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舒縣城大戰終相結,周公瑾道來龍去脈
三國:劉備輔翼,助他再造大漢 作者:耳機喜歡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日之後,探馬匆匆來報,張勳的大軍已經拔營離城,朝著南陽方向撤退。龍舒城外的敵軍營地空蕩蕩的,隻剩下零星的火堆和散亂的輜重,顯然撤退得十分倉促。黃蓋、周瑜、陸績、張昭、張紘等人聞訊,紛紛登上城頭,遠眺敵軍離去的方向,心中不禁鬆了一口氣。
黃蓋撫掌大笑,道:“張勳終於撐不住了!連日攻城,損兵折將,如今糧草不繼,隻能撤軍。此戰雖艱難,但終究是我軍勝了!”
周瑜卻眉頭微鎖,目光深邃,似乎並未完全放鬆。他轉頭看向那名探馬,見其神色猶豫,欲言又止,便沉聲問道:“你還有何消息?盡管說來。”
探馬遲疑片刻,低聲道:“迴稟將軍,龍舒城中傳言,袁公路在淯水上撈得傳國玉璽,欲代漢自立而稱帝。張勳等人正是因此受命迴南陽,準備迎接袁公路稱帝之事。”
此言一出,城頭眾人皆是一驚。
黃蓋臉上的笑意瞬間凝固,取而代之的是凝重與思索。張昭與張紘對視一眼,眼中閃過一絲憂慮。陸績則低聲歎道:“袁公路竟敢如此大膽,代漢稱帝,豈不是自取滅亡?”
周瑜站在城頭,聞言忽然哈哈大笑,笑聲肆意而暢快,仿佛壓抑已久的情感終於得以釋放。黃蓋、張昭、張紘等人見狀,皆是一臉疑惑,麵麵相覷,不知周瑜為何突然如此開懷。
黃蓋忍不住上前一步,皺眉問道:“公瑾,何事如此高興?莫非袁公路稱帝之事,另有玄機?”
“老將軍,那日我使伯符領軍北上接子瑜,正是為了此事啊!”周瑜哈哈大笑,仿佛這多半年的壓力都一時間釋放出來。
“今歲四月,劉玄德自迎弘農王與太後迴臨淄之後,便迎立弘農王為帝。我與伯符受主公之命北上為使,覲見陛下。那時,諸葛子瑜與其弟諸葛亮,是以私人之身前往拜訪劉彥劉德然。”
“那段時日,子瑜與我二人來往甚密。更兼劉德然最會看人,謀劃深遠。他料定子瑜有投主公之意,於是將傳國玉璽暗自交於子瑜,使之隨我與伯符南下迴吳。”
“公瑾何意?”黃蓋不免發問,“傳國玉璽何等寶物,劉德然堂堂皇叔,竟能輕易交出?”
“將軍想得不錯,隻是差了一點。”周瑜緩緩開口,“傳國玉璽乃是國之重寶不假,然而此物久在深宮,除皇室之外,誰曾親見其貌?劉德然親手交於子瑜的那方玉璽,乃是贗品。真玉璽早在去歲洛陽大火時,由劉德然在建章殿井中所得,如今還在劉玄德之手。”
“此番謀劃,唯有我與伯符、子瑜,以及劉德然幾人得知。意在將此物趁我軍與袁公路交戰,使之流落南陽。”
“我三人迴程過廣陵時,正逢太守張超意圖求盟,於是答應下來。迴吳縣之後,與主公私下商議,故而主公也知此事。於是我等將計就計,使子瑜為使北上廣陵以求援軍,卻沒想到能得子布子綱兩位先生。”
張昭張紘兩人聞言,不禁大笑。
“若說結盟一事,我二人倒與公瑾不謀而合。然而我二人與子瑜一路同行至此,卻不知他心底藏著這麽大的一番謀劃。”
“前些日子,兩位先生南下與老將軍會合,我料廣陵水軍雖為援軍,卻未必能全力出力。於是使伯符率二百精銳騎卒北上,身懷玉璽,去尋子瑜。按照我之謀劃,伯符應當與子瑜離芍陂水寨之後,順勢北上壽春,走淮水進南陽境內,扮作商隊,借機散布天命之言,同時流落玉璽在宛城。”
“如今看來,想必探馬所說不差。張勳大軍正是因袁公路欲要稱帝,方才撤軍返迴南陽。”
“嗯……”張昭欲言又止,“公瑾言語,我自該是相信的,隻是此番謀劃,其關鍵乃在袁公路身上。汝等怎能斷定,袁公路竟有如此野心,欲代漢自立而稱帝?倘若袁公路不若公等所料,豈不是枉費一番功夫?”
“唉。”周瑜暗自歎息,“此事卻是我等不能預料的。畢竟此間一番謀劃,乃是劉德然所發起,不過因我等與袁公路交戰,方才落到我等手裏。”
“人言劉德然乃鬼謀也,如今看來果然如此。其觀人心,竟能如此之精確。籌謀大局……動輒天下大變。”張昭如此說道。
“正是。袁公路得玉璽,自以為天命所歸,卻不知此舉正是自陷險境。天下諸侯豈能坐視他篡漢自立?劉玄德、袁本初、曹孟德等人必會群起而攻之。袁公路此舉,無異於引火燒身。”
黃蓋皺眉道:“公瑾,依你之見,袁公路稱帝之事,對我軍有何影響?”
周瑜負手而立,目光遠眺,淡淡道:“袁公路稱帝,天下諸侯必會聯合討伐。屆時,南陽將成眾矢之的,袁公路自顧不暇,再也無力南下。我軍可趁此機會休養生息,鞏固江東基業。待天下大勢明朗,再圖進取。”
張昭點頭讚同,道:“公瑾所言極是。袁公路稱帝,雖一時風光,卻必招致天下共討。我軍不必急於一時,當靜觀其變。”
黃蓋聞言,心中稍安,但仍有些擔憂:“隻是袁公路若稱帝,天下局勢必將大亂。我軍雖可暫避鋒芒,但若諸侯聯合討伐袁公路,難保不會波及江東。”
周瑜微微一笑,道:“黃將軍不必過慮。袁公路稱帝,首當其衝的必是劉玄德、袁本初等。我軍地處江東,遠離南陽,短期內不會受到波及。何況假玉璽之事已成,袁公路稱帝,不過是自掘墳墓罷了。”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稱是。黃蓋心中的憂慮也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絲期待。他看向周瑜,問道:“公瑾,接下來我軍該如何行動?”
“張勳既已撤軍,龍舒城雖然守軍不多,但於我已經無礙,我以為不急收複。如今隻等伯符、子瑜自南陽迴,靜等袁公路處稱帝消息吧。”
黃蓋撫掌大笑,道:“張勳終於撐不住了!連日攻城,損兵折將,如今糧草不繼,隻能撤軍。此戰雖艱難,但終究是我軍勝了!”
周瑜卻眉頭微鎖,目光深邃,似乎並未完全放鬆。他轉頭看向那名探馬,見其神色猶豫,欲言又止,便沉聲問道:“你還有何消息?盡管說來。”
探馬遲疑片刻,低聲道:“迴稟將軍,龍舒城中傳言,袁公路在淯水上撈得傳國玉璽,欲代漢自立而稱帝。張勳等人正是因此受命迴南陽,準備迎接袁公路稱帝之事。”
此言一出,城頭眾人皆是一驚。
黃蓋臉上的笑意瞬間凝固,取而代之的是凝重與思索。張昭與張紘對視一眼,眼中閃過一絲憂慮。陸績則低聲歎道:“袁公路竟敢如此大膽,代漢稱帝,豈不是自取滅亡?”
周瑜站在城頭,聞言忽然哈哈大笑,笑聲肆意而暢快,仿佛壓抑已久的情感終於得以釋放。黃蓋、張昭、張紘等人見狀,皆是一臉疑惑,麵麵相覷,不知周瑜為何突然如此開懷。
黃蓋忍不住上前一步,皺眉問道:“公瑾,何事如此高興?莫非袁公路稱帝之事,另有玄機?”
“老將軍,那日我使伯符領軍北上接子瑜,正是為了此事啊!”周瑜哈哈大笑,仿佛這多半年的壓力都一時間釋放出來。
“今歲四月,劉玄德自迎弘農王與太後迴臨淄之後,便迎立弘農王為帝。我與伯符受主公之命北上為使,覲見陛下。那時,諸葛子瑜與其弟諸葛亮,是以私人之身前往拜訪劉彥劉德然。”
“那段時日,子瑜與我二人來往甚密。更兼劉德然最會看人,謀劃深遠。他料定子瑜有投主公之意,於是將傳國玉璽暗自交於子瑜,使之隨我與伯符南下迴吳。”
“公瑾何意?”黃蓋不免發問,“傳國玉璽何等寶物,劉德然堂堂皇叔,竟能輕易交出?”
“將軍想得不錯,隻是差了一點。”周瑜緩緩開口,“傳國玉璽乃是國之重寶不假,然而此物久在深宮,除皇室之外,誰曾親見其貌?劉德然親手交於子瑜的那方玉璽,乃是贗品。真玉璽早在去歲洛陽大火時,由劉德然在建章殿井中所得,如今還在劉玄德之手。”
“此番謀劃,唯有我與伯符、子瑜,以及劉德然幾人得知。意在將此物趁我軍與袁公路交戰,使之流落南陽。”
“我三人迴程過廣陵時,正逢太守張超意圖求盟,於是答應下來。迴吳縣之後,與主公私下商議,故而主公也知此事。於是我等將計就計,使子瑜為使北上廣陵以求援軍,卻沒想到能得子布子綱兩位先生。”
張昭張紘兩人聞言,不禁大笑。
“若說結盟一事,我二人倒與公瑾不謀而合。然而我二人與子瑜一路同行至此,卻不知他心底藏著這麽大的一番謀劃。”
“前些日子,兩位先生南下與老將軍會合,我料廣陵水軍雖為援軍,卻未必能全力出力。於是使伯符率二百精銳騎卒北上,身懷玉璽,去尋子瑜。按照我之謀劃,伯符應當與子瑜離芍陂水寨之後,順勢北上壽春,走淮水進南陽境內,扮作商隊,借機散布天命之言,同時流落玉璽在宛城。”
“如今看來,想必探馬所說不差。張勳大軍正是因袁公路欲要稱帝,方才撤軍返迴南陽。”
“嗯……”張昭欲言又止,“公瑾言語,我自該是相信的,隻是此番謀劃,其關鍵乃在袁公路身上。汝等怎能斷定,袁公路竟有如此野心,欲代漢自立而稱帝?倘若袁公路不若公等所料,豈不是枉費一番功夫?”
“唉。”周瑜暗自歎息,“此事卻是我等不能預料的。畢竟此間一番謀劃,乃是劉德然所發起,不過因我等與袁公路交戰,方才落到我等手裏。”
“人言劉德然乃鬼謀也,如今看來果然如此。其觀人心,竟能如此之精確。籌謀大局……動輒天下大變。”張昭如此說道。
“正是。袁公路得玉璽,自以為天命所歸,卻不知此舉正是自陷險境。天下諸侯豈能坐視他篡漢自立?劉玄德、袁本初、曹孟德等人必會群起而攻之。袁公路此舉,無異於引火燒身。”
黃蓋皺眉道:“公瑾,依你之見,袁公路稱帝之事,對我軍有何影響?”
周瑜負手而立,目光遠眺,淡淡道:“袁公路稱帝,天下諸侯必會聯合討伐。屆時,南陽將成眾矢之的,袁公路自顧不暇,再也無力南下。我軍可趁此機會休養生息,鞏固江東基業。待天下大勢明朗,再圖進取。”
張昭點頭讚同,道:“公瑾所言極是。袁公路稱帝,雖一時風光,卻必招致天下共討。我軍不必急於一時,當靜觀其變。”
黃蓋聞言,心中稍安,但仍有些擔憂:“隻是袁公路若稱帝,天下局勢必將大亂。我軍雖可暫避鋒芒,但若諸侯聯合討伐袁公路,難保不會波及江東。”
周瑜微微一笑,道:“黃將軍不必過慮。袁公路稱帝,首當其衝的必是劉玄德、袁本初等。我軍地處江東,遠離南陽,短期內不會受到波及。何況假玉璽之事已成,袁公路稱帝,不過是自掘墳墓罷了。”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稱是。黃蓋心中的憂慮也逐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絲期待。他看向周瑜,問道:“公瑾,接下來我軍該如何行動?”
“張勳既已撤軍,龍舒城雖然守軍不多,但於我已經無礙,我以為不急收複。如今隻等伯符、子瑜自南陽迴,靜等袁公路處稱帝消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