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五常與三公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 作者:闐西奧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很有名?”戰士的臉上寫滿了疑惑。
馬康流露出長期養成的,以至於自然而然的對下人的那種驕傲神情,說道:
“堪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說完,雙手往身後一背,用得意的目光向看守戰士施壓。
“胡說,我在建安讀書的時候就沒聽過你這一號,聞所未聞。”看守戰士不屑的說著。
好家夥,讀過書的,忽悠不來,但被無情戳穿的馬康也不尷尬,而是繼續悠然自得地打上一個補丁,說道:
“閣下未免也太操之過急了,吾話還未說完呢,是荊襄地界,我馬叔常的大名在荊襄地界裏,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所謂馬氏五常,在下不才,忝列其一。”
“哈哈,那我青春之時還是涯際小太尉呢,這名頭不比你大的多?”看守戰士樂了,還以為是什麽了不得的人呢。
你是五常啊,我還是三公呢。
你們五個共享一個虛頭巴腦的名頭,我可是堂堂大漢朝頂級大官的家鄉替代者,不比你強?
“何解?”馬康被看守戰士吹出的牛皮搞糊塗了,一個小小的步卒,竟然能頂一個太尉的名頭?
“就是我蹴鞠厲害,在我們涯際三村數第一,跟水滸裏的高俅一個樣,你聽說過嗎?”看守戰士的話語間滿滿都是迴憶。
“高俅略有耳聞,你倒是沒有聽說過。”馬康心中不免一哂,所謂小太尉就這啊,也就華府百姓無法無天,一天到晚沒點正形,盡拿朝廷大員來開玩笑,更有甚者,馬康還聽說,就連皇帝都經常被他們譏諷,簡直就是禮崩樂壞。
但看守戰士接下來的一番話,又使馬康聽得很恍惚:
“可我現在隻能在屯裏這一百人裏稱霸王,軍裏、旅裏更厲害的蹴鞠好手我都很少跟他們同台競技,你知道我為啥沒踢進我們軍隊裏的軍級或者旅級球隊嗎?”
好在馬康也對紅軍的編製架構有所了解,不至於聽完後兩眼一抹黑,但還是一時間沒有明白過來看守戰士的意思,隻能順著他的話推測道:
“應當是強中自有強中手。”
“那不得了,一個小圈子自娛自樂罷了,騙騙親友可以,別把自己給騙咯,人這一輩子,最忌諱的事就是沒有自知之明……”
這名看守戰士絲毫沒有受到陣營之別的影響,而是像一個朋友一樣,滔滔不絕地開導馬康,就好像還在華府似的,對任何一個陌生人的起始態度都是友善的。
可馬康隻聽了個開頭,僅僅這個開頭就仿佛是洪鍾大呂在耳邊響起,讓他大腦裏一片空白。
馬康已經沒有多餘的精神去思考為什麽一個普通的紅軍戰士就是這般的能說會道,馬康的心中目前就隻有一個想法——醒悟。
他醒悟了,之前他確實是過於傲慢了,自幼在荊襄地區富有盛名,已經讓他有些飄飄然,如今諸葛孔明又以弱冠年紀屢建功勳,馬康比諸葛亮還大幾歲,也覺得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就在眼前,於是在諸葛亮麵前拍胸脯,保證把紅十一軍拖在長江以南。
結果,紅軍的一名小兵就戳破了他脆弱的心防。
他也不是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當今天下,正是青年英雄輩出的時代:韋恩、曹昂、孫策、諸葛亮……
馬康覺得自己也不差,隻不過少了一個給他發揮的平台而已。
但他是荊襄人,處在南北地區的交界地,又是華府的鄰居,既能很清楚地近距離觀看曹魏集團一連串的軍事大勝,又能斷斷續續地感受到華府新生活的衝擊,夾在兩者之間的荊襄文人們其實很迷茫。
曹魏宗室武德充沛,能一邊團結一邊打壓北方士族,眨眼之間便重整了舊山河;華府韋恩也是縱橫南北,橫壓一世,還有千萬開了智的黔首們追隨。
他們這些荊襄傳統文人不上不下,向上入不了曹魏和北方士族的法眼,華府也幾乎從不禮賢下士,唯一聽說過的一個例外就是韋恩主動從豫章誆來諸葛亮。
向下嘛,他們又不甘心和那些泥腿子們一起從頭開始。
除了荊襄文人內部之間互相抱團吹噓,以此來互相鼓舞,來互相麻痹,他們還能做什麽呢?
要不是他們家境並不富裕,不然學那些富家子行五石散能更加舒坦、自在。
他們又不是傻子,相反他們還很聰明,天下一切的變化,他們都看在眼裏,隻是內心不能夠接受罷了。
可在今天,終於是讓一名普通的紅軍戰士扯下了這層破破爛爛的遮羞布。
陰謀詭計終究還是要靠實力來支撐的,馬康迴想起了路上匆匆遇到的曹軍敗兵,騎士們頂盔冠甲,氣勢洶洶,步軍身強體壯,輜重繁富,一看就是一支強軍。
本以為自家這支小部隊要遭殃了,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就這樣一支看起來訓練有素的軍隊,連能順手為之的軍功都不要,隻顧著一個勁地向北撤退,就為了躲避紅軍的追擊。
本來馬康還硬著頭皮繼續前進,不斷暗示自己還有一張三寸不爛之舌,想憑借自己的智謀來以小博大,最終達成目標。
可就是眼前這名小兵一番推心置腹,充斥著真情實感的大實話,終是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馬康的心防。
還自詡名士呢,活得卻沒有一個小兵豁達……
馬康心念至此,多年以來的鬱悶在這一刻噴湧而出,可就在他快要忍不住哭出來的時候,心中浮現起主公劉備的笑容,浮現起左軍師諸葛亮的信任,浮現起右軍師龐統的勉勵。
對,他們荊襄文人,才不是沒人要的野狗,他們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明君,找到了自己利益集團的領頭人。
士能為知己者死,如今知己者交代的任務還沒有完成,馬康怎麽能夠退縮?
將哽咽壓迴了胸腔後,馬康清了清嗓子,便正聲說道:
“無論怎麽說,我們兩家都是盟友,將我軟禁於此,不該是盟友能對盟友做出的事,我必須見到公孫將軍,這是外交上的大事,倘若耽誤了,任你再伶牙俐嘴,也恐怕負不起這個責任。”
馬康流露出長期養成的,以至於自然而然的對下人的那種驕傲神情,說道:
“堪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說完,雙手往身後一背,用得意的目光向看守戰士施壓。
“胡說,我在建安讀書的時候就沒聽過你這一號,聞所未聞。”看守戰士不屑的說著。
好家夥,讀過書的,忽悠不來,但被無情戳穿的馬康也不尷尬,而是繼續悠然自得地打上一個補丁,說道:
“閣下未免也太操之過急了,吾話還未說完呢,是荊襄地界,我馬叔常的大名在荊襄地界裏,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所謂馬氏五常,在下不才,忝列其一。”
“哈哈,那我青春之時還是涯際小太尉呢,這名頭不比你大的多?”看守戰士樂了,還以為是什麽了不得的人呢。
你是五常啊,我還是三公呢。
你們五個共享一個虛頭巴腦的名頭,我可是堂堂大漢朝頂級大官的家鄉替代者,不比你強?
“何解?”馬康被看守戰士吹出的牛皮搞糊塗了,一個小小的步卒,竟然能頂一個太尉的名頭?
“就是我蹴鞠厲害,在我們涯際三村數第一,跟水滸裏的高俅一個樣,你聽說過嗎?”看守戰士的話語間滿滿都是迴憶。
“高俅略有耳聞,你倒是沒有聽說過。”馬康心中不免一哂,所謂小太尉就這啊,也就華府百姓無法無天,一天到晚沒點正形,盡拿朝廷大員來開玩笑,更有甚者,馬康還聽說,就連皇帝都經常被他們譏諷,簡直就是禮崩樂壞。
但看守戰士接下來的一番話,又使馬康聽得很恍惚:
“可我現在隻能在屯裏這一百人裏稱霸王,軍裏、旅裏更厲害的蹴鞠好手我都很少跟他們同台競技,你知道我為啥沒踢進我們軍隊裏的軍級或者旅級球隊嗎?”
好在馬康也對紅軍的編製架構有所了解,不至於聽完後兩眼一抹黑,但還是一時間沒有明白過來看守戰士的意思,隻能順著他的話推測道:
“應當是強中自有強中手。”
“那不得了,一個小圈子自娛自樂罷了,騙騙親友可以,別把自己給騙咯,人這一輩子,最忌諱的事就是沒有自知之明……”
這名看守戰士絲毫沒有受到陣營之別的影響,而是像一個朋友一樣,滔滔不絕地開導馬康,就好像還在華府似的,對任何一個陌生人的起始態度都是友善的。
可馬康隻聽了個開頭,僅僅這個開頭就仿佛是洪鍾大呂在耳邊響起,讓他大腦裏一片空白。
馬康已經沒有多餘的精神去思考為什麽一個普通的紅軍戰士就是這般的能說會道,馬康的心中目前就隻有一個想法——醒悟。
他醒悟了,之前他確實是過於傲慢了,自幼在荊襄地區富有盛名,已經讓他有些飄飄然,如今諸葛孔明又以弱冠年紀屢建功勳,馬康比諸葛亮還大幾歲,也覺得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就在眼前,於是在諸葛亮麵前拍胸脯,保證把紅十一軍拖在長江以南。
結果,紅軍的一名小兵就戳破了他脆弱的心防。
他也不是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當今天下,正是青年英雄輩出的時代:韋恩、曹昂、孫策、諸葛亮……
馬康覺得自己也不差,隻不過少了一個給他發揮的平台而已。
但他是荊襄人,處在南北地區的交界地,又是華府的鄰居,既能很清楚地近距離觀看曹魏集團一連串的軍事大勝,又能斷斷續續地感受到華府新生活的衝擊,夾在兩者之間的荊襄文人們其實很迷茫。
曹魏宗室武德充沛,能一邊團結一邊打壓北方士族,眨眼之間便重整了舊山河;華府韋恩也是縱橫南北,橫壓一世,還有千萬開了智的黔首們追隨。
他們這些荊襄傳統文人不上不下,向上入不了曹魏和北方士族的法眼,華府也幾乎從不禮賢下士,唯一聽說過的一個例外就是韋恩主動從豫章誆來諸葛亮。
向下嘛,他們又不甘心和那些泥腿子們一起從頭開始。
除了荊襄文人內部之間互相抱團吹噓,以此來互相鼓舞,來互相麻痹,他們還能做什麽呢?
要不是他們家境並不富裕,不然學那些富家子行五石散能更加舒坦、自在。
他們又不是傻子,相反他們還很聰明,天下一切的變化,他們都看在眼裏,隻是內心不能夠接受罷了。
可在今天,終於是讓一名普通的紅軍戰士扯下了這層破破爛爛的遮羞布。
陰謀詭計終究還是要靠實力來支撐的,馬康迴想起了路上匆匆遇到的曹軍敗兵,騎士們頂盔冠甲,氣勢洶洶,步軍身強體壯,輜重繁富,一看就是一支強軍。
本以為自家這支小部隊要遭殃了,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就這樣一支看起來訓練有素的軍隊,連能順手為之的軍功都不要,隻顧著一個勁地向北撤退,就為了躲避紅軍的追擊。
本來馬康還硬著頭皮繼續前進,不斷暗示自己還有一張三寸不爛之舌,想憑借自己的智謀來以小博大,最終達成目標。
可就是眼前這名小兵一番推心置腹,充斥著真情實感的大實話,終是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馬康的心防。
還自詡名士呢,活得卻沒有一個小兵豁達……
馬康心念至此,多年以來的鬱悶在這一刻噴湧而出,可就在他快要忍不住哭出來的時候,心中浮現起主公劉備的笑容,浮現起左軍師諸葛亮的信任,浮現起右軍師龐統的勉勵。
對,他們荊襄文人,才不是沒人要的野狗,他們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明君,找到了自己利益集團的領頭人。
士能為知己者死,如今知己者交代的任務還沒有完成,馬康怎麽能夠退縮?
將哽咽壓迴了胸腔後,馬康清了清嗓子,便正聲說道:
“無論怎麽說,我們兩家都是盟友,將我軟禁於此,不該是盟友能對盟友做出的事,我必須見到公孫將軍,這是外交上的大事,倘若耽誤了,任你再伶牙俐嘴,也恐怕負不起這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