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培風就近到某座小城落腳,避避風頭。
他奉虞帝旨持節瓦山,行事皆在“規矩”內,且礙於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禮節,即便戰場中打得頭破血流,至少名義上梁國絕無道理搜捕自己。
之所以講“名義上”,是因他走這一趟就坐實大虞諜子的事實,現在發海捕文書似乎才合乎情理。
但真相卻全不是那迴事。
持節瓦山,而非梁國。
此十一境之爭,楊培風在天下英雄麵前露個臉,意在表明大虞國祚仍在,並情願遵守天宮及眾仙門早就定下的某些“秩序”。且無論誰贏得十一境第一人之稱,大虞承認,大虞數萬萬百姓都認。
亦借此堵住,諸如西州“江權陳”之類的存在,借口插手虞、梁戰爭。
於是,梁國的海捕文書來得如此猛烈,而瓦山之約雖說不上推遲延後,但至少目前為止,沒誰給出一個準確時日。
畢竟距離上次瓦山之約,已愈百年。
具體由哪方勢力主持,楊培風更未聽聞。
天宮、三清山,都有可能。
接下來的一段時日,楊培風吃了睡睡了吃,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做白日夢。忙裏偷閑,養精蓄銳。
而因他不在,梁國整個瓦山地界,似乎都太平下來。
終於到七月初一這天。
精神大好的楊培風,焚香沐浴,換了一身嶄新的深黑色錦緞長袍,腳踩烏皮六合靴,簪白玉、整冠束發。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他幹脆一把折斷大虞節杖,扔掉了事。這東西太長,帶著容易被認出身份不說,更是個累贅物。
他再用二錢銀子,從店家購得寬大鬥篷一件、鬥笠一頂,仔細穿戴後,便騎上馬往瓦山方向趕去。
快馬疾馳,不過五日,楊培風迴到之前那座有“不歸”據點的萬華城,徑直去了與江不庭短暫相聚過的客棧。
正當午時,大廳內數十人用飯,喧鬧非常。
楊培風呆立了半晌,好難在角落等到一張空桌。
吳循,是在他剛喝下第一杯酒後現身的。
“怎麽好像我去到哪兒,都能被你找到?”
楊培風不是第一次有這困惑了。
這人屬狗的?
吳循笑了笑坐下,隨口道:“自然有些手段傍身。”
楊培風點點頭,並不盤問。
楊培風道:“這些時日可有變故?大大小小都說一下。”
吳循左右張望,見人多眼雜,便整理了一下措辭道:“諸事皆順。包括您要找的人也有眉目了。蘭溪城,您聽過麽?”
楊培風道:“繼續。”
吳循壓低了嗓音道:“那人姓陳,九品,去年到達桐州,似乎與蘭溪城主關係曖昧。青山寨攻打蘭溪城時,他一人一劍,以九品之身,竟使上百高手束手無策,非常厲害。”
“我上報此事,經老爺批準後啟用了一枚暗子。傳來的情報稱,此人與陳詞、陳俊,在西州陳氏中並為‘三陳’。除此再無任何有關於他的痕跡。”
“另外,在您朋友遇害當晚,那個驛站。您應該見過他。”
楊培風眉頭微蹙,腦海裏忽地浮現出個黑袍劍客的身影。
一個九品能與兩位十一境並稱,其中深意不言而喻,可見自己要找的人八九不離十就是他。但總覺得不太對勁。
他問道:“是否太過順遂。”
吳循驀然道:“迴龍觀主周旭,據說其以天心修為力克十二境強敵而分毫未損,奪下重寶,已從北境玄門返程。”
楊培風右手一抖,險些沒抓穩筷子,“力克?”
那就是堂堂正正,以更深的修為取勝。
迴龍觀,乍一聽就是個道士修行的去處,不過爾爾。但接觸過不歸密卷的楊培風豈敢這般去想。
數百年來、記錄在冊的,凡九州中妖魔邪祟出沒之地,譬如去年的滄淵,迴龍觀這三個字出現的頻率遠邁天宮!幾乎砍遍天下九州。
周旭貴為一宗之主,很能打,情理中的事。
但竟這般能打,楊培風真不敢信,喃喃道:“天心打十二境,努努力,我是否也成?”
吳循道:“成!您去試試?”
楊培風白了他一眼道:“要試叫你老娘去試。”
吳循也不生氣,嗬嗬笑道:“下官隨口一說,楊公莫怒。一百個天心裏麵出幾個打神宵的不足為奇,打十二境,那得是天王老子的親兒子才成吧?”
楊培風方才道:“你話轉折的,有點過於突兀了。”
吳循遂啼笑皆非道:“江權陳拜訪過迴龍觀。就在這幾天,還有青山寨木子涼、太華殿,很多個大大小小的勢力。他們尤其在青山寨停留最久。”
楊培風聽到這裏,頓覺索然無味,道:“那小子怕死,西州三姓又放不下顏麵向我妥協,便逐一分化瓦解我的助力,要爭個你死我活。也好。”
“你可以消失了。自今日起,暫停不歸在梁國的一切活動。”
吳循眸光一閃,似乎下定某種決心,說道:“我手裏還有些人手,可全部押上!”
“不。”楊培風擺手,斷然拒絕。叫這些人去衝鋒陷陣,他瘋了才幹,“傳聞潯城江畔的酬神花燈乃人間至美,有勞代我去看一眼。”
吳循頓覺毛骨悚然。
這個賭局尚未結束,又新開另一個更大的賭局麽?
眼前這位年輕楊公,賭癮從所未見的大。
為打消其疑慮,楊培風道:“你身後是大虞數萬萬百姓,天塌不下來。天塌下來了,還有我楊培風這顆腦袋頂著,怕個屁?”
吳循低頭鼓搗著腰包,可憐兮兮道:“路途遙遠,來迴要四處打點,各方投入,太花銀子了……”
楊培風眼疾手快,隻輕輕一晃,便從其包內夾走幾片“葉子”,金燦燦的,亮瞎雙眼。
他瞠目結舌道:“喝!真有錢。”
吳循忙不迭將其捂住,無可奈何地笑了笑,欲言又止。
楊培風道:“青山處處埋忠骨,恰好我在扶風有青山幾座。”
吳循便將整個錢袋子往前一推,又複笑容道:“吳某命微,生無立錐之地,但求死有葬身之所。”
楊培風斟了杯酒給他,“珍重。”
他奉虞帝旨持節瓦山,行事皆在“規矩”內,且礙於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禮節,即便戰場中打得頭破血流,至少名義上梁國絕無道理搜捕自己。
之所以講“名義上”,是因他走這一趟就坐實大虞諜子的事實,現在發海捕文書似乎才合乎情理。
但真相卻全不是那迴事。
持節瓦山,而非梁國。
此十一境之爭,楊培風在天下英雄麵前露個臉,意在表明大虞國祚仍在,並情願遵守天宮及眾仙門早就定下的某些“秩序”。且無論誰贏得十一境第一人之稱,大虞承認,大虞數萬萬百姓都認。
亦借此堵住,諸如西州“江權陳”之類的存在,借口插手虞、梁戰爭。
於是,梁國的海捕文書來得如此猛烈,而瓦山之約雖說不上推遲延後,但至少目前為止,沒誰給出一個準確時日。
畢竟距離上次瓦山之約,已愈百年。
具體由哪方勢力主持,楊培風更未聽聞。
天宮、三清山,都有可能。
接下來的一段時日,楊培風吃了睡睡了吃,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做白日夢。忙裏偷閑,養精蓄銳。
而因他不在,梁國整個瓦山地界,似乎都太平下來。
終於到七月初一這天。
精神大好的楊培風,焚香沐浴,換了一身嶄新的深黑色錦緞長袍,腳踩烏皮六合靴,簪白玉、整冠束發。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他幹脆一把折斷大虞節杖,扔掉了事。這東西太長,帶著容易被認出身份不說,更是個累贅物。
他再用二錢銀子,從店家購得寬大鬥篷一件、鬥笠一頂,仔細穿戴後,便騎上馬往瓦山方向趕去。
快馬疾馳,不過五日,楊培風迴到之前那座有“不歸”據點的萬華城,徑直去了與江不庭短暫相聚過的客棧。
正當午時,大廳內數十人用飯,喧鬧非常。
楊培風呆立了半晌,好難在角落等到一張空桌。
吳循,是在他剛喝下第一杯酒後現身的。
“怎麽好像我去到哪兒,都能被你找到?”
楊培風不是第一次有這困惑了。
這人屬狗的?
吳循笑了笑坐下,隨口道:“自然有些手段傍身。”
楊培風點點頭,並不盤問。
楊培風道:“這些時日可有變故?大大小小都說一下。”
吳循左右張望,見人多眼雜,便整理了一下措辭道:“諸事皆順。包括您要找的人也有眉目了。蘭溪城,您聽過麽?”
楊培風道:“繼續。”
吳循壓低了嗓音道:“那人姓陳,九品,去年到達桐州,似乎與蘭溪城主關係曖昧。青山寨攻打蘭溪城時,他一人一劍,以九品之身,竟使上百高手束手無策,非常厲害。”
“我上報此事,經老爺批準後啟用了一枚暗子。傳來的情報稱,此人與陳詞、陳俊,在西州陳氏中並為‘三陳’。除此再無任何有關於他的痕跡。”
“另外,在您朋友遇害當晚,那個驛站。您應該見過他。”
楊培風眉頭微蹙,腦海裏忽地浮現出個黑袍劍客的身影。
一個九品能與兩位十一境並稱,其中深意不言而喻,可見自己要找的人八九不離十就是他。但總覺得不太對勁。
他問道:“是否太過順遂。”
吳循驀然道:“迴龍觀主周旭,據說其以天心修為力克十二境強敵而分毫未損,奪下重寶,已從北境玄門返程。”
楊培風右手一抖,險些沒抓穩筷子,“力克?”
那就是堂堂正正,以更深的修為取勝。
迴龍觀,乍一聽就是個道士修行的去處,不過爾爾。但接觸過不歸密卷的楊培風豈敢這般去想。
數百年來、記錄在冊的,凡九州中妖魔邪祟出沒之地,譬如去年的滄淵,迴龍觀這三個字出現的頻率遠邁天宮!幾乎砍遍天下九州。
周旭貴為一宗之主,很能打,情理中的事。
但竟這般能打,楊培風真不敢信,喃喃道:“天心打十二境,努努力,我是否也成?”
吳循道:“成!您去試試?”
楊培風白了他一眼道:“要試叫你老娘去試。”
吳循也不生氣,嗬嗬笑道:“下官隨口一說,楊公莫怒。一百個天心裏麵出幾個打神宵的不足為奇,打十二境,那得是天王老子的親兒子才成吧?”
楊培風方才道:“你話轉折的,有點過於突兀了。”
吳循遂啼笑皆非道:“江權陳拜訪過迴龍觀。就在這幾天,還有青山寨木子涼、太華殿,很多個大大小小的勢力。他們尤其在青山寨停留最久。”
楊培風聽到這裏,頓覺索然無味,道:“那小子怕死,西州三姓又放不下顏麵向我妥協,便逐一分化瓦解我的助力,要爭個你死我活。也好。”
“你可以消失了。自今日起,暫停不歸在梁國的一切活動。”
吳循眸光一閃,似乎下定某種決心,說道:“我手裏還有些人手,可全部押上!”
“不。”楊培風擺手,斷然拒絕。叫這些人去衝鋒陷陣,他瘋了才幹,“傳聞潯城江畔的酬神花燈乃人間至美,有勞代我去看一眼。”
吳循頓覺毛骨悚然。
這個賭局尚未結束,又新開另一個更大的賭局麽?
眼前這位年輕楊公,賭癮從所未見的大。
為打消其疑慮,楊培風道:“你身後是大虞數萬萬百姓,天塌不下來。天塌下來了,還有我楊培風這顆腦袋頂著,怕個屁?”
吳循低頭鼓搗著腰包,可憐兮兮道:“路途遙遠,來迴要四處打點,各方投入,太花銀子了……”
楊培風眼疾手快,隻輕輕一晃,便從其包內夾走幾片“葉子”,金燦燦的,亮瞎雙眼。
他瞠目結舌道:“喝!真有錢。”
吳循忙不迭將其捂住,無可奈何地笑了笑,欲言又止。
楊培風道:“青山處處埋忠骨,恰好我在扶風有青山幾座。”
吳循便將整個錢袋子往前一推,又複笑容道:“吳某命微,生無立錐之地,但求死有葬身之所。”
楊培風斟了杯酒給他,“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