像沒有楊待封這個人似的。這樣一來,反倒使得唐雙舉心裏一直惴惴不安,他之所以主動要求來晉陽探查霸府動靜,不得不說和侯鑒對他有過不咎,諱莫如深的態度有一定關係。
正是處於矛盾的心理狀態下,近來唐雙舉對周圍的人和事都高度地敏感和警覺,時常會有不寒而栗的感覺。
特別是今天,當安排在霸府周邊的眼線跑來向他報告:“高兆高公子被他爹綁著去了霸府側院,後來隻看見高季式一人離開"時,唐雙舉登時緊張地喘不上氣來了:憑他對高季式的了解,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高季式會綁了自己的親兒子去向賀嵩,陳長猷請罪!
在經過最初的慌亂之後,唐雙舉的頭腦漸漸冷靜了下來。他仔細迴想著前後幾次拉攏,勸誘高兆的經過,自認為說話還算含蓄,得體,即使高兆亳不隱瞞地向賀嵩,陳長猷招供,單憑一些語意模棱兩可的話,恐怕賀陳二人也難以認定他和霸府行刺事件有關。
然而,他的心神才略微安穩了下來,便又接到稟報:"館驛周圍出現了若幹身份不明的人,有兄弟外出辦事,發覺自己被人盯梢了。"
唐雙舉心頭又是一震:"莫非高兆真的把自己給賣了?賀嵩這是要對自己下手了?"
不過,唐雙舉能夠從一名白衣士子一路攀升至司空長史的高位,也是頗經曆過一些大陣仗的人。他一俟意識到自己已身處危險境地,便迅速作出了反應:當即傳命隨行人等務必暗自加強戒備,表麵上保持日常的狀態,不得與出現在館驛周邊的可疑人等發生衝突。
命令傳下後,唐雙舉觀察了兩天動靜,並沒有發現對方有采取進一步行動的跡象,才決定按照原本設想好地前往霸府求見賀嵩。
莫小豐於賀渾頭七那天身著戎裝,出現在天聖夫人麵前,倒是沒有引起她的格外關注。
在帶領眾人依照喪儀的規矩進行過招魂的儀式後,莫小豐單獨將天聖夫人請至靜室,詢問她何時打算隨同父親的靈柩返迴鄴都。
不出他所料,天聖夫人當即擺列出許多理由,向他解釋應在晉陽當地為賀渾舉行百日喪儀,臨了還說道:“時至今日,本宮仍未接到天子詔書,這就說明,陛下也是讚同丞相的喪儀應在晉陽舉辦的。"
莫小豐無意和她當麵爭執,遂說道:"待頭七過後,護送父王靈柩返迴鄴都原是大將軍府下達的軍令。我想,應是經過陛下允準的。如今夫人既然主張在晉陽為父王舉喪百日,身為晚輩,兒子理當順從。隻是,斷沒有停棺百日仍不入土安葬的先例,關於父王的陵寢之地,不知夫人有何考慮?"
天聖夫人見他表示順從自己的主張,臉色有所緩和,同他商量道:"城西晉源山下風水上佳,公子以為,將丞相安葬於彼處,如何?"
莫小豐沉吟著說道:"晉源山麓好則好矣。不過,兒子擔心,一旦陛下傳詔,準父王配享宗祀,該怎樣安置?"
依賀渾的官爵,生前立下的功績,皇帝自是當允準其入配皇室宗廟,供後世瞻仰的。相應地,賀渾也應作為功臣,安葬入鄴都南郊的皇家陵園之內。曾經身為皇後的天聖夫人自然懂得這一規矩。此時聽莫小豐提起此事,她登時明白了,原來他並不是真的順從自己的主張,而是拐著彎兒地在勸說自己改變主意呢!
"丞相能不能入配宗祀,不是得等天子下詔詔準嗎?在未接到天子詔書前,一切照舊進行。"天聖夫人冷冷地撂下一句話,拂袖而去。
莫小豐開口正欲挽留,卻見小德子走進來稟報道:"公子,唐雙舉唐長史求見。"
莫小豐心想:他倒是來得挺快,口中吩咐道:"有請。"
唐雙舉一臉肅穆地走進屋來,拱手施禮道:"下官拜見太原公,太原公請節哀。"
莫小豐忙上前挽起唐雙舉,請他入了座,說道:"唐長史無需見外,前番我赴洛陽勞軍,多承長史關照,此次前來晉陽,本應前往館驛看望長史的,可這。。。"
唐雙舉一邊偷覷著莫小豐的臉色,一邊謙辭道:"下官早該來拜見的,前兩天來時可惜未能見到您。"
"啊,這不是龍門那裏有了戰事嘛,我前幾天出城去巡視各營的戰備了。唐長史找我,是有什麽事嗎?"莫小豐隨意地問道。
他本來是出於和同僚王肅爭功的目的,欲趁王肅自鄴都铩羽而歸之機,親自來晉陽探得霸府及賀渾本人的動靜而向侯鑒邀功,以占得司空府頭號幕僚的座椅,為日後封爵拜相奠定基礎的,可哪知卻要被逼著去刺殺賀渾,真可謂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喲!
盡管得力於侯鑒為他安排的幾名身手高強的隨從,事情辦得還算順利:不僅成功地刺殺了賀渾的謀主杜輔玄,而且從眼下的情形推斷,不管和杜輔玄同時遇刺的是不是賀渾本人(早在一兩個月前就有傳言說,賀渾在撤軍迴到晉陽後不久,便因箭傷迸發而不治身亡了,如今在霸府不時露麵見人的其實是他的替身),反正是逼得新近趕來晉陽救急的賀嵩不得不對外公布了賀渾的死訊。這對他唐雙舉而言,無疑已立下了無人可比擬的首功!
但是,一想到叱吒風雲的一代梟雄,十幾年前自己傾心投奔的令主賀渾有可能是死在了自己手下,唐雙舉就身不由己地會產生一種莫名的恐懼:這事日後一旦曝露出去,不僅僅是他本人,甚至整個唐氏宗族都要大禍臨頭,墜入萬劫不複的深淵吧。
雖然,他不止一次地設想過,從此隻能死心踏地地扶保侯鑒上位,徹底取代賀氏父子,成為東朝實際的執政者,進而爭取位列公卿,以實現他本人長久以來的夢想。可是,不知怎地,唐雙舉總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侯鑒舉兵,能一舉戰勝賀崇,賀嵩兄弟嗎?如果形勢一旦不利,他會不會把自己當作替罪羊給出賣了啊?
盡管已身居司空長史的高位,可唐雙舉每每會感覺侯鑒像是有一些事在瞞著他,和他並沒有推心置腹。譬如,數月前賀嵩在赴洛陽勞軍期間,意外地發生了儺戲現場劫持人質事件,以至後來牽扯出城安司從事楊待封係西朝諜候,本來,唐雙舉已經打算為此事接受侯鑒對他的嚴厲懲罰的。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侯鑒在迴到洛陽以後,對這件事隻字不提,渾然好像沒有楊待封這個人似的。這樣一來,反倒使得唐雙舉心裏一直惴惴不安,他之所以主動要求來晉陽探查霸府動靜,不得不說和侯鑒對他有過不咎,諱莫如深的態度有一定關係。
正是處於矛盾的心理狀態下,近來唐雙舉對周圍的人和事都高度地敏感和警覺,時常會有不寒而栗的感覺。
特別是今天,當安排在霸府周邊的眼線跑來向他報告:“高兆高公子被他爹綁著去了霸府側院,後來隻看見高季式一人離開"時,唐雙舉登時緊張地喘不上氣來了:憑他對高季式的了解,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高季式會綁了自己的親兒子去向賀嵩,陳長猷請罪!
在經過最初的慌亂之後,唐雙舉的頭腦漸漸冷靜了下來。他仔細迴想著前後幾次拉攏,勸誘高兆的經過,自認為說話還算含蓄,得體,即使高兆亳不隱瞞地向賀嵩,陳長猷招供,單憑一些語意模棱兩可的話,恐怕賀陳二人也難以認定他和霸府行刺事件有關。
然而,他的心神才略微安穩了下來,便又接到稟報:"館驛周圍出現了若幹身份不明的人,有兄弟外出辦事,發覺自己被人盯梢了。"
唐雙舉心頭又是一震:"莫非高兆真的把自己給賣了?賀嵩這是要對自己下手了?"
不過,唐雙舉能夠從一名白衣士子一路攀升至司空長史的高位,也是頗經曆過一些大陣仗的人。他一俟意識到自己已身處危險境地,便迅速作出了反應:當即傳命隨行人等務必暗自加強戒備,表麵上保持日常的狀態,不得與出現在館驛周邊的可疑人等發生衝突。
命令傳下後,唐雙舉觀察了兩天動靜,並沒有發現對方有采取進一步行動的跡象,才決定按照原本設想好地前往霸府求見賀嵩。
莫小豐於賀渾頭七那天身著戎裝,出現在天聖夫人麵前,倒是沒有引起她的格外關注。
在帶領眾人依照喪儀的規矩進行過招魂的儀式後,莫小豐單獨將天聖夫人請至靜室,詢問她何時打算隨同父親的靈柩返迴鄴都。
不出他所料,天聖夫人當即擺列出許多理由,向他解釋應在晉陽當地為賀渾舉行百日喪儀,臨了還說道:“時至今日,本宮仍未接到天子詔書,這就說明,陛下也是讚同丞相的喪儀應在晉陽舉辦的。"
莫小豐無意和她當麵爭執,遂說道:"待頭七過後,護送父王靈柩返迴鄴都原是大將軍府下達的軍令。我想,應是經過陛下允準的。如今夫人既然主張在晉陽為父王舉喪百日,身為晚輩,兒子理當順從。隻是,斷沒有停棺百日仍不入土安葬的先例,關於父王的陵寢之地,不知夫人有何考慮?"
天聖夫人見他表示順從自己的主張,臉色有所緩和,同他商量道:"城西晉源山下風水上佳,公子以為,將丞相安葬於彼處,如何?"
莫小豐沉吟著說道:"晉源山麓好則好矣。不過,兒子擔心,一旦陛下傳詔,準父王配享宗祀,該怎樣安置?"
依賀渾的官爵,生前立下的功績,皇帝自是當允準其入配皇室宗廟,供後世瞻仰的。相應地,賀渾也應作為功臣,安葬入鄴都南郊的皇家陵園之內。曾經身為皇後的天聖夫人自然懂得這一規矩。此時聽莫小豐提起此事,她登時明白了,原來他並不是真的順從自己的主張,而是拐著彎兒地在勸說自己改變主意呢!
"丞相能不能入配宗祀,不是得等天子下詔詔準嗎?在未接到天子詔書前,一切照舊進行。"天聖夫人冷冷地撂下一句話,拂袖而去。
莫小豐開口正欲挽留,卻見小德子走進來稟報道:"公子,唐雙舉唐長史求見。"
莫小豐心想:他倒是來得挺快,口中吩咐道:"有請。"
唐雙舉一臉肅穆地走進屋來,拱手施禮道:"下官拜見太原公,太原公請節哀。"
莫小豐忙上前挽起唐雙舉,請他入了座,說道:"唐長史無需見外,前番我赴洛陽勞軍,多承長史關照,此次前來晉陽,本應前往館驛看望長史的,可這。。。"
唐雙舉一邊偷覷著莫小豐的臉色,一邊謙辭道:"下官早該來拜見的,前兩天來時可惜未能見到您。"
"啊,這不是龍門那裏有了戰事嘛,我前幾天出城去巡視各營的戰備了。唐長史找我,是有什麽事嗎?"莫小豐隨意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