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李隆基稱帝
我刷的短視頻通古代,古人看麻了 作者:黑瞳使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武則天病重之時,宰相張柬之、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人發動政變,擁立中宗李顯複位稱帝,恢複李唐國號。】
【李顯給弟弟李旦加封為安國相王,又給妹妹太平公主加鎮國太平公主稱號,以表彰二人擁立之功。】
【李顯曾被武則天廢帝位,他與韋後一起幽禁在房陵,二人受盡苦難,李顯一度想要自殺,多虧韋後相勸,這令李顯十分感動,發誓以後如果能夠登基,將放任她為所欲為,絕不限製。】
【李顯再次稱帝後,為了彌補,他給了韋後很大的權力,韋氏一族的權力越來越大,然而韋後依然不滿足,因為她想要的是李顯的皇位。】
【景隆四年(公元710年),韋皇後欲效仿武則天稱帝,於是聯合女兒安樂公主下毒殺害唐中宗李顯,立皇子李重茂為皇帝,垂簾聽政,整個朝堂被韋氏把持。】
光幕前的李世民眼皮狂跳,怎麽著,走了一個武曌,又來個韋氏。
【李唐王朝再次麵臨危難,韋皇後隨時都有可能屠戮皇族,臨淄王李隆基得知消息,果斷行事,聯合姑姑太平公主進宮誅殺韋氏一黨。】
光幕中。
皇宮內廝殺聲震天。
李隆基渾身浴血,率軍衝殺,凡是韋氏逆黨,不問功過,全部誅殺。
正在這時,上官婉兒一手提著燈籠,一手揮舞著傳位詔書,迎著李隆基喊道:“別動手,我是太平公主的人!”
李隆基麵無表情接過詔書,掃了一眼。
他的臉色變幻莫測,他清晰地認識到未來他與太平公主必有一戰,眼前之人會是個威脅,所以上官婉兒必須死。
“來人,殺了!”
李隆基目光陰鬱,冷聲嗬道。
“我是太平公主的人,你不能殺我。”
上官婉兒尖叫著被拖了下去。
“稟王爺,韋氏、安樂公主及黨羽都已伏誅!皇帝已被控製。”
得到奏報,李隆基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下了,他抬頭看向天空,大事已成,天將破曉。
漢高祖時期。
“夠果斷,夠狠辣,這小子能成事,怪不得是千古半帝。”
劉邦咋舌道,李隆基的勁頭和李世民頗有幾分相似。
都是直接入宮造反,老李家果然狠人多啊。
本帝佩服!
貞觀年間。
“好一個青年英豪,夠果斷,有我玄武門的風采,老李家又出了一位人才!”
李世民高興壞了,老李家終於出了一個膽大的。
聽到這話,李淵直翻白眼,好家夥,你還自豪上了。
【太平公主將李重茂拉下皇位,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又一次登上皇位。】
【對於太子之位,李旦考慮到李隆基居功至偉,長子李成器又主動推脫,最終將李隆基立為太子。】
看到這一幕,李世民羨慕地不要不要的。
看看人家父子,那才叫父慈子孝,自家那叫骨肉相殘。
李世民瞅了瞅李淵,不住地搖頭長歎。
瞅瞅人家爹的覺悟, 你再看看你,早傳位給我不就沒事啦。
還有李治也是,真夠孝的,這一老一小就沒一個讓自己安生的。
李淵懵了,二郎你又搖頭又歎氣是幾個意思?
他仔細一想,明白了,這是怪我沒早早傳位給他啊!
李淵又尷尬,又惱怒,好你個二郎,你造反還有理了!你不造反會出這種事麽!
李世民想起了什麽,問道:“對了,李治人呢!怎麽還沒來!”
“迴陛下,殿下在門外跪著,要招他進來麽?”
李世民哼了一聲:“讓他跪著吧!別打擾朕看千古帝的興致,等朕看完再收拾他!”
“至於武媚娘”,李世民目露兇光:“白綾賜死!夷滅三族!禍亂大唐者斷不能留。”
【事成之後,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聯盟徹底破裂,在朝堂上互相傾軋。】
【李旦夾在兩人中間屬實難受,他既要聽李隆基的,又要聽太平公主的,皇帝位置屬實坐不痛快。】
【一個是兒子,一個是妹妹,兩人都搞不定,李旦索性把皇位甩給李隆基,讓他去和太平公主鬥。】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李隆基登基稱帝,是為唐玄宗。】
【第二年,太平公主意圖謀反被抓,李旦極力求情,李隆基無動於衷,將姑姑太平公主賜死,其黨羽被誅殺。】
漢武帝年間。
“好家夥夠狠呐,怪不得李成器不當太子,李旦要真敢立李成器為太子,估計又是一個玄武門。”
劉徹一陣咋舌,老李家一個個可是夠狠的,李世民殺兄弑弟,這又來一個殺姑的,一個個孝不可言。
相比之下,老劉家都顯的正常不少,老朱家更別說了,逗比一群,簡直來搞笑的。
【至此,大唐的內亂終於告一段落,國家重迴正軌,為表示新氣象,李隆基改年號為開元。】
【開元盛世由此拉開帷幕。】
【李顯給弟弟李旦加封為安國相王,又給妹妹太平公主加鎮國太平公主稱號,以表彰二人擁立之功。】
【李顯曾被武則天廢帝位,他與韋後一起幽禁在房陵,二人受盡苦難,李顯一度想要自殺,多虧韋後相勸,這令李顯十分感動,發誓以後如果能夠登基,將放任她為所欲為,絕不限製。】
【李顯再次稱帝後,為了彌補,他給了韋後很大的權力,韋氏一族的權力越來越大,然而韋後依然不滿足,因為她想要的是李顯的皇位。】
【景隆四年(公元710年),韋皇後欲效仿武則天稱帝,於是聯合女兒安樂公主下毒殺害唐中宗李顯,立皇子李重茂為皇帝,垂簾聽政,整個朝堂被韋氏把持。】
光幕前的李世民眼皮狂跳,怎麽著,走了一個武曌,又來個韋氏。
【李唐王朝再次麵臨危難,韋皇後隨時都有可能屠戮皇族,臨淄王李隆基得知消息,果斷行事,聯合姑姑太平公主進宮誅殺韋氏一黨。】
光幕中。
皇宮內廝殺聲震天。
李隆基渾身浴血,率軍衝殺,凡是韋氏逆黨,不問功過,全部誅殺。
正在這時,上官婉兒一手提著燈籠,一手揮舞著傳位詔書,迎著李隆基喊道:“別動手,我是太平公主的人!”
李隆基麵無表情接過詔書,掃了一眼。
他的臉色變幻莫測,他清晰地認識到未來他與太平公主必有一戰,眼前之人會是個威脅,所以上官婉兒必須死。
“來人,殺了!”
李隆基目光陰鬱,冷聲嗬道。
“我是太平公主的人,你不能殺我。”
上官婉兒尖叫著被拖了下去。
“稟王爺,韋氏、安樂公主及黨羽都已伏誅!皇帝已被控製。”
得到奏報,李隆基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下了,他抬頭看向天空,大事已成,天將破曉。
漢高祖時期。
“夠果斷,夠狠辣,這小子能成事,怪不得是千古半帝。”
劉邦咋舌道,李隆基的勁頭和李世民頗有幾分相似。
都是直接入宮造反,老李家果然狠人多啊。
本帝佩服!
貞觀年間。
“好一個青年英豪,夠果斷,有我玄武門的風采,老李家又出了一位人才!”
李世民高興壞了,老李家終於出了一個膽大的。
聽到這話,李淵直翻白眼,好家夥,你還自豪上了。
【太平公主將李重茂拉下皇位,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又一次登上皇位。】
【對於太子之位,李旦考慮到李隆基居功至偉,長子李成器又主動推脫,最終將李隆基立為太子。】
看到這一幕,李世民羨慕地不要不要的。
看看人家父子,那才叫父慈子孝,自家那叫骨肉相殘。
李世民瞅了瞅李淵,不住地搖頭長歎。
瞅瞅人家爹的覺悟, 你再看看你,早傳位給我不就沒事啦。
還有李治也是,真夠孝的,這一老一小就沒一個讓自己安生的。
李淵懵了,二郎你又搖頭又歎氣是幾個意思?
他仔細一想,明白了,這是怪我沒早早傳位給他啊!
李淵又尷尬,又惱怒,好你個二郎,你造反還有理了!你不造反會出這種事麽!
李世民想起了什麽,問道:“對了,李治人呢!怎麽還沒來!”
“迴陛下,殿下在門外跪著,要招他進來麽?”
李世民哼了一聲:“讓他跪著吧!別打擾朕看千古帝的興致,等朕看完再收拾他!”
“至於武媚娘”,李世民目露兇光:“白綾賜死!夷滅三族!禍亂大唐者斷不能留。”
【事成之後,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聯盟徹底破裂,在朝堂上互相傾軋。】
【李旦夾在兩人中間屬實難受,他既要聽李隆基的,又要聽太平公主的,皇帝位置屬實坐不痛快。】
【一個是兒子,一個是妹妹,兩人都搞不定,李旦索性把皇位甩給李隆基,讓他去和太平公主鬥。】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李隆基登基稱帝,是為唐玄宗。】
【第二年,太平公主意圖謀反被抓,李旦極力求情,李隆基無動於衷,將姑姑太平公主賜死,其黨羽被誅殺。】
漢武帝年間。
“好家夥夠狠呐,怪不得李成器不當太子,李旦要真敢立李成器為太子,估計又是一個玄武門。”
劉徹一陣咋舌,老李家一個個可是夠狠的,李世民殺兄弑弟,這又來一個殺姑的,一個個孝不可言。
相比之下,老劉家都顯的正常不少,老朱家更別說了,逗比一群,簡直來搞笑的。
【至此,大唐的內亂終於告一段落,國家重迴正軌,為表示新氣象,李隆基改年號為開元。】
【開元盛世由此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