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諸葛瑾接受軍報,張子綱議定大事
三國:劉備輔翼,助他再造大漢 作者:耳機喜歡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芍陂水寨,夕陽的餘暉灑在波光粼粼的水麵上,映照出一片金黃色的光輝。水寨內,士兵們井然有序地巡邏著,戰船整齊地排列在岸邊,旗幟在微風中輕輕飄揚。
諸葛瑾正坐在水寨中央的議事廳內,眉頭微蹙,似乎在思索著什麽。忽然,一名親兵快步走進廳內,單膝跪地,雙手呈上一封軍報:“先生,張昭先生派人送來緊急軍報!”
諸葛瑾聞言,立刻放下手中的竹簡,接過軍報,迅速拆開蠟封,仔細閱讀起來。隨著目光在竹簡上移動,他的神情逐漸凝重起來。片刻後,他合上軍報,抬頭對親兵說道:“立刻派人去請趙雄將軍和張紘先生前來議事,此事緊急,不得延誤!”
親兵領命,迅速退了出去。諸葛瑾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遠處的湖麵,心中思緒萬千。他低聲自語道:“紀靈率軍北上,灊縣方向……紀靈倒是行事果斷,我水軍動向已被察覺……此亦是難免之事。”
不多時,趙雄和張紘先後趕到了議事廳。趙雄一身戎裝,腰間佩劍,步伐穩健,神情肅穆;張紘則身著長袍,神色從容,目光中透著睿智。
諸葛瑾見二人到來,立刻迎上前去,將手中的軍報遞給他們:“二位,張昭先生剛剛送來緊急軍報,紀靈親率數千兵馬北上,直奔灊縣而去。此事關係重大,需盡快商議應對之策。”
“子瑜:”
“近日軍情緊急,昭特飛書相告。據探報,紀靈已親率數千兵馬,向北進發,其目標直指灊縣。其意定在堵截沘水河口,敵軍來勢洶洶,恐有危急。軍情重大,我已即刻修書傳於舒縣黃公覆將軍,望其有所準備,以應不測。”
“此地局勢複雜,我雖已作此安排,但後續應對之策,還需先生權衡決斷。子瑜足智多謀,又熟知此地軍情,定能謀定良策,保我軍周全,退此來犯之敵。”
“軍情如火,萬望先生速作定奪。”
趙雄接過軍報,迅速瀏覽了一遍,眉頭緊鎖,沉聲說道:“紀靈此舉,顯然是為了防備我水軍順流而下,逼近龍舒境界。灊縣乃河道要衝,若被他占據,我軍將入被動。”
諸葛瑾輕輕搖了搖頭,目光沉穩而深邃,緩緩開口道:“趙將軍,灊縣確實是河道要衝,其意義自不言而喻。但諸位切莫忽視,灊縣畢竟本就不是我軍麾下,對我軍根基,倒也並非致命。再者,那灊縣周邊河道狹窄,水流湍急,我軍大型樓船根本無法通過。我軍雖人數眾多,可在那狹窄河道之中,根本無有用武之地。”
趙雄聽聞諸葛瑾的分析,神色愈發凝重,原本緊鎖的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他雙手抱臂,在議事廳內來迴踱步了幾步,而後猛地停下,目光緊緊地盯著諸葛瑾,急切地問道:“若依先生所言,不采取行動,任由紀靈占據灊縣,難保他不會以此為據點……先生智謀過人,眼下情形,我軍……”
這時,一直靜靜站在一旁傾聽的張紘微微向前邁了一步,抬手輕撫著胡須,緩緩開口說道:“趙將軍莫要心急。子布既然將這緊急軍報發往舒縣,那邊自然便不會無有舉動。公覆將軍久經沙場,斷不會坐以待斃。”
張紘頓了頓,繼續說道:“我提議,咱們派遣一部分精銳水軍,挑選輕便靈活的船隻,從沘水南下。這些輕便船隻吃水淺、行動快,即便沘水河道狹窄,這些船隻也可快速穿行,不受地形限製,恰好可以彌補我軍大型樓船的劣勢。”
“與此同時,我們讓這部分水軍與張子布會合。子布駐紮在外已經時間頗長,與他會合後,兩軍合一,紀靈自然不足為慮。”
諸葛瑾聽完張紘的提議,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說道:“子綱此計甚妙,正合我意。以輕便船隻南下,既能避開灊縣周邊狹窄河道,又能與子布會合,可謂一舉兩得。”
說罷,諸葛瑾將目光轉向趙雄,神色認真地問道:“趙將軍,子綱計策,你可有什麽異議?”
趙雄微微皺眉,沉思片刻,而後雙手抱拳,朗聲道:“先生與子綱先生所言極是,此計確實可行。我並無異議,願聽從二位安排,全力執行此計。”
諸葛瑾聞言,滿意地點點頭,說道:“既如此,事不宜遲,即刻著手準備。”言罷,他轉身走到案幾前,提筆蘸墨,迅速書寫起軍報來。
“子布:”
“今收到緊急軍報,知悉紀靈率軍北上,直奔灊縣一事。經與趙雄將軍、張紘先生商議,覺得派遣一部分精銳水軍,挑選輕便靈活之船隻,從沘水南下與你會合。這些船隻吃水淺、行動快,能夠在沘水狹窄的河道中快速穿行,彌補我軍樓船之劣勢。”
“待此軍與你會合後,望子布與他們緊密配合,共同商議應對紀靈。若有任何突發情況,及時傳書告知於我。”
“軍情緊急,萬望重視。”
寫完後,諸葛瑾仔細檢查了一遍軍報內容,確認無誤後,將竹簡卷好,用蠟封好,叫來親兵,鄭重地說道:“你立刻將這封軍報快馬加鞭送往子布先生處,路上務必小心謹慎,不得有任何閃失!”
親兵領命,迅速退下,懷揣著軍報,快馬奔赴遠方。
趙雄聽完諸葛瑾的安排,神情莊重,雙手抱拳,朝著諸葛瑾和張紘深深地行了一禮:“先生放心,既然大計已定,我定當全力以赴。我這便即刻去點選精銳水軍,挑選船隻。”
說罷,他又轉身向張紘微微點頭示意,隨後大步流星地朝議事廳外走去。
剛走出議事廳,趙雄便扯著嗓子喊道:“來人!”
幾個親兵迅速從一旁跑了過來,整齊地站在他麵前,等待著他的命令。趙雄目光如炬,掃視了一圈眾人,嚴肅地說道:“你們立刻去各營傳令,挑選出五百名精銳水軍,要水性好的,半個時辰內在校場集合,不得有誤!”
諸葛瑾正坐在水寨中央的議事廳內,眉頭微蹙,似乎在思索著什麽。忽然,一名親兵快步走進廳內,單膝跪地,雙手呈上一封軍報:“先生,張昭先生派人送來緊急軍報!”
諸葛瑾聞言,立刻放下手中的竹簡,接過軍報,迅速拆開蠟封,仔細閱讀起來。隨著目光在竹簡上移動,他的神情逐漸凝重起來。片刻後,他合上軍報,抬頭對親兵說道:“立刻派人去請趙雄將軍和張紘先生前來議事,此事緊急,不得延誤!”
親兵領命,迅速退了出去。諸葛瑾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遠處的湖麵,心中思緒萬千。他低聲自語道:“紀靈率軍北上,灊縣方向……紀靈倒是行事果斷,我水軍動向已被察覺……此亦是難免之事。”
不多時,趙雄和張紘先後趕到了議事廳。趙雄一身戎裝,腰間佩劍,步伐穩健,神情肅穆;張紘則身著長袍,神色從容,目光中透著睿智。
諸葛瑾見二人到來,立刻迎上前去,將手中的軍報遞給他們:“二位,張昭先生剛剛送來緊急軍報,紀靈親率數千兵馬北上,直奔灊縣而去。此事關係重大,需盡快商議應對之策。”
“子瑜:”
“近日軍情緊急,昭特飛書相告。據探報,紀靈已親率數千兵馬,向北進發,其目標直指灊縣。其意定在堵截沘水河口,敵軍來勢洶洶,恐有危急。軍情重大,我已即刻修書傳於舒縣黃公覆將軍,望其有所準備,以應不測。”
“此地局勢複雜,我雖已作此安排,但後續應對之策,還需先生權衡決斷。子瑜足智多謀,又熟知此地軍情,定能謀定良策,保我軍周全,退此來犯之敵。”
“軍情如火,萬望先生速作定奪。”
趙雄接過軍報,迅速瀏覽了一遍,眉頭緊鎖,沉聲說道:“紀靈此舉,顯然是為了防備我水軍順流而下,逼近龍舒境界。灊縣乃河道要衝,若被他占據,我軍將入被動。”
諸葛瑾輕輕搖了搖頭,目光沉穩而深邃,緩緩開口道:“趙將軍,灊縣確實是河道要衝,其意義自不言而喻。但諸位切莫忽視,灊縣畢竟本就不是我軍麾下,對我軍根基,倒也並非致命。再者,那灊縣周邊河道狹窄,水流湍急,我軍大型樓船根本無法通過。我軍雖人數眾多,可在那狹窄河道之中,根本無有用武之地。”
趙雄聽聞諸葛瑾的分析,神色愈發凝重,原本緊鎖的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他雙手抱臂,在議事廳內來迴踱步了幾步,而後猛地停下,目光緊緊地盯著諸葛瑾,急切地問道:“若依先生所言,不采取行動,任由紀靈占據灊縣,難保他不會以此為據點……先生智謀過人,眼下情形,我軍……”
這時,一直靜靜站在一旁傾聽的張紘微微向前邁了一步,抬手輕撫著胡須,緩緩開口說道:“趙將軍莫要心急。子布既然將這緊急軍報發往舒縣,那邊自然便不會無有舉動。公覆將軍久經沙場,斷不會坐以待斃。”
張紘頓了頓,繼續說道:“我提議,咱們派遣一部分精銳水軍,挑選輕便靈活的船隻,從沘水南下。這些輕便船隻吃水淺、行動快,即便沘水河道狹窄,這些船隻也可快速穿行,不受地形限製,恰好可以彌補我軍大型樓船的劣勢。”
“與此同時,我們讓這部分水軍與張子布會合。子布駐紮在外已經時間頗長,與他會合後,兩軍合一,紀靈自然不足為慮。”
諸葛瑾聽完張紘的提議,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說道:“子綱此計甚妙,正合我意。以輕便船隻南下,既能避開灊縣周邊狹窄河道,又能與子布會合,可謂一舉兩得。”
說罷,諸葛瑾將目光轉向趙雄,神色認真地問道:“趙將軍,子綱計策,你可有什麽異議?”
趙雄微微皺眉,沉思片刻,而後雙手抱拳,朗聲道:“先生與子綱先生所言極是,此計確實可行。我並無異議,願聽從二位安排,全力執行此計。”
諸葛瑾聞言,滿意地點點頭,說道:“既如此,事不宜遲,即刻著手準備。”言罷,他轉身走到案幾前,提筆蘸墨,迅速書寫起軍報來。
“子布:”
“今收到緊急軍報,知悉紀靈率軍北上,直奔灊縣一事。經與趙雄將軍、張紘先生商議,覺得派遣一部分精銳水軍,挑選輕便靈活之船隻,從沘水南下與你會合。這些船隻吃水淺、行動快,能夠在沘水狹窄的河道中快速穿行,彌補我軍樓船之劣勢。”
“待此軍與你會合後,望子布與他們緊密配合,共同商議應對紀靈。若有任何突發情況,及時傳書告知於我。”
“軍情緊急,萬望重視。”
寫完後,諸葛瑾仔細檢查了一遍軍報內容,確認無誤後,將竹簡卷好,用蠟封好,叫來親兵,鄭重地說道:“你立刻將這封軍報快馬加鞭送往子布先生處,路上務必小心謹慎,不得有任何閃失!”
親兵領命,迅速退下,懷揣著軍報,快馬奔赴遠方。
趙雄聽完諸葛瑾的安排,神情莊重,雙手抱拳,朝著諸葛瑾和張紘深深地行了一禮:“先生放心,既然大計已定,我定當全力以赴。我這便即刻去點選精銳水軍,挑選船隻。”
說罷,他又轉身向張紘微微點頭示意,隨後大步流星地朝議事廳外走去。
剛走出議事廳,趙雄便扯著嗓子喊道:“來人!”
幾個親兵迅速從一旁跑了過來,整齊地站在他麵前,等待著他的命令。趙雄目光如炬,掃視了一圈眾人,嚴肅地說道:“你們立刻去各營傳令,挑選出五百名精銳水軍,要水性好的,半個時辰內在校場集合,不得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