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郭奉孝開口相問,賈文和屢出智計
三國:劉備輔翼,助他再造大漢 作者:耳機喜歡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郭嘉消瘦的身體猛然一轉,長袍寬袖之下不知藏著多少心思與謀略。隻見此人忽然抬頭笑道:";德然這檄文寫得痛快!嘉自愧不如。隻是嘉有一事不明,且鬥膽問主公一句——";他故意拖長尾音,目光刺向主位上的劉備,";主公此番是當真要起兵伐袁,還是欲效曹公當年矯詔討董舊事?";
此言一出,滿堂燭火似乎都暗了三分。賈詡正端著茶盞的手懸在半空,關張眾將同時下意識握住了腰間劍柄。
張飛銅鈴般的眼睛瞪過來:";奉孝!你這話什麽意思?俺大哥尊奉天子,豈能與曹孟德私發矯詔相比?";
";翼德且慢。";劉備抬手止住要起身的張飛,玄色袍袖隨他起身而如水袖般飛舞,";奉孝問得好。";
他轉向郭嘉,臉上笑意如春水解凍,";前年曹孟德矯詔討董,連我在內十八路諸侯會盟酸棗,結果如何?";
郭嘉不答,隻將手中竹簡抖得嘩嘩作響。劉備站起身,腰間環佩叮當撞在劍鞘上:";今袁公路僭號稱帝,比董卓更甚。然我青州與南陽相隔千裏,中間橫著兗豫二州各路諸侯、還有陶恭祖的徐州。奉孝可是想問,這';會獵淯水';四字,是虛張聲勢還是真要發兵?";
“諸公皆智者也,我雖不及諸位智慧,然許多事我也看得明白。”
劉備話落,一時間眾人皆不言語。
“當年若不是我依德然計策行事,合孫文台、曹孟德、公孫伯圭以及孔文舉數路諸侯,走雒水河穀繞函穀關,隻怕單一個飛將呂奉先,便能把眾諸侯攔在關東。眾諸侯人心不齊,哪怕再行曹孟德會盟故事,隻怕也是無功。”
“今日袁公路僭號稱帝,天下震動,若不及時討伐,恐其勢愈大,難以遏製。然青州與南陽相隔千裏,中間橫著兗豫二州各路諸侯,還有陶恭祖的徐州。若貿然發兵,恐路途遙遠,糧草不繼,反為敵所乘。”
劉備頓了頓,目光落在郭嘉身上,微微一笑:“奉孝方才所問,正是我心中所慮。此番‘會獵淯水’,非虛張聲勢,亦非貿然發兵。我欲先遣使聯絡各路諸侯,共商大計。若能得孫文台、曹孟德等人響應,再行發兵,方為上策。”
“前兩日傳來江東方向的消息。在袁公路稱帝之前,孫文台的軍隊曾與袁術的軍隊在廬江有所爭戰。雙方激戰數月,勝負未分。然而,袁公路因決意稱帝,急於迴師籌備登基大典,遂下令撤軍,戰事因此停歇。”
劉備頓了頓,繼續說道:“此外,廣陵太守張超為自保,近日已與孫文台結成友盟。此兩家,與袁公路皆成敵手,絕無依附袁公路之可能。”
“大哥所言極是。”劉彥起身,環視眾人,隨後開口道,“孫文台與袁公路素有嫌隙,前番廬江之戰,雖未分勝負,但袁術急於稱帝,倉促撤軍,兩家之仇已成定局。如今廣陵太守張超又與孫文台結盟,兩家皆與袁公路為敵,此乃天賜良機。若能遣使與孫文台聯絡,共謀伐袁,必得響應。”
他頓了頓,目光轉向郭嘉等一眾謀臣,繼續說道:“至於曹孟德,今在豫州勢大,潁川、陳國皆在其掌控之中。袁曹兩家為爭奪汝南,爭鬥正酣,此乃我可乘之機。曹孟德素有雄才,其與袁公路勢不兩立,若我青州以討伐僭逆之名相邀,曹孟德必不會坐視不理。”
“若依我看,隻怕未必。”須發顯白的老賈詡緩緩放下手中的茶盞,隨即轉出身子在郭嘉之後,“依詡之見,此事未必如諸位所想順利。”
一時間,眾文武都看向這個以老謀深算著稱的老家夥。賈詡頓了頓,見眾人目光皆聚焦於己,便繼續說道:“眾諸侯心思不齊,各自爭鬥。主公所言此兩路諸侯,僅名為陛下臣子。然而天高路遠,哪怕遣使聯絡,隻怕他們也隻是欣然應下,但無動作。袁公路僭號稱帝,固然是天下共敵,然各路諸侯各懷心思,未必願意率先出兵。若無人牽頭,隻怕此次‘會獵淯水’,終究會淪為紙上談兵。”
“奉孝方才所問,正是關鍵。主公若要眾諸侯群起而攻袁術,還需效仿曹孟德矯詔故事,須有一方率先發兵,方能激起諸侯響應。否則聯絡再廣,亦不過空談而已。”
他話音一落,堂中頓時一片沉寂。
劉彥微微一笑,目光在堂中掃過,隨後緩緩開口:“文和所言自是不錯。然而,正如大哥所言,我青州距南陽甚遠,遠水不能解近渴,豈能我軍先發?若貿然出兵,糧草不繼,路途艱險,反為敵所乘。此非上策。”
“德然想差了。”賈詡的話音仍舊平靜,儼然眾人的反應皆在他預料之中。隻聽得他打斷劉彥的話,“話雖如此不錯。若許重利於曹孫,兩家豈能不發兵?”
“文和何意?”
“孫文台與袁術素有嫌隙,前番廬江一戰,雖未分勝負,但孫文台有所損傷,卻未曾得利,心中必然不忿。孫文台素來剛烈,豈容袁術如此猖狂?隻須遣使往吳郡,曉以利害,言明袁術僭號稱帝,天下共誅之,屆時我軍或曹孟德一動,孫文台必舉兵響應。”
“至於曹孟德處,彼正占據潁川、陳國兩郡,陳國往東,便是沛國。彼方譙縣,乃是曹孟德之故鄉。我軍可與之相約,助他取得沛國之地,而我軍不取分毫之利。曹孟德必心甘情願出兵討伐。”
“曹孟德素有雄才大略,且與袁公路勢不兩立。袁術僭號稱帝,天下共誅之,曹孟德豈能坐視不理?然彼在豫,其勢雖大,亦需穩固根基。沛國乃其故鄉,若能得之,必固其在豫之勢。我軍以此為餌,曹孟德必欣然應允,出兵討袁。”
“文和先生怎麽如此好心?”這粗獷而又有些陌生的聲音忽然響起,竟讓堂上眾人愣了一瞬,“要幫那曹孟德打地盤,俺們卻沒一點好處?”
此言一出,滿堂燭火似乎都暗了三分。賈詡正端著茶盞的手懸在半空,關張眾將同時下意識握住了腰間劍柄。
張飛銅鈴般的眼睛瞪過來:";奉孝!你這話什麽意思?俺大哥尊奉天子,豈能與曹孟德私發矯詔相比?";
";翼德且慢。";劉備抬手止住要起身的張飛,玄色袍袖隨他起身而如水袖般飛舞,";奉孝問得好。";
他轉向郭嘉,臉上笑意如春水解凍,";前年曹孟德矯詔討董,連我在內十八路諸侯會盟酸棗,結果如何?";
郭嘉不答,隻將手中竹簡抖得嘩嘩作響。劉備站起身,腰間環佩叮當撞在劍鞘上:";今袁公路僭號稱帝,比董卓更甚。然我青州與南陽相隔千裏,中間橫著兗豫二州各路諸侯、還有陶恭祖的徐州。奉孝可是想問,這';會獵淯水';四字,是虛張聲勢還是真要發兵?";
“諸公皆智者也,我雖不及諸位智慧,然許多事我也看得明白。”
劉備話落,一時間眾人皆不言語。
“當年若不是我依德然計策行事,合孫文台、曹孟德、公孫伯圭以及孔文舉數路諸侯,走雒水河穀繞函穀關,隻怕單一個飛將呂奉先,便能把眾諸侯攔在關東。眾諸侯人心不齊,哪怕再行曹孟德會盟故事,隻怕也是無功。”
“今日袁公路僭號稱帝,天下震動,若不及時討伐,恐其勢愈大,難以遏製。然青州與南陽相隔千裏,中間橫著兗豫二州各路諸侯,還有陶恭祖的徐州。若貿然發兵,恐路途遙遠,糧草不繼,反為敵所乘。”
劉備頓了頓,目光落在郭嘉身上,微微一笑:“奉孝方才所問,正是我心中所慮。此番‘會獵淯水’,非虛張聲勢,亦非貿然發兵。我欲先遣使聯絡各路諸侯,共商大計。若能得孫文台、曹孟德等人響應,再行發兵,方為上策。”
“前兩日傳來江東方向的消息。在袁公路稱帝之前,孫文台的軍隊曾與袁術的軍隊在廬江有所爭戰。雙方激戰數月,勝負未分。然而,袁公路因決意稱帝,急於迴師籌備登基大典,遂下令撤軍,戰事因此停歇。”
劉備頓了頓,繼續說道:“此外,廣陵太守張超為自保,近日已與孫文台結成友盟。此兩家,與袁公路皆成敵手,絕無依附袁公路之可能。”
“大哥所言極是。”劉彥起身,環視眾人,隨後開口道,“孫文台與袁公路素有嫌隙,前番廬江之戰,雖未分勝負,但袁術急於稱帝,倉促撤軍,兩家之仇已成定局。如今廣陵太守張超又與孫文台結盟,兩家皆與袁公路為敵,此乃天賜良機。若能遣使與孫文台聯絡,共謀伐袁,必得響應。”
他頓了頓,目光轉向郭嘉等一眾謀臣,繼續說道:“至於曹孟德,今在豫州勢大,潁川、陳國皆在其掌控之中。袁曹兩家為爭奪汝南,爭鬥正酣,此乃我可乘之機。曹孟德素有雄才,其與袁公路勢不兩立,若我青州以討伐僭逆之名相邀,曹孟德必不會坐視不理。”
“若依我看,隻怕未必。”須發顯白的老賈詡緩緩放下手中的茶盞,隨即轉出身子在郭嘉之後,“依詡之見,此事未必如諸位所想順利。”
一時間,眾文武都看向這個以老謀深算著稱的老家夥。賈詡頓了頓,見眾人目光皆聚焦於己,便繼續說道:“眾諸侯心思不齊,各自爭鬥。主公所言此兩路諸侯,僅名為陛下臣子。然而天高路遠,哪怕遣使聯絡,隻怕他們也隻是欣然應下,但無動作。袁公路僭號稱帝,固然是天下共敵,然各路諸侯各懷心思,未必願意率先出兵。若無人牽頭,隻怕此次‘會獵淯水’,終究會淪為紙上談兵。”
“奉孝方才所問,正是關鍵。主公若要眾諸侯群起而攻袁術,還需效仿曹孟德矯詔故事,須有一方率先發兵,方能激起諸侯響應。否則聯絡再廣,亦不過空談而已。”
他話音一落,堂中頓時一片沉寂。
劉彥微微一笑,目光在堂中掃過,隨後緩緩開口:“文和所言自是不錯。然而,正如大哥所言,我青州距南陽甚遠,遠水不能解近渴,豈能我軍先發?若貿然出兵,糧草不繼,路途艱險,反為敵所乘。此非上策。”
“德然想差了。”賈詡的話音仍舊平靜,儼然眾人的反應皆在他預料之中。隻聽得他打斷劉彥的話,“話雖如此不錯。若許重利於曹孫,兩家豈能不發兵?”
“文和何意?”
“孫文台與袁術素有嫌隙,前番廬江一戰,雖未分勝負,但孫文台有所損傷,卻未曾得利,心中必然不忿。孫文台素來剛烈,豈容袁術如此猖狂?隻須遣使往吳郡,曉以利害,言明袁術僭號稱帝,天下共誅之,屆時我軍或曹孟德一動,孫文台必舉兵響應。”
“至於曹孟德處,彼正占據潁川、陳國兩郡,陳國往東,便是沛國。彼方譙縣,乃是曹孟德之故鄉。我軍可與之相約,助他取得沛國之地,而我軍不取分毫之利。曹孟德必心甘情願出兵討伐。”
“曹孟德素有雄才大略,且與袁公路勢不兩立。袁術僭號稱帝,天下共誅之,曹孟德豈能坐視不理?然彼在豫,其勢雖大,亦需穩固根基。沛國乃其故鄉,若能得之,必固其在豫之勢。我軍以此為餌,曹孟德必欣然應允,出兵討袁。”
“文和先生怎麽如此好心?”這粗獷而又有些陌生的聲音忽然響起,竟讓堂上眾人愣了一瞬,“要幫那曹孟德打地盤,俺們卻沒一點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