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袁公路南陽稱帝,登基詔廣發四海
三國:劉備輔翼,助他再造大漢 作者:耳機喜歡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191年,昭寧二年,一月。
寅時未至,宛城大街兩側已立滿持戟甲士,玄色旌旗在晨風中獵獵作響。高台以九重白玉階堆疊而上,每階皆刻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神獸。台頂置青銅大鼎,鼎內焚燒著南海沉香,青煙如龍蛇般蜿蜒升騰,將整座城池籠罩在氤氳香氣之中。
";吉時已到——";
隨著司禮官拖著長調的唿喝,三千虎賁衛齊舉長戟,寒鐵相擊之聲驚起棲在城樓的群鴉。袁術身著十二章紋玄色冕服,十二旒白玉珠垂在額前,每踏一步,腰間懸掛的傳國玉璽便與金鑲玉帶相撞,發出清脆的聲響。
";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唿海嘯般的聲浪中,張勳率眾將跪伏丹墀之左,紀靈掌中銅錘重重頓地三響,震得地麵細沙微跳。袁胤獨臂垂袖立於文臣之首,看著袁術在九龍屏風前轉身落座,冕旒垂珠後那雙眼睛,竟比往日更添三分猩紅。
";朕聞天命靡常,惟德是輔。";袁術展開竹簡詔書時,指尖微不可察地顫抖,聲音卻如洪鍾般響徹高台:";漢室衰微四百載,火德既終。董卓僭逆,少帝蒙塵,九州板蕩,黎民倒懸。而朕承高祖斬蛇之運,得太祖授璽之征——";
詔書上的朱砂字跡仿佛在灼燒他的瞳孔。
";自中平以來,白雉現於汝南,黃龍遊於淯水。去歲臘月,北鬥樞星直指南陽,此乃天意昭昭!";袁術突然提高聲調,冕旒珠串隨著動作激烈晃動。
袁胤的獨臂忽然刺痛。
當袁術念到";今順天應人,正位九五,定國號為仲,改元仲興";時,東北角突然刮來一陣妖風,將青銅鼎內的沉香吹得四散飄零。鼎身雕刻的饕餮紋在煙雲中若隱若現。
";陛下萬歲!";楊弘突然出列高唿,這個向來謹慎的長史此刻滿麵紅光:";臣昨夜得仙人托夢,言宛城有天子氣衝霄漢,今果應驗!";他身後的樂師立刻撞響編鍾,本該在登基禮成後演奏的雅樂提前轟鳴。
袁術展開詔書最後一段,玉璽朱印在晨光中泛著詭異的血紅色:";大赦天下,賜南陽郡八十歲以上老者粟米三斛,絹五匹......";
話音未落,東南天際突然傳來悶雷。護城河突然翻湧如沸,數尾金色鯉魚躍出水麵,魚鱗在電光中折射出森森火焰。袁胤抬頭望去,本該朝陽初升的方向,卻見烏雲如墨汁般翻湧而來。他獨臂衣袖被狂風吹得緊貼身軀,殘肢斷口處傳來鑽心劇痛。
";......凡我大仲子民,當共沐天恩!";袁術猛地合攏詔書,鑲金的簡牘邊緣在他掌心劃出血痕。
此刻驚雷炸響,暴雨傾盆而下,澆在青銅鼎中發出嗤嗤聲響。
";祥瑞!此乃甘霖天降!";楊弘突然撲倒在泥水中,沾滿汙漬:";昔商湯祈雨,天降七載旱災;今陛下登基即得甘露,實乃......";他的聲音被雷聲吞沒,最後幾個字化作劇烈的咳嗽。樂師們慌忙敲擊的編鍾突然齊齊斷裂,十二律呂金人轟然倒地,空洞的眼眶裏湧出渾濁的銅鏽。
袁術卻大笑起來,任由冕旒珠串拍打在臉上,白玉珠相互撞擊間,隱約傳出洛陽皇陵陪葬編磬的哀鳴。傳國玉璽在雨中泛出青灰色幽光。
文臣武將的脊梁在驚雷聲中彎成一片麥浪。張勳戰甲壓碎丹墀霜花,額頭緊貼青磚沁出的水漬,身後三千虎賁衛的甲片在雨中簌簌作響。紀靈掌中銅錘深陷泥沼,虯結筋肉暴起時,竟將錘柄捏出指痕。白發老農蜷縮在朱雀闕下,捧著剛領的粟米袋瑟瑟發抖,渾濁瞳孔裏映著護城河金鯉躍空的異象。
袁胤獨臂袖袍鼓蕩如帆,殘肢創口滲出的血珠混著雨水,在白玉階上蜿蜒出詭譎的紋路。
高台之下,萬千黎庶的跪拜已化作混沌的嗚咽,有人以頭搶地高頌祥瑞,有人撕開衣襟接飲雨露,更多蜷縮的身影在雷光中明滅不定,仿佛被狂風撕碎的紛飛紙片。
……
公元191年,漢帝辯昭寧二年,正月。
袁術於宛城代漢自立,自曰天命。建國曰仲,國號仲興,稱為仲氏皇帝。同時,以宛城為基點,將登基詔書廣發四海諸侯。南至荊襄劉景升,北至幽州劉伯安。東至青州劉玄德、徐州陶恭祖。西至益州劉君郎、並州呂布、李傕,乃至西涼馬騰、韓遂等人。
天下諸侯,無一不知此事。一時間天下湧動,紛亂不休。
……
應天順時,受茲明命:
朕聞昊天之命,曆數有歸;神器更易,非人力所能阻。漢室承火德,王天下四百餘載,今火氣已衰,熒惑守心,此天命改易之征也。朕本袁氏苗裔,陳國嫡脈,高祖侍中袁盎之遺烈,司徒袁安之令緒。累世公卿,德被四海。
往者桓靈失政,閹豎擅權,黃巾蜂起,九州離析。董卓乘釁,滔天虐民,劫遷聖駕,殘害忠良。朕提三尺劍,興義兵,討逆臣,安社稷。然漢祚既終,幼主暗弱,豈能再撫八荒?
昔高祖提劍入關,白蛇夜斷;光武龍飛白水,赤符受命。今朕恭承寶運,符讖昭然:太山崩,得符於石函,文曰';代漢者當塗高';;樵夫獻玉匣於宛城,內有';仲興四海';金簡;去歲臘月,北鬥樞星直指南陽,此天啟朕躬也!
又祥瑞疊現:白雉現於汝南;黃龍見於淯水。今春有紫雲如蓋,覆於宛城三日不散。此皆上帝降鑒,將俾朕君臨萬邦。
況傳國玉璽歸於朕手,此乃始皇藍田玉,李斯篆蟲文,漢家曆代相傳之重器。璽既在茲,天命可知!朕雖欲辭讓,其如皇天何?其如億兆蒼生何?
今建元仲興,國號大仲,都於宛城。追尊先祖袁安為德皇帝,袁敞為仁皇帝。立七廟,定五禮,改正朔,易服色。大赦天下,鰥寡孤獨賜粟帛,孝悌力田免賦三年。更鑄';仲興通寶';,以利萬民。
惟爾四方侯伯,當順天應人,共扶新朝。若執迷不從,朕將親秉黃鉞,恭行天罰!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仲興元年一月甲子。
皇帝術詔
寅時未至,宛城大街兩側已立滿持戟甲士,玄色旌旗在晨風中獵獵作響。高台以九重白玉階堆疊而上,每階皆刻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神獸。台頂置青銅大鼎,鼎內焚燒著南海沉香,青煙如龍蛇般蜿蜒升騰,將整座城池籠罩在氤氳香氣之中。
";吉時已到——";
隨著司禮官拖著長調的唿喝,三千虎賁衛齊舉長戟,寒鐵相擊之聲驚起棲在城樓的群鴉。袁術身著十二章紋玄色冕服,十二旒白玉珠垂在額前,每踏一步,腰間懸掛的傳國玉璽便與金鑲玉帶相撞,發出清脆的聲響。
";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唿海嘯般的聲浪中,張勳率眾將跪伏丹墀之左,紀靈掌中銅錘重重頓地三響,震得地麵細沙微跳。袁胤獨臂垂袖立於文臣之首,看著袁術在九龍屏風前轉身落座,冕旒垂珠後那雙眼睛,竟比往日更添三分猩紅。
";朕聞天命靡常,惟德是輔。";袁術展開竹簡詔書時,指尖微不可察地顫抖,聲音卻如洪鍾般響徹高台:";漢室衰微四百載,火德既終。董卓僭逆,少帝蒙塵,九州板蕩,黎民倒懸。而朕承高祖斬蛇之運,得太祖授璽之征——";
詔書上的朱砂字跡仿佛在灼燒他的瞳孔。
";自中平以來,白雉現於汝南,黃龍遊於淯水。去歲臘月,北鬥樞星直指南陽,此乃天意昭昭!";袁術突然提高聲調,冕旒珠串隨著動作激烈晃動。
袁胤的獨臂忽然刺痛。
當袁術念到";今順天應人,正位九五,定國號為仲,改元仲興";時,東北角突然刮來一陣妖風,將青銅鼎內的沉香吹得四散飄零。鼎身雕刻的饕餮紋在煙雲中若隱若現。
";陛下萬歲!";楊弘突然出列高唿,這個向來謹慎的長史此刻滿麵紅光:";臣昨夜得仙人托夢,言宛城有天子氣衝霄漢,今果應驗!";他身後的樂師立刻撞響編鍾,本該在登基禮成後演奏的雅樂提前轟鳴。
袁術展開詔書最後一段,玉璽朱印在晨光中泛著詭異的血紅色:";大赦天下,賜南陽郡八十歲以上老者粟米三斛,絹五匹......";
話音未落,東南天際突然傳來悶雷。護城河突然翻湧如沸,數尾金色鯉魚躍出水麵,魚鱗在電光中折射出森森火焰。袁胤抬頭望去,本該朝陽初升的方向,卻見烏雲如墨汁般翻湧而來。他獨臂衣袖被狂風吹得緊貼身軀,殘肢斷口處傳來鑽心劇痛。
";......凡我大仲子民,當共沐天恩!";袁術猛地合攏詔書,鑲金的簡牘邊緣在他掌心劃出血痕。
此刻驚雷炸響,暴雨傾盆而下,澆在青銅鼎中發出嗤嗤聲響。
";祥瑞!此乃甘霖天降!";楊弘突然撲倒在泥水中,沾滿汙漬:";昔商湯祈雨,天降七載旱災;今陛下登基即得甘露,實乃......";他的聲音被雷聲吞沒,最後幾個字化作劇烈的咳嗽。樂師們慌忙敲擊的編鍾突然齊齊斷裂,十二律呂金人轟然倒地,空洞的眼眶裏湧出渾濁的銅鏽。
袁術卻大笑起來,任由冕旒珠串拍打在臉上,白玉珠相互撞擊間,隱約傳出洛陽皇陵陪葬編磬的哀鳴。傳國玉璽在雨中泛出青灰色幽光。
文臣武將的脊梁在驚雷聲中彎成一片麥浪。張勳戰甲壓碎丹墀霜花,額頭緊貼青磚沁出的水漬,身後三千虎賁衛的甲片在雨中簌簌作響。紀靈掌中銅錘深陷泥沼,虯結筋肉暴起時,竟將錘柄捏出指痕。白發老農蜷縮在朱雀闕下,捧著剛領的粟米袋瑟瑟發抖,渾濁瞳孔裏映著護城河金鯉躍空的異象。
袁胤獨臂袖袍鼓蕩如帆,殘肢創口滲出的血珠混著雨水,在白玉階上蜿蜒出詭譎的紋路。
高台之下,萬千黎庶的跪拜已化作混沌的嗚咽,有人以頭搶地高頌祥瑞,有人撕開衣襟接飲雨露,更多蜷縮的身影在雷光中明滅不定,仿佛被狂風撕碎的紛飛紙片。
……
公元191年,漢帝辯昭寧二年,正月。
袁術於宛城代漢自立,自曰天命。建國曰仲,國號仲興,稱為仲氏皇帝。同時,以宛城為基點,將登基詔書廣發四海諸侯。南至荊襄劉景升,北至幽州劉伯安。東至青州劉玄德、徐州陶恭祖。西至益州劉君郎、並州呂布、李傕,乃至西涼馬騰、韓遂等人。
天下諸侯,無一不知此事。一時間天下湧動,紛亂不休。
……
應天順時,受茲明命:
朕聞昊天之命,曆數有歸;神器更易,非人力所能阻。漢室承火德,王天下四百餘載,今火氣已衰,熒惑守心,此天命改易之征也。朕本袁氏苗裔,陳國嫡脈,高祖侍中袁盎之遺烈,司徒袁安之令緒。累世公卿,德被四海。
往者桓靈失政,閹豎擅權,黃巾蜂起,九州離析。董卓乘釁,滔天虐民,劫遷聖駕,殘害忠良。朕提三尺劍,興義兵,討逆臣,安社稷。然漢祚既終,幼主暗弱,豈能再撫八荒?
昔高祖提劍入關,白蛇夜斷;光武龍飛白水,赤符受命。今朕恭承寶運,符讖昭然:太山崩,得符於石函,文曰';代漢者當塗高';;樵夫獻玉匣於宛城,內有';仲興四海';金簡;去歲臘月,北鬥樞星直指南陽,此天啟朕躬也!
又祥瑞疊現:白雉現於汝南;黃龍見於淯水。今春有紫雲如蓋,覆於宛城三日不散。此皆上帝降鑒,將俾朕君臨萬邦。
況傳國玉璽歸於朕手,此乃始皇藍田玉,李斯篆蟲文,漢家曆代相傳之重器。璽既在茲,天命可知!朕雖欲辭讓,其如皇天何?其如億兆蒼生何?
今建元仲興,國號大仲,都於宛城。追尊先祖袁安為德皇帝,袁敞為仁皇帝。立七廟,定五禮,改正朔,易服色。大赦天下,鰥寡孤獨賜粟帛,孝悌力田免賦三年。更鑄';仲興通寶';,以利萬民。
惟爾四方侯伯,當順天應人,共扶新朝。若執迷不從,朕將親秉黃鉞,恭行天罰!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仲興元年一月甲子。
皇帝術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