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白首太玄經
其實就在眾人屏息等待王熙之將《黃庭經》寫完之時,琅琊王氏她的那兩名兄長已悄然站在人群中,看著小小少女書寫。
王恬與王彪之,一人帶著王熙之父親的書信,一人滿身旅塵,看著自家妹子竭力一書的模樣,心裏有說不出的欣慰。
王熙之許久才恍過神來,謝安不見了,大約是去跟郗方迴準備接下來的比試,她正舒展著指節就聽庾翼驚訝叫道:“虎犢、阿螭你們何時趕到的?可曾錯過阿熙剛才的書寫?”
王恬抱臂微笑:“阿菟第一次書寫於人前,我等做兄長的怎可錯過?”
王彪之道:“我得問問阿菟,小庾你可曾欺負了她沒有。”
庾翼很是冤枉,正要分辨幾句,王熙之聞聲走到兩位兄長跟前,老老實實道:“虎犢哥哥,庾家……”
王熙之本想說“庾家二郎”,但見庾翼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改口道:“小庾哥哥一直跟我說話,待我很好。”
故友重逢,三位青年不免在一旁多說了幾句,三人書法中屬庾翼品階高,王熙之亦覺得此人心如清池,倒是比庾亮好相處,畢竟庾亮總是一副嚴肅方端的模樣。
這邊賞字的賞字,敘舊的敘舊,謝安已去洗淨了手,之前為王熙之研墨,倒是沾了些許在手上。
他知道今日之舉算是小小地冒犯了郗方迴,雖說比試常來常往,但選擇郗方迴入墨魂榜的時刻挑戰他,確實有些不太仗義。
謝安也沒十足的把握贏他,曆史上的郗方迴的草隸早年間是在書聖之上的,不過書聖一直都有進步,後來就超過了郗方迴。
郗方迴應該沒有怎麽在行書上下過功夫,謝安所以挑了行書。
唯一可以慶幸的是郗方迴是不小心眼的人,隻是他最後那句話有些奇怪,輸了就不能做王熙之的學生,這是哪跟哪去了?
謝安又沒有窺見人內心想法的能力,於是將這句話給過濾,拋諸腦後。
今日墨魂榜品評時間拖得比以往要久,但此行沒有一個人覺得無趣,從最初王熙之與衛夫人畫鵝點睛,到王熙之疾書黃庭,接下來謝安要替王熙之出戰郗方迴的事,已經不能讓他們驚訝了。
隻是在知道這些年王熙之與謝安亦師亦友,王熙之學遍王導所藏的蓬萊法帖,她將這些孤本筆法教給了謝安,就是這麽簡單的“師生”關係,至於會打手板那些青梅竹馬之間的小情趣旁人是無從知曉的。
郗方迴先落筆,他本是不願與人爭鬥的淡泊性情,隻是書法一道上是他的強項,他既然無法繼承父親武鬥上麵的天賦,在學習書法方麵異樣用心,今日郗璿未至,若讓妹妹看到謝安也要挑戰他,恐怕這小丫頭會跳起來。
謝安的字未到氣候,郗方迴因郗璿的緣故,對謝安十分關注與了解,畢竟是弱魚池裏十歲以下最出色的小郎君,從四歲入建康,年年都會給人們帶來驚喜,隻是郗方迴觀察他的字,雖是出色,但是書法不是靠天賦就能勝過人的。
王熙之的手繭是郗方迴對這位小娘子刮目相看的理由,他甚至第一次對除了妹妹之外的女孩兒產生了好感,那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就算人海茫茫,即使那個女孩什麽也不做,他也會覺得她身上有光芒在吸引著他。
郗方迴是信天師道的,修道之人當清心寡欲,但他看到王熙之對謝安笑的時候,心裏會莫名的焦灼。
謝安是配不上王熙之的,無論是從家世還是天賦,但郗方迴也沒想過自己能配得上她,因為這比娶公主要難得多了,公主是司馬氏,然而王熙之是琅琊王氏。
郗方迴在席間邊研墨邊神思外遊,驀然有一道人影佇在跟前,遮住了他眼前的光,他抬頭,見了一身長玉立的白須青年,問了姓名才知是王彪之。
王彪之二十歲那年不知為何須發皆白,這倒沒有影響他的俊容,反而更添幾分仙風道骨的氣質。
王彪之算是今日品評人之一,雖然庾亮對他遲到很是不滿,看在王熙之的麵子上,倒是沒有說他什麽,他趁比試還沒有開始一一與孫綽郗方迴親切交談一番。
比試開始時,庾亮重新點香,孫綽早就坐得端正,在想著今日是要將自己哪首詩寫出來,楷草隸自然是都要寫一份。
郗方迴已經開始著手默寫道家釋文、漢代揚雄所撰《太玄》,一式三份,小楷抄經、草書行意、隸書懷古,而臨時考生謝安卻沒有研墨,用不知從哪裏撿來一塊木炭在紙上畫著什麽。
庾亮和何充蹙眉,司馬嶽滿眼期待,王熙之捧著臉在兩位充當左右護法的兄長耳邊輕輕道:“阿狸要畫畫了。”
墨魂榜包括書法和繪畫,謝安往年少現畫作,是他故意而為,畢竟前世可是從幼稚園時就開始拿起畫筆,他要畫一幅唬人的畫足夠功底了。
炭筆打底稿,畢竟他很久沒有畫過這麽大張的畫了,就如棋盤般需全盤布局,草稿打完,他終於研墨,再取出細小的鼠須筆開始畫背景,城廓、民居、街巷在畫麵的遠處虛現,一人騎馬奔馳在城市大道上。
庾亮和何充皆是看過這幅畫的,當日謝安寫出《俠客行》後,又畫了這幅遊俠策馬之圖,相比當日的信手隨意,謝安此刻已毫無保留繪出心中畫卷。
“這馬兒畫得頗有神韻!”原本安安靜靜看畫,忽有一人大聲喝彩,“體態矯健,鬃毛飛揚而怡然,馳騁欲飛,妙啊!”
謝安心道,當然是妙,畢竟徐悲鴻大師的馬他當初可是下過苦功臨摹的。
庾亮對那人道:“道林,你還不先去更衣,這滿身塵土得有失體統!”
謝安在換筆之時朝那人看了一眼,眉宇溫潤,原來這就是馬癡支道林,如今亦是十六歲,原本姓關,既通玄學,又篤信佛道,庾亮頗為欣賞他。
支道林不僅愛馬也愛鶴,此刻又去看謝安之前所畫的鶴和詩,將好友孫綽都晾在一旁,也不在意自己今日還是前來參加墨魂榜的人。
“可惜我不會畫,不然就能把心愛的馬兒和鶴畫下來了。”
支道林佇在謝安身邊,盯著他把畫畫完,又換筆在畫的左側開始寫《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行書所成的《俠客行》全文別有一番瀟灑氣韻,前半首詩畫麵感極強,後半首直抒胸臆,尤其是最後四句,支道林看著看著不由讀出來,又看了一眼王彪之的白發與郗方迴剛剛完成的《太玄》,笑著拍席道:“若要在我和他之間擇一人入墨魂榜,恐怕我要落榜了啊!”
支道林不愧是後世的佛道高僧,如今未曾出家就如此出塵豁達,謝安收筆迴禮,問道:“道林兄可曾帶了筆墨,不如就用我的?”
支道林自然是卻之不恭,他身上還沾著馬廄幹草的氣息,袍角似乎還殘留著被馬兒踩踏過的蹄印,無羈不拘到了極點。
所以他所寫的自然也是放達的草書,將《逍遙遊》默寫之後,還附錄上自己的見解,此人極擅長玄談,果然是不可貌相。
墨魂榜一試,精彩紛呈,最終作品收上去,庾亮庾翼何充卞望之王彪之齊齊商議了一番,最終宣布郗方迴評為四品,這是沒有異議的事,因為他自幼就出色,即使今日被王熙之占了風頭,但他基礎紮實,承襲郗氏天賦,草隸在青年一代絕對是拔尖的。
孫綽六品,詩作書寫清新玄妙,楷書亦有自身風格。
支道林五品,《逍遙遊》匆匆寫就,卻狂放逍遙,加上玄談附論精妙無比,令人歎服。
之後是謝安與王熙之。
兩人年紀皆不足以上墨魂榜,但若是有才能,又豈是能被區區年齡所能束縛?
王熙之毫無疑問地以玄修功底與《黃庭經》登臨三品。
墨魂榜上自四品之後便很難進階,實乃天賦所限,如今王熙之以稚齡得三品,與卞望之同在一階。
卞望之十分公正道:“王熙之十年之內必登一品,如此天才,你們琅琊王氏可藏得太深,卻也是司徒大人用心良苦。”
卞望之雖在朝政上對王導種種行為看不慣,但書法功力與培育人才的手腕卻是十分佩服的。
王彪之道:“小侄一定迴去將大人此番稱讚轉告給伯父。”
最後輪到謝安之作,原本沒人會想到謝安今日想要挑戰郗方迴借此攀登墨魂榜,可眼前詩畫並非是假的,尤其是這手行書,當得上行雲流水。
鍾繇擅小楷,但也寫行書,王熙之平日悶頭研究感悟鍾繇之書,謝安寫得如此好,眾人皆知王熙之一手行書隻會比楷書更驚豔。
“安兒繪畫倒是平日少見,沒想一出手的功力倒像是練了十年以上。”卞望之對自己這位學生更是欣賞,“看來繼王世將之後,又要出一名書畫雙絕的人才了。”
王彪之淡淡笑道:“他可比叔父多一絕,其詩絕妙。”
……
……
宣布榜單的事結束後,已近日落西山,今日作品都要收歸青雲塔,參會者不免拚著餓肚子也要留下來多看幾眼。
郗方迴此時收拾行裝與王熙之道別,“阿熙,明日我要啟程離開建康了。”
王熙之想了一會,聽龍伯說過郗鑒將軍如今駐守廣陵,客套道:“郗兄是要迴廣陵?不等中正榜了?墨魂榜之後很快就是中正選官,郗兄前途不可限量。”
“去遊曆三吳,去尋仙問道,參與墨魂榜是為了加固郗氏名聲而為,想來你方才疾筆書寫也是為了琅琊王氏吧,我們這種人其實並不喜歡出風頭,若有這功夫不如多沉心寫幾個字……”
郗方迴說了很多,但王熙之神情呆呆的,似乎在想什麽,片刻才道:“不隻為了琅琊王氏,其實我也想和阿狸一起入墨魂榜,以後我們的名字都會被人一起提及,很多年以後,我們都死了,可我們的書帖都留了下來,後人會看到我們的書帖並排在一起。”
前提是青雲塔不會倒塌,他們所寫的書帖不會流失,王熙之沒有想到這些,她心中盛滿了喜悅,似乎沒有覺察到郗方迴溫柔的眼裏滲出了一絲落寞。
王熙之與郗方迴告別,下了幾層樓找到了謝安。
謝安此時在逗著那隻被他掐過的赤鴉,而他旁邊站著一個掃地的白發道人,跟王彪之的白發有得一拚,不過王彪之那是少年白,這道人是思慮過多的緣故。
王熙之認得這道人,他姓郭,自幼就出入琅琊王氏的府邸,很小的時候,他教授給她一套識別天氣的方法,然後還不厭其煩想要教她星象算學,還說自己能知未來事,要看她的手相替她算一算未來的天命郎君。
她一直覺得這道人神神叨叨的,在他死去那年還是偷偷哭了,但沒想他是假死的,還好好地活在建康城青雲塔裏。
道人叫郭璞,字景純,是名聲不亞於葛洪的方術士,世人都說王敦殺了郭璞,但王熙之知道,她的敦伯,其實是個好人,因為郭璞還安然隱秘地活著。
其實就在眾人屏息等待王熙之將《黃庭經》寫完之時,琅琊王氏她的那兩名兄長已悄然站在人群中,看著小小少女書寫。
王恬與王彪之,一人帶著王熙之父親的書信,一人滿身旅塵,看著自家妹子竭力一書的模樣,心裏有說不出的欣慰。
王熙之許久才恍過神來,謝安不見了,大約是去跟郗方迴準備接下來的比試,她正舒展著指節就聽庾翼驚訝叫道:“虎犢、阿螭你們何時趕到的?可曾錯過阿熙剛才的書寫?”
王恬抱臂微笑:“阿菟第一次書寫於人前,我等做兄長的怎可錯過?”
王彪之道:“我得問問阿菟,小庾你可曾欺負了她沒有。”
庾翼很是冤枉,正要分辨幾句,王熙之聞聲走到兩位兄長跟前,老老實實道:“虎犢哥哥,庾家……”
王熙之本想說“庾家二郎”,但見庾翼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改口道:“小庾哥哥一直跟我說話,待我很好。”
故友重逢,三位青年不免在一旁多說了幾句,三人書法中屬庾翼品階高,王熙之亦覺得此人心如清池,倒是比庾亮好相處,畢竟庾亮總是一副嚴肅方端的模樣。
這邊賞字的賞字,敘舊的敘舊,謝安已去洗淨了手,之前為王熙之研墨,倒是沾了些許在手上。
他知道今日之舉算是小小地冒犯了郗方迴,雖說比試常來常往,但選擇郗方迴入墨魂榜的時刻挑戰他,確實有些不太仗義。
謝安也沒十足的把握贏他,曆史上的郗方迴的草隸早年間是在書聖之上的,不過書聖一直都有進步,後來就超過了郗方迴。
郗方迴應該沒有怎麽在行書上下過功夫,謝安所以挑了行書。
唯一可以慶幸的是郗方迴是不小心眼的人,隻是他最後那句話有些奇怪,輸了就不能做王熙之的學生,這是哪跟哪去了?
謝安又沒有窺見人內心想法的能力,於是將這句話給過濾,拋諸腦後。
今日墨魂榜品評時間拖得比以往要久,但此行沒有一個人覺得無趣,從最初王熙之與衛夫人畫鵝點睛,到王熙之疾書黃庭,接下來謝安要替王熙之出戰郗方迴的事,已經不能讓他們驚訝了。
隻是在知道這些年王熙之與謝安亦師亦友,王熙之學遍王導所藏的蓬萊法帖,她將這些孤本筆法教給了謝安,就是這麽簡單的“師生”關係,至於會打手板那些青梅竹馬之間的小情趣旁人是無從知曉的。
郗方迴先落筆,他本是不願與人爭鬥的淡泊性情,隻是書法一道上是他的強項,他既然無法繼承父親武鬥上麵的天賦,在學習書法方麵異樣用心,今日郗璿未至,若讓妹妹看到謝安也要挑戰他,恐怕這小丫頭會跳起來。
謝安的字未到氣候,郗方迴因郗璿的緣故,對謝安十分關注與了解,畢竟是弱魚池裏十歲以下最出色的小郎君,從四歲入建康,年年都會給人們帶來驚喜,隻是郗方迴觀察他的字,雖是出色,但是書法不是靠天賦就能勝過人的。
王熙之的手繭是郗方迴對這位小娘子刮目相看的理由,他甚至第一次對除了妹妹之外的女孩兒產生了好感,那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就算人海茫茫,即使那個女孩什麽也不做,他也會覺得她身上有光芒在吸引著他。
郗方迴是信天師道的,修道之人當清心寡欲,但他看到王熙之對謝安笑的時候,心裏會莫名的焦灼。
謝安是配不上王熙之的,無論是從家世還是天賦,但郗方迴也沒想過自己能配得上她,因為這比娶公主要難得多了,公主是司馬氏,然而王熙之是琅琊王氏。
郗方迴在席間邊研墨邊神思外遊,驀然有一道人影佇在跟前,遮住了他眼前的光,他抬頭,見了一身長玉立的白須青年,問了姓名才知是王彪之。
王彪之二十歲那年不知為何須發皆白,這倒沒有影響他的俊容,反而更添幾分仙風道骨的氣質。
王彪之算是今日品評人之一,雖然庾亮對他遲到很是不滿,看在王熙之的麵子上,倒是沒有說他什麽,他趁比試還沒有開始一一與孫綽郗方迴親切交談一番。
比試開始時,庾亮重新點香,孫綽早就坐得端正,在想著今日是要將自己哪首詩寫出來,楷草隸自然是都要寫一份。
郗方迴已經開始著手默寫道家釋文、漢代揚雄所撰《太玄》,一式三份,小楷抄經、草書行意、隸書懷古,而臨時考生謝安卻沒有研墨,用不知從哪裏撿來一塊木炭在紙上畫著什麽。
庾亮和何充蹙眉,司馬嶽滿眼期待,王熙之捧著臉在兩位充當左右護法的兄長耳邊輕輕道:“阿狸要畫畫了。”
墨魂榜包括書法和繪畫,謝安往年少現畫作,是他故意而為,畢竟前世可是從幼稚園時就開始拿起畫筆,他要畫一幅唬人的畫足夠功底了。
炭筆打底稿,畢竟他很久沒有畫過這麽大張的畫了,就如棋盤般需全盤布局,草稿打完,他終於研墨,再取出細小的鼠須筆開始畫背景,城廓、民居、街巷在畫麵的遠處虛現,一人騎馬奔馳在城市大道上。
庾亮和何充皆是看過這幅畫的,當日謝安寫出《俠客行》後,又畫了這幅遊俠策馬之圖,相比當日的信手隨意,謝安此刻已毫無保留繪出心中畫卷。
“這馬兒畫得頗有神韻!”原本安安靜靜看畫,忽有一人大聲喝彩,“體態矯健,鬃毛飛揚而怡然,馳騁欲飛,妙啊!”
謝安心道,當然是妙,畢竟徐悲鴻大師的馬他當初可是下過苦功臨摹的。
庾亮對那人道:“道林,你還不先去更衣,這滿身塵土得有失體統!”
謝安在換筆之時朝那人看了一眼,眉宇溫潤,原來這就是馬癡支道林,如今亦是十六歲,原本姓關,既通玄學,又篤信佛道,庾亮頗為欣賞他。
支道林不僅愛馬也愛鶴,此刻又去看謝安之前所畫的鶴和詩,將好友孫綽都晾在一旁,也不在意自己今日還是前來參加墨魂榜的人。
“可惜我不會畫,不然就能把心愛的馬兒和鶴畫下來了。”
支道林佇在謝安身邊,盯著他把畫畫完,又換筆在畫的左側開始寫《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行書所成的《俠客行》全文別有一番瀟灑氣韻,前半首詩畫麵感極強,後半首直抒胸臆,尤其是最後四句,支道林看著看著不由讀出來,又看了一眼王彪之的白發與郗方迴剛剛完成的《太玄》,笑著拍席道:“若要在我和他之間擇一人入墨魂榜,恐怕我要落榜了啊!”
支道林不愧是後世的佛道高僧,如今未曾出家就如此出塵豁達,謝安收筆迴禮,問道:“道林兄可曾帶了筆墨,不如就用我的?”
支道林自然是卻之不恭,他身上還沾著馬廄幹草的氣息,袍角似乎還殘留著被馬兒踩踏過的蹄印,無羈不拘到了極點。
所以他所寫的自然也是放達的草書,將《逍遙遊》默寫之後,還附錄上自己的見解,此人極擅長玄談,果然是不可貌相。
墨魂榜一試,精彩紛呈,最終作品收上去,庾亮庾翼何充卞望之王彪之齊齊商議了一番,最終宣布郗方迴評為四品,這是沒有異議的事,因為他自幼就出色,即使今日被王熙之占了風頭,但他基礎紮實,承襲郗氏天賦,草隸在青年一代絕對是拔尖的。
孫綽六品,詩作書寫清新玄妙,楷書亦有自身風格。
支道林五品,《逍遙遊》匆匆寫就,卻狂放逍遙,加上玄談附論精妙無比,令人歎服。
之後是謝安與王熙之。
兩人年紀皆不足以上墨魂榜,但若是有才能,又豈是能被區區年齡所能束縛?
王熙之毫無疑問地以玄修功底與《黃庭經》登臨三品。
墨魂榜上自四品之後便很難進階,實乃天賦所限,如今王熙之以稚齡得三品,與卞望之同在一階。
卞望之十分公正道:“王熙之十年之內必登一品,如此天才,你們琅琊王氏可藏得太深,卻也是司徒大人用心良苦。”
卞望之雖在朝政上對王導種種行為看不慣,但書法功力與培育人才的手腕卻是十分佩服的。
王彪之道:“小侄一定迴去將大人此番稱讚轉告給伯父。”
最後輪到謝安之作,原本沒人會想到謝安今日想要挑戰郗方迴借此攀登墨魂榜,可眼前詩畫並非是假的,尤其是這手行書,當得上行雲流水。
鍾繇擅小楷,但也寫行書,王熙之平日悶頭研究感悟鍾繇之書,謝安寫得如此好,眾人皆知王熙之一手行書隻會比楷書更驚豔。
“安兒繪畫倒是平日少見,沒想一出手的功力倒像是練了十年以上。”卞望之對自己這位學生更是欣賞,“看來繼王世將之後,又要出一名書畫雙絕的人才了。”
王彪之淡淡笑道:“他可比叔父多一絕,其詩絕妙。”
……
……
宣布榜單的事結束後,已近日落西山,今日作品都要收歸青雲塔,參會者不免拚著餓肚子也要留下來多看幾眼。
郗方迴此時收拾行裝與王熙之道別,“阿熙,明日我要啟程離開建康了。”
王熙之想了一會,聽龍伯說過郗鑒將軍如今駐守廣陵,客套道:“郗兄是要迴廣陵?不等中正榜了?墨魂榜之後很快就是中正選官,郗兄前途不可限量。”
“去遊曆三吳,去尋仙問道,參與墨魂榜是為了加固郗氏名聲而為,想來你方才疾筆書寫也是為了琅琊王氏吧,我們這種人其實並不喜歡出風頭,若有這功夫不如多沉心寫幾個字……”
郗方迴說了很多,但王熙之神情呆呆的,似乎在想什麽,片刻才道:“不隻為了琅琊王氏,其實我也想和阿狸一起入墨魂榜,以後我們的名字都會被人一起提及,很多年以後,我們都死了,可我們的書帖都留了下來,後人會看到我們的書帖並排在一起。”
前提是青雲塔不會倒塌,他們所寫的書帖不會流失,王熙之沒有想到這些,她心中盛滿了喜悅,似乎沒有覺察到郗方迴溫柔的眼裏滲出了一絲落寞。
王熙之與郗方迴告別,下了幾層樓找到了謝安。
謝安此時在逗著那隻被他掐過的赤鴉,而他旁邊站著一個掃地的白發道人,跟王彪之的白發有得一拚,不過王彪之那是少年白,這道人是思慮過多的緣故。
王熙之認得這道人,他姓郭,自幼就出入琅琊王氏的府邸,很小的時候,他教授給她一套識別天氣的方法,然後還不厭其煩想要教她星象算學,還說自己能知未來事,要看她的手相替她算一算未來的天命郎君。
她一直覺得這道人神神叨叨的,在他死去那年還是偷偷哭了,但沒想他是假死的,還好好地活在建康城青雲塔裏。
道人叫郭璞,字景純,是名聲不亞於葛洪的方術士,世人都說王敦殺了郭璞,但王熙之知道,她的敦伯,其實是個好人,因為郭璞還安然隱秘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