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封鎖九門
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 作者:東方笑笑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徐聞卻明白,這是楊士奇遞過來的梯子。
自己早就是權臣形象,不怕他人嚼耳根。
但為了不節外生枝,還是就順著說了下去。
“太子在南京監國,路途遙遠,一切相關事宜,需等殿下迴來後,再做決斷,各位看可好?”
這麽一解釋,哪怕是場麵話,眾人也能理解了,都紛紛點頭。
“但聽公爺吩咐!”
統一了思想,徐聞開始直接下令。
“封鎖太醫院,所有醫官取消休沐,全部入宮待命,沒有我的命令,不得擅自亂動。”
“幾位醫官得罪了,為了江山社稷,隻能委屈幾位,待太子歸來,徐某自當親自上門致歉。”
被國公當麵道歉,那幾位被捂嘴的太醫也不亂叫了,安靜了下來。
徐聞還在繼續下令。
“宮內所有宮女,內侍,除服侍妃嬪者,不得離開本職工作,宮內采買由錦衣衛接手,錦衣衛不能入宮門,雙方嚴禁擅自交流,違反者,斬!”
“各部官員照常辦公,需恪盡職守,嚴禁散布各種未經證實的消息,如有違反,即刻押入北鎮撫司。”
座下北鎮撫司指揮使應諾而去。
“諸位可還有查漏補缺的地方?”
徐聞也不想搞一言堂,但非常時期,行非常手段,目前隻能這樣了。
眼下隻有徐聞一人的身份能夠服眾,其他人哪敢多言,況且秘不發喪這種事情,徐聞能做得,那是因為他是越國公,駙馬,兵部尚書,太子老師,如此多身份加在一起,還有手底下或明或暗的各種人脈,才最終給了他獨斷專行的底氣。
換了其他人開口,在場的楊士奇,鄭和,還有諸位大臣,哪位不是一時人傑,被朱棣一手提拔,誰會服你。
大家也都明白這個點,所以明智地選擇不開口。
天塌下來,也是徐聞個高地頂著,其他人隻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那好,不光太醫院,宮內內侍,侍衛,包括徐某在內,這段時間也別出宮門了,大家克服一下吧。”
接下來的瑣事,就不用徐聞操心,包括皇帝龍體如何保存,等候太子,這些都有專業人士,依照相關流程來處理。
領著眾人,徐聞來到了專供內閣學士的辦公場所,當初修建紫禁城時,考慮到辦公方便,就已經做好了相關配套,容納他們這些人生活一段時間沒什麽問題。
大家勞累了一個晚上,雖然都沒有什麽胃口,但內侍們還是送上了宵夜。
徐聞坐在辦公室首位,揉著自己的太陽穴,擺擺手。
“我就不要了,你們給其他人吧。”
他周圍空了一圈,大家都理解。
此時作為主事人,徐聞承受了多大的壓力。
待他休養片刻後,楊士奇湊了上來,低聲道。
“恩師,你這番舉動怕是不能盡全功啊,整個宮城太大了。”
徐聞又如何不知道,自己不可能將紫禁城圍成鐵桶一塊。
京師初建,各方勢力匯聚,什麽牛鬼蛇神都在此安插眼線。
漢王作為靖難大將,北伐主力,更是有不少心腹。
哪怕是作為先皇手中利刃的北鎮撫司,經過層層篩選後,其中不知有幾人為漢王所用。
他也隻能疲憊地迴應道。
“陛下既然信任我,把這副擔子放到我身上,那我也隻有勉力而為,其他非人力所能及的事情 ,就隨他吧。”
徐聞正在憂慮之中,宮牆之上,一名錦衣衛小旗正在照例巡邏,看到同僚經過,親切地打著招唿。
“老張啊,晚上休息以後,一起喝個酒啊。”
“長官有令非常時期不得飲酒?”
“你管那些幹嘛,上麵歸上麵的,當年上戰場也沒少了這口酒,現在看家護院還不讓人喝了?”
和人寒暄完,他看似不經意的四周掃視,見沒人注意,一個包裹著紙條的小石子,被扔過金水河,精準命中岸邊老樹上的一個鳥窩中。
這種從小練到大投石問路功夫,他從未在外人眼裏使過,為的就是今天。
傍晚時分,一個孩童笑嘻嘻地走到老樹旁,和旁邊同伴揮了揮手,麻利地上樹扒走鳥窩,拿走裏麵的兩個鳥蛋,還有裏麵那塊石頭。
不到半個時辰,紙張就出現在南城的一家車馬中,掌櫃接過一看,麵色大變,馬上吩咐手下。
“準備快馬,分三批向主人匯報,如果被盤問,按照計劃行事,千萬不可漏了口風。”
兩天後,漢王府,朱高煦正在彎弓搭箭,五石強弓被拉成滿月狀,正待射出,下人來報。
“京師急信!”
朱高煦大手一揮“呈上來。”
上麵隻有簡短幾個字,帝崩,師主事!
“啪!”
左手的強弓被他生生捏碎。
“給我備馬,我要迴京師!”
他還沒來得及行動,就被身邊的王府長史拚命拉住,他一介文弱書生,那攔得住沙場悍將的朱高煦,被拖行了數米,口中還在勸諫。
“漢王,萬萬不可啊,你乃藩王,未經詔書召見,不得入京。”
旁邊的下屬也趕緊上前一同勸阻。
“王爺,冷靜一下,京師那邊用密報送過來,就證明越國公暫時不想公開,你貿然前往,沒有任何借口啊,難道想重演靖難舊事?”
提到靖難兩個字,朱高煦的頭腦總算清楚了一些,他氣唿唿地嚷道。
“讓謀士們都來我房間,議事!”
至少不吵著上京了,眾人也鬆了口氣,也趕緊去叫人,開會就開會吧。
朱棣的身體情況,是漢王府重點關注的事情,從大帝身體不適開始,朱高煦的心腹謀士,就住在漢王府了,隨時準備出謀劃策,沒多久,大家就在書房聚齊。
朱高煦把密信往書桌上一丟,讓大家都能看見。
“說說吧,各位有什麽高見。”
有謀士開始小心翼翼地試探道。
“越國公這番行為,應該選擇秘不發喪,等太子到北京後,再行決定!”
“什麽太子!”
漢王又來了脾氣。
“孤隨父皇出生入死,不管是靖難,還是北伐,孤都是先鋒,論功勞,不應該我當這個太子,現在老頭子沒了,孤連入京看最後一眼都不行,還得讓他朱高熾允許才行?哪有這種道理,孤就是不服。”
這種暴虐脾氣,謀士們都見怪不怪了,能夠在他麾下辦事,都是想要有更大發展的,從龍之功,一步登天,誰不想啊。
所以馬上又有人進言。
“越國公也是王爺的老師啊,不如派人去探探他的口風,越國公對陛下忠心耿耿,大家是知道的,換成太子就不一定了,以越國公的威望,現在整個京師應該全在他的控製中,隻要他點頭,事情未必沒有扭轉的可能。”
自己早就是權臣形象,不怕他人嚼耳根。
但為了不節外生枝,還是就順著說了下去。
“太子在南京監國,路途遙遠,一切相關事宜,需等殿下迴來後,再做決斷,各位看可好?”
這麽一解釋,哪怕是場麵話,眾人也能理解了,都紛紛點頭。
“但聽公爺吩咐!”
統一了思想,徐聞開始直接下令。
“封鎖太醫院,所有醫官取消休沐,全部入宮待命,沒有我的命令,不得擅自亂動。”
“幾位醫官得罪了,為了江山社稷,隻能委屈幾位,待太子歸來,徐某自當親自上門致歉。”
被國公當麵道歉,那幾位被捂嘴的太醫也不亂叫了,安靜了下來。
徐聞還在繼續下令。
“宮內所有宮女,內侍,除服侍妃嬪者,不得離開本職工作,宮內采買由錦衣衛接手,錦衣衛不能入宮門,雙方嚴禁擅自交流,違反者,斬!”
“各部官員照常辦公,需恪盡職守,嚴禁散布各種未經證實的消息,如有違反,即刻押入北鎮撫司。”
座下北鎮撫司指揮使應諾而去。
“諸位可還有查漏補缺的地方?”
徐聞也不想搞一言堂,但非常時期,行非常手段,目前隻能這樣了。
眼下隻有徐聞一人的身份能夠服眾,其他人哪敢多言,況且秘不發喪這種事情,徐聞能做得,那是因為他是越國公,駙馬,兵部尚書,太子老師,如此多身份加在一起,還有手底下或明或暗的各種人脈,才最終給了他獨斷專行的底氣。
換了其他人開口,在場的楊士奇,鄭和,還有諸位大臣,哪位不是一時人傑,被朱棣一手提拔,誰會服你。
大家也都明白這個點,所以明智地選擇不開口。
天塌下來,也是徐聞個高地頂著,其他人隻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那好,不光太醫院,宮內內侍,侍衛,包括徐某在內,這段時間也別出宮門了,大家克服一下吧。”
接下來的瑣事,就不用徐聞操心,包括皇帝龍體如何保存,等候太子,這些都有專業人士,依照相關流程來處理。
領著眾人,徐聞來到了專供內閣學士的辦公場所,當初修建紫禁城時,考慮到辦公方便,就已經做好了相關配套,容納他們這些人生活一段時間沒什麽問題。
大家勞累了一個晚上,雖然都沒有什麽胃口,但內侍們還是送上了宵夜。
徐聞坐在辦公室首位,揉著自己的太陽穴,擺擺手。
“我就不要了,你們給其他人吧。”
他周圍空了一圈,大家都理解。
此時作為主事人,徐聞承受了多大的壓力。
待他休養片刻後,楊士奇湊了上來,低聲道。
“恩師,你這番舉動怕是不能盡全功啊,整個宮城太大了。”
徐聞又如何不知道,自己不可能將紫禁城圍成鐵桶一塊。
京師初建,各方勢力匯聚,什麽牛鬼蛇神都在此安插眼線。
漢王作為靖難大將,北伐主力,更是有不少心腹。
哪怕是作為先皇手中利刃的北鎮撫司,經過層層篩選後,其中不知有幾人為漢王所用。
他也隻能疲憊地迴應道。
“陛下既然信任我,把這副擔子放到我身上,那我也隻有勉力而為,其他非人力所能及的事情 ,就隨他吧。”
徐聞正在憂慮之中,宮牆之上,一名錦衣衛小旗正在照例巡邏,看到同僚經過,親切地打著招唿。
“老張啊,晚上休息以後,一起喝個酒啊。”
“長官有令非常時期不得飲酒?”
“你管那些幹嘛,上麵歸上麵的,當年上戰場也沒少了這口酒,現在看家護院還不讓人喝了?”
和人寒暄完,他看似不經意的四周掃視,見沒人注意,一個包裹著紙條的小石子,被扔過金水河,精準命中岸邊老樹上的一個鳥窩中。
這種從小練到大投石問路功夫,他從未在外人眼裏使過,為的就是今天。
傍晚時分,一個孩童笑嘻嘻地走到老樹旁,和旁邊同伴揮了揮手,麻利地上樹扒走鳥窩,拿走裏麵的兩個鳥蛋,還有裏麵那塊石頭。
不到半個時辰,紙張就出現在南城的一家車馬中,掌櫃接過一看,麵色大變,馬上吩咐手下。
“準備快馬,分三批向主人匯報,如果被盤問,按照計劃行事,千萬不可漏了口風。”
兩天後,漢王府,朱高煦正在彎弓搭箭,五石強弓被拉成滿月狀,正待射出,下人來報。
“京師急信!”
朱高煦大手一揮“呈上來。”
上麵隻有簡短幾個字,帝崩,師主事!
“啪!”
左手的強弓被他生生捏碎。
“給我備馬,我要迴京師!”
他還沒來得及行動,就被身邊的王府長史拚命拉住,他一介文弱書生,那攔得住沙場悍將的朱高煦,被拖行了數米,口中還在勸諫。
“漢王,萬萬不可啊,你乃藩王,未經詔書召見,不得入京。”
旁邊的下屬也趕緊上前一同勸阻。
“王爺,冷靜一下,京師那邊用密報送過來,就證明越國公暫時不想公開,你貿然前往,沒有任何借口啊,難道想重演靖難舊事?”
提到靖難兩個字,朱高煦的頭腦總算清楚了一些,他氣唿唿地嚷道。
“讓謀士們都來我房間,議事!”
至少不吵著上京了,眾人也鬆了口氣,也趕緊去叫人,開會就開會吧。
朱棣的身體情況,是漢王府重點關注的事情,從大帝身體不適開始,朱高煦的心腹謀士,就住在漢王府了,隨時準備出謀劃策,沒多久,大家就在書房聚齊。
朱高煦把密信往書桌上一丟,讓大家都能看見。
“說說吧,各位有什麽高見。”
有謀士開始小心翼翼地試探道。
“越國公這番行為,應該選擇秘不發喪,等太子到北京後,再行決定!”
“什麽太子!”
漢王又來了脾氣。
“孤隨父皇出生入死,不管是靖難,還是北伐,孤都是先鋒,論功勞,不應該我當這個太子,現在老頭子沒了,孤連入京看最後一眼都不行,還得讓他朱高熾允許才行?哪有這種道理,孤就是不服。”
這種暴虐脾氣,謀士們都見怪不怪了,能夠在他麾下辦事,都是想要有更大發展的,從龍之功,一步登天,誰不想啊。
所以馬上又有人進言。
“越國公也是王爺的老師啊,不如派人去探探他的口風,越國公對陛下忠心耿耿,大家是知道的,換成太子就不一定了,以越國公的威望,現在整個京師應該全在他的控製中,隻要他點頭,事情未必沒有扭轉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