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初平二年(191年)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 作者:闐西奧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半路上,太史慈來到劉備身前建議道:“劉府君,賊軍毫無防備,不如突襲拿下他們,不失為一件軍功。”
劉備不答應,說道:“彼輩拿我當朋友,我又如何能害他們?況且,平原郡就在眼前,我觀他們也都是些麵相良善之人,何必橫生枝節?”
太史慈也沒有再繼續勸說,心裏卻想著:官就是官,賊就是賊,交什麽朋友?本以為大公無私、膽大心細的劉玄德要比孔文舉強不少,現在看來,不過是有些婦人之仁,不似值得投效的明主。
太史慈這邊對劉備產生失望之情暫且不提,那頭留守劇縣的百姓很是配合,一直裝出孔融還守在北海的假象,直到管亥叫罵了三天都無人應戰,不得不再次攻城時,這才發現,孔融早就跑了。
管亥質問城內百姓為何還每日登城,裝作守軍,哄騙泰山義軍,裏麵機靈的居民就說,將軍每日的叫罵都很有水平,我們聽著很新鮮,城中百姓都爭相聆聽,故而湧上城頭,卻不知讓將軍起了疑慮,實在是罪過,罪過。
百姓們是裝了沒錯,但確實是也愛聽泰山軍叫罵,反正罵的不是自己,還天天不帶重樣的,真的很吸引人。
這半真半假的馬屁拍得管亥著實舒坦,他可不會說自己是照著紅軍的《激將語錄》來念的。
自己好不容易會認幾個簡字了,沒想到還得到了劇縣百姓的認可,當即高高興興地原諒了劇縣百姓。
此外,劉備在走之前,也囑咐孔融多留些財貨給泰山軍,免得他們騷擾百姓。
果不其然,管亥滿意地接收了各個府庫,還有豪族大院裏留下財寶,然後依照泰山大將軍的指示,嚴守軍紀,不得擾民。
說實話,如果不是這一頓馬屁,外加孔融識相地留下不少財寶,管亥少不得會縱容部下抄掠城內的百姓。
現在管亥就隻顧著忙活分配財寶,四份給臧霸送去,四份自家軍官們分了,一份充公備用,剩下一份分給大頭兵,全軍上下,皆大歡喜。
沒錯,泰山軍就是這麽傳統,為了戰利品而戰,甚至還能算得上進步,畢竟他們如果嚴格執行軍紀,也是對百姓秋毫無犯的。
但具體嚴格執行的部隊是少數,更多的還是停留在“先登者,賞官婦三人”,這種搶錢、搶女人的境界。
他們也效仿紅軍,搞了指導員製度,但不過也是方便了各級將校,提拔親信充做軍官罷了。
年關將近,五十萬泰山軍橫掃青州,抱著堆積成山的金銀財寶,歡歡喜喜地過年。
期間,臧霸聽聞了劉備救援孔融的事跡,也不知是不是意氣風發的緣故而格外大度,非但不生氣,反而很欣喜,說什麽他早就知道從前的高唐令劉玄德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沒想到還是個有勇有謀的義士。
臧霸的話傳開了,導致下麵的各個將軍都避免去侵擾黃河以北的平原地區,不少將軍甚至自以為領會了臧大將軍的意圖,送了些禮物去給劉備拜年,弄得劉備哭笑不得,倒是關羽張飛二人樂得和這些草莽“英雄”結交。
與整個北方的動蕩不同,南方的交州算是徹底安定了下來。
紅軍利用瘋象戰勝士?的大軍後,經過十數日不懈的搜捕,最終確認敵軍統帥士?死在了大營內。
而士武、士廞等舉棋不定的武裝團體,經過幾番談判,決定同華府和解,各個豪族接受華府的治理,將私人莊園改為自治鄉裏,遵守華府的各項律令。
士武、士廞等頭目,華府另有任用,目前正在廣信城靜候安排,華府開出的條件很有誠意——兩個兩千石的職位,暫定武陵、桂陽兩郡,充當華府和地方勢力之間的潤滑劑。
至於士燮,則被華府在龍編城公審,當著數千龍編百姓的麵,以戰爭罪的罪名,判處終身監禁,軟禁於瓊崖郡北端的朱崖縣。
士燮在交州地區的名聲還是不錯的,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就留他一條性命。
但對於他的手下、奴仆,該抓的抓,該殺的殺,部分家財賠給受害者,其餘則移交給士武、士廞還有士鋆。
最後,還有逃進十萬大山的合浦三巨頭,紅軍也在積極剿匪,從交趾西北的牂牁郡而來的南中蠻,不知道什麽時候會寇邊,紅軍也不得不暫緩從鬱林郡方向往牂牁郡的黔山地區擴張,隻得先在交趾方向嚴陣以待。
華府方麵以韋恩、李弎等交州諸侯的名義,給長安朝廷寫了一封奏表,說明士燮的叛亂事實和交州士民的處置方式,當然,請賞是少不了的,天子劉協或者說相國董卓會不會答應也不重要,不答應華府就自行其是,反正北方諸侯也幹了。
另外,更讓人喜悅的是,初平元年,華府全境豐收,收獲糧食2.15億石,折合640餘萬噸,雖然還不到後世兩廣產量的零頭,但人均糧食占有量高達2500公斤,而華府現在定下的能撐死的糧食配給量是770公斤每人每年。
華府發下一年的糧食,還能存下兩年的糧食,以應對未來大概率會發生的中原饑荒,同時也能有大量糧食流向縣、市飯食館,供百姓們消費享樂。
華府各種宣傳渠道齊齊報喜,報紙、畫報的第一版都在討論初平元年的豐收,並且也在憧憬、預測明年的好收成,更多的田地,更高產的稻種,為華府百姓的希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整個華府都是一副喜氣洋洋的樣子。
但也有不少人麵無喜色,甚至還帶著些憂慮。
華府百姓不用去想,就知道這些愁眉苦臉的年輕人,大概率是北方來的遊學士子,陌生的知識,考試的壓力,壓得他們喘不過氣。
華府本地的小學生是不會有這種憂慮的,如果他們適合深造,或者執意想繼續深造,民事委員會下屬的各縣教育委員,會早早做好安排,把孩子送到最合適的專業去,甚至有些家裏不願意小孩讀書的,教育委員還要耐心地去上門做工作。
真的把北方士子給羨慕壞了,居然還有請你去讀中學還不願意的,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而徐庶,徐元直,正是廣大北方士子的一員。
他是潁川人,中平六年在家鄉為人報仇,殺了人,被官吏抓起來準備處死,好在一幫無法無天的遊俠友人前去劫法場,將徐庶給救了下來,當時正好北伐軍在南陽、潁川等地招攬移民,徐庶聽聞交州有書讀,便搭了北伐軍的便船,來到了番禺。
劉備不答應,說道:“彼輩拿我當朋友,我又如何能害他們?況且,平原郡就在眼前,我觀他們也都是些麵相良善之人,何必橫生枝節?”
太史慈也沒有再繼續勸說,心裏卻想著:官就是官,賊就是賊,交什麽朋友?本以為大公無私、膽大心細的劉玄德要比孔文舉強不少,現在看來,不過是有些婦人之仁,不似值得投效的明主。
太史慈這邊對劉備產生失望之情暫且不提,那頭留守劇縣的百姓很是配合,一直裝出孔融還守在北海的假象,直到管亥叫罵了三天都無人應戰,不得不再次攻城時,這才發現,孔融早就跑了。
管亥質問城內百姓為何還每日登城,裝作守軍,哄騙泰山義軍,裏麵機靈的居民就說,將軍每日的叫罵都很有水平,我們聽著很新鮮,城中百姓都爭相聆聽,故而湧上城頭,卻不知讓將軍起了疑慮,實在是罪過,罪過。
百姓們是裝了沒錯,但確實是也愛聽泰山軍叫罵,反正罵的不是自己,還天天不帶重樣的,真的很吸引人。
這半真半假的馬屁拍得管亥著實舒坦,他可不會說自己是照著紅軍的《激將語錄》來念的。
自己好不容易會認幾個簡字了,沒想到還得到了劇縣百姓的認可,當即高高興興地原諒了劇縣百姓。
此外,劉備在走之前,也囑咐孔融多留些財貨給泰山軍,免得他們騷擾百姓。
果不其然,管亥滿意地接收了各個府庫,還有豪族大院裏留下財寶,然後依照泰山大將軍的指示,嚴守軍紀,不得擾民。
說實話,如果不是這一頓馬屁,外加孔融識相地留下不少財寶,管亥少不得會縱容部下抄掠城內的百姓。
現在管亥就隻顧著忙活分配財寶,四份給臧霸送去,四份自家軍官們分了,一份充公備用,剩下一份分給大頭兵,全軍上下,皆大歡喜。
沒錯,泰山軍就是這麽傳統,為了戰利品而戰,甚至還能算得上進步,畢竟他們如果嚴格執行軍紀,也是對百姓秋毫無犯的。
但具體嚴格執行的部隊是少數,更多的還是停留在“先登者,賞官婦三人”,這種搶錢、搶女人的境界。
他們也效仿紅軍,搞了指導員製度,但不過也是方便了各級將校,提拔親信充做軍官罷了。
年關將近,五十萬泰山軍橫掃青州,抱著堆積成山的金銀財寶,歡歡喜喜地過年。
期間,臧霸聽聞了劉備救援孔融的事跡,也不知是不是意氣風發的緣故而格外大度,非但不生氣,反而很欣喜,說什麽他早就知道從前的高唐令劉玄德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沒想到還是個有勇有謀的義士。
臧霸的話傳開了,導致下麵的各個將軍都避免去侵擾黃河以北的平原地區,不少將軍甚至自以為領會了臧大將軍的意圖,送了些禮物去給劉備拜年,弄得劉備哭笑不得,倒是關羽張飛二人樂得和這些草莽“英雄”結交。
與整個北方的動蕩不同,南方的交州算是徹底安定了下來。
紅軍利用瘋象戰勝士?的大軍後,經過十數日不懈的搜捕,最終確認敵軍統帥士?死在了大營內。
而士武、士廞等舉棋不定的武裝團體,經過幾番談判,決定同華府和解,各個豪族接受華府的治理,將私人莊園改為自治鄉裏,遵守華府的各項律令。
士武、士廞等頭目,華府另有任用,目前正在廣信城靜候安排,華府開出的條件很有誠意——兩個兩千石的職位,暫定武陵、桂陽兩郡,充當華府和地方勢力之間的潤滑劑。
至於士燮,則被華府在龍編城公審,當著數千龍編百姓的麵,以戰爭罪的罪名,判處終身監禁,軟禁於瓊崖郡北端的朱崖縣。
士燮在交州地區的名聲還是不錯的,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就留他一條性命。
但對於他的手下、奴仆,該抓的抓,該殺的殺,部分家財賠給受害者,其餘則移交給士武、士廞還有士鋆。
最後,還有逃進十萬大山的合浦三巨頭,紅軍也在積極剿匪,從交趾西北的牂牁郡而來的南中蠻,不知道什麽時候會寇邊,紅軍也不得不暫緩從鬱林郡方向往牂牁郡的黔山地區擴張,隻得先在交趾方向嚴陣以待。
華府方麵以韋恩、李弎等交州諸侯的名義,給長安朝廷寫了一封奏表,說明士燮的叛亂事實和交州士民的處置方式,當然,請賞是少不了的,天子劉協或者說相國董卓會不會答應也不重要,不答應華府就自行其是,反正北方諸侯也幹了。
另外,更讓人喜悅的是,初平元年,華府全境豐收,收獲糧食2.15億石,折合640餘萬噸,雖然還不到後世兩廣產量的零頭,但人均糧食占有量高達2500公斤,而華府現在定下的能撐死的糧食配給量是770公斤每人每年。
華府發下一年的糧食,還能存下兩年的糧食,以應對未來大概率會發生的中原饑荒,同時也能有大量糧食流向縣、市飯食館,供百姓們消費享樂。
華府各種宣傳渠道齊齊報喜,報紙、畫報的第一版都在討論初平元年的豐收,並且也在憧憬、預測明年的好收成,更多的田地,更高產的稻種,為華府百姓的希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整個華府都是一副喜氣洋洋的樣子。
但也有不少人麵無喜色,甚至還帶著些憂慮。
華府百姓不用去想,就知道這些愁眉苦臉的年輕人,大概率是北方來的遊學士子,陌生的知識,考試的壓力,壓得他們喘不過氣。
華府本地的小學生是不會有這種憂慮的,如果他們適合深造,或者執意想繼續深造,民事委員會下屬的各縣教育委員,會早早做好安排,把孩子送到最合適的專業去,甚至有些家裏不願意小孩讀書的,教育委員還要耐心地去上門做工作。
真的把北方士子給羨慕壞了,居然還有請你去讀中學還不願意的,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而徐庶,徐元直,正是廣大北方士子的一員。
他是潁川人,中平六年在家鄉為人報仇,殺了人,被官吏抓起來準備處死,好在一幫無法無天的遊俠友人前去劫法場,將徐庶給救了下來,當時正好北伐軍在南陽、潁川等地招攬移民,徐庶聽聞交州有書讀,便搭了北伐軍的便船,來到了番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