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蕩倭達人——戚繼光(下)
我刷的短視頻通古代,古人看麻了 作者:黑瞳使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次是戰術,針對倭寇小股行動、機動靈活的戰術特點,以及倭寇常用的蝴蝶陣,戚繼光獨創出鴛鴦陣。】
【鴛鴦陣改變了以往大軍團作戰的思想,以十二人為一隊。】
【隊內設隊長及夥夫各一人,盾牌手兩人,狼筅手二人,長槍手四名,鏜鈀手二人,後期又增加了鳥銃手。】
【戰陣還能跟隨實際情況變更,相當靈活,可謂是攻防兼備。】
光幕中,戚家軍配合緊密,盾牌手防守,狼筅手讓倭寇無法近身,其他人則負責輸出,打的倭寇束手無措,隻有被動挨宰的份。
貞觀年間。
看著戚家軍砍瓜切菜般地殺死倭寇,李世民眼中難掩興奮。
這戰術妙啊!
“戚繼光是吧,這人帶兵有一手,是個智將!隻是有一點不好!”
李世民搖頭輕歎。
眾臣抬起頭看向李世民,麵露驚詫。
戚繼光處事圓滑,擅長作戰,堪稱完人!哪有什麽缺點?
難道是怕老婆,問題是怕老婆也算缺點麽?
“不是我大唐人啊!”
李世民仰天長歎。
眼見這麽厲害的一員戰將,自己卻得不到,李世民心裏癢癢的難受。
魏征氣樂了,不愧是你,見一個愛一個,有了這麽多還不夠,果然是天下第一大“花心”!
“陛下,戚繼光雖然擅長對付倭寇,可大唐並無倭患,即便是真來大唐,怕也是無用武之地!”
程咬金表示不服。
“此言差矣!”
李世民轉動桌案上的地球儀:“程將軍,莫非當這東西是擺設!”
“陛下,您是想征討倭國!”
程咬金驚道。
李世民哈哈大笑,散發出一股王霸之氣:“不,朕是要這天下隻有一個大唐!”
眾臣倒吸一口涼氣,不愧是陛下,霸氣!
程咬金心思急轉,趕忙跪了下去。
李世民愕然道:“程將軍,這是何意啊?”
“陛下,您有所不知,其實臣也擅長對付倭寇,這活就交給臣吧!”
程咬金這個粗壯的漢子露出諂媚的笑容,怎麽看怎麽猥瑣。
“你要行那我也行,陛下這活我也擅長,臣來,看臣一刀一個小矮子!”
尉遲敬德嚷嚷道。
眼見有人搶活,程咬金不幹了,他來到尉遲敬德麵前喊道:“匹夫,搶活是吧,有種比比,看誰厲害!”
程咬金唾沫星子橫飛,啐了尉遲敬德一臉口水,至少得有一百毫升。
尉遲敬德抹了把臉,迴噴道:“嗬嗬嗬嗬嗬~忒!比就比,怕你不成?”
兩人一陣吵嚷,弄的朝堂像個菜市場。
李世民倒也不惱,朝堂好久沒這麽熱鬧了,等這兩個夯貨噴完再說。
就在這時,從二人身後傳來一聲咳嗽,打斷了兩人的爭吵,兩人迴頭看去,竟是大唐第一軍神李靖。
李靖慢悠悠走上前,跪倒在地,恭敬道:“臣願領兵出征。”
尉遲敬德和程咬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陣擠眉弄眼,愣是沒敢吱聲。
李世民滿意地點點頭:“那就有勞將軍啦!諸位一起討論下吧!”
隨著李世民話音落下,一群殺神圍著地球儀,對著倭國地圖,一頓指指點點。
光幕繼續。
【最後一點,就是紀律和獎勵。】
戚家軍紀律嚴明,不允許侵擾百姓,要做到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戚家軍的待遇也是格外優厚,軍餉要高出平常軍隊的一倍還多,夥食和殺敵賞金也是高標準。
有了種種保障,戚家軍作戰勇猛,悍不畏死。
很快,戚家軍迎來與倭寇的首戰,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四千倭寇大舉進攻台州。
戚繼光率軍扼守桃渚龍山等地,倭寇向來不把明軍放在眼裏,沒想到一交戰倭寇徹底翻車了。
戚家軍斬倭寇三百多人,自身零傷亡。
有了成功的經驗,戚家軍接下來一發不可收拾。
白水洋之戰,全殲2000多名倭寇,戚家軍陣亡3人;
橫嶼之戰,消滅倭寇1000多名,戚家軍犧牲13人。
牛田之戰,擊潰數上萬倭寇,斬首672人,戚家軍無一人犧牲。
。。。。。。
【從嘉靖四十年到四十五年,短短六年時間,禍害東南沿海數十年的倭寇被戚家軍殺得潰不成軍,再也不敢襲擾大明。】
一係列驚人戰果,讓光幕前的眾人目瞪口呆、瞠目結舌。
這樣的傷亡比例,哪裏是戰爭?簡直就是單方麵的屠殺!
洪武年間。
朱元璋興奮得手舞足蹈,笑得嘴巴都快咧到耳根子了。
他激動地對著光幕比劃著,大聲喊道:\"好啊!就這麽打,給朕捶碎倭人狗頭!\"
這段時間以來,朱元璋看了太多糟心事,今天終於出了口氣,心裏別提多爽了。
在場的諸位將領也被激烈的戰鬥場麵所感染,個個熱血沸騰,恨不得立刻化身為戚繼光,親自指揮作戰。
【倭患解決了,戚繼光又被調到北方邊疆,抵禦韃靼,保障北疆安全,期間戰績更是搶眼,數次擊敗韃靼大軍,活捉朵顏部統帥董長禿。】
【直到張居正逝世,戚繼光失去了靠山,他被調迴廣東,不久因彈劾而被迫致仕,終於萬曆十五年病逝,享年六十一歲。】
萬曆年間。
“哎,元敬,是我害了你呀,要是我多活些日子就好了,至少把你送走啊。”
張居正有些惋惜。
把我送走?這話怎麽聽著這麽瘮人。
“首輔大人,不必自責,若沒有您,我恐怕還隻是一個小小的參將。更何況,”
戚繼光目光變得深邃:“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張居正愣了一下,意識到自己的失態,他笑道:“你倒是豁達!”
似乎想起了什麽,他一臉古怪的看向戚繼光:“可你最後也沒封侯啊!”
噗呲,紮心了。
戚繼光心中遭受一萬點暴擊。
看到戚繼光的囧樣,張居正哈哈大笑:“開個玩笑,你我二人盡人事聽天命,但求心中無愧!”
“正是如此!”
【鴛鴦陣改變了以往大軍團作戰的思想,以十二人為一隊。】
【隊內設隊長及夥夫各一人,盾牌手兩人,狼筅手二人,長槍手四名,鏜鈀手二人,後期又增加了鳥銃手。】
【戰陣還能跟隨實際情況變更,相當靈活,可謂是攻防兼備。】
光幕中,戚家軍配合緊密,盾牌手防守,狼筅手讓倭寇無法近身,其他人則負責輸出,打的倭寇束手無措,隻有被動挨宰的份。
貞觀年間。
看著戚家軍砍瓜切菜般地殺死倭寇,李世民眼中難掩興奮。
這戰術妙啊!
“戚繼光是吧,這人帶兵有一手,是個智將!隻是有一點不好!”
李世民搖頭輕歎。
眾臣抬起頭看向李世民,麵露驚詫。
戚繼光處事圓滑,擅長作戰,堪稱完人!哪有什麽缺點?
難道是怕老婆,問題是怕老婆也算缺點麽?
“不是我大唐人啊!”
李世民仰天長歎。
眼見這麽厲害的一員戰將,自己卻得不到,李世民心裏癢癢的難受。
魏征氣樂了,不愧是你,見一個愛一個,有了這麽多還不夠,果然是天下第一大“花心”!
“陛下,戚繼光雖然擅長對付倭寇,可大唐並無倭患,即便是真來大唐,怕也是無用武之地!”
程咬金表示不服。
“此言差矣!”
李世民轉動桌案上的地球儀:“程將軍,莫非當這東西是擺設!”
“陛下,您是想征討倭國!”
程咬金驚道。
李世民哈哈大笑,散發出一股王霸之氣:“不,朕是要這天下隻有一個大唐!”
眾臣倒吸一口涼氣,不愧是陛下,霸氣!
程咬金心思急轉,趕忙跪了下去。
李世民愕然道:“程將軍,這是何意啊?”
“陛下,您有所不知,其實臣也擅長對付倭寇,這活就交給臣吧!”
程咬金這個粗壯的漢子露出諂媚的笑容,怎麽看怎麽猥瑣。
“你要行那我也行,陛下這活我也擅長,臣來,看臣一刀一個小矮子!”
尉遲敬德嚷嚷道。
眼見有人搶活,程咬金不幹了,他來到尉遲敬德麵前喊道:“匹夫,搶活是吧,有種比比,看誰厲害!”
程咬金唾沫星子橫飛,啐了尉遲敬德一臉口水,至少得有一百毫升。
尉遲敬德抹了把臉,迴噴道:“嗬嗬嗬嗬嗬~忒!比就比,怕你不成?”
兩人一陣吵嚷,弄的朝堂像個菜市場。
李世民倒也不惱,朝堂好久沒這麽熱鬧了,等這兩個夯貨噴完再說。
就在這時,從二人身後傳來一聲咳嗽,打斷了兩人的爭吵,兩人迴頭看去,竟是大唐第一軍神李靖。
李靖慢悠悠走上前,跪倒在地,恭敬道:“臣願領兵出征。”
尉遲敬德和程咬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陣擠眉弄眼,愣是沒敢吱聲。
李世民滿意地點點頭:“那就有勞將軍啦!諸位一起討論下吧!”
隨著李世民話音落下,一群殺神圍著地球儀,對著倭國地圖,一頓指指點點。
光幕繼續。
【最後一點,就是紀律和獎勵。】
戚家軍紀律嚴明,不允許侵擾百姓,要做到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戚家軍的待遇也是格外優厚,軍餉要高出平常軍隊的一倍還多,夥食和殺敵賞金也是高標準。
有了種種保障,戚家軍作戰勇猛,悍不畏死。
很快,戚家軍迎來與倭寇的首戰,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四千倭寇大舉進攻台州。
戚繼光率軍扼守桃渚龍山等地,倭寇向來不把明軍放在眼裏,沒想到一交戰倭寇徹底翻車了。
戚家軍斬倭寇三百多人,自身零傷亡。
有了成功的經驗,戚家軍接下來一發不可收拾。
白水洋之戰,全殲2000多名倭寇,戚家軍陣亡3人;
橫嶼之戰,消滅倭寇1000多名,戚家軍犧牲13人。
牛田之戰,擊潰數上萬倭寇,斬首672人,戚家軍無一人犧牲。
。。。。。。
【從嘉靖四十年到四十五年,短短六年時間,禍害東南沿海數十年的倭寇被戚家軍殺得潰不成軍,再也不敢襲擾大明。】
一係列驚人戰果,讓光幕前的眾人目瞪口呆、瞠目結舌。
這樣的傷亡比例,哪裏是戰爭?簡直就是單方麵的屠殺!
洪武年間。
朱元璋興奮得手舞足蹈,笑得嘴巴都快咧到耳根子了。
他激動地對著光幕比劃著,大聲喊道:\"好啊!就這麽打,給朕捶碎倭人狗頭!\"
這段時間以來,朱元璋看了太多糟心事,今天終於出了口氣,心裏別提多爽了。
在場的諸位將領也被激烈的戰鬥場麵所感染,個個熱血沸騰,恨不得立刻化身為戚繼光,親自指揮作戰。
【倭患解決了,戚繼光又被調到北方邊疆,抵禦韃靼,保障北疆安全,期間戰績更是搶眼,數次擊敗韃靼大軍,活捉朵顏部統帥董長禿。】
【直到張居正逝世,戚繼光失去了靠山,他被調迴廣東,不久因彈劾而被迫致仕,終於萬曆十五年病逝,享年六十一歲。】
萬曆年間。
“哎,元敬,是我害了你呀,要是我多活些日子就好了,至少把你送走啊。”
張居正有些惋惜。
把我送走?這話怎麽聽著這麽瘮人。
“首輔大人,不必自責,若沒有您,我恐怕還隻是一個小小的參將。更何況,”
戚繼光目光變得深邃:“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張居正愣了一下,意識到自己的失態,他笑道:“你倒是豁達!”
似乎想起了什麽,他一臉古怪的看向戚繼光:“可你最後也沒封侯啊!”
噗呲,紮心了。
戚繼光心中遭受一萬點暴擊。
看到戚繼光的囧樣,張居正哈哈大笑:“開個玩笑,你我二人盡人事聽天命,但求心中無愧!”
“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