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開元盛世
我刷的短視頻通古代,古人看麻了 作者:黑瞳使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隆基接手的大唐可謂是內憂外患。】
【多年的政局動蕩,國家經濟日漸頹靡。】
【外敵崛起,領土大幅縮減,大唐對西域的控製能力持續減弱。】
【整個帝國急需一場強有力的改革,重新把國家帶上富強之路。】
光幕中,出現一幅唐玄宗剛剛繼位時的大唐版圖。
貞觀年間。
李世民瞅著大幅縮水的版圖,頓時有種心肌梗塞的感覺。
“這是大唐?你告訴朕這是大唐!”
李世民比劃了一個大大的圓。
“朕的大唐呢,那麽大的大唐呢,沒啦?!”
要說李世民統治的大唐是一個豐盈的胖子,現在的大唐就是個幹癟小老頭。
任誰見到這種落差,都難免憤懣。
一眾武將看了直搖頭,自己這些人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全都還迴去了。
【李隆基決心改變眼下的局麵,他壯誌勃勃,勵精圖治,先後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整頓吏治,與民休息,營造寬容的政治環境。】
【姚崇提出了著名的十事要說,“為政先仁義”、“不求邊功”、“中官不預公事”、“國親不任台省官”、“行法治”、“租庸賦稅之外杜塞貢獻”、“寺廟宮殿止絕建造”、“禮接大臣”、“臣下可直言諫諍”、“禁絕外戚幹政”,李隆基全盤接受。】
【為政之初,李隆基虛懷納諫,政治清明,政局穩定。】
【他改革機構,將一些沒用的官員裁掉,限製進士科及第的人數,來保證官員的素質,從而提高政府的效率。】
【唐玄宗還下令修訂了律法,先後編成《開元先令》和《開元後令》。】
【最重要的是,李隆基對於兵製進行了改革,原來的府兵製由於均田製的破壞,致使農民逃亡,影響了軍隊的兵源和戰鬥力,李隆基建立雇傭兵製,唐軍的戰鬥力得到迴升。】
【為減少土地兼並,他頒布了土地限購令,禁止世家大族、巨賈富商民間進行土地買賣,並且如果有人占田超過朝廷規定的數額,朝廷可以將其土地沒收,將土地分發給流民。】
【經過一係列舉措,加上曆代留下的家底,短短十餘載,李隆基就締造了開元盛世,封建王朝盛世的巔峰。】
康熙時期。
千叟宴上,老人們狼吞虎咽吃著眼前的食物,他們餓了一輩子,還是第一次吃到這樣的美食。
開元盛世——封建王朝盛世的巔峰?
康熙眯起了眼睛,這是不把我大清放在眼裏啊!
朕鏟除鼇拜、裁撤三藩、收複台灣、收服噶爾丹,哪一件不是豐功偉業,如今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我康熙盛世才是封建王朝的巔峰!
康熙冷笑一聲,將筷子拍在桌子。
喧嘩的盛宴立馬安靜下來,眾人紛紛看向康熙。
“這神仙說開元盛世是封建王朝的巔峰,”康熙眯起雙眼:“不知諸位,你們怎麽看呐?”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疑惑不解。
開元盛世的大唐國力強大,百姓富足,人人自信,文化上包容並蓄,總之那是一個令人向往的時代。
這話有問題麽?
“怎麽?你們讚同?”
康熙麵露不悅,聲音帶了幾分冷意。
在場眾人隻覺周圍的溫度都降了幾分,現場十分壓抑。
就在康熙即將爆發之際,一名老叟慌忙匍匐跪地:“老叟不同意,陛下開創的盛世才是真正的巔峰,開元盛世怎能與陛下相提並論?!”
老叟直起身,指著光幕一臉憤慨:“我看這不是什麽神仙,分明就是妖邪!”
老叟磕頭如搗蒜。
直到老叟磕的鮮血直流,康熙這才露出滿意的笑容:“哦?是麽?你們都是這麽想的麽?”
滿座文武百官、千餘老叟紛紛起身跪地,高聲讚道:“陛下恩澤四海,創盛世之景,您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哈哈哈哈!好好好!”
康熙開懷大笑,他站起身舉起酒盞,高聲喝道:“今日與諸位共享盛世,幹杯!”
“萬歲!萬歲!萬萬歲!”
光幕中,五彩祥雲飄過,盛世景象展現在眾人眼前。
【經過長期的休養生息,興修水利,水泉多達3億處。到天寶末年,全國耕地在800萬到850萬頃上下,相當於今天的6.2到6.8億畝,人均占有糧食700斤,糧食多到放到爛。】
【農業的發展,造就了人口的激增,計入戶籍的人口就多達906萬戶,人口5288萬,算上不入籍的,實際人口將近8千萬,占當時全球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還多。】
【大唐經濟繁榮,國力昌盛,儼然成為世界的中心!】
漢武帝時期。
“乖乖!八千多萬人,人均占有糧食700斤!這要是給朕,朕不得起飛啊!”
劉徹看著光幕中的盛世景象,眼饞的不要不要的。
他一天天打仗,找桑弘羊搞點錢糧容易麽?幾年才能打一迴。
他要有大唐的產糧量和人口,那不是想打誰就打誰。
區區匈奴根本就不在話下,用糧食就能把他們收服嘍。
到時候弄個匈奴輔助軍、西域輔助軍,讓這幫貨為大漢打生打死,豈不快哉!
眼見劉徹口水直流,桑弘羊趕忙出聲:“咳咳,陛下莫要胡思亂想。”
短短一句話把劉徹拉迴現實。
劉徹抹了抹嘴角的口水,嫉妒道:“這李隆基也不行啊,才成為世界的中心,朕要有他這條件,世界就隻剩下一個中心!!!”
寶應元年。
李隆基臥在榻上,此時他已病入膏肓,形容枯槁。
看著盛唐景象,李隆基罕見的流露出一絲笑容。
那是朕的大唐!朕親手締造的盛世江山!
李隆基抬起幹癟的手臂,想要觸碰光幕,重新迴到開元盛世。
奈何這一切都已成為過往,成為一段遙不可及的夢幻泡影。
是朕親手毀了它!
“朕悔啊!悔不當初!”
李隆基眼含淚水,不甘地嘶吼。
【多年的政局動蕩,國家經濟日漸頹靡。】
【外敵崛起,領土大幅縮減,大唐對西域的控製能力持續減弱。】
【整個帝國急需一場強有力的改革,重新把國家帶上富強之路。】
光幕中,出現一幅唐玄宗剛剛繼位時的大唐版圖。
貞觀年間。
李世民瞅著大幅縮水的版圖,頓時有種心肌梗塞的感覺。
“這是大唐?你告訴朕這是大唐!”
李世民比劃了一個大大的圓。
“朕的大唐呢,那麽大的大唐呢,沒啦?!”
要說李世民統治的大唐是一個豐盈的胖子,現在的大唐就是個幹癟小老頭。
任誰見到這種落差,都難免憤懣。
一眾武將看了直搖頭,自己這些人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全都還迴去了。
【李隆基決心改變眼下的局麵,他壯誌勃勃,勵精圖治,先後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整頓吏治,與民休息,營造寬容的政治環境。】
【姚崇提出了著名的十事要說,“為政先仁義”、“不求邊功”、“中官不預公事”、“國親不任台省官”、“行法治”、“租庸賦稅之外杜塞貢獻”、“寺廟宮殿止絕建造”、“禮接大臣”、“臣下可直言諫諍”、“禁絕外戚幹政”,李隆基全盤接受。】
【為政之初,李隆基虛懷納諫,政治清明,政局穩定。】
【他改革機構,將一些沒用的官員裁掉,限製進士科及第的人數,來保證官員的素質,從而提高政府的效率。】
【唐玄宗還下令修訂了律法,先後編成《開元先令》和《開元後令》。】
【最重要的是,李隆基對於兵製進行了改革,原來的府兵製由於均田製的破壞,致使農民逃亡,影響了軍隊的兵源和戰鬥力,李隆基建立雇傭兵製,唐軍的戰鬥力得到迴升。】
【為減少土地兼並,他頒布了土地限購令,禁止世家大族、巨賈富商民間進行土地買賣,並且如果有人占田超過朝廷規定的數額,朝廷可以將其土地沒收,將土地分發給流民。】
【經過一係列舉措,加上曆代留下的家底,短短十餘載,李隆基就締造了開元盛世,封建王朝盛世的巔峰。】
康熙時期。
千叟宴上,老人們狼吞虎咽吃著眼前的食物,他們餓了一輩子,還是第一次吃到這樣的美食。
開元盛世——封建王朝盛世的巔峰?
康熙眯起了眼睛,這是不把我大清放在眼裏啊!
朕鏟除鼇拜、裁撤三藩、收複台灣、收服噶爾丹,哪一件不是豐功偉業,如今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我康熙盛世才是封建王朝的巔峰!
康熙冷笑一聲,將筷子拍在桌子。
喧嘩的盛宴立馬安靜下來,眾人紛紛看向康熙。
“這神仙說開元盛世是封建王朝的巔峰,”康熙眯起雙眼:“不知諸位,你們怎麽看呐?”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疑惑不解。
開元盛世的大唐國力強大,百姓富足,人人自信,文化上包容並蓄,總之那是一個令人向往的時代。
這話有問題麽?
“怎麽?你們讚同?”
康熙麵露不悅,聲音帶了幾分冷意。
在場眾人隻覺周圍的溫度都降了幾分,現場十分壓抑。
就在康熙即將爆發之際,一名老叟慌忙匍匐跪地:“老叟不同意,陛下開創的盛世才是真正的巔峰,開元盛世怎能與陛下相提並論?!”
老叟直起身,指著光幕一臉憤慨:“我看這不是什麽神仙,分明就是妖邪!”
老叟磕頭如搗蒜。
直到老叟磕的鮮血直流,康熙這才露出滿意的笑容:“哦?是麽?你們都是這麽想的麽?”
滿座文武百官、千餘老叟紛紛起身跪地,高聲讚道:“陛下恩澤四海,創盛世之景,您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哈哈哈哈!好好好!”
康熙開懷大笑,他站起身舉起酒盞,高聲喝道:“今日與諸位共享盛世,幹杯!”
“萬歲!萬歲!萬萬歲!”
光幕中,五彩祥雲飄過,盛世景象展現在眾人眼前。
【經過長期的休養生息,興修水利,水泉多達3億處。到天寶末年,全國耕地在800萬到850萬頃上下,相當於今天的6.2到6.8億畝,人均占有糧食700斤,糧食多到放到爛。】
【農業的發展,造就了人口的激增,計入戶籍的人口就多達906萬戶,人口5288萬,算上不入籍的,實際人口將近8千萬,占當時全球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還多。】
【大唐經濟繁榮,國力昌盛,儼然成為世界的中心!】
漢武帝時期。
“乖乖!八千多萬人,人均占有糧食700斤!這要是給朕,朕不得起飛啊!”
劉徹看著光幕中的盛世景象,眼饞的不要不要的。
他一天天打仗,找桑弘羊搞點錢糧容易麽?幾年才能打一迴。
他要有大唐的產糧量和人口,那不是想打誰就打誰。
區區匈奴根本就不在話下,用糧食就能把他們收服嘍。
到時候弄個匈奴輔助軍、西域輔助軍,讓這幫貨為大漢打生打死,豈不快哉!
眼見劉徹口水直流,桑弘羊趕忙出聲:“咳咳,陛下莫要胡思亂想。”
短短一句話把劉徹拉迴現實。
劉徹抹了抹嘴角的口水,嫉妒道:“這李隆基也不行啊,才成為世界的中心,朕要有他這條件,世界就隻剩下一個中心!!!”
寶應元年。
李隆基臥在榻上,此時他已病入膏肓,形容枯槁。
看著盛唐景象,李隆基罕見的流露出一絲笑容。
那是朕的大唐!朕親手締造的盛世江山!
李隆基抬起幹癟的手臂,想要觸碰光幕,重新迴到開元盛世。
奈何這一切都已成為過往,成為一段遙不可及的夢幻泡影。
是朕親手毀了它!
“朕悔啊!悔不當初!”
李隆基眼含淚水,不甘地嘶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