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劉德然草擬檄文,劉玄德召集文武
三國:劉備輔翼,助他再造大漢 作者:耳機喜歡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昭寧二年春二月,漢上柱國、驃騎大將軍、青州牧、安漢侯備,承皇帝命,謹昭告天下忠義之士:
夫日月昭昭,乃有螟蛉竊其光;江河浩浩,偏生濁流汙其清。今南陽袁術,本四世三公之胄,受漢室累世厚恩,不思盡忠報國,反效王莽篡逆之行。僭號仲家,偽稱天命,裂我山河,穢我宗廟。其罪上通於天,下貫於淵,雖罄南山之竹,不足以書其惡;盡東海之波,不足以滌其穢!
昔高祖提三尺劍,誅暴秦而定天下;光武乘白水運,蕩新莽而續炎漢。今漢祚雖衰,天命未改。術以朽骨之資,行魍魎之事:私刻玉璽,妄稱符讖;強征民女,充塞後宮;剝取民膏,鑄偽金輿。此等行徑,較董卓之遷劫皇帝、火燒東都,何異虎狼爭噬,豺犬相殘?
備雖織席販履之徒,亦知君臣大義。每思孝靈皇帝北邙遺恨,董賊焚毀洛陽之痛,未嚐不拊膺泣血。今袁術之惡,十倍於董卓,竟欲以南陽一隅,覆壓九州神器。此等偽帝,豈堪為天下主?
昔田橫守孤島而不失節,豫讓刺趙襄而全忠義。今海內英豪,或據州郡,或擁強兵:曹豫州屯田許昌,呂溫侯虎視並州,孫討虜坐鎮江東,劉景升威震荊襄。諸君皆漢室股肱,豈容逆賊猖獗?願共持丈八槊,同挽六鈞弓,會獵淯水,犁庭掃穴!
檄文到日,望四海忠勇之士,共舉義旗。有能斬術首級者,封萬戶侯;擒其黨羽者,賞千金;倒戈來降者,赦其前罪。若執迷不悟,甘為鷹犬,則雷霆所擊,玉石俱焚。皇天後土,實鑒此心;漢家列祖,伏惟尚饗!
……
劉備拿起劉彥剛剛落筆草擬的這篇檄文,細細閱讀。目光在字裏行間遊走,時而凝重,時而激昂。檄文中字字鏗鏘,句句如刀,直指袁術篡逆大罪,又喚起天下忠義之士的共鳴。劉備讀到最後,不禁拍案而起,眼中閃爍著讚許的光芒。
他抬起頭,看向劉彥,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隨即哈哈大笑,道:“我弟德然,真大才也!此文氣勢磅礴,義正辭嚴,文采斐然,深明大義,實上乘之作也!”
劉備將檄文輕輕放下,拍了拍劉彥的肩膀,語氣中滿是讚賞:“德然之才,足以安邦定國。有此檄文,何愁天下忠義之士不響應?袁術逆賊,必當伏誅!”
“兄長太過抬舉小弟了。兄長麾下英才濟濟,文采斐然者豈止小弟一人?如奉孝、文和等人,皆是智謀超群、文筆犀利之士。兄長今日讓小弟草擬此檄文,不過是因你我兄弟皆為漢室宗親,此事關乎大漢正統,兄長信任小弟,方將此重任托付於我。我可不敢居功啊。”
劉備聞言,笑意更濃,眼中滿是欣慰與讚賞。他拍了拍劉彥的肩膀,語氣溫和卻堅定:“德然不必過謙。你之才學,我心知肚明。此文不僅文采斐然,更兼義理深明,字字如刀,直指袁術逆賊之罪。”
劉彥聽罷,神色肅然,拱手道:“兄長言重了。小弟才疏學淺,但自當竭盡全力,匡扶漢室,誅滅逆賊。兄長差遣,我哪敢拒絕啊?”
劉備聽罷,微微一笑,眼中帶著幾分調侃,道:“德然倒慣會說這些話,謙遜得緊。”
隨後,劉備神色一正,話鋒一轉,語氣沉穩而果斷:“德然且先稍候,我即去召集眾人前來議事。檄文既已成稿,當速傳於四方,喚天下忠義之士共討逆賊。”
劉彥點頭應道:“兄長所言極是。小弟在此恭候,待眾人齊聚,再共商大計。”
劉備拍了拍劉彥的肩膀,轉身大步走出廳堂,聲音洪亮地吩咐左右:“速傳令下去,召眾位將軍,及奉孝、文和等先生前來議事!”
不多時,廳堂外腳步聲漸起,關羽、張飛、郭嘉、賈詡等人陸續趕到。劉備站在堂前,目光如炬,環視眾人,朗聲道:“諸位,今日有要事相商。德然已草擬討袁術檄文一篇,字字如刀,義正辭嚴。我等當速定計策,傳檄天下,共討逆賊!”
眾人聞言,皆神色肅然,齊聲應道:“願聽主公號令!”
眾人依次傳閱檄文,廳堂內一時寂靜無聲,唯有紙張翻動的沙沙聲。隻見得眾人臉上,都是讚許的神色。
劉備見眾人皆無異議,心中大慰,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環視眾人,朗聲道:“諸位既皆認同此文,我等當速速傳檄天下,共討逆賊!”
說罷,劉備喚來幾名士卒,吩咐道:“將此檄文廣為抄錄,務必傳揚天下。尤其要先傳給館驛中的荀文若、田國讓、糜子仲幾位使者。”
程昱、賈詡等人聞言,心中已然明了劉備的用意。荀彧、田豫、麋竺等人皆是才智過人之輩,劉備特意吩咐將檄文先傳給他們,顯然是想借此試探。
劉備環顧眾人,神色凝重,緩緩開口道:“諸位,那日得知袁術僭號稱帝的消息,我心中憤懣難平,幾欲提兵南下,直搗南陽誅此逆賊。然而,衝動之下,難免思慮不周,幸有諸君在側。”
劉備是素來喜怒不形於色的。然而在座無一不是聰明人,他還是下意識地抬起頭來,掃視著眾人,觀看他們的神色反應。
“這幾日我反複思量,隻覺得不可坐視不理。袁術四世三公,世食漢祿,今朝行此篡逆之事。若我等坐視不理,任由其猖獗,漢室威嚴何在?天下大義何存?”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語氣愈發沉重:“袁術雖據南陽一隅,但其野心不止於此。他私刻玉璽,妄稱天命。如德然檄文之中所言,真罄竹難書之大罪也。我等身為漢臣,豈能袖手旁觀?”
劉彥站在廳堂一側,目光在劉備的臉上停留片刻,心中已然明了。他微微低頭,眼中閃過一絲深思。
劉彥抬起頭,目光掃過廳堂內的眾人,見關羽、張飛等人神色肅然,郭嘉、賈詡等人則麵帶深思,顯然都在權衡利弊。他心中清楚,劉備此舉不僅是討伐袁術,更是借此機會凝聚人心,樹立威望。若能成功討伐袁術,劉備的聲望必將大增,天下忠義之士也會歸附。
夫日月昭昭,乃有螟蛉竊其光;江河浩浩,偏生濁流汙其清。今南陽袁術,本四世三公之胄,受漢室累世厚恩,不思盡忠報國,反效王莽篡逆之行。僭號仲家,偽稱天命,裂我山河,穢我宗廟。其罪上通於天,下貫於淵,雖罄南山之竹,不足以書其惡;盡東海之波,不足以滌其穢!
昔高祖提三尺劍,誅暴秦而定天下;光武乘白水運,蕩新莽而續炎漢。今漢祚雖衰,天命未改。術以朽骨之資,行魍魎之事:私刻玉璽,妄稱符讖;強征民女,充塞後宮;剝取民膏,鑄偽金輿。此等行徑,較董卓之遷劫皇帝、火燒東都,何異虎狼爭噬,豺犬相殘?
備雖織席販履之徒,亦知君臣大義。每思孝靈皇帝北邙遺恨,董賊焚毀洛陽之痛,未嚐不拊膺泣血。今袁術之惡,十倍於董卓,竟欲以南陽一隅,覆壓九州神器。此等偽帝,豈堪為天下主?
昔田橫守孤島而不失節,豫讓刺趙襄而全忠義。今海內英豪,或據州郡,或擁強兵:曹豫州屯田許昌,呂溫侯虎視並州,孫討虜坐鎮江東,劉景升威震荊襄。諸君皆漢室股肱,豈容逆賊猖獗?願共持丈八槊,同挽六鈞弓,會獵淯水,犁庭掃穴!
檄文到日,望四海忠勇之士,共舉義旗。有能斬術首級者,封萬戶侯;擒其黨羽者,賞千金;倒戈來降者,赦其前罪。若執迷不悟,甘為鷹犬,則雷霆所擊,玉石俱焚。皇天後土,實鑒此心;漢家列祖,伏惟尚饗!
……
劉備拿起劉彥剛剛落筆草擬的這篇檄文,細細閱讀。目光在字裏行間遊走,時而凝重,時而激昂。檄文中字字鏗鏘,句句如刀,直指袁術篡逆大罪,又喚起天下忠義之士的共鳴。劉備讀到最後,不禁拍案而起,眼中閃爍著讚許的光芒。
他抬起頭,看向劉彥,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隨即哈哈大笑,道:“我弟德然,真大才也!此文氣勢磅礴,義正辭嚴,文采斐然,深明大義,實上乘之作也!”
劉備將檄文輕輕放下,拍了拍劉彥的肩膀,語氣中滿是讚賞:“德然之才,足以安邦定國。有此檄文,何愁天下忠義之士不響應?袁術逆賊,必當伏誅!”
“兄長太過抬舉小弟了。兄長麾下英才濟濟,文采斐然者豈止小弟一人?如奉孝、文和等人,皆是智謀超群、文筆犀利之士。兄長今日讓小弟草擬此檄文,不過是因你我兄弟皆為漢室宗親,此事關乎大漢正統,兄長信任小弟,方將此重任托付於我。我可不敢居功啊。”
劉備聞言,笑意更濃,眼中滿是欣慰與讚賞。他拍了拍劉彥的肩膀,語氣溫和卻堅定:“德然不必過謙。你之才學,我心知肚明。此文不僅文采斐然,更兼義理深明,字字如刀,直指袁術逆賊之罪。”
劉彥聽罷,神色肅然,拱手道:“兄長言重了。小弟才疏學淺,但自當竭盡全力,匡扶漢室,誅滅逆賊。兄長差遣,我哪敢拒絕啊?”
劉備聽罷,微微一笑,眼中帶著幾分調侃,道:“德然倒慣會說這些話,謙遜得緊。”
隨後,劉備神色一正,話鋒一轉,語氣沉穩而果斷:“德然且先稍候,我即去召集眾人前來議事。檄文既已成稿,當速傳於四方,喚天下忠義之士共討逆賊。”
劉彥點頭應道:“兄長所言極是。小弟在此恭候,待眾人齊聚,再共商大計。”
劉備拍了拍劉彥的肩膀,轉身大步走出廳堂,聲音洪亮地吩咐左右:“速傳令下去,召眾位將軍,及奉孝、文和等先生前來議事!”
不多時,廳堂外腳步聲漸起,關羽、張飛、郭嘉、賈詡等人陸續趕到。劉備站在堂前,目光如炬,環視眾人,朗聲道:“諸位,今日有要事相商。德然已草擬討袁術檄文一篇,字字如刀,義正辭嚴。我等當速定計策,傳檄天下,共討逆賊!”
眾人聞言,皆神色肅然,齊聲應道:“願聽主公號令!”
眾人依次傳閱檄文,廳堂內一時寂靜無聲,唯有紙張翻動的沙沙聲。隻見得眾人臉上,都是讚許的神色。
劉備見眾人皆無異議,心中大慰,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環視眾人,朗聲道:“諸位既皆認同此文,我等當速速傳檄天下,共討逆賊!”
說罷,劉備喚來幾名士卒,吩咐道:“將此檄文廣為抄錄,務必傳揚天下。尤其要先傳給館驛中的荀文若、田國讓、糜子仲幾位使者。”
程昱、賈詡等人聞言,心中已然明了劉備的用意。荀彧、田豫、麋竺等人皆是才智過人之輩,劉備特意吩咐將檄文先傳給他們,顯然是想借此試探。
劉備環顧眾人,神色凝重,緩緩開口道:“諸位,那日得知袁術僭號稱帝的消息,我心中憤懣難平,幾欲提兵南下,直搗南陽誅此逆賊。然而,衝動之下,難免思慮不周,幸有諸君在側。”
劉備是素來喜怒不形於色的。然而在座無一不是聰明人,他還是下意識地抬起頭來,掃視著眾人,觀看他們的神色反應。
“這幾日我反複思量,隻覺得不可坐視不理。袁術四世三公,世食漢祿,今朝行此篡逆之事。若我等坐視不理,任由其猖獗,漢室威嚴何在?天下大義何存?”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語氣愈發沉重:“袁術雖據南陽一隅,但其野心不止於此。他私刻玉璽,妄稱天命。如德然檄文之中所言,真罄竹難書之大罪也。我等身為漢臣,豈能袖手旁觀?”
劉彥站在廳堂一側,目光在劉備的臉上停留片刻,心中已然明了。他微微低頭,眼中閃過一絲深思。
劉彥抬起頭,目光掃過廳堂內的眾人,見關羽、張飛等人神色肅然,郭嘉、賈詡等人則麵帶深思,顯然都在權衡利弊。他心中清楚,劉備此舉不僅是討伐袁術,更是借此機會凝聚人心,樹立威望。若能成功討伐袁術,劉備的聲望必將大增,天下忠義之士也會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