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豐蹙眉思忖道:"眼下柔然使節催討糧餉甚急,如貿然發兵突入柔然境內救人,很可能激起兩國公開反睦,於平叛大局極為不利。可若是不沒法營救種長樂等人,一旦其被柔然俘獲,供出實情,也將導致同樣嚴重的後果,這該如何是好呢?"
正當他感到左右為難之際,有軍士來報:“封羽衣封小姐求見。"
封羽衣是為呂方簡釋放薛昭一事前來向莫小豐詢問情況的。眼瞅著約定接人的時間將至,她既和薛南笙失去了聯係,又不知最近的進展怎樣,隻得來找莫小豐打探情形。
封羽衣認得不商是種長樂的四大弟子之一,進得房來看到不商形容狼狽地站在那裏,不由得一怔,問道:"你怎麽來了?”
莫小豐請不商將種長樂等人被困的前後經過向封羽衣講述了一遍,爾後向她問計道:"封小姐可有辦法解救種公等人脫困嗎?"
自從前晚被莫小豐親昵地直唿其名,封羽衣自覺和他的關係親近了許多,此刻聽他又退了迴去,仍稱唿自己為封小姐,心下不免略微覺得有些失落,轉向不商問道:"你再詳細說說種公等人失陷溝壑時的情形。"
不商說道:“當時雖說在夜晚,可我記得很清楚,師父帶著我們是沿原路返迴的。不知怎地,當我們走到一處岔路口時,前方影影綽綽地辯不清了方位,結果就走錯路,陷入了深溝之中。"
封羽衣緊盯著他問道:"也就是說,你們走到岔路口時忽然迷失了方向?你覺得,是因為當時起霧了,還是別的原因?"
不商迷茫地答道:“說不上來,應該不是起霧。當時就覺得前方的道路,樹木有些恍惚不清,分辯不出來時的路了。"
封羽衣臉色變得凝重了起來,衝莫小豐使了個眼色。
莫小豐會意,命侍從先帶不商下去更衣,歇息,爾後問道:"封小姐方才應當是有意發問吧?你想必已經猜到了什麽。"
封羽衣苦笑著搖搖頭,說道:"我並不比你多知道些什麽。隻是最近兩年時常聽人說起,柔然太子自幼跟隨異人學藝,慣會六丁六甲,移山倒海等奇異幻術。據方才不商所說的情形,倒像是這位柔然太子施用幻術誘使種公等人誤入了深溝。"
莫小豐笑了:"這麽說,柔然太子還是位半仙之體,居然能施幻術誘人至深溝,爾後困之?"
封羽衣和陳長猷都一臉嚴肅地看著他,默不作聲。
莫小豐見狀,忽然省悟到封陳都是古人,即便封羽衣博聞強記,陳長猷智計過人,他二人也不免有些迷信仙道,幻術之類的東西,便收斂笑容,問道:“封小姐人稱‘武林女博士',可知破解此幻術之法?"
封羽衣搖頭道:“幻術並非武技,小女子對此所知甚是有限。"
陳長猷拱手說道:"下官以為,種公等身陷之地既在柔然境內,且敵勢不明,切不可冒然施救,以免激起更大事端。就目下情勢而言,倒不妨利用柔然主力緊缺糧餉之機,采取以糧換人之策,勸使柔然主動解困,更為穩妥。"
莫小豐沉吟著問道:"我也正有此慮。但不知如先生所言,能勸使柔然解困,放了種公等人嗎?"
“事在人為。假如咱們答應一次向柔然交付數十萬石糧餉,應可解雲中缺糧之急,於柔然與突厥戰事或有扭轉之功,用數十萬石糧餉交換區區數百尋常百姓,有何難哉?"陳長猷進一步解說道。
“好,我這便去見土訶提說此事。"莫小豐起身說道。
"渤海公不可親自前往,委一吏員去和柔然使節交涉即可。"陳長猷躬身阻攔道。
莫小豐明白他的意思,想了想,決定還是將這件差使交給小德子去辦最為合適,遂請陳長猷代為通傳。
待屋內隻剩下封羽衣,莫小豐首先問道:"你來找我,可是為了薛昭的事?”
封羽衣聽他不再客氣地稱唿自己為封小姐,心中暗喜,點了點頭,說道:"自從前晚起,薛前輩便不知了去向,眼看與呂方簡約定的時日將至,也不知他會不會履約放人?"
莫小豐"哼"了一聲,說道:"我已派人去並州刺史府後的兇屋聽候消息,至今仍未得迴報。像呂方簡那樣的人,說的話未必作數。"
封羽衣偷眼觀察著莫小豐,關切地說道:“你這兩天沒有好好休息吧,瞧著眼圈兒都是烏的,可別累壞了身子。"
莫小豐的目光和她一接上,見她迅速偏轉頭,脖頸紅成了一片,不由得心中一動,說道:"多謝關心,唉,三座大倉相繼走水,數十萬石糧餉焚毀,又要向柔然繳納巨額糧餉,我在擔心這將牽累平叛大局呀。”
封羽衣柔聲安慰他道:"其實,事情或許還有轉圜的可能,不必過度憂慮。"
"哦?怎麽轉園?"
"在李魚川時,我常聽父親和李公談論時務,如今關東屯糧之地除晉陽周邊的平陽,晉源等大倉外,主要的還是南道洛陽以東百裏的滎陽敖倉,據說那裏所囤集的糧餉也有數百萬石之多。倘若平叛官軍能夠迅速占據敖倉,不就可以解決糧餉供應這一問題了嗎?"
“你平日裏還在關心時務?"莫小豐驚訝地問道。
“叔父曾致信父親,判斷侯鑒早晚必反,我記得他信中特別提到了敖倉中囤放的巨額糧餉,擔憂一旦戰事發生,侯鑒叛軍如果焚毀囤糧,必將累及成千上萬的無辜百姓。"
莫小豐想起已被叛軍殺害的洛陽令封元量,不禁黯然說道:"但願封公生前擔心的事不要發生,如你方才所言,大哥率軍能迅速占據敖倉,為軍民百姓保留下活命的糧食吧。”
正如封元量生前擔心的那樣,就在封羽衣向莫小豐提到洛陽附近囤放的巨額糧餉的當口,在洛陽城北一座充作臨時帥帳的寺廟內,有兩個人正在為要不要立即派人燒掉敖倉的囤糧爭執不下。
爭執的一方是衛玄策派來監軍的親信韋曙,另一方則是侯鑒的頭號幕僚,受命暫代他統率叛軍主力的王肅。
韋曙四十幾歲的年紀,神情有些陰鬱,但說話的語氣卻十分強硬:"王司馬,大行台對洛陽公(侯鑒率軍叛亂後,已接受西朝冊封,現為西朝的車騎將軍,賜爵洛陽公)不奉號令,擅自率軍北上十分不滿,特命下官前來傳達軍令:務必在洛陽失陷前焚毀敖倉,不得使囤糧落於敵軍手中。”
王肅“嘿嘿"冷笑道:“韋監軍這道軍令傳達得未免早些了吧。城內現仍有我五萬精銳將士在堅持據守,何來洛陽失陷一說?"
正當他感到左右為難之際,有軍士來報:“封羽衣封小姐求見。"
封羽衣是為呂方簡釋放薛昭一事前來向莫小豐詢問情況的。眼瞅著約定接人的時間將至,她既和薛南笙失去了聯係,又不知最近的進展怎樣,隻得來找莫小豐打探情形。
封羽衣認得不商是種長樂的四大弟子之一,進得房來看到不商形容狼狽地站在那裏,不由得一怔,問道:"你怎麽來了?”
莫小豐請不商將種長樂等人被困的前後經過向封羽衣講述了一遍,爾後向她問計道:"封小姐可有辦法解救種公等人脫困嗎?"
自從前晚被莫小豐親昵地直唿其名,封羽衣自覺和他的關係親近了許多,此刻聽他又退了迴去,仍稱唿自己為封小姐,心下不免略微覺得有些失落,轉向不商問道:"你再詳細說說種公等人失陷溝壑時的情形。"
不商說道:“當時雖說在夜晚,可我記得很清楚,師父帶著我們是沿原路返迴的。不知怎地,當我們走到一處岔路口時,前方影影綽綽地辯不清了方位,結果就走錯路,陷入了深溝之中。"
封羽衣緊盯著他問道:"也就是說,你們走到岔路口時忽然迷失了方向?你覺得,是因為當時起霧了,還是別的原因?"
不商迷茫地答道:“說不上來,應該不是起霧。當時就覺得前方的道路,樹木有些恍惚不清,分辯不出來時的路了。"
封羽衣臉色變得凝重了起來,衝莫小豐使了個眼色。
莫小豐會意,命侍從先帶不商下去更衣,歇息,爾後問道:"封小姐方才應當是有意發問吧?你想必已經猜到了什麽。"
封羽衣苦笑著搖搖頭,說道:"我並不比你多知道些什麽。隻是最近兩年時常聽人說起,柔然太子自幼跟隨異人學藝,慣會六丁六甲,移山倒海等奇異幻術。據方才不商所說的情形,倒像是這位柔然太子施用幻術誘使種公等人誤入了深溝。"
莫小豐笑了:"這麽說,柔然太子還是位半仙之體,居然能施幻術誘人至深溝,爾後困之?"
封羽衣和陳長猷都一臉嚴肅地看著他,默不作聲。
莫小豐見狀,忽然省悟到封陳都是古人,即便封羽衣博聞強記,陳長猷智計過人,他二人也不免有些迷信仙道,幻術之類的東西,便收斂笑容,問道:“封小姐人稱‘武林女博士',可知破解此幻術之法?"
封羽衣搖頭道:“幻術並非武技,小女子對此所知甚是有限。"
陳長猷拱手說道:"下官以為,種公等身陷之地既在柔然境內,且敵勢不明,切不可冒然施救,以免激起更大事端。就目下情勢而言,倒不妨利用柔然主力緊缺糧餉之機,采取以糧換人之策,勸使柔然主動解困,更為穩妥。"
莫小豐沉吟著問道:"我也正有此慮。但不知如先生所言,能勸使柔然解困,放了種公等人嗎?"
“事在人為。假如咱們答應一次向柔然交付數十萬石糧餉,應可解雲中缺糧之急,於柔然與突厥戰事或有扭轉之功,用數十萬石糧餉交換區區數百尋常百姓,有何難哉?"陳長猷進一步解說道。
“好,我這便去見土訶提說此事。"莫小豐起身說道。
"渤海公不可親自前往,委一吏員去和柔然使節交涉即可。"陳長猷躬身阻攔道。
莫小豐明白他的意思,想了想,決定還是將這件差使交給小德子去辦最為合適,遂請陳長猷代為通傳。
待屋內隻剩下封羽衣,莫小豐首先問道:"你來找我,可是為了薛昭的事?”
封羽衣聽他不再客氣地稱唿自己為封小姐,心中暗喜,點了點頭,說道:"自從前晚起,薛前輩便不知了去向,眼看與呂方簡約定的時日將至,也不知他會不會履約放人?"
莫小豐"哼"了一聲,說道:"我已派人去並州刺史府後的兇屋聽候消息,至今仍未得迴報。像呂方簡那樣的人,說的話未必作數。"
封羽衣偷眼觀察著莫小豐,關切地說道:“你這兩天沒有好好休息吧,瞧著眼圈兒都是烏的,可別累壞了身子。"
莫小豐的目光和她一接上,見她迅速偏轉頭,脖頸紅成了一片,不由得心中一動,說道:"多謝關心,唉,三座大倉相繼走水,數十萬石糧餉焚毀,又要向柔然繳納巨額糧餉,我在擔心這將牽累平叛大局呀。”
封羽衣柔聲安慰他道:"其實,事情或許還有轉圜的可能,不必過度憂慮。"
"哦?怎麽轉園?"
"在李魚川時,我常聽父親和李公談論時務,如今關東屯糧之地除晉陽周邊的平陽,晉源等大倉外,主要的還是南道洛陽以東百裏的滎陽敖倉,據說那裏所囤集的糧餉也有數百萬石之多。倘若平叛官軍能夠迅速占據敖倉,不就可以解決糧餉供應這一問題了嗎?"
“你平日裏還在關心時務?"莫小豐驚訝地問道。
“叔父曾致信父親,判斷侯鑒早晚必反,我記得他信中特別提到了敖倉中囤放的巨額糧餉,擔憂一旦戰事發生,侯鑒叛軍如果焚毀囤糧,必將累及成千上萬的無辜百姓。"
莫小豐想起已被叛軍殺害的洛陽令封元量,不禁黯然說道:"但願封公生前擔心的事不要發生,如你方才所言,大哥率軍能迅速占據敖倉,為軍民百姓保留下活命的糧食吧。”
正如封元量生前擔心的那樣,就在封羽衣向莫小豐提到洛陽附近囤放的巨額糧餉的當口,在洛陽城北一座充作臨時帥帳的寺廟內,有兩個人正在為要不要立即派人燒掉敖倉的囤糧爭執不下。
爭執的一方是衛玄策派來監軍的親信韋曙,另一方則是侯鑒的頭號幕僚,受命暫代他統率叛軍主力的王肅。
韋曙四十幾歲的年紀,神情有些陰鬱,但說話的語氣卻十分強硬:"王司馬,大行台對洛陽公(侯鑒率軍叛亂後,已接受西朝冊封,現為西朝的車騎將軍,賜爵洛陽公)不奉號令,擅自率軍北上十分不滿,特命下官前來傳達軍令:務必在洛陽失陷前焚毀敖倉,不得使囤糧落於敵軍手中。”
王肅“嘿嘿"冷笑道:“韋監軍這道軍令傳達得未免早些了吧。城內現仍有我五萬精銳將士在堅持據守,何來洛陽失陷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