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你說你是縣長你就是了?我還是秦始皇呢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 作者:闐西奧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率先行動的是手持元戎連弩的紅軍戰士。
他們惦記對麵那些無甲或是僅有的幾個輕甲目標已經很久了,就這種敷衍的護甲水平也敢擋在紅軍麵前?
平日裏拿燧發槍的戰友們老神氣了,他們手裏的“燒火棍”威力大,射程遠,跟那根“燒火棍”一比,陪伴戰士們更長的元戎連弩就隻剩一個射速快的優點,很快就要被曆史的車輪碾到後麵去了。
可麵對這些亦兵亦民的僰人武裝,元戎連弩的優勢就能發揮的淋漓盡致了。
射速快能夠快速殺傷,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敵軍的士氣打崩;威力不夠大也能減少死亡,以後和僰人、羌人這些漢化部族能減少一些血債。
當然,也不是血債有什麽問題,在這種漢夷雜交的地區,大家向來是畏威不畏德,你拳頭大反而能讓地方更加穩定。
可是有的時候,你隻需要將對方打倒以此來展示你的實力,而並不是一定要把對方置之死地。
元戎連弩這種武器,正好能夠勝任這一複雜的任務。
持弩戰士端著連弩,呈三人一組的戰鬥小隊隊形,分散著從民兵軍陣的縫隙中擠過去,隔著七八十步遠的位置,僰人的弓箭已經綿軟無力時,持弩戰士快速地反複按壓箭匣,一支支鋼頭短箭朝著僰人武裝人員們潑灑而去。
這樣的靠前的僰人武士自然沒得活路,平均每個人身上至少紮了十來支弩箭,就算沒有命中要害,可受他們身上那可憐的護甲所拖累,這十來個血洞能將他們的血放幹。
稍微靠後一點的僰人武士則幸運一些,每人身上挨了三四支弩箭,隻要不命中要害,雖然痛得不敢動彈,至少能保住一條命。
元戎連弩一出陣,直接將僰人武裝的氣焰給徹底澆滅,幾條箭匣打完,僰人的脊梁也斷了,骨氣也完了。
咋咋唿唿的方言戰吼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哀鴻遍野,甚至很多僰人部落裏有名的硬骨頭,嘴上都忍不住連連求饒……
再有阻擋紅十一軍進軍的勢力,如果是輕甲單位,那就用催淚彈+元戎連弩招待,如果是正規武裝,什麽廢話都不要,上火器,一個不留。
接連突破了四道關口後,再也沒有不長眼的雇傭兵或是曹軍阻擋紅十一軍進軍的步伐。
饒是如此,紅十一軍也比原計劃晚到了三天。
等他們趕到僰道時,普富盧已經遠遁,金沙江艦隊的小船剛剛駛進僰道縣城的港口時,一支打著劉備旗號的船隊也正好抵達,並且聲稱長江以北已經被他們占領,他們攜帶了三船酒肉,前來犒勞遠道而來的友軍。
紅十一軍前鋒部隊不明真相,但礙於對麵是友軍,於是不得不停下來等候公孫毅的進一步指示。
又過了一天,公孫毅帶著軍部終於趕到了僰道縣城。
原本他還在和先前那幾個起衝突的僰人、羌人部落進行交涉,打算挾大勝之威,把這幾個礙事的部落給收複,可這事兒才幹到一半就收到了前線的急報。
“劉玄德真的把江北全拿下了?”公孫毅風塵仆仆地趕到前線部隊的駐地,上來就詢問道。
“至少僰道北岸那幾個鄉裏確實是接受了劉備的統轄,目前的益州牧是諸葛亮,他還派遣了一個僰道縣長,我們沒有放他進城,目前正被我們扣押在軍營裏。”前鋒部隊指揮官迴答道。
“劉備的速度真是快啊,我們緊趕慢趕,轉眼之間還是被他甩到後麵去了,縱觀我軍的戰史,這也是頭一次在競速中落後於人吧。”公孫毅帶著些遺憾感歎道。
“我軍是山地部隊,又是從險峻的橫斷山脈和雲貴高原上翻過來的,速度上比不過走大道的劉備也很正常。”前鋒部隊指揮官很客觀地說道。
確實,無論是從收到行動指令的快慢早晚,還是路途的通行難度,紅十一軍都麵臨著更大的劣勢。
劉備啟動早,路途順,暫時占據上風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公孫毅,這個有著紅軍之狐美譽的將軍,他卻不這麽看。
“我懷疑劉……諸葛亮或是龐統有詐。”公孫毅說道。
“有詐?虛張聲勢嗎?那我多派幾路偵察部隊,把西邊的南安縣和東邊的江陽縣都摸清楚,走水路一來一迴,兩天時間綽綽有餘。”前鋒部隊指揮官迴答道。
公孫毅一擺手,說道:
“不,不用偵察部隊,主力部隊和民兵混編,直接向西邊的南安縣、北邊的漢安縣和東邊的江陽縣攻擊前進,劉備手下的縣長和船隊能過來,說明通行狀況不差,我軍直接開過去,風險不大。”
前鋒部隊指揮官遲疑道:
“可是將軍,這樣不就和友軍衝突了嗎?萬一他們真的已經控製住了這幾個地方了呢?”
“控製住了,我們再迴來就是。反正早晚要和劉備翻臉的,沒必要搞得一團和氣,我們這裏是抗曹後方,比起遠在天邊的曹魏,和西川世家豪強媾和的劉備才是擺在我們麵前的頭號敵人。”公孫毅解釋道。
“但我估計大本營那邊不會同意這麽做,我們華府向來是在盡可能地避免多線作戰的。”
“至少現在大本營還沒意見不是?出征的命令就是解放更多的地盤,我們依舊是在依令行事,這樣吧,抓緊時間開個民主會,大夥投票表決。”公孫毅說道。
開會的結果自然是同意公孫毅的決策,畢竟大家急急忙忙地趕了這麽遠的路,如果隻是因為別人說了一句話,便放棄了進軍目標,那未免也太憋屈了。
不到黃河不死心,說的就是這種情況,但紅十一軍的將士們則是不見成都不死心。
“你說你是縣長,你就是縣長了?那我還說我是秦始皇呢,你又待如何?”
諸葛亮派來的新縣長想要找公孫毅理論,可看守他的戰士哪裏肯答應。
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步卒就這般胡攪蠻纏,那縣長隻得搬出自家的背景吹噓道:
“我乃襄陽馬康馬叔常,隻要把我的名字說給公孫將軍聽,他便真假自知!”
他們惦記對麵那些無甲或是僅有的幾個輕甲目標已經很久了,就這種敷衍的護甲水平也敢擋在紅軍麵前?
平日裏拿燧發槍的戰友們老神氣了,他們手裏的“燒火棍”威力大,射程遠,跟那根“燒火棍”一比,陪伴戰士們更長的元戎連弩就隻剩一個射速快的優點,很快就要被曆史的車輪碾到後麵去了。
可麵對這些亦兵亦民的僰人武裝,元戎連弩的優勢就能發揮的淋漓盡致了。
射速快能夠快速殺傷,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敵軍的士氣打崩;威力不夠大也能減少死亡,以後和僰人、羌人這些漢化部族能減少一些血債。
當然,也不是血債有什麽問題,在這種漢夷雜交的地區,大家向來是畏威不畏德,你拳頭大反而能讓地方更加穩定。
可是有的時候,你隻需要將對方打倒以此來展示你的實力,而並不是一定要把對方置之死地。
元戎連弩這種武器,正好能夠勝任這一複雜的任務。
持弩戰士端著連弩,呈三人一組的戰鬥小隊隊形,分散著從民兵軍陣的縫隙中擠過去,隔著七八十步遠的位置,僰人的弓箭已經綿軟無力時,持弩戰士快速地反複按壓箭匣,一支支鋼頭短箭朝著僰人武裝人員們潑灑而去。
這樣的靠前的僰人武士自然沒得活路,平均每個人身上至少紮了十來支弩箭,就算沒有命中要害,可受他們身上那可憐的護甲所拖累,這十來個血洞能將他們的血放幹。
稍微靠後一點的僰人武士則幸運一些,每人身上挨了三四支弩箭,隻要不命中要害,雖然痛得不敢動彈,至少能保住一條命。
元戎連弩一出陣,直接將僰人武裝的氣焰給徹底澆滅,幾條箭匣打完,僰人的脊梁也斷了,骨氣也完了。
咋咋唿唿的方言戰吼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哀鴻遍野,甚至很多僰人部落裏有名的硬骨頭,嘴上都忍不住連連求饒……
再有阻擋紅十一軍進軍的勢力,如果是輕甲單位,那就用催淚彈+元戎連弩招待,如果是正規武裝,什麽廢話都不要,上火器,一個不留。
接連突破了四道關口後,再也沒有不長眼的雇傭兵或是曹軍阻擋紅十一軍進軍的步伐。
饒是如此,紅十一軍也比原計劃晚到了三天。
等他們趕到僰道時,普富盧已經遠遁,金沙江艦隊的小船剛剛駛進僰道縣城的港口時,一支打著劉備旗號的船隊也正好抵達,並且聲稱長江以北已經被他們占領,他們攜帶了三船酒肉,前來犒勞遠道而來的友軍。
紅十一軍前鋒部隊不明真相,但礙於對麵是友軍,於是不得不停下來等候公孫毅的進一步指示。
又過了一天,公孫毅帶著軍部終於趕到了僰道縣城。
原本他還在和先前那幾個起衝突的僰人、羌人部落進行交涉,打算挾大勝之威,把這幾個礙事的部落給收複,可這事兒才幹到一半就收到了前線的急報。
“劉玄德真的把江北全拿下了?”公孫毅風塵仆仆地趕到前線部隊的駐地,上來就詢問道。
“至少僰道北岸那幾個鄉裏確實是接受了劉備的統轄,目前的益州牧是諸葛亮,他還派遣了一個僰道縣長,我們沒有放他進城,目前正被我們扣押在軍營裏。”前鋒部隊指揮官迴答道。
“劉備的速度真是快啊,我們緊趕慢趕,轉眼之間還是被他甩到後麵去了,縱觀我軍的戰史,這也是頭一次在競速中落後於人吧。”公孫毅帶著些遺憾感歎道。
“我軍是山地部隊,又是從險峻的橫斷山脈和雲貴高原上翻過來的,速度上比不過走大道的劉備也很正常。”前鋒部隊指揮官很客觀地說道。
確實,無論是從收到行動指令的快慢早晚,還是路途的通行難度,紅十一軍都麵臨著更大的劣勢。
劉備啟動早,路途順,暫時占據上風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公孫毅,這個有著紅軍之狐美譽的將軍,他卻不這麽看。
“我懷疑劉……諸葛亮或是龐統有詐。”公孫毅說道。
“有詐?虛張聲勢嗎?那我多派幾路偵察部隊,把西邊的南安縣和東邊的江陽縣都摸清楚,走水路一來一迴,兩天時間綽綽有餘。”前鋒部隊指揮官迴答道。
公孫毅一擺手,說道:
“不,不用偵察部隊,主力部隊和民兵混編,直接向西邊的南安縣、北邊的漢安縣和東邊的江陽縣攻擊前進,劉備手下的縣長和船隊能過來,說明通行狀況不差,我軍直接開過去,風險不大。”
前鋒部隊指揮官遲疑道:
“可是將軍,這樣不就和友軍衝突了嗎?萬一他們真的已經控製住了這幾個地方了呢?”
“控製住了,我們再迴來就是。反正早晚要和劉備翻臉的,沒必要搞得一團和氣,我們這裏是抗曹後方,比起遠在天邊的曹魏,和西川世家豪強媾和的劉備才是擺在我們麵前的頭號敵人。”公孫毅解釋道。
“但我估計大本營那邊不會同意這麽做,我們華府向來是在盡可能地避免多線作戰的。”
“至少現在大本營還沒意見不是?出征的命令就是解放更多的地盤,我們依舊是在依令行事,這樣吧,抓緊時間開個民主會,大夥投票表決。”公孫毅說道。
開會的結果自然是同意公孫毅的決策,畢竟大家急急忙忙地趕了這麽遠的路,如果隻是因為別人說了一句話,便放棄了進軍目標,那未免也太憋屈了。
不到黃河不死心,說的就是這種情況,但紅十一軍的將士們則是不見成都不死心。
“你說你是縣長,你就是縣長了?那我還說我是秦始皇呢,你又待如何?”
諸葛亮派來的新縣長想要找公孫毅理論,可看守他的戰士哪裏肯答應。
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步卒就這般胡攪蠻纏,那縣長隻得搬出自家的背景吹噓道:
“我乃襄陽馬康馬叔常,隻要把我的名字說給公孫將軍聽,他便真假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