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結束之際,眾人皆已酩酊大醉。
高策命令宮內侍從將柴邵 、李鶴等人送迴家去,卻特意留下了張羽在福寧宮中留宿。
這一夜,高策也沒有迴寢宮休息而是和張羽同睡一床。
當日夜間,張羽昏昏沉沉的醒來,互望四周,發現自己正睡在皇宮內,不禁大驚失色。
他連忙從床上爬起來,穿好鞋子來到宮殿大堂,發現高策身著龍袍手裏端著燭台,細細觀摩著眼前的一張龐大的地圖。
聽到動靜,高策迴頭一望,笑著說道:
“表叔,你酒醒了!”
張羽連忙拱手說道:
“陛下恕罪!”
高策微微一笑,淡然說道:
“你何罪之有啊!”
張羽拱手說道:
“臣……臣身為人臣,夜宿皇宮實在是不合規矩!”
高策哈哈一笑,淡然說道:
“有什麽不合規矩的,昨晚咱們一張床上睡的,我沒當皇帝之前,咱們叔侄不經常一屋睡覺麽!”
張羽搖了搖頭,無奈的說道:
“終歸現在不同了,皇宮乃是天子居所,臣實在不該睡在這裏,雖說也是喝了酒的緣故……!”
沒等他的話說完,高策擺了擺手,笑道:
“是朕把你留下的,其他人都被朕派人送迴家去了。”
“朕之所以把你留下,是有事與你商量,但是不想讓別人知道。”
張羽微微抬起頭,看著高策問道:
“不知陛下有何事要與臣相商?”
高策向他招了招手,輕聲說道:
“你走上前來,看看這張地圖。”
張羽走過去,接過高策手中的燭台,細細端詳著眼前的地圖。
他注意到了地圖上被高策用朱砂筆標注出來的三處地方,漠北,西境還有運河。
緊接著,他看向高策,沉聲說道:
“征漠北,平西境,修運河?”
高策微微頷首,笑著說道:
“若是我生前能辦完這三件大事,才算是不辜負太祖、太宗的重托啊!”
張羽沉吟道:
“這三件大事能辦成一件,便能算得上是大功業,陛下想幹完這三件事,大燕的國力跟得上麽?”
高策沉默片刻後,灑脫的說道:
“朕又不急於一時,朕還年輕,有的是時間,可以慢慢來!”
張羽點了點頭,說道:
“陛下說的是。”
高策又說道:
“如今國庫充盈,天下也穩定,所以朕想先辦一件事。”
說到這裏,他看著張羽,輕聲說道:
“表叔有什麽建議?”
張羽看向地圖,思索片刻後,拱手說道:
“臣認為,不管是先征漠北,還是先平西境,修建運河都應該排在最後。”
高策笑著問道:
“為何?”
張羽拱手迴道:
“拓建運河並非朝夕之功,就拿現有的運河來說,太祖一朝為修建此運河花費了十年之功,還有數不清的人力、物力、財力。”
“我看陛下在地圖所標示出來的運河長度是當今運河的一倍有餘,若是工程一旦開啟,這對國家來說是一個長期的消耗國力的工程。”
“而漠北戎狄傷而不死,早晚會南下,西境諸國混亂不堪,也早晚會挑釁中原,若是不先拔除了這兩個禍患,這運河修不安穩!”
聽到張羽的話,高策深以為然,點頭說道:
“表叔說得好啊!”
“外患不平,這運河就沒法修。”
“表叔,以你之見,朕是該先征漠北,還是先平西境呢?”
張羽聞言心頭一震,剛想說些什麽,話到嘴邊卻又收了迴來,然後又拱手說道:
“臣身為武將,是陛下手中的劍,凡是陛下之命,臣無所不從!”
聽到這句話,高策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胳膊說道:
“表叔,在這殿內隻有咱們兩個人,你少給我來這套!”
“我要聽你的心裏話!”
張羽笑了笑,頗為無奈的說道:
“什麽都瞞不過陛下!”
“其實臣還是希望先平西境的!”
高策指了指張羽,笑著說道:
“你早就有這個想法了吧!”
張羽微微點頭,他執掌西戎軍,麵對的便是西境諸國,若是他能收複西境,這將是他彪炳史冊的一大功績。
高策走到一旁的龍椅前,緩緩坐下去,看著張羽說道:
“給朕一理由!”
張羽走到高策麵前,先是一笑,繼而拱手說道:
“陛下,其實也沒什麽太重要的理由!”
“一來,臣執掌西戎軍,對西境諸國知之頗深。”
“二來,西境諸國比不過漠北戎狄,北夏殘餘遠遁漠北,很難找到他們的主力一舉消滅之,西境諸國則不同,他們還是有固定的城池居所的,更何況西境諸國的軍隊戰力還比不上漠北戎狄,柿子要挑軟的捏,這是陛下您說過的話。”
“三來,臣有建功立業之心,希望能得到陛下的成全。”
聽完張羽的理由,高策既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而是淡淡的問道:
“若是在你率領西戎軍平西境期間,漠北戎狄南下該如何?”
“你要知道,朕即位這些年,天下太平,所以裁軍十十八萬,如今北疆軍的北疆軍也不過二十萬人,分布於長城防線。”
“若是戎狄部族傾力南下,南征軍遠在江南不能及時北調,鎮海軍多是水師,不善陸戰,北疆軍恐怕孤木難支啊!”
張羽卻毫不在意的搖了搖頭,淡然說道:
“陛下,憑北夏現在的實力,不可能衝破長城防線吧,再者,燕京城內還有八萬禁軍,又有何懼哉!”
高策點了點頭,不置可否的說道:
“你的意思朕知道了,朕會好好考慮考慮的。”
“咱們先好好過個年!”
張羽知道用兵是大事,高策不可能因為他的話便立刻做出決策,於是不再討論這件事,而是把話題轉到另一件事上。
隻聽他笑著問道:
“對了陛下,臣迴來還沒見過太子殿下呢,太子殿下還好麽?”
高策笑了笑,捋了捋胡子說道:
“那混小子當然好!”
“這小子今年十四歲了,朕讓於明陽,張雎當他的老師,還算是好學!”
若是高穆堯聽到這句話,肯定會覺得委屈,他可不是一般的好學,而是非常好學,在學習勤奮這一點上,他和高策一點都不像。
高策命令宮內侍從將柴邵 、李鶴等人送迴家去,卻特意留下了張羽在福寧宮中留宿。
這一夜,高策也沒有迴寢宮休息而是和張羽同睡一床。
當日夜間,張羽昏昏沉沉的醒來,互望四周,發現自己正睡在皇宮內,不禁大驚失色。
他連忙從床上爬起來,穿好鞋子來到宮殿大堂,發現高策身著龍袍手裏端著燭台,細細觀摩著眼前的一張龐大的地圖。
聽到動靜,高策迴頭一望,笑著說道:
“表叔,你酒醒了!”
張羽連忙拱手說道:
“陛下恕罪!”
高策微微一笑,淡然說道:
“你何罪之有啊!”
張羽拱手說道:
“臣……臣身為人臣,夜宿皇宮實在是不合規矩!”
高策哈哈一笑,淡然說道:
“有什麽不合規矩的,昨晚咱們一張床上睡的,我沒當皇帝之前,咱們叔侄不經常一屋睡覺麽!”
張羽搖了搖頭,無奈的說道:
“終歸現在不同了,皇宮乃是天子居所,臣實在不該睡在這裏,雖說也是喝了酒的緣故……!”
沒等他的話說完,高策擺了擺手,笑道:
“是朕把你留下的,其他人都被朕派人送迴家去了。”
“朕之所以把你留下,是有事與你商量,但是不想讓別人知道。”
張羽微微抬起頭,看著高策問道:
“不知陛下有何事要與臣相商?”
高策向他招了招手,輕聲說道:
“你走上前來,看看這張地圖。”
張羽走過去,接過高策手中的燭台,細細端詳著眼前的地圖。
他注意到了地圖上被高策用朱砂筆標注出來的三處地方,漠北,西境還有運河。
緊接著,他看向高策,沉聲說道:
“征漠北,平西境,修運河?”
高策微微頷首,笑著說道:
“若是我生前能辦完這三件大事,才算是不辜負太祖、太宗的重托啊!”
張羽沉吟道:
“這三件大事能辦成一件,便能算得上是大功業,陛下想幹完這三件事,大燕的國力跟得上麽?”
高策沉默片刻後,灑脫的說道:
“朕又不急於一時,朕還年輕,有的是時間,可以慢慢來!”
張羽點了點頭,說道:
“陛下說的是。”
高策又說道:
“如今國庫充盈,天下也穩定,所以朕想先辦一件事。”
說到這裏,他看著張羽,輕聲說道:
“表叔有什麽建議?”
張羽看向地圖,思索片刻後,拱手說道:
“臣認為,不管是先征漠北,還是先平西境,修建運河都應該排在最後。”
高策笑著問道:
“為何?”
張羽拱手迴道:
“拓建運河並非朝夕之功,就拿現有的運河來說,太祖一朝為修建此運河花費了十年之功,還有數不清的人力、物力、財力。”
“我看陛下在地圖所標示出來的運河長度是當今運河的一倍有餘,若是工程一旦開啟,這對國家來說是一個長期的消耗國力的工程。”
“而漠北戎狄傷而不死,早晚會南下,西境諸國混亂不堪,也早晚會挑釁中原,若是不先拔除了這兩個禍患,這運河修不安穩!”
聽到張羽的話,高策深以為然,點頭說道:
“表叔說得好啊!”
“外患不平,這運河就沒法修。”
“表叔,以你之見,朕是該先征漠北,還是先平西境呢?”
張羽聞言心頭一震,剛想說些什麽,話到嘴邊卻又收了迴來,然後又拱手說道:
“臣身為武將,是陛下手中的劍,凡是陛下之命,臣無所不從!”
聽到這句話,高策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胳膊說道:
“表叔,在這殿內隻有咱們兩個人,你少給我來這套!”
“我要聽你的心裏話!”
張羽笑了笑,頗為無奈的說道:
“什麽都瞞不過陛下!”
“其實臣還是希望先平西境的!”
高策指了指張羽,笑著說道:
“你早就有這個想法了吧!”
張羽微微點頭,他執掌西戎軍,麵對的便是西境諸國,若是他能收複西境,這將是他彪炳史冊的一大功績。
高策走到一旁的龍椅前,緩緩坐下去,看著張羽說道:
“給朕一理由!”
張羽走到高策麵前,先是一笑,繼而拱手說道:
“陛下,其實也沒什麽太重要的理由!”
“一來,臣執掌西戎軍,對西境諸國知之頗深。”
“二來,西境諸國比不過漠北戎狄,北夏殘餘遠遁漠北,很難找到他們的主力一舉消滅之,西境諸國則不同,他們還是有固定的城池居所的,更何況西境諸國的軍隊戰力還比不上漠北戎狄,柿子要挑軟的捏,這是陛下您說過的話。”
“三來,臣有建功立業之心,希望能得到陛下的成全。”
聽完張羽的理由,高策既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而是淡淡的問道:
“若是在你率領西戎軍平西境期間,漠北戎狄南下該如何?”
“你要知道,朕即位這些年,天下太平,所以裁軍十十八萬,如今北疆軍的北疆軍也不過二十萬人,分布於長城防線。”
“若是戎狄部族傾力南下,南征軍遠在江南不能及時北調,鎮海軍多是水師,不善陸戰,北疆軍恐怕孤木難支啊!”
張羽卻毫不在意的搖了搖頭,淡然說道:
“陛下,憑北夏現在的實力,不可能衝破長城防線吧,再者,燕京城內還有八萬禁軍,又有何懼哉!”
高策點了點頭,不置可否的說道:
“你的意思朕知道了,朕會好好考慮考慮的。”
“咱們先好好過個年!”
張羽知道用兵是大事,高策不可能因為他的話便立刻做出決策,於是不再討論這件事,而是把話題轉到另一件事上。
隻聽他笑著問道:
“對了陛下,臣迴來還沒見過太子殿下呢,太子殿下還好麽?”
高策笑了笑,捋了捋胡子說道:
“那混小子當然好!”
“這小子今年十四歲了,朕讓於明陽,張雎當他的老師,還算是好學!”
若是高穆堯聽到這句話,肯定會覺得委屈,他可不是一般的好學,而是非常好學,在學習勤奮這一點上,他和高策一點都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