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請辭
除了以上兩個軍事大略,還有一件內政大事,那便是延修運河。
大燕現在的運河還是武狩年間高毅下旨修建的,運河以東京為紐帶,縱穿整個中原地區,並且聯通幾大水域,極大程度上便利了河運,促進了大燕商貿的發展,東京的繁華離不開這運河。
但是高毅心中的大運河還不止於此,他設想的大運河,應當縱穿整個天下,南至江南,北達燕州,交通南北。
隻不過當時天下大亂,燕雲十六州被北夏占據,江南之地又被五國瓜分,這個宏大的設想終歸是沒能在他生前實現。
而征和一朝忙於統一天下,高晟還不到在位十年,這一多半的時間都在征伐江南五國,剩下的那一點時間也是安定百姓,恢複民生,更不可能啟動如此浩大的運河工程。
至高策這一朝,繼承了前兩朝的根基,天下已然歸於太平,而伐閩之戰的消耗,於前些年統一之戰的消耗比起來不過是小打小鬧,更何況伐閩之戰在陳積的統兵之下勢如破竹,很順利的解決了。
所以高策這一朝的國力是十分雄厚的,已經有實力、有財力幹這件大事了,隻是高策還沒想好什麽時候幹。
更何況還有前兩件大事在,高策便更加難以抉擇了。
…………
遷都之後,還發生了兩件不小的事情。
一是英國公龐牧在治平七年十一月,向高策上書,以自己年老體弱為由,乞骸骨歸降。
這件事一出,文武百官都感到有些震驚。
因為英國公龐牧可是跟隨太祖打天下的老臣,而且論起軍功和資曆可以說是武將勳貴之首,況且他曾大燕建立的初期,擔任過一段時間的內閣首輔,是為“代相”,使他在文臣中的聲望也很高。
所以他的請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不過他今年已經七十多了,乞骸骨歸降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高策有些舍不得,因為龐牧是他的武學師傅,更是看著他長大的親人,二人感情深厚,高策將其視為自己的長輩,所以不願批準他歸降之請。
由此龐牧三次上表請辭,高策三次都給駁迴了。
龐牧不得已親自入宮請見高策。
在二人的交談中,高策發自內心的表達了自己對他的不舍。
龐牧深為感動,但是他向高策言明,自己今年已經七十二了,實在是沒有能力繼續擔任要職,現在他隻想帶著女兒迴鄉養老。
他還說,自從燕雲陷落之後,他便逃入中原,沒想到在有生之年還能迴到燕雲,他想趁著自己剩下的為數不多的時光,迴到家鄉過平凡的日子。
麵對龐牧的懇切請求,高策實在是沒有理由拒絕,於是含淚同意了他的請辭,並且厚賞了他。
就這樣,英國公龐牧卸掉了禁軍統領一職,帶著自己的女兒在禁軍的護衛下,離開了燕京城。
在臨走之前,龐牧向高策推薦了禁軍副統領林平接替他的職務,對此高策早就有所思量,便同意了他的建議。
第二件不小的事情便是鄭植的請辭。
他想到長陵為太祖守靈。
高策自然也不願意,這位在他心中也是親人長輩般的存在。
但是鄭植心意已決,並向高策推薦童謹接替自己繼續侍奉天子。
看著鄭植堅決的眼神,高策無奈也同意了他的請辭,本也要厚賞他。
可鄭植拒絕了,他說財帛乃身外之物,他這一生所追尋的也不是這個,隻求自己死了之後,高策能將其葬於太祖陵寢之側。
麵對這個倔強的老頭,高策也是無可奈何,隻能一一答應下來。
這二人的請辭,似乎標誌著太祖、太宗兩朝徹底成為了過去。
…………
等到大燕治平十二月底,又是一年春節到。
身為西戎軍主帥的岐國公張羽奉陛下召命,迴京過年。
這一日夜裏,在福寧宮。
高策像以往一般端著燭台,細細觀摩著牆上的地圖。
地圖上不僅標注著大燕的各道、州、縣,也標注著漠北戎狄,西境諸國,還用紅線標注著運河。
很顯然,高策還在糾結這三件大事。
有時候他在想,隻有完成了這三件大事,自己這個皇帝才算是沒白當。
就在他陷入沉思的時候,鄧鳶緩緩走了過來,她身後還跟著兩個女人。
這二人都是她的貼身侍女,一位是青檀,另一位是伐閩之戰的大功臣輕雲。
輕雲是太祖一朝便安插在閩王府內的檢衛,高毅在位的時候便已經在閩南布下了棋子,一直等到高策才開始使用這枚棋子。
本來輕雲完成任務後,高策想給予她賞賜,放其自由。
但是輕雲卻說她在閩王府內當了十餘年的侍女,都已經習慣了,她也不願意繼續在檢衛中任職,於是自親入宮侍奉於禦前。
高策念及此人功高,也不想流失掉這個人才,所以同意了她的要求,讓其侍奉皇後。
鄧鳶看到丈夫盯著地圖看,便知道他又陷入了糾結,於是走上前去,搖了搖他的胳膊,撒嬌似的說道:
“夫君怎麽還不睡啊?!”
高策這才迴過神來,轉頭看著她,柔聲說道:
“朕一會就睡了。”
鄧鳶一邊挽著高策的胳膊,一邊看著他們地圖,輕聲說道:
“陛下還在想這些煩心事啊?!”
高策幫他捋了捋鬢前的發絲,笑著說道:
“這怎麽能說是煩心事呢,這些可都是關係國運的大事啊!”
鄧鳶笑了笑,點頭說道:
“妾知道了!”
“都是大事,但是陛下一直在這裏想也沒用啊!”
“明日岐國公就迴來了,您可以問問他啊!”
高策微微頷首,略帶感慨的說道:
“是啊!”
“明日表叔就迴來了,朕都快一年沒見過他了!”
………
翌日一早,岐國公張羽率領三千軍隊抵達東京城。
軍隊駐紮於城外,張羽隻帶著數名親衛進了城。
入城之後,他便急忙來到皇宮拜見天子。
高策知道他要迴來,給他準備了一個隆重的宴席。
這場宴席是私宴,沒有百官,有的隻是榮小公爺柴邵、李鶴這些從小一起玩到大的朋友。
這場酒宴吃的很開心、也很隨性,沒有什麽規矩禮節,有的隻是朋友、兄弟。
除了以上兩個軍事大略,還有一件內政大事,那便是延修運河。
大燕現在的運河還是武狩年間高毅下旨修建的,運河以東京為紐帶,縱穿整個中原地區,並且聯通幾大水域,極大程度上便利了河運,促進了大燕商貿的發展,東京的繁華離不開這運河。
但是高毅心中的大運河還不止於此,他設想的大運河,應當縱穿整個天下,南至江南,北達燕州,交通南北。
隻不過當時天下大亂,燕雲十六州被北夏占據,江南之地又被五國瓜分,這個宏大的設想終歸是沒能在他生前實現。
而征和一朝忙於統一天下,高晟還不到在位十年,這一多半的時間都在征伐江南五國,剩下的那一點時間也是安定百姓,恢複民生,更不可能啟動如此浩大的運河工程。
至高策這一朝,繼承了前兩朝的根基,天下已然歸於太平,而伐閩之戰的消耗,於前些年統一之戰的消耗比起來不過是小打小鬧,更何況伐閩之戰在陳積的統兵之下勢如破竹,很順利的解決了。
所以高策這一朝的國力是十分雄厚的,已經有實力、有財力幹這件大事了,隻是高策還沒想好什麽時候幹。
更何況還有前兩件大事在,高策便更加難以抉擇了。
…………
遷都之後,還發生了兩件不小的事情。
一是英國公龐牧在治平七年十一月,向高策上書,以自己年老體弱為由,乞骸骨歸降。
這件事一出,文武百官都感到有些震驚。
因為英國公龐牧可是跟隨太祖打天下的老臣,而且論起軍功和資曆可以說是武將勳貴之首,況且他曾大燕建立的初期,擔任過一段時間的內閣首輔,是為“代相”,使他在文臣中的聲望也很高。
所以他的請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不過他今年已經七十多了,乞骸骨歸降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高策有些舍不得,因為龐牧是他的武學師傅,更是看著他長大的親人,二人感情深厚,高策將其視為自己的長輩,所以不願批準他歸降之請。
由此龐牧三次上表請辭,高策三次都給駁迴了。
龐牧不得已親自入宮請見高策。
在二人的交談中,高策發自內心的表達了自己對他的不舍。
龐牧深為感動,但是他向高策言明,自己今年已經七十二了,實在是沒有能力繼續擔任要職,現在他隻想帶著女兒迴鄉養老。
他還說,自從燕雲陷落之後,他便逃入中原,沒想到在有生之年還能迴到燕雲,他想趁著自己剩下的為數不多的時光,迴到家鄉過平凡的日子。
麵對龐牧的懇切請求,高策實在是沒有理由拒絕,於是含淚同意了他的請辭,並且厚賞了他。
就這樣,英國公龐牧卸掉了禁軍統領一職,帶著自己的女兒在禁軍的護衛下,離開了燕京城。
在臨走之前,龐牧向高策推薦了禁軍副統領林平接替他的職務,對此高策早就有所思量,便同意了他的建議。
第二件不小的事情便是鄭植的請辭。
他想到長陵為太祖守靈。
高策自然也不願意,這位在他心中也是親人長輩般的存在。
但是鄭植心意已決,並向高策推薦童謹接替自己繼續侍奉天子。
看著鄭植堅決的眼神,高策無奈也同意了他的請辭,本也要厚賞他。
可鄭植拒絕了,他說財帛乃身外之物,他這一生所追尋的也不是這個,隻求自己死了之後,高策能將其葬於太祖陵寢之側。
麵對這個倔強的老頭,高策也是無可奈何,隻能一一答應下來。
這二人的請辭,似乎標誌著太祖、太宗兩朝徹底成為了過去。
…………
等到大燕治平十二月底,又是一年春節到。
身為西戎軍主帥的岐國公張羽奉陛下召命,迴京過年。
這一日夜裏,在福寧宮。
高策像以往一般端著燭台,細細觀摩著牆上的地圖。
地圖上不僅標注著大燕的各道、州、縣,也標注著漠北戎狄,西境諸國,還用紅線標注著運河。
很顯然,高策還在糾結這三件大事。
有時候他在想,隻有完成了這三件大事,自己這個皇帝才算是沒白當。
就在他陷入沉思的時候,鄧鳶緩緩走了過來,她身後還跟著兩個女人。
這二人都是她的貼身侍女,一位是青檀,另一位是伐閩之戰的大功臣輕雲。
輕雲是太祖一朝便安插在閩王府內的檢衛,高毅在位的時候便已經在閩南布下了棋子,一直等到高策才開始使用這枚棋子。
本來輕雲完成任務後,高策想給予她賞賜,放其自由。
但是輕雲卻說她在閩王府內當了十餘年的侍女,都已經習慣了,她也不願意繼續在檢衛中任職,於是自親入宮侍奉於禦前。
高策念及此人功高,也不想流失掉這個人才,所以同意了她的要求,讓其侍奉皇後。
鄧鳶看到丈夫盯著地圖看,便知道他又陷入了糾結,於是走上前去,搖了搖他的胳膊,撒嬌似的說道:
“夫君怎麽還不睡啊?!”
高策這才迴過神來,轉頭看著她,柔聲說道:
“朕一會就睡了。”
鄧鳶一邊挽著高策的胳膊,一邊看著他們地圖,輕聲說道:
“陛下還在想這些煩心事啊?!”
高策幫他捋了捋鬢前的發絲,笑著說道:
“這怎麽能說是煩心事呢,這些可都是關係國運的大事啊!”
鄧鳶笑了笑,點頭說道:
“妾知道了!”
“都是大事,但是陛下一直在這裏想也沒用啊!”
“明日岐國公就迴來了,您可以問問他啊!”
高策微微頷首,略帶感慨的說道:
“是啊!”
“明日表叔就迴來了,朕都快一年沒見過他了!”
………
翌日一早,岐國公張羽率領三千軍隊抵達東京城。
軍隊駐紮於城外,張羽隻帶著數名親衛進了城。
入城之後,他便急忙來到皇宮拜見天子。
高策知道他要迴來,給他準備了一個隆重的宴席。
這場宴席是私宴,沒有百官,有的隻是榮小公爺柴邵、李鶴這些從小一起玩到大的朋友。
這場酒宴吃的很開心、也很隨性,沒有什麽規矩禮節,有的隻是朋友、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