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三年為期
屋子裏昏黃一片,隻有一盞豆燈還亮著。
單子寅抱著個搓衣板站在床前,神色有些委屈。
迎程程手裏拿了根桃木,在床邊狠狠抽了一下:“你還委屈上了?你到底同歩言說了什麽?”
“我也沒想到隨口一句提點,嫁給我不算是真正的自由,你從前是被迫嫁我,那不算自由,如今你點名要我,才算是本事……”
迎程程簡直要氣笑了:“所以你把去西北的機會替我拱手讓人了,你可真是大方啊!”
“我對天發誓,我從來沒有!”單子寅豎起三根手指,語氣十分懇切,“我害你做什麽呢?”
“你沒有害我啊,你還知道歩言去了西北,我勢必會留下來同你長姐一起辦女官製的事,打得一手好算盤啊單大人!”
單子寅哭喪著臉:“現在的結果來看,的確我才是最大獲益者,你能留在我身邊了,但……”
但其實也說不出來什麽但是,以單子寅的謀略,他不太可能在找歩言說這些之前,絲毫沒想到過會有這個後果。
或許他沒有從中推波助瀾,但至少是樂見其成的。
最後單子寅將搓衣板放下,自己老老實實跪上去:“我錯了,都是我不對。”
“確實是你不對,”迎程程在他老實認錯之後,反倒是消了氣,“事已至此,至少征南將軍是太君,她一手建立起娘子軍,這是她早該有的榮譽。”
隻是歩言毫無戰鬥經驗,她當副將,迎程程很擔心真正到了戰場上主副將不和,導致一些戰略失誤,到最後肯定是謝太君來承擔責任。
單子寅在這方麵對謝太君非常有信心:“你可知當初單老將軍雷霆手段,也是有人不滿的,當時將軍一心都在戰鬥上,後方的風雲詭譎他甚至沒來得及察覺,你猜是誰擺平的一切?”
怪不得謝太君那時總會假借上山禮佛之名趕赴邊關。
到後來自然是單廷昉靠人格魅力服了眾,但最開始平衡各方勢力,真是全靠謝太君斡旋。
“咱們得幫太君看好那個歩言,她總在自作聰明,”迎程程咬牙切齒,“我不攔著她建功立業,但她若想踩著太君爬上去,別怪我讓她摔得太難看!”
單子寅可憐兮兮地跪在搓衣板上問:“夫人,我也絕不會任由她拿太君當踏板的,我、我膝蓋好疼,我能起來了嗎……”
迎程程低頭去看他,眼角上揚:“也不是我讓你跪的,單大人想起來,誰還能攔著不成?”
這意思就是不能起了。
單子寅歎了口氣:“夫人消消氣。”
迎程程現在一個頭兩個大,先前的時間都在了解西北戰局一事上,還做了不少功課,現在隻能連夜整理出來送去給謝太君參考了。
京中這個女官製,才是更棘手之事。
選女官,就勢必會撼動某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在推行上,會有許多麻煩。
謝清從前是皇後,原本就幫趙堃處理過許多國事,比較了解如今朝堂上錯中複雜的關係。
迎程程問:“我怎麽讓謝夫人輔助我?”
畢竟謝清是當過皇後的人,現在也是陛下親封的陳國夫人,讓她來當副手,迎程程有些拿不準該怎麽辦。
“你放心,長姐很會調整自己的位置,你看她從皇後到陳國夫人不就適應得很好?”
相比較陛下怎麽去適應她身份的轉變,更合適的是她自己怎麽適應自己身份的轉變。
隻有你認清自己的位置,才能更好的處理和高位者的關係。
事實果真如同單子寅所料。
迎程程第二日一大早去辦差時,謝清已經坐在了書桌前,所有需要迎程程把關的規章折子都已經被分門別類規整好。
謝清見她進來,正常行了禮:“迎大人,女官製若以科舉為選拔女性官員的途徑,還有許多細則需要商討。”
迎程程連一句“謝大人”都沒機會喊,非常自然地就坐下來開始幹活了。
趙乾繼位後,勵精圖治,前朝的許多官員都因故落馬,朝中人才缺失,如今三年一度的會試即將開始舉行。
這場考試勢必要為朝廷補充上新鮮的血液,對朝中政局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
趙乾對此十分重視,他煞費苦心地從眾多官員中挑選,經過反複斟酌,最終選定由翰林學士梅撫、王府紀善烏景煥來擔任考官主持丁醜科殿試。
作為主考官的梅撫是當代大儒,已八十五歲高齡,他的祖父、父親皆為前朝末期知名文人,他曾是前朝舊臣,任靖江道的儒學副提舉,處理教育方麵的相關事宜大楚建立後歸順朝廷,多有建樹,學識淵博,為人慷慨坦蕩,內無城府。他甚得趙乾的寵信,選定梅撫也代表了趙乾對這場考試的重視程度。
這次考試,學子們等待已久,經曆了層層選拔,篩選出的都是地方上的精英人才,鹿死誰手難以猜測。
科考都已經進行到這個程度,忽然要橫插進女官製,是肯定來不及了,但三年之後,下一屆科考,從院試之前,便要將參考資格、考試範圍、報考條件等種種事宜都安排妥當。
“三年……”迎程程沉吟片刻,抬頭看向一旁坐著的謝清,“謝大人,三年時間,讓大楚上下全都接受女官製不難,可三年時間,夠普通百姓家的女兒飽讀詩書到能有機會在院試中脫穎而出,順利進鄉試嗎?”
這一點謝清自然沒辦法給她肯定而準確的答案,她隻是淡淡道:“如今能爭取到機會,已是不易,三年說長不長,說短亦不短,如今陛下已頒布詔書,我們要做的便是不斷推行,讓更多女子知曉此事。”
女官製動搖到部分人的利益,這些人自然會在推行過程中百般阻撓,其中就不乏從源頭上扼製女子入學堂的可能。
而且女子入學堂本就有種種困境,男女同堂而學,也容易鬧出麻煩來。
迎程程問道:“依謝大人之意,我們能否從京中開始推行女子學堂?”
隻招收女子的學堂,則避免了許多男女同堂而學容易產生的問題,把主要矛盾集中在讀書上頭來。
屋子裏昏黃一片,隻有一盞豆燈還亮著。
單子寅抱著個搓衣板站在床前,神色有些委屈。
迎程程手裏拿了根桃木,在床邊狠狠抽了一下:“你還委屈上了?你到底同歩言說了什麽?”
“我也沒想到隨口一句提點,嫁給我不算是真正的自由,你從前是被迫嫁我,那不算自由,如今你點名要我,才算是本事……”
迎程程簡直要氣笑了:“所以你把去西北的機會替我拱手讓人了,你可真是大方啊!”
“我對天發誓,我從來沒有!”單子寅豎起三根手指,語氣十分懇切,“我害你做什麽呢?”
“你沒有害我啊,你還知道歩言去了西北,我勢必會留下來同你長姐一起辦女官製的事,打得一手好算盤啊單大人!”
單子寅哭喪著臉:“現在的結果來看,的確我才是最大獲益者,你能留在我身邊了,但……”
但其實也說不出來什麽但是,以單子寅的謀略,他不太可能在找歩言說這些之前,絲毫沒想到過會有這個後果。
或許他沒有從中推波助瀾,但至少是樂見其成的。
最後單子寅將搓衣板放下,自己老老實實跪上去:“我錯了,都是我不對。”
“確實是你不對,”迎程程在他老實認錯之後,反倒是消了氣,“事已至此,至少征南將軍是太君,她一手建立起娘子軍,這是她早該有的榮譽。”
隻是歩言毫無戰鬥經驗,她當副將,迎程程很擔心真正到了戰場上主副將不和,導致一些戰略失誤,到最後肯定是謝太君來承擔責任。
單子寅在這方麵對謝太君非常有信心:“你可知當初單老將軍雷霆手段,也是有人不滿的,當時將軍一心都在戰鬥上,後方的風雲詭譎他甚至沒來得及察覺,你猜是誰擺平的一切?”
怪不得謝太君那時總會假借上山禮佛之名趕赴邊關。
到後來自然是單廷昉靠人格魅力服了眾,但最開始平衡各方勢力,真是全靠謝太君斡旋。
“咱們得幫太君看好那個歩言,她總在自作聰明,”迎程程咬牙切齒,“我不攔著她建功立業,但她若想踩著太君爬上去,別怪我讓她摔得太難看!”
單子寅可憐兮兮地跪在搓衣板上問:“夫人,我也絕不會任由她拿太君當踏板的,我、我膝蓋好疼,我能起來了嗎……”
迎程程低頭去看他,眼角上揚:“也不是我讓你跪的,單大人想起來,誰還能攔著不成?”
這意思就是不能起了。
單子寅歎了口氣:“夫人消消氣。”
迎程程現在一個頭兩個大,先前的時間都在了解西北戰局一事上,還做了不少功課,現在隻能連夜整理出來送去給謝太君參考了。
京中這個女官製,才是更棘手之事。
選女官,就勢必會撼動某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在推行上,會有許多麻煩。
謝清從前是皇後,原本就幫趙堃處理過許多國事,比較了解如今朝堂上錯中複雜的關係。
迎程程問:“我怎麽讓謝夫人輔助我?”
畢竟謝清是當過皇後的人,現在也是陛下親封的陳國夫人,讓她來當副手,迎程程有些拿不準該怎麽辦。
“你放心,長姐很會調整自己的位置,你看她從皇後到陳國夫人不就適應得很好?”
相比較陛下怎麽去適應她身份的轉變,更合適的是她自己怎麽適應自己身份的轉變。
隻有你認清自己的位置,才能更好的處理和高位者的關係。
事實果真如同單子寅所料。
迎程程第二日一大早去辦差時,謝清已經坐在了書桌前,所有需要迎程程把關的規章折子都已經被分門別類規整好。
謝清見她進來,正常行了禮:“迎大人,女官製若以科舉為選拔女性官員的途徑,還有許多細則需要商討。”
迎程程連一句“謝大人”都沒機會喊,非常自然地就坐下來開始幹活了。
趙乾繼位後,勵精圖治,前朝的許多官員都因故落馬,朝中人才缺失,如今三年一度的會試即將開始舉行。
這場考試勢必要為朝廷補充上新鮮的血液,對朝中政局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
趙乾對此十分重視,他煞費苦心地從眾多官員中挑選,經過反複斟酌,最終選定由翰林學士梅撫、王府紀善烏景煥來擔任考官主持丁醜科殿試。
作為主考官的梅撫是當代大儒,已八十五歲高齡,他的祖父、父親皆為前朝末期知名文人,他曾是前朝舊臣,任靖江道的儒學副提舉,處理教育方麵的相關事宜大楚建立後歸順朝廷,多有建樹,學識淵博,為人慷慨坦蕩,內無城府。他甚得趙乾的寵信,選定梅撫也代表了趙乾對這場考試的重視程度。
這次考試,學子們等待已久,經曆了層層選拔,篩選出的都是地方上的精英人才,鹿死誰手難以猜測。
科考都已經進行到這個程度,忽然要橫插進女官製,是肯定來不及了,但三年之後,下一屆科考,從院試之前,便要將參考資格、考試範圍、報考條件等種種事宜都安排妥當。
“三年……”迎程程沉吟片刻,抬頭看向一旁坐著的謝清,“謝大人,三年時間,讓大楚上下全都接受女官製不難,可三年時間,夠普通百姓家的女兒飽讀詩書到能有機會在院試中脫穎而出,順利進鄉試嗎?”
這一點謝清自然沒辦法給她肯定而準確的答案,她隻是淡淡道:“如今能爭取到機會,已是不易,三年說長不長,說短亦不短,如今陛下已頒布詔書,我們要做的便是不斷推行,讓更多女子知曉此事。”
女官製動搖到部分人的利益,這些人自然會在推行過程中百般阻撓,其中就不乏從源頭上扼製女子入學堂的可能。
而且女子入學堂本就有種種困境,男女同堂而學,也容易鬧出麻煩來。
迎程程問道:“依謝大人之意,我們能否從京中開始推行女子學堂?”
隻招收女子的學堂,則避免了許多男女同堂而學容易產生的問題,把主要矛盾集中在讀書上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