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第二批留學生
開局一顆頭,爭霸全世界 作者:狂人啊Q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為了當這個知府,陳維漢的饑荒又拉了一筆,欠了劉勇強十萬兩銀子。
這錢還不敢不還,因為劉勇強威脅,他的部隊就駐紮在邵武,不給錢不走。
劉勇強的軍營設在城中寶嚴坊的正音書院,所謂正音書院,是清政府在各省設立的傳播官話的機構,考上功名的讀書人都要來這裏學習官話,以免將來當了官皇帝聽不懂他說的方言。這種機構,在福建尤其多,畢竟是胡建人嘛。
剛到這裏的時候,還出了事故,剛剛經曆過激烈攻城的士兵,饑渴難耐,恰好書院中有一口井就去打水,卻打撈上來一堆頭發,以為見了鬼。劉勇強過來查看,發現井中堆滿了女人的屍體。
書院中還留下了很多女人兒童,審問他們才知道,這裏是太平軍之前設立的女館。
太平軍有男營女營製度,很不人道。強行將夫妻分開,不許見麵。男住男營,女住女營,私自見麵是要殺頭的。沒想到這一套製度,竟然被楊輔清完美執行了下來。
楊輔清是楊秀清的弟弟,而這套製度正是楊秀清指定的。聽說楊秀清死後,現在洪秀全在南京都已經放開了男女自由婚姻。
男女分營製度,雖不人道,卻有一定作用。曾國藩的湘軍也都是光棍,不允許帶家眷,文雅的說是兒女私情會影響戰鬥力,更文雅的說法是女人會影響男人拔刀的速度。
不同的是,曾國藩能做到以身作則,身在大營,他身體不好,身患牛皮癬,以前都是小妾給撓癢才能睡得著覺,但在軍中,他堅持不帶女眷,大將們紛紛勸他在江西買個小妾,也堅持不同意。
太平天國這幫子家夥就不同了,製定政策的楊秀清等人帶頭不遵守。剛剛起兵不久,占領了第一座小城永安,立刻就封了六個王,每人都娶了王娘。楊秀清死前,已經擁有了五十四個王娘,全都被殺死在東王府中。洪秀全就更多了,據說總數有三百多,一天睡一個都睡不過來,難怪整天待在王宮不肯出來,是個男人估計都走不動道。
到了南京,女營更是被執行成了一個非常惡心的機構,每到各個王爺過壽的時候,管理女營的蒙得恩都會親自去女營挑選六個女孩送給王爺當壽禮,女營淪為了權貴的私產。倒是真有點動物世界的感覺,強大的雄性壟斷了雌性資源,爭取到了傳播基因的權力。
審問這些太平軍敗退後留下的女人和小孩,劉勇強知道了他們在邵武府的大量行為。
他們三月份攻占邵武府後,做了大量工作。
第一是得罪所有讀書人,砸了孔子像,燒了孔廟。接著是得罪和尚……
第二是得罪所有男人,建設了各種館,除了將女人送入女館之外,還有繡館,將大量婦女送進去幹絲織工作,有人說這是解放了婦女,讓她們從封閉的繡樓走了出來……
第三是得罪所有活人,要求各鄉鎮繳納稅賦,不管是不是已經給清朝官府交過了,還得給太平軍再交一遍。不交,那就等著太平軍打過去吧。
第四是得罪所有死人。邵武這個地方,有個特殊的喪葬習慣,當地人死後,不直接埋進墳地,而是停放在城廂內的“屯喪寮”,等家人發達為官後,才會選擇擇風水寶地入土。太平軍過來後直接劈了這些棺材,因為他們發現一些富人把金銀藏在了棺材裏。
不得不說這些措施至少是製度建設,這也是石達開帶來的改變,進入南京之前,他們連這種粗暴的稅收製度都沒有。看得出來,他們來了閩西,原本是不打算走的,是真心想在這裏開辟新的根據地的。
在一堆混亂不堪製度中,也不是沒有亮眼的地方。
就在女館中,一群年紀幼小的孩子。太平軍將全城的孩子都送進來,年紀稍大的,編成練武隊,參加守衛城關,就是所謂的童子軍,他們叫做牌尾。年紀太小的幼童,則讓在館內讀書。
留在女館中的這些幼童,就是那批學童,因為拿不動槍,大都隻有七八歲甚至更小。
收複邵武後,一些父母將孩子接走,之後陸續有躲過災難的父母迴城,但大半孩子還是留在了這裏,無人認領。
館內還有一批失去了親人的女子,大多都是女孩,現在等待家人,基本上沒有希望了,許多人整天以淚洗麵。
對了,井裏那些屍骸,並不是太平軍殺的,而是當初被抓到這裏來的女人跳井自殺的,他們害怕受辱,以此保全名節。
劉勇強把這些女孩看的很緊,倒不是他對這些女孩有什麽想法,而是擔心他的兵胡來。現在邵武收複,城裏最先恢複的產業是青樓窯子,劉勇強默許士兵們出去解決個人問題,隻要求不能把槍帶出軍營。讓他們去專業的地方釋放,也是怕他們憋狠了,對這些女孩下手。
他不是什麽衛道士,但不想發生這種事後,被迫殺自己的士兵。任何軍法中,這種事都是殺頭。因為一旦刹不住,男人的本能被激發,後果是十分嚴重的。打板子根本沒用,哪怕要打兩百軍棍,能打死人那種,他們衝動起來的時候,會覺得這筆賬劃算,先爽了,然後去領軍棍。劉勇強是男人,這種事他懂。
但他還是很先進的,堵不如疏,所以他先從軍官開始,先給他們講清楚各種規則,然後許可他們去接觸這些女孩。隻要不用搶,用騙的,用買的,讓女孩同意,劉勇強願意給他們做媒。當然如果女孩同意,不娶也是可以的。
結果是都願意娶媳婦,幾個模樣俊俏的隊長先得手。一分彩禮不花,就領著大姑娘來給劉勇強磕頭,就算成了。
規矩由隊長傳給士兵,已經排好隊,一次一隊人輪流進女官談對象。當然,他們管這種事叫挑媳婦。
隨著等待家人的女孩們越來越焦慮,願意跟大兵頭結婚的也越來越多。最終有一千士兵娶了妻。
劉勇強給他們辦了盛大的集體婚禮,在城中最好的酒樓擺了一桌,可惜菜品不全,兵荒馬亂的,酒樓能恢複營業,已經是主人很有手段了,不能要求太高。
三千沒娶到媳婦的士兵眼紅心急,為此發生了多起鬥毆事件,打板子之餘,立刻采取措施。凡是娶親的士兵,允許他們離營,城裏空房子極多,隨便挑,先帶著媳婦住下。
果然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啊,狼多肉少,讓劉勇強頭疼不已。不止士兵軍心浮躁,不斷出現打架鬥毆現象,一些沒能娶到媳婦的軍官,也不斷在劉勇強耳邊聒噪。
最終給他們想了個辦法,狼多肉少,那是局限在女館這一小塊水草肥美的草地上,如果放眼整個大草原,其實此時應該是肉多狼少。一場慘烈的戰爭,男人死的肯定更多。大量失去丈夫的寡婦,這都是適婚女性。
馬上傳下軍令,凡是願意娶寡婦的,立刻去隊長處報名,縣丞劉大人包辦婚姻。
這些餓極了的老光棍,竟然毫不忌口,幾乎全都報名。
劉勇強立刻給城裏的媒婆招攬了大生意,幾千個訂單,足以讓城裏的媒婆跑斷腿,甚至連一些性格活潑的大媽阿姨也都加入進來,臨時撈一筆外快。
最後所有人都娶了媳婦,但依然有不滿的,誰家的媳婦漂亮,會疼人,誰家的媳婦是悍婦了,也有抱怨當初著急了,應該多挑挑,不該找個帶娃的,結果人家眼裏隻有他的娃,各種雞零狗碎都是小問題。
大多數人還是滿意的,劉勇強也很滿意,他覺得他做了很大的善事。不但讓手下這些原本可能一輩子娶不起媳婦的光棍討到了老婆,還拯救了戰火之後幾千名女性。如果劉勇強的士兵不娶這些女人,不給她們一個家,不用微薄的軍餉去養活她們,她們很可能要為日益紅火的青樓行業添磚加瓦。
皆大歡喜之後,劉勇強才將目光看向那些幼童,總人數超過千人。最大的不超過八歲,最小的剛剛能走路,大多數營養不良。等了一個月,再也沒有人認養的時候,劉勇強決定收養他們。
然後考核了一下,發現有一百多識字的,大都是七八歲,最小的也有五六歲。大多數以前的家庭條件其實不錯,不是上過私塾,就是請過老師。這樣的家庭反而更容易被太平軍攻擊,錢就是原罪。
這批孩子,劉勇強送去了廈門,讓科利帶去英國讀書。反正他有經驗了,他在倫敦的小學無非是擴大一點。
剩下的孩子,劉勇強給他們請了幾個老夫子進行啟蒙,以後也是要輪流送到國外的。
隻是這樣的做法,一時間讓他背上了一些汙名,城裏漸漸流傳,建陽縣丞把邵武的孩子賣去國外當豬仔了。
劉勇強沒解釋,相比背上這個汙名,讓讀書人知道他送孩子去洋人那裏讀書,恐怕引起的反彈更大。
至於汙名,他背得起,福建有多少土豪劣紳做這種生意的,喝人血發家後,在家鄉修橋鋪路甚至還能樹碑立傳,記載進縣誌。
處理完這些事情後,士兵們也休整的差不多了,剛過完年,劉勇強就勒令他們暫別嬌妻或悍婦,他們現在要養家糊口,得工作了。
下一階段工作目標:剿匪!
這錢還不敢不還,因為劉勇強威脅,他的部隊就駐紮在邵武,不給錢不走。
劉勇強的軍營設在城中寶嚴坊的正音書院,所謂正音書院,是清政府在各省設立的傳播官話的機構,考上功名的讀書人都要來這裏學習官話,以免將來當了官皇帝聽不懂他說的方言。這種機構,在福建尤其多,畢竟是胡建人嘛。
剛到這裏的時候,還出了事故,剛剛經曆過激烈攻城的士兵,饑渴難耐,恰好書院中有一口井就去打水,卻打撈上來一堆頭發,以為見了鬼。劉勇強過來查看,發現井中堆滿了女人的屍體。
書院中還留下了很多女人兒童,審問他們才知道,這裏是太平軍之前設立的女館。
太平軍有男營女營製度,很不人道。強行將夫妻分開,不許見麵。男住男營,女住女營,私自見麵是要殺頭的。沒想到這一套製度,竟然被楊輔清完美執行了下來。
楊輔清是楊秀清的弟弟,而這套製度正是楊秀清指定的。聽說楊秀清死後,現在洪秀全在南京都已經放開了男女自由婚姻。
男女分營製度,雖不人道,卻有一定作用。曾國藩的湘軍也都是光棍,不允許帶家眷,文雅的說是兒女私情會影響戰鬥力,更文雅的說法是女人會影響男人拔刀的速度。
不同的是,曾國藩能做到以身作則,身在大營,他身體不好,身患牛皮癬,以前都是小妾給撓癢才能睡得著覺,但在軍中,他堅持不帶女眷,大將們紛紛勸他在江西買個小妾,也堅持不同意。
太平天國這幫子家夥就不同了,製定政策的楊秀清等人帶頭不遵守。剛剛起兵不久,占領了第一座小城永安,立刻就封了六個王,每人都娶了王娘。楊秀清死前,已經擁有了五十四個王娘,全都被殺死在東王府中。洪秀全就更多了,據說總數有三百多,一天睡一個都睡不過來,難怪整天待在王宮不肯出來,是個男人估計都走不動道。
到了南京,女營更是被執行成了一個非常惡心的機構,每到各個王爺過壽的時候,管理女營的蒙得恩都會親自去女營挑選六個女孩送給王爺當壽禮,女營淪為了權貴的私產。倒是真有點動物世界的感覺,強大的雄性壟斷了雌性資源,爭取到了傳播基因的權力。
審問這些太平軍敗退後留下的女人和小孩,劉勇強知道了他們在邵武府的大量行為。
他們三月份攻占邵武府後,做了大量工作。
第一是得罪所有讀書人,砸了孔子像,燒了孔廟。接著是得罪和尚……
第二是得罪所有男人,建設了各種館,除了將女人送入女館之外,還有繡館,將大量婦女送進去幹絲織工作,有人說這是解放了婦女,讓她們從封閉的繡樓走了出來……
第三是得罪所有活人,要求各鄉鎮繳納稅賦,不管是不是已經給清朝官府交過了,還得給太平軍再交一遍。不交,那就等著太平軍打過去吧。
第四是得罪所有死人。邵武這個地方,有個特殊的喪葬習慣,當地人死後,不直接埋進墳地,而是停放在城廂內的“屯喪寮”,等家人發達為官後,才會選擇擇風水寶地入土。太平軍過來後直接劈了這些棺材,因為他們發現一些富人把金銀藏在了棺材裏。
不得不說這些措施至少是製度建設,這也是石達開帶來的改變,進入南京之前,他們連這種粗暴的稅收製度都沒有。看得出來,他們來了閩西,原本是不打算走的,是真心想在這裏開辟新的根據地的。
在一堆混亂不堪製度中,也不是沒有亮眼的地方。
就在女館中,一群年紀幼小的孩子。太平軍將全城的孩子都送進來,年紀稍大的,編成練武隊,參加守衛城關,就是所謂的童子軍,他們叫做牌尾。年紀太小的幼童,則讓在館內讀書。
留在女館中的這些幼童,就是那批學童,因為拿不動槍,大都隻有七八歲甚至更小。
收複邵武後,一些父母將孩子接走,之後陸續有躲過災難的父母迴城,但大半孩子還是留在了這裏,無人認領。
館內還有一批失去了親人的女子,大多都是女孩,現在等待家人,基本上沒有希望了,許多人整天以淚洗麵。
對了,井裏那些屍骸,並不是太平軍殺的,而是當初被抓到這裏來的女人跳井自殺的,他們害怕受辱,以此保全名節。
劉勇強把這些女孩看的很緊,倒不是他對這些女孩有什麽想法,而是擔心他的兵胡來。現在邵武收複,城裏最先恢複的產業是青樓窯子,劉勇強默許士兵們出去解決個人問題,隻要求不能把槍帶出軍營。讓他們去專業的地方釋放,也是怕他們憋狠了,對這些女孩下手。
他不是什麽衛道士,但不想發生這種事後,被迫殺自己的士兵。任何軍法中,這種事都是殺頭。因為一旦刹不住,男人的本能被激發,後果是十分嚴重的。打板子根本沒用,哪怕要打兩百軍棍,能打死人那種,他們衝動起來的時候,會覺得這筆賬劃算,先爽了,然後去領軍棍。劉勇強是男人,這種事他懂。
但他還是很先進的,堵不如疏,所以他先從軍官開始,先給他們講清楚各種規則,然後許可他們去接觸這些女孩。隻要不用搶,用騙的,用買的,讓女孩同意,劉勇強願意給他們做媒。當然如果女孩同意,不娶也是可以的。
結果是都願意娶媳婦,幾個模樣俊俏的隊長先得手。一分彩禮不花,就領著大姑娘來給劉勇強磕頭,就算成了。
規矩由隊長傳給士兵,已經排好隊,一次一隊人輪流進女官談對象。當然,他們管這種事叫挑媳婦。
隨著等待家人的女孩們越來越焦慮,願意跟大兵頭結婚的也越來越多。最終有一千士兵娶了妻。
劉勇強給他們辦了盛大的集體婚禮,在城中最好的酒樓擺了一桌,可惜菜品不全,兵荒馬亂的,酒樓能恢複營業,已經是主人很有手段了,不能要求太高。
三千沒娶到媳婦的士兵眼紅心急,為此發生了多起鬥毆事件,打板子之餘,立刻采取措施。凡是娶親的士兵,允許他們離營,城裏空房子極多,隨便挑,先帶著媳婦住下。
果然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啊,狼多肉少,讓劉勇強頭疼不已。不止士兵軍心浮躁,不斷出現打架鬥毆現象,一些沒能娶到媳婦的軍官,也不斷在劉勇強耳邊聒噪。
最終給他們想了個辦法,狼多肉少,那是局限在女館這一小塊水草肥美的草地上,如果放眼整個大草原,其實此時應該是肉多狼少。一場慘烈的戰爭,男人死的肯定更多。大量失去丈夫的寡婦,這都是適婚女性。
馬上傳下軍令,凡是願意娶寡婦的,立刻去隊長處報名,縣丞劉大人包辦婚姻。
這些餓極了的老光棍,竟然毫不忌口,幾乎全都報名。
劉勇強立刻給城裏的媒婆招攬了大生意,幾千個訂單,足以讓城裏的媒婆跑斷腿,甚至連一些性格活潑的大媽阿姨也都加入進來,臨時撈一筆外快。
最後所有人都娶了媳婦,但依然有不滿的,誰家的媳婦漂亮,會疼人,誰家的媳婦是悍婦了,也有抱怨當初著急了,應該多挑挑,不該找個帶娃的,結果人家眼裏隻有他的娃,各種雞零狗碎都是小問題。
大多數人還是滿意的,劉勇強也很滿意,他覺得他做了很大的善事。不但讓手下這些原本可能一輩子娶不起媳婦的光棍討到了老婆,還拯救了戰火之後幾千名女性。如果劉勇強的士兵不娶這些女人,不給她們一個家,不用微薄的軍餉去養活她們,她們很可能要為日益紅火的青樓行業添磚加瓦。
皆大歡喜之後,劉勇強才將目光看向那些幼童,總人數超過千人。最大的不超過八歲,最小的剛剛能走路,大多數營養不良。等了一個月,再也沒有人認養的時候,劉勇強決定收養他們。
然後考核了一下,發現有一百多識字的,大都是七八歲,最小的也有五六歲。大多數以前的家庭條件其實不錯,不是上過私塾,就是請過老師。這樣的家庭反而更容易被太平軍攻擊,錢就是原罪。
這批孩子,劉勇強送去了廈門,讓科利帶去英國讀書。反正他有經驗了,他在倫敦的小學無非是擴大一點。
剩下的孩子,劉勇強給他們請了幾個老夫子進行啟蒙,以後也是要輪流送到國外的。
隻是這樣的做法,一時間讓他背上了一些汙名,城裏漸漸流傳,建陽縣丞把邵武的孩子賣去國外當豬仔了。
劉勇強沒解釋,相比背上這個汙名,讓讀書人知道他送孩子去洋人那裏讀書,恐怕引起的反彈更大。
至於汙名,他背得起,福建有多少土豪劣紳做這種生意的,喝人血發家後,在家鄉修橋鋪路甚至還能樹碑立傳,記載進縣誌。
處理完這些事情後,士兵們也休整的差不多了,剛過完年,劉勇強就勒令他們暫別嬌妻或悍婦,他們現在要養家糊口,得工作了。
下一階段工作目標: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