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過一個說法,”李清幽說,“也是一個和尚告訴我的。”
“他說,我們都想錯了,這世上的因果不是我們想當然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種善因並不一定能得善果,好人也許早早橫死街頭,壞人也許長命百歲、兒孫繞膝。”
“他說,佛沒有欲望,不能以好運嘉獎善人,也不能用厄運去懲戒壞人,但佛又希望所有人都行善,所以佛陀定下人世的準則——因果總量不變,行善的人越多,善因的量越大,因此越可能有善報,反之作惡的人越多,就越有可能產生惡報,大道無情,善惡終有報,隻不過不是我們俗人一廂情願所希望的那樣罷了。”
“放他媽的屁!”靜元不由得破口大罵,隨後似乎意識到自己的失態,又連忙雙手合十,“阿彌陀佛,罪過罪過……”
李清幽滅了火堆,哈哈大笑:“你也覺得不對,是不是?”
他起身,是該走了。
靜元起身快步上前抓住他手腕:“施主,不知高姓大名?”
“李清幽。”他說。
說罷,他一個人向與靜元和尚相反的路走去,沒有迴頭。
一個人蹚雪過河不好過,即便有真氣護體,也抵不住這要命的天氣。
李清幽不禁迴想起在風醉樓的時候。
在風醉樓的那些日子,李清幽並不隻是練劍。
他很清楚江晚山的實力,的確不負盛名,江湖公認當世第一毫不為過。可即便如此,他的力量也不足以撼動危采薇這樣的怪物。
他的對手,不是危采薇一人,而是數百年來成千上萬的劍道天才的靈魂加諸於一人之身,令其無術不通、無技可求,最終無往不利,無人能與其匹敵。
李清幽曾向江晚山討教過,何為劍之終極,江晚山提筆寫下四句:
「終須修到無修處,聞盡聲聞始不聞」
「莫著妄心銷彼我,我心無我亦無君」
這是元微之的詩。
江晚山寫罷,平靜地說道:“其實,那位號稱‘在世無一敗’的劍道天才、蒼山派的開山祖師柳春風,曾有過一敗。”
那四十年未嚐敗績的天通之才,竟曾有過一敗?彼時危采薇魔功尚未大成,什麽樣的人,能勝他一迴?
蒼山門中,有古籍曾載:元微之與白樂天、白知退、柳春風熟識,四人曾共遊江南、舞劍論道,臨別時,四人泛舟於雋水,白知退吟詩相送,柳春風和詩而歌,元微之亦作詩酬答,為此《酬知退》,柳春風聞詩而些許色變,問微之何解,元微之笑而不答,柳春風迴蒼山後,醉心於練劍,久而久之,也逐漸淡忘此事;後數年,元微之病逝,柳春風偶然悟得詩中真意,欲求於微之,卻聞噩耗,廢卷而慟哭曰,此世再無能敗春風者也!遂設萬劍之塚,舍劍棄之,同年臘月,自戕於山中。
那一句“此世再無能敗春風者也”,是他對元微之提出假設的肯定,還是知音已逝的悲哀,又或者二者兼有之,已無可考。
隻餘下那首措辭縹緲深情的七言絕句,不知真假,不知隱匿於字句中的是情緒、是感覺,還是驚天的劍意。
——
李清幽終究迴了蒼山。
他不該迴來。
可是他一路走,走了數月,走到雪已經停了,不知怎麽就走到蒼山的山腳下。
放眼望去,蒼山高聳入雲,仿佛一柄淨如新銀的利劍,直穿雲天。
或許在他內心最深處,這裏才是他希望迴來的地方。
梁斬居高臨下,本就壯碩的身軀更顯魁梧,幾乎遮蔽了直射下來的所有光線,李清幽孤身站在山門前,他逆著光,看不清梁斬的臉。
但他能感覺到,梁斬在冷眼望著他,像在望一個陌生人。
“師兄。”李清幽喚道。
梁斬並沒有迴應他。
“師兄。”李清幽又叫了一聲。
“你竟然還敢迴來?”梁斬一改往日的和善,冷著臉道,“我蒼山對你不趕盡殺絕,已是仁至義盡,你還膽敢迴來送死?”
“師兄,這是說的什麽話?”
“住嘴!師什麽兄,你也配做我師弟!?”梁斬怒吼道。
就在梁斬怒吼的一刹那,李清幽突然看見,山門後,他目所能及的所有地方,全都站滿了蒼山的白衣。
“師兄……”
“不夜天!你再敢有半句廢話,休怪我蒼山弟子無情!”
李清幽怔在原地。
他忽然無聲地笑了。
是啊,真正的李清幽,早就死在了五年前的白玉崖底了。
他轉身背向梁斬,坐了下來,望著鬱鬱蔥蔥的林海發呆。
有一瞬間,他覺得自己原本就該是那個魔王,原本就該到處挑戰那些武林高手,最終歸宿就是無比慘烈地死在某人的劍下,又或者被青花魔女召迴,死在她手中,成為她內力的一部分,使這天下永遠籠罩在無形的黑暗下,可笑天日昭昭,不過一片鏡花水月罷。
可,不該是這樣。
是這個名叫李清幽的靈魂告訴他,一切都不該是這樣。
正如三百七十多年前那個一生沒有敗績的柳春風一樣。
他本該,曾有一敗。
李清幽在山門前坐了很久,一直到太陽落山。
沒有人知道他想幹什麽,他們隻知道這個魔頭動動手指,保不齊整個蒼山的人都要遭殃。
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已抱有死誌,包括梁斬。
但如果真的動起手來,他的悲哀應該多過憤怒和仇恨。
因為那意味著,眼前這個人、這個曾與他師兄弟一場的琅然少年,已經徹底淪為一頭失控的野獸,那麽多人的犧牲,也沒能喚起他內心中哪怕一絲一毫平和溫良的部分。
事情沒有變得更糟。
但也沒有更好。
從白天一直對峙到晚上,梁斬已經看不清那個坐在山門前的身影了。
花離折差梁斬去點起火把,旋即命所有人退下,弟子們遲疑過片刻,有人又望向梁斬,梁斬也錯愕地望了望花離折,見花離折一副不容置喙的模樣,歎了口氣。
最終隻剩下花離折和梁斬。
“師父呢?”他的耳朵靈敏不減,很少人能悄無聲息地從背後接近他。
“死了。”花離折說。
“他說,我們都想錯了,這世上的因果不是我們想當然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種善因並不一定能得善果,好人也許早早橫死街頭,壞人也許長命百歲、兒孫繞膝。”
“他說,佛沒有欲望,不能以好運嘉獎善人,也不能用厄運去懲戒壞人,但佛又希望所有人都行善,所以佛陀定下人世的準則——因果總量不變,行善的人越多,善因的量越大,因此越可能有善報,反之作惡的人越多,就越有可能產生惡報,大道無情,善惡終有報,隻不過不是我們俗人一廂情願所希望的那樣罷了。”
“放他媽的屁!”靜元不由得破口大罵,隨後似乎意識到自己的失態,又連忙雙手合十,“阿彌陀佛,罪過罪過……”
李清幽滅了火堆,哈哈大笑:“你也覺得不對,是不是?”
他起身,是該走了。
靜元起身快步上前抓住他手腕:“施主,不知高姓大名?”
“李清幽。”他說。
說罷,他一個人向與靜元和尚相反的路走去,沒有迴頭。
一個人蹚雪過河不好過,即便有真氣護體,也抵不住這要命的天氣。
李清幽不禁迴想起在風醉樓的時候。
在風醉樓的那些日子,李清幽並不隻是練劍。
他很清楚江晚山的實力,的確不負盛名,江湖公認當世第一毫不為過。可即便如此,他的力量也不足以撼動危采薇這樣的怪物。
他的對手,不是危采薇一人,而是數百年來成千上萬的劍道天才的靈魂加諸於一人之身,令其無術不通、無技可求,最終無往不利,無人能與其匹敵。
李清幽曾向江晚山討教過,何為劍之終極,江晚山提筆寫下四句:
「終須修到無修處,聞盡聲聞始不聞」
「莫著妄心銷彼我,我心無我亦無君」
這是元微之的詩。
江晚山寫罷,平靜地說道:“其實,那位號稱‘在世無一敗’的劍道天才、蒼山派的開山祖師柳春風,曾有過一敗。”
那四十年未嚐敗績的天通之才,竟曾有過一敗?彼時危采薇魔功尚未大成,什麽樣的人,能勝他一迴?
蒼山門中,有古籍曾載:元微之與白樂天、白知退、柳春風熟識,四人曾共遊江南、舞劍論道,臨別時,四人泛舟於雋水,白知退吟詩相送,柳春風和詩而歌,元微之亦作詩酬答,為此《酬知退》,柳春風聞詩而些許色變,問微之何解,元微之笑而不答,柳春風迴蒼山後,醉心於練劍,久而久之,也逐漸淡忘此事;後數年,元微之病逝,柳春風偶然悟得詩中真意,欲求於微之,卻聞噩耗,廢卷而慟哭曰,此世再無能敗春風者也!遂設萬劍之塚,舍劍棄之,同年臘月,自戕於山中。
那一句“此世再無能敗春風者也”,是他對元微之提出假設的肯定,還是知音已逝的悲哀,又或者二者兼有之,已無可考。
隻餘下那首措辭縹緲深情的七言絕句,不知真假,不知隱匿於字句中的是情緒、是感覺,還是驚天的劍意。
——
李清幽終究迴了蒼山。
他不該迴來。
可是他一路走,走了數月,走到雪已經停了,不知怎麽就走到蒼山的山腳下。
放眼望去,蒼山高聳入雲,仿佛一柄淨如新銀的利劍,直穿雲天。
或許在他內心最深處,這裏才是他希望迴來的地方。
梁斬居高臨下,本就壯碩的身軀更顯魁梧,幾乎遮蔽了直射下來的所有光線,李清幽孤身站在山門前,他逆著光,看不清梁斬的臉。
但他能感覺到,梁斬在冷眼望著他,像在望一個陌生人。
“師兄。”李清幽喚道。
梁斬並沒有迴應他。
“師兄。”李清幽又叫了一聲。
“你竟然還敢迴來?”梁斬一改往日的和善,冷著臉道,“我蒼山對你不趕盡殺絕,已是仁至義盡,你還膽敢迴來送死?”
“師兄,這是說的什麽話?”
“住嘴!師什麽兄,你也配做我師弟!?”梁斬怒吼道。
就在梁斬怒吼的一刹那,李清幽突然看見,山門後,他目所能及的所有地方,全都站滿了蒼山的白衣。
“師兄……”
“不夜天!你再敢有半句廢話,休怪我蒼山弟子無情!”
李清幽怔在原地。
他忽然無聲地笑了。
是啊,真正的李清幽,早就死在了五年前的白玉崖底了。
他轉身背向梁斬,坐了下來,望著鬱鬱蔥蔥的林海發呆。
有一瞬間,他覺得自己原本就該是那個魔王,原本就該到處挑戰那些武林高手,最終歸宿就是無比慘烈地死在某人的劍下,又或者被青花魔女召迴,死在她手中,成為她內力的一部分,使這天下永遠籠罩在無形的黑暗下,可笑天日昭昭,不過一片鏡花水月罷。
可,不該是這樣。
是這個名叫李清幽的靈魂告訴他,一切都不該是這樣。
正如三百七十多年前那個一生沒有敗績的柳春風一樣。
他本該,曾有一敗。
李清幽在山門前坐了很久,一直到太陽落山。
沒有人知道他想幹什麽,他們隻知道這個魔頭動動手指,保不齊整個蒼山的人都要遭殃。
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已抱有死誌,包括梁斬。
但如果真的動起手來,他的悲哀應該多過憤怒和仇恨。
因為那意味著,眼前這個人、這個曾與他師兄弟一場的琅然少年,已經徹底淪為一頭失控的野獸,那麽多人的犧牲,也沒能喚起他內心中哪怕一絲一毫平和溫良的部分。
事情沒有變得更糟。
但也沒有更好。
從白天一直對峙到晚上,梁斬已經看不清那個坐在山門前的身影了。
花離折差梁斬去點起火把,旋即命所有人退下,弟子們遲疑過片刻,有人又望向梁斬,梁斬也錯愕地望了望花離折,見花離折一副不容置喙的模樣,歎了口氣。
最終隻剩下花離折和梁斬。
“師父呢?”他的耳朵靈敏不減,很少人能悄無聲息地從背後接近他。
“死了。”花離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