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曙當即迴懟道:"洛陽公,還有王司馬你都撤離了洛陽,這不是等同於放棄城池了嗎?倘若敖倉的囤糧再落入敵手,那麽洛陽公麾下的幾十萬兵馬將憑何立足?"
王肅毫不示弱地反問道:"一月前衛大行台曾向我家主公許諾,舉兵起事後可以關中為後援,與東朝對峙。然而,時至今日,賀崇大軍已進逼至洛陽城下,關中非但未發一兵一卒來援,而且始終不見明確答複。迫於無奈,咱們隻好主動出擊,選擇敵軍相對薄弱的北麵突破,試圖靠近汾晉齊公所部,求得一線生機。這又有何錯?"
"衛大行台所部三萬精銳尚在穎州駐紮,不足以對你部形成後援嗎?再者,洛陽公為何不在軍中?"韋曙四下打量著,問道。
“主公的行跡,不便向足下透露。王某方才已經說了,此次率軍北進,是為向齊公所部靠攏,以求扭轉目前不利的局麵,並非要放棄洛陽,因此,請韋參軍上複大行台,敖倉現有重兵駐守,旬日內尚無焚毀之必要。"
韋曙大喝道:"王肅,你敢違抗軍令?來人。"
隨他前來的七八名護衛聞聲蜂湧而入,抽刀拔劍,對王肅怒目而視。
王肅麵對泛著寒光的刀劍,哈哈大笑道:"韋曙,你好沒頭腦!在這營中就要對王某動手嗎?"
笑聲未盡,隻聽屋外傳來一陣雜遝的聲響,韋曙轉頭向屋外看去,赫然望見一隊弓弩手正張弓搭箭,瞄向了屋內。
"好好,王肅,我暫且放你一馬。明日午時前,叫洛陽公自去穎州當麵向大行台作出解釋!”韋曙咬牙說著,揮手帶領護衛衝門而出,徑自走了。
王肅眼望韋曙等人離去的背影,向身邊侍從吩咐道:"立即派人去滎陽敖倉傳令,需時刻加強警戒,謹防敵軍偷襲。"
奉侯鑒之命率領三千軍士駐守敖倉的是他的族弟侯臨。早在三天前,侯鑒就帶著前些時投奔他的附馬司馬消難親自來到敖倉,向侯臨交待了一旦戰事不利,難以守住敖倉,便無需請令,立即放火燒掉所有倉房,決不能叫敖倉數百萬石囤糧落於賀崇手中。
因此,這三天裏,侯臨帶人已在各座倉房附近放置了不少幹柴,桐油,並分配好了各營各隊負責的倉房,但聽他一聲令下,即可迅速放起火來,確保倉內囤糧不會落入敵軍之手。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不斷地有壞消息傳來:距滎陽僅數十裏的密州已被賀崇大軍攻占,其前鋒陳山提所部直抵洛陽城下;據傳,函穀關關門緊閉,不放侯鑒主力西撤入關,司馬王肅率領一部出城北進,似是要向汾晉方向突圍;全軍主帥,他的族兄侯鑒不知去向。。。
各種訊息紛至遝來,令侯臨真假難辨,攪擾得他心緒煩亂,整日坐立不安。
堪堪捱到了第三天傍晚,天上忽然揚揚灑灑飄起了雪花。侯臨擔心雪下得久了會淋濕倉房邊上堆放的幹柴,正親自帶人往幹柴堆上罩放氈布,有軍士來報:“洛陽派人來巡視倉房,請將軍迴營見麵。"
“來的是誰呀?"侯臨一邊指揮軍士往柴堆上蒙著氈布,一邊問道。
“為首的自稱姓何,是大公子手下的從事。"
軍士所說的大公子是侯鑒的長子,現為洛陽留守主將侯敞。
侯鑒聽說是侯敞派來的人,尋思著或可向來人打探打探眼下的戰局,形勢,便撂下氈布,隨軍士迴到了營房。
營房內站著位麵目和善的中年人,身後侍立一位英姿勃發的少年。中年人見侯臨走進房來,滿麵堆笑地拱手說道:"鎮東將軍帳前從事何曾參見將軍。下官受大公子差遣,帶人前來巡視倉房,此為令牌。"說著,雙手捧上一麵金漆令牌。
鎮東將軍是侯敞新近從長安獲封的軍號,大公子是屬下對他私下的稱唿,並且有令牌為憑。侯臨聽罷來人自報姓名,身份,自是對他深信不疑,客氣地迴禮問道:“何從事,你看要怎麽個查法啊?”
自稱是何曾的人答道:"隨下官來的有二十幾名計吏,就叫他們每人各核查一座倉房,將軍以為如何?”
侯臨來時已留意到營外站著二十多名文吏裝束的人,便點頭道:"就照何從事說的辦吧。我派些軍士為他們引路。何從事在此稍坐,我還有事相詢。"
當下侯臨指派了屬下的軍士為計吏們引路,帶他們分別前往倉房核查囤糧數目,檢視倉房安全情況,自己則留在營房向何曾打聽起了洛陽城內的情況。
據何曾向他透露,賀崇的前鋒主將陳山提眼下正率部自水陸兩路向洛陽發起猛攻,並一度攻入了外郭,侯敞親自率軍奮力苦戰,數度擊退敵軍,如今戰事正處於膠著狀態。
侯臨聽得十分緊張,攥著拳頭問道:"單單據城死守並非上策,族兄麾下有二十幾萬兵馬,為何不伺機對賀崇所部發起反攻呢?"
何曾看了看房內侍立的軍士,端起茶碗啜茶不語。侯臨會意,屏退諸軍士,向前探著身子問道:"莫非族兄另有措置?"
何曾壓低聲音,悄悄說道:“將軍與司空乃是同宗兄弟,說與將軍也無妨。司空已率部秘密前往汝陰,準備聯結南朝,自側翼發動反攻。"
"啊!"侯臨驚訝地張大了嘴,正打算追問詳情,忽聽房外人聲喧嘩,他欲起身查問,就覺得眼前人影一晃,後頸間已被利刃抵住了。
“別動!叫房外的人打開營門!”原本侍立在何曾身後的少年用短劍抵住他的後頸,厲聲命令道。
侯臨感到後頸間一陣陣地發涼,無奈之下隻得扯著嗓子衝外叫道:"出了什麽事?去打開營門。”
房外來向他報信的軍士懵了,大聲說道:"將軍,來巡查的人有詐,他們拿走了倉房外的桐油。。。"
“叫他們打開營門!"少年手腕輕輕一抖,在侯臨頸間劃出道血痕,再次喝令道。
"立即打開營門!"侯臨顫抖著聲音下令道。
房外的軍士雖然猜到房內發生了什麽,可也不敢違抗主將的軍令,有幾人掉頭跑去打開了營門。
扮作何曾的那人透過窗戶看到營門已被打開,衝賀恭點頭示意。賀恭才一分神的空當,侯臨奮力掙脫他,疾步朝房外逃去。
賀恭揚手擲出短劍,正中侯臨的背心,結果了他的性命,隨即躍出房外,撲向營門。
此時,侯臨手下的軍校發現形勢不對,其中一些人上來圍堵賀恭,另有幾人轉身往糧倉的方向跑去。
賀恭孤身力戰眾軍士,死死地守住大開的營門,支撐了一刻多鍾的光景,終於等到王肱帶領援軍趕來,經過一番廝殺,攻占敖倉,撲滅了剛剛被點燃的大火,保下了大部分囤糧,也取得了平叛以來最為關鍵的一場勝利。
王肅毫不示弱地反問道:"一月前衛大行台曾向我家主公許諾,舉兵起事後可以關中為後援,與東朝對峙。然而,時至今日,賀崇大軍已進逼至洛陽城下,關中非但未發一兵一卒來援,而且始終不見明確答複。迫於無奈,咱們隻好主動出擊,選擇敵軍相對薄弱的北麵突破,試圖靠近汾晉齊公所部,求得一線生機。這又有何錯?"
"衛大行台所部三萬精銳尚在穎州駐紮,不足以對你部形成後援嗎?再者,洛陽公為何不在軍中?"韋曙四下打量著,問道。
“主公的行跡,不便向足下透露。王某方才已經說了,此次率軍北進,是為向齊公所部靠攏,以求扭轉目前不利的局麵,並非要放棄洛陽,因此,請韋參軍上複大行台,敖倉現有重兵駐守,旬日內尚無焚毀之必要。"
韋曙大喝道:"王肅,你敢違抗軍令?來人。"
隨他前來的七八名護衛聞聲蜂湧而入,抽刀拔劍,對王肅怒目而視。
王肅麵對泛著寒光的刀劍,哈哈大笑道:"韋曙,你好沒頭腦!在這營中就要對王某動手嗎?"
笑聲未盡,隻聽屋外傳來一陣雜遝的聲響,韋曙轉頭向屋外看去,赫然望見一隊弓弩手正張弓搭箭,瞄向了屋內。
"好好,王肅,我暫且放你一馬。明日午時前,叫洛陽公自去穎州當麵向大行台作出解釋!”韋曙咬牙說著,揮手帶領護衛衝門而出,徑自走了。
王肅眼望韋曙等人離去的背影,向身邊侍從吩咐道:"立即派人去滎陽敖倉傳令,需時刻加強警戒,謹防敵軍偷襲。"
奉侯鑒之命率領三千軍士駐守敖倉的是他的族弟侯臨。早在三天前,侯鑒就帶著前些時投奔他的附馬司馬消難親自來到敖倉,向侯臨交待了一旦戰事不利,難以守住敖倉,便無需請令,立即放火燒掉所有倉房,決不能叫敖倉數百萬石囤糧落於賀崇手中。
因此,這三天裏,侯臨帶人已在各座倉房附近放置了不少幹柴,桐油,並分配好了各營各隊負責的倉房,但聽他一聲令下,即可迅速放起火來,確保倉內囤糧不會落入敵軍之手。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不斷地有壞消息傳來:距滎陽僅數十裏的密州已被賀崇大軍攻占,其前鋒陳山提所部直抵洛陽城下;據傳,函穀關關門緊閉,不放侯鑒主力西撤入關,司馬王肅率領一部出城北進,似是要向汾晉方向突圍;全軍主帥,他的族兄侯鑒不知去向。。。
各種訊息紛至遝來,令侯臨真假難辨,攪擾得他心緒煩亂,整日坐立不安。
堪堪捱到了第三天傍晚,天上忽然揚揚灑灑飄起了雪花。侯臨擔心雪下得久了會淋濕倉房邊上堆放的幹柴,正親自帶人往幹柴堆上罩放氈布,有軍士來報:“洛陽派人來巡視倉房,請將軍迴營見麵。"
“來的是誰呀?"侯臨一邊指揮軍士往柴堆上蒙著氈布,一邊問道。
“為首的自稱姓何,是大公子手下的從事。"
軍士所說的大公子是侯鑒的長子,現為洛陽留守主將侯敞。
侯鑒聽說是侯敞派來的人,尋思著或可向來人打探打探眼下的戰局,形勢,便撂下氈布,隨軍士迴到了營房。
營房內站著位麵目和善的中年人,身後侍立一位英姿勃發的少年。中年人見侯臨走進房來,滿麵堆笑地拱手說道:"鎮東將軍帳前從事何曾參見將軍。下官受大公子差遣,帶人前來巡視倉房,此為令牌。"說著,雙手捧上一麵金漆令牌。
鎮東將軍是侯敞新近從長安獲封的軍號,大公子是屬下對他私下的稱唿,並且有令牌為憑。侯臨聽罷來人自報姓名,身份,自是對他深信不疑,客氣地迴禮問道:“何從事,你看要怎麽個查法啊?”
自稱是何曾的人答道:"隨下官來的有二十幾名計吏,就叫他們每人各核查一座倉房,將軍以為如何?”
侯臨來時已留意到營外站著二十多名文吏裝束的人,便點頭道:"就照何從事說的辦吧。我派些軍士為他們引路。何從事在此稍坐,我還有事相詢。"
當下侯臨指派了屬下的軍士為計吏們引路,帶他們分別前往倉房核查囤糧數目,檢視倉房安全情況,自己則留在營房向何曾打聽起了洛陽城內的情況。
據何曾向他透露,賀崇的前鋒主將陳山提眼下正率部自水陸兩路向洛陽發起猛攻,並一度攻入了外郭,侯敞親自率軍奮力苦戰,數度擊退敵軍,如今戰事正處於膠著狀態。
侯臨聽得十分緊張,攥著拳頭問道:"單單據城死守並非上策,族兄麾下有二十幾萬兵馬,為何不伺機對賀崇所部發起反攻呢?"
何曾看了看房內侍立的軍士,端起茶碗啜茶不語。侯臨會意,屏退諸軍士,向前探著身子問道:"莫非族兄另有措置?"
何曾壓低聲音,悄悄說道:“將軍與司空乃是同宗兄弟,說與將軍也無妨。司空已率部秘密前往汝陰,準備聯結南朝,自側翼發動反攻。"
"啊!"侯臨驚訝地張大了嘴,正打算追問詳情,忽聽房外人聲喧嘩,他欲起身查問,就覺得眼前人影一晃,後頸間已被利刃抵住了。
“別動!叫房外的人打開營門!”原本侍立在何曾身後的少年用短劍抵住他的後頸,厲聲命令道。
侯臨感到後頸間一陣陣地發涼,無奈之下隻得扯著嗓子衝外叫道:"出了什麽事?去打開營門。”
房外來向他報信的軍士懵了,大聲說道:"將軍,來巡查的人有詐,他們拿走了倉房外的桐油。。。"
“叫他們打開營門!"少年手腕輕輕一抖,在侯臨頸間劃出道血痕,再次喝令道。
"立即打開營門!"侯臨顫抖著聲音下令道。
房外的軍士雖然猜到房內發生了什麽,可也不敢違抗主將的軍令,有幾人掉頭跑去打開了營門。
扮作何曾的那人透過窗戶看到營門已被打開,衝賀恭點頭示意。賀恭才一分神的空當,侯臨奮力掙脫他,疾步朝房外逃去。
賀恭揚手擲出短劍,正中侯臨的背心,結果了他的性命,隨即躍出房外,撲向營門。
此時,侯臨手下的軍校發現形勢不對,其中一些人上來圍堵賀恭,另有幾人轉身往糧倉的方向跑去。
賀恭孤身力戰眾軍士,死死地守住大開的營門,支撐了一刻多鍾的光景,終於等到王肱帶領援軍趕來,經過一番廝殺,攻占敖倉,撲滅了剛剛被點燃的大火,保下了大部分囤糧,也取得了平叛以來最為關鍵的一場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