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兩將軍興高采烈,袁公子苦口婆心
三國:劉備輔翼,助他再造大漢 作者:耳機喜歡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勳與紀靈見袁胤神色大變,心中頓時一緊。兩人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不安與疑惑。張勳上前一步,沉聲問道:“袁公子,究竟何事?主公急令為何?”
袁胤抬起頭,眼中滿是複雜之色,他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些什麽,卻又不知從何說起。最終,他無力地將手中的絹帛遞向張勳,聲音低沉而沙啞:“你們……自己看吧。”
張勳接過絹帛,紀靈也湊上前來,兩人一同展開絹帛,目光迅速掃過上麵的字跡。
“南陽小民於淯水上撈得傳國玉璽,獻於主公麵前……宛城周邊又有童謠讖緯為證,言‘代漢者,當塗高也’……主公以為天命所歸,欲代漢自立而稱帝……”袁胤在帳中不停踱步,口中緩緩念道。
張勳與紀靈看完帛書,初時的震驚逐漸被一種難以抑製的驚喜所取代。兩人對視一眼,眼中閃過一絲興奮與期待。
“袁公子,此事當真?主公當真已得傳國玉璽?”
“我兄……”袁胤或許是因太過震驚,一時間竟忘了此間場合,隨後便改口說道,“主公既派急報前來,想必是真,不會有假。”
紀靈聞言,臉上的震驚逐漸轉為狂喜,他猛地一拍大腿,大笑道:“好!好!好!主公果然是天命所歸之人!傳國玉璽現世,童謠讖緯為證,此乃天意!天意啊!”
張勳也忍不住露出笑意,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紀將軍所言極是。主公得此天賜良機,正是順應天命,代漢自立之時。我等追隨主公多年,如今主公即將登基稱帝,我等文武也將水漲船高,前途不可限量!”
紀靈哈哈大笑,聲音中滿是豪邁與得意:“張將軍說得對!主公稱帝,我等便是從龍之臣,日後封侯拜相,指日可待!這天下,終究是袁氏的天下!”
張勳點了點頭,眼中滿是憧憬:“我等追隨主公多年,如今終於等到這一天。主公稱帝,我等便是開國功臣,名留青史,光宗耀祖!”
袁胤見張勳與紀靈二人如此興奮,眼中滿是憧憬與狂喜,心中怒火更甚。他臉色鐵青,猛地一步上前,一把搶過張勳手中的帛書,重重地拍在桌案上,發出“砰”的一聲巨響。
“愚蠢!荒謬!無知!”袁胤的聲音如同雷霆般在帳中炸響,震得張勳與紀靈一時愣住。他雙目圓睜,眼中滿是憤怒與失望,指著二人厲聲嗬斥道:“二位將軍猶以為此為好事乎?”
張勳與紀靈被袁胤突如其來的怒火震懾,臉上的笑意瞬間凝固。張勳皺了皺眉,試探性地問道:“袁公子,此話何意?主公得傳國玉璽,又有童謠讖緯為證,此乃天意所歸,何來兇險之說?”
“何況自古以來,天下得天命而稱帝者不在少數。高祖皇帝斬蛇起義,終得天下;光武帝亦因讖緯之言,中興漢室。如今主公得傳國玉璽,又有童謠讖緯為證,此乃天意所歸,為何袁公子卻如此反應?”
“二位將軍乃是武人,雖讀史書,隻是不知其中真意!高祖之母夢與神遇,遇蛟龍而生高祖,此乃後人附會,豈是真事?人言高祖隆準龍相,此乃太史公司馬遷之言,高祖既定天下,如何不宣揚天命?!知兵如楚霸王者,亦生重瞳,麵相奇異,人言王霸。太史公列為本紀,與高祖同列,不過手下敗將,落得四麵楚歌,十麵埋伏而已!”
“二位將軍,自古稱帝者雖多,能成事者又有幾人?你們隻看到高祖斬蛇起義、光武中興漢室,卻不知其中兇險萬分,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
他頓了頓,目光如刀般掃過二人,繼續說道:“秦昭王與齊湣王曾相約為東西二帝,何等威風?可結果如何?秦王不了了之,齊湣王卻因稱帝之舉招致諸侯合縱攻齊,昌國君樂毅一舉而下七十餘城!若非燕國內政不和,陣前換將,以騎劫換下樂毅,齊國那時便已滅亡,七雄便少其一!二位將軍,難道你們以為主公稱帝,便能一帆風順,毫無風險嗎?”
張勳與紀靈聞言,臉上的笑意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絲凝重。張勳皺眉道:“袁公子,此言是否危言聳聽?主公得傳國玉璽,又有童謠讖緯為證,此乃天意所歸,豈能與齊湣王相提並論?”
“我以為張將軍所言不錯,我主英明神武,豈能與齊湣王相提並論?”紀靈也開口附和張勳,“袁公子為主公宗族,兄弟情深,主公稱帝,袁公子必一飛衝天,何其如此抗拒?何況主公四世三公,世之豪族,稱帝又有何不可?”
袁胤氣極反笑,聲音中帶著幾分譏諷與無奈。他冷冷地看著張勳與紀靈,嘴角微微上揚,眼中卻毫無笑意,反而透出一股深深的憂慮與憤怒。
“二位將軍,你們當真以為主公稱帝是好事?”袁胤的聲音低沉,“若論宗族,冀州袁本初為主公庶兄,虎踞一州之地,手握天子百官,尚且不敢代漢自立!青州劉玄德,堂堂皇叔,漢室宗親,迎立弘農王為天子,尚不曾封公稱王。主公如今之勢,豈能比這兩人?!”
張勳與紀靈聞言,臉上的神情逐漸凝重起來。
袁胤冷笑一聲,眼中閃過一絲譏諷:“天意?二位將軍,這天意並非福氣,乃是禍事!大漢延祚四百餘年,雖如今天下大亂,朝廷名存實亡,然而大漢尚在人心!北麵兩帝尚且爭執不下,各路諸侯虎視眈眈,主公若貿然稱帝,必成眾矢之的!”
“南陽乃四戰之地。主公若執意稱帝,隻怕四方諸侯皆成敵手!”袁胤怒火衝天,左袖空空蕩蕩,隨著他踱步來迴晃動,“如今我大軍與黃蓋對峙在此,久戰一月,連舒縣都不曾下。吳郡孫文台,其勢豈能相比我主?一方諸侯,尚且難戰如此。倘若四麵樹敵,又該如何?!”
袁胤抬起頭,眼中滿是複雜之色,他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些什麽,卻又不知從何說起。最終,他無力地將手中的絹帛遞向張勳,聲音低沉而沙啞:“你們……自己看吧。”
張勳接過絹帛,紀靈也湊上前來,兩人一同展開絹帛,目光迅速掃過上麵的字跡。
“南陽小民於淯水上撈得傳國玉璽,獻於主公麵前……宛城周邊又有童謠讖緯為證,言‘代漢者,當塗高也’……主公以為天命所歸,欲代漢自立而稱帝……”袁胤在帳中不停踱步,口中緩緩念道。
張勳與紀靈看完帛書,初時的震驚逐漸被一種難以抑製的驚喜所取代。兩人對視一眼,眼中閃過一絲興奮與期待。
“袁公子,此事當真?主公當真已得傳國玉璽?”
“我兄……”袁胤或許是因太過震驚,一時間竟忘了此間場合,隨後便改口說道,“主公既派急報前來,想必是真,不會有假。”
紀靈聞言,臉上的震驚逐漸轉為狂喜,他猛地一拍大腿,大笑道:“好!好!好!主公果然是天命所歸之人!傳國玉璽現世,童謠讖緯為證,此乃天意!天意啊!”
張勳也忍不住露出笑意,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紀將軍所言極是。主公得此天賜良機,正是順應天命,代漢自立之時。我等追隨主公多年,如今主公即將登基稱帝,我等文武也將水漲船高,前途不可限量!”
紀靈哈哈大笑,聲音中滿是豪邁與得意:“張將軍說得對!主公稱帝,我等便是從龍之臣,日後封侯拜相,指日可待!這天下,終究是袁氏的天下!”
張勳點了點頭,眼中滿是憧憬:“我等追隨主公多年,如今終於等到這一天。主公稱帝,我等便是開國功臣,名留青史,光宗耀祖!”
袁胤見張勳與紀靈二人如此興奮,眼中滿是憧憬與狂喜,心中怒火更甚。他臉色鐵青,猛地一步上前,一把搶過張勳手中的帛書,重重地拍在桌案上,發出“砰”的一聲巨響。
“愚蠢!荒謬!無知!”袁胤的聲音如同雷霆般在帳中炸響,震得張勳與紀靈一時愣住。他雙目圓睜,眼中滿是憤怒與失望,指著二人厲聲嗬斥道:“二位將軍猶以為此為好事乎?”
張勳與紀靈被袁胤突如其來的怒火震懾,臉上的笑意瞬間凝固。張勳皺了皺眉,試探性地問道:“袁公子,此話何意?主公得傳國玉璽,又有童謠讖緯為證,此乃天意所歸,何來兇險之說?”
“何況自古以來,天下得天命而稱帝者不在少數。高祖皇帝斬蛇起義,終得天下;光武帝亦因讖緯之言,中興漢室。如今主公得傳國玉璽,又有童謠讖緯為證,此乃天意所歸,為何袁公子卻如此反應?”
“二位將軍乃是武人,雖讀史書,隻是不知其中真意!高祖之母夢與神遇,遇蛟龍而生高祖,此乃後人附會,豈是真事?人言高祖隆準龍相,此乃太史公司馬遷之言,高祖既定天下,如何不宣揚天命?!知兵如楚霸王者,亦生重瞳,麵相奇異,人言王霸。太史公列為本紀,與高祖同列,不過手下敗將,落得四麵楚歌,十麵埋伏而已!”
“二位將軍,自古稱帝者雖多,能成事者又有幾人?你們隻看到高祖斬蛇起義、光武中興漢室,卻不知其中兇險萬分,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
他頓了頓,目光如刀般掃過二人,繼續說道:“秦昭王與齊湣王曾相約為東西二帝,何等威風?可結果如何?秦王不了了之,齊湣王卻因稱帝之舉招致諸侯合縱攻齊,昌國君樂毅一舉而下七十餘城!若非燕國內政不和,陣前換將,以騎劫換下樂毅,齊國那時便已滅亡,七雄便少其一!二位將軍,難道你們以為主公稱帝,便能一帆風順,毫無風險嗎?”
張勳與紀靈聞言,臉上的笑意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絲凝重。張勳皺眉道:“袁公子,此言是否危言聳聽?主公得傳國玉璽,又有童謠讖緯為證,此乃天意所歸,豈能與齊湣王相提並論?”
“我以為張將軍所言不錯,我主英明神武,豈能與齊湣王相提並論?”紀靈也開口附和張勳,“袁公子為主公宗族,兄弟情深,主公稱帝,袁公子必一飛衝天,何其如此抗拒?何況主公四世三公,世之豪族,稱帝又有何不可?”
袁胤氣極反笑,聲音中帶著幾分譏諷與無奈。他冷冷地看著張勳與紀靈,嘴角微微上揚,眼中卻毫無笑意,反而透出一股深深的憂慮與憤怒。
“二位將軍,你們當真以為主公稱帝是好事?”袁胤的聲音低沉,“若論宗族,冀州袁本初為主公庶兄,虎踞一州之地,手握天子百官,尚且不敢代漢自立!青州劉玄德,堂堂皇叔,漢室宗親,迎立弘農王為天子,尚不曾封公稱王。主公如今之勢,豈能比這兩人?!”
張勳與紀靈聞言,臉上的神情逐漸凝重起來。
袁胤冷笑一聲,眼中閃過一絲譏諷:“天意?二位將軍,這天意並非福氣,乃是禍事!大漢延祚四百餘年,雖如今天下大亂,朝廷名存實亡,然而大漢尚在人心!北麵兩帝尚且爭執不下,各路諸侯虎視眈眈,主公若貿然稱帝,必成眾矢之的!”
“南陽乃四戰之地。主公若執意稱帝,隻怕四方諸侯皆成敵手!”袁胤怒火衝天,左袖空空蕩蕩,隨著他踱步來迴晃動,“如今我大軍與黃蓋對峙在此,久戰一月,連舒縣都不曾下。吳郡孫文台,其勢豈能相比我主?一方諸侯,尚且難戰如此。倘若四麵樹敵,又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