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袁公子無可奈何,張將軍終將撤軍
三國:劉備輔翼,助他再造大漢 作者:耳機喜歡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胤深吸一口氣,眼中滿是憂慮與焦急,他緩緩走到張勳與紀靈麵前,語氣沉重地說道:“二位將軍,且聽我一言。青州劉玄德,乃漢室宗親,素有仁德之名,如今迎立弘農王為帝,太後亦在其手。若主公貿然稱帝,劉玄德必以‘匡扶漢室’為名,號召天下諸侯群起而攻之。屆時,我主將如何自處?”
他頓了頓,目光如炬,繼續說道:“如今天下諸侯,一則以袁本初馬首是瞻,二則親近劉玄德。荊州劉景升、益州劉君郎,雖山高路遠,或許暫時不會插手中原之事,但此二人皆為漢室宗親,血緣更近於劉玄德!益州地勢險要,劉君郎雖儼然土皇帝一般,卻始終未曾明行篡逆之事。若主公稱帝,此二人必以此為借口,出兵發難。試問二位將軍,屆時我們該如何應對?”
袁胤的聲音愈發低沉,帶著一絲無奈與焦急:“潁川曹孟德,如今尚與主公相拒於汝南。此人雄才大略,野心勃勃,若主公稱帝,他必觀天下局勢而起。如此一來,四方諸侯竟無一人為我主之盟,而皆我主之敵也!主公雖得傳國玉璽,然天下大勢未定,貿然稱帝,無異於自陷險境!”
他目光掃過張勳與紀靈,見二人神色逐漸凝重,便繼續說道:“二位將軍,主公雖英明神武,然天下大勢不可不察。稱帝之事,非同小可,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齊湣王稱帝,招致諸侯合縱攻齊,前車之鑒,不可不防!如今我大軍與黃蓋對峙於此,久戰不下,若再四麵樹敵,後果不堪設想!”
袁胤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懇切:“二位將軍,主公若執意稱帝,必成眾矢之的。屆時,我等文武將如何自保?主公基業又將如何保全?還請二位將軍三思,勸主公暫緩稱帝之舉,待天下大勢明朗,再行定奪!”
張勳與紀靈聽完袁胤的話,臉上的興奮與狂喜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憂慮與沉思。二人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不安與猶豫。
紀靈沉吟片刻,眉頭緊鎖,緩緩開口道:“如今主公已來信召我等迴軍,顯然是稱帝之心已決。公子以為,我等該如何應對?”
袁胤見紀靈神色凝重,語氣中帶著一絲猶豫,心中明白他雖被自己的話觸動,但仍舊難以割舍那份從龍之功。他微微歎息,目光掃過張勳與紀靈,見二人皆露出思索之色,便緩緩說道:“紀將軍,張將軍,如今我軍在此地與黃蓋對峙,攻城遷延日久,始終未能取得突破。主公召我等迴軍,雖令人惋惜,但也不失為及時止損之舉。”
他頓了頓,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隻是可惜了我軍眾多將士的性命,白白犧牲於此地。然而,主公之命不可不從,二位將軍還是早做準備,撤軍迴師吧。”
張勳聞言,眉頭緊皺,沉聲道:“袁公子,撤軍之事雖可避免進一步損耗,但我軍將士浴血奮戰多日,如今無功而返,恐怕軍心不穩……”
袁胤憤憤一甩手,眼中閃過一絲不甘與無奈,大步朝著帳外走去。他一邊走,一邊高聲說道:“若依我意,我主萬萬不可稱帝!此間大軍也絕不可輕撤!然而主公既發信來,想是大事已定,隻怕南陽文武也皆如二位將軍一般,貪圖這份從龍之功!”
他的聲音中帶著幾分憤懣與失望,腳步卻未停歇,徑直走出了大帳。帳外的冷風撲麵而來,吹動他的衣袍,仿佛也在為他的憂慮而歎息。然而,就在他走出幾步後,忽然停下腳步,眉頭緊鎖,似乎想到了什麽。他猛地轉身,快步返迴帳中,目光直視張勳與紀靈,說道:“兩位將軍,且將此事告知眾將士,就說主公代漢稱帝,必有重賞,暫且安下軍心再說吧!”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繼續說道:“至於龍舒,黃蓋那邊死傷也是不小,應當不會趁機占據。哪怕他趁我等撤軍前來占據,那更是無話可說,無法可治!”
袁胤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與決然,仿佛已經預見到了未來的局勢,卻又無力改變。他深深地看了張勳與紀靈一眼,似乎想從他們的神情中找到一絲共鳴或支持,但最終隻是微微歎息,轉身再次走出了大帳。
帳內,張勳與紀靈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猶豫與不安。袁胤的話如同一記重錘,敲擊在他們心頭,令他們原本的興奮喜逐漸消散。
帳外,袁胤的身影漸行漸遠,消失在夜色之中。他的背影顯得格外孤寂,仿佛承載著整個南陽基業的命運,卻又無力扭轉乾坤。
……
數日之後,大雪漸漸化去,天地間一片清冷。舒縣城頭,黃蓋與周瑜、陸績、張昭、張紘幾人並肩而立,遠遠望向龍舒城的方向。寒風凜冽,吹動著他們的衣袍,城下的積雪已開始消融,露出斑駁的土地,仿佛預示著戰事的轉機。
自從大雪之後,張勳的軍隊再也沒有來攻城。城頭的守軍也得以稍作喘息,緊繃的神經稍稍放鬆。張紘望著遠處的龍舒城,眉頭微皺,緩緩開口道:“這幾日張勳未曾再來攻城,想必是死傷慘重,無力再戰了。”
黃蓋點了點頭,目光中帶著幾分凝重與思索。他沉聲道:“張勳的軍隊連日攻城,損失不小,如今大雪封路,糧草補給恐怕也難以為繼。若是他們再不撤軍,恐怕連自保都成問題。”
周瑜站在一旁,雙手負於身後,目光深邃,望向遠方。他並未立即開口,心中卻在暗自計算著時間。孫策與諸葛瑾的返程應當已經接近尾聲,大事已定。張勳若在這幾日撤軍,想必便是諸葛瑾與孫策那假玉璽的計劃已經完成,隻等袁公路冒天下之大不韙,代漢自立而稱帝了。
“將軍不必著急。”周瑜忽然開口如此說道,“且靜等張勳的反應,再行商定。”
他頓了頓,目光如炬,繼續說道:“如今天下諸侯,一則以袁本初馬首是瞻,二則親近劉玄德。荊州劉景升、益州劉君郎,雖山高路遠,或許暫時不會插手中原之事,但此二人皆為漢室宗親,血緣更近於劉玄德!益州地勢險要,劉君郎雖儼然土皇帝一般,卻始終未曾明行篡逆之事。若主公稱帝,此二人必以此為借口,出兵發難。試問二位將軍,屆時我們該如何應對?”
袁胤的聲音愈發低沉,帶著一絲無奈與焦急:“潁川曹孟德,如今尚與主公相拒於汝南。此人雄才大略,野心勃勃,若主公稱帝,他必觀天下局勢而起。如此一來,四方諸侯竟無一人為我主之盟,而皆我主之敵也!主公雖得傳國玉璽,然天下大勢未定,貿然稱帝,無異於自陷險境!”
他目光掃過張勳與紀靈,見二人神色逐漸凝重,便繼續說道:“二位將軍,主公雖英明神武,然天下大勢不可不察。稱帝之事,非同小可,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齊湣王稱帝,招致諸侯合縱攻齊,前車之鑒,不可不防!如今我大軍與黃蓋對峙於此,久戰不下,若再四麵樹敵,後果不堪設想!”
袁胤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懇切:“二位將軍,主公若執意稱帝,必成眾矢之的。屆時,我等文武將如何自保?主公基業又將如何保全?還請二位將軍三思,勸主公暫緩稱帝之舉,待天下大勢明朗,再行定奪!”
張勳與紀靈聽完袁胤的話,臉上的興奮與狂喜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憂慮與沉思。二人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不安與猶豫。
紀靈沉吟片刻,眉頭緊鎖,緩緩開口道:“如今主公已來信召我等迴軍,顯然是稱帝之心已決。公子以為,我等該如何應對?”
袁胤見紀靈神色凝重,語氣中帶著一絲猶豫,心中明白他雖被自己的話觸動,但仍舊難以割舍那份從龍之功。他微微歎息,目光掃過張勳與紀靈,見二人皆露出思索之色,便緩緩說道:“紀將軍,張將軍,如今我軍在此地與黃蓋對峙,攻城遷延日久,始終未能取得突破。主公召我等迴軍,雖令人惋惜,但也不失為及時止損之舉。”
他頓了頓,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隻是可惜了我軍眾多將士的性命,白白犧牲於此地。然而,主公之命不可不從,二位將軍還是早做準備,撤軍迴師吧。”
張勳聞言,眉頭緊皺,沉聲道:“袁公子,撤軍之事雖可避免進一步損耗,但我軍將士浴血奮戰多日,如今無功而返,恐怕軍心不穩……”
袁胤憤憤一甩手,眼中閃過一絲不甘與無奈,大步朝著帳外走去。他一邊走,一邊高聲說道:“若依我意,我主萬萬不可稱帝!此間大軍也絕不可輕撤!然而主公既發信來,想是大事已定,隻怕南陽文武也皆如二位將軍一般,貪圖這份從龍之功!”
他的聲音中帶著幾分憤懣與失望,腳步卻未停歇,徑直走出了大帳。帳外的冷風撲麵而來,吹動他的衣袍,仿佛也在為他的憂慮而歎息。然而,就在他走出幾步後,忽然停下腳步,眉頭緊鎖,似乎想到了什麽。他猛地轉身,快步返迴帳中,目光直視張勳與紀靈,說道:“兩位將軍,且將此事告知眾將士,就說主公代漢稱帝,必有重賞,暫且安下軍心再說吧!”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繼續說道:“至於龍舒,黃蓋那邊死傷也是不小,應當不會趁機占據。哪怕他趁我等撤軍前來占據,那更是無話可說,無法可治!”
袁胤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與決然,仿佛已經預見到了未來的局勢,卻又無力改變。他深深地看了張勳與紀靈一眼,似乎想從他們的神情中找到一絲共鳴或支持,但最終隻是微微歎息,轉身再次走出了大帳。
帳內,張勳與紀靈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猶豫與不安。袁胤的話如同一記重錘,敲擊在他們心頭,令他們原本的興奮喜逐漸消散。
帳外,袁胤的身影漸行漸遠,消失在夜色之中。他的背影顯得格外孤寂,仿佛承載著整個南陽基業的命運,卻又無力扭轉乾坤。
……
數日之後,大雪漸漸化去,天地間一片清冷。舒縣城頭,黃蓋與周瑜、陸績、張昭、張紘幾人並肩而立,遠遠望向龍舒城的方向。寒風凜冽,吹動著他們的衣袍,城下的積雪已開始消融,露出斑駁的土地,仿佛預示著戰事的轉機。
自從大雪之後,張勳的軍隊再也沒有來攻城。城頭的守軍也得以稍作喘息,緊繃的神經稍稍放鬆。張紘望著遠處的龍舒城,眉頭微皺,緩緩開口道:“這幾日張勳未曾再來攻城,想必是死傷慘重,無力再戰了。”
黃蓋點了點頭,目光中帶著幾分凝重與思索。他沉聲道:“張勳的軍隊連日攻城,損失不小,如今大雪封路,糧草補給恐怕也難以為繼。若是他們再不撤軍,恐怕連自保都成問題。”
周瑜站在一旁,雙手負於身後,目光深邃,望向遠方。他並未立即開口,心中卻在暗自計算著時間。孫策與諸葛瑾的返程應當已經接近尾聲,大事已定。張勳若在這幾日撤軍,想必便是諸葛瑾與孫策那假玉璽的計劃已經完成,隻等袁公路冒天下之大不韙,代漢自立而稱帝了。
“將軍不必著急。”周瑜忽然開口如此說道,“且靜等張勳的反應,再行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