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年,李嗣本剛迴了代州沒幾天,他接連收到了好幾份關於契丹軍的消息。先是雲州雲南縣報告一隊契丹軍劫掠雲州左屯縣時與雲南縣雙寧營護送的商隊碰了麵,雙方展開了衝殺,雙寧營斬殺契丹軍四十餘人,截獲糧食、財物、戰馬不少。之後,雲東縣又傳來消息,內容為一隊契丹軍遊擊軍繞行太白山探路,試圖從雁門關東側尋找道路繞道到代州,後被雲東縣巡防軍發現,殺了二十多名契丹軍!
李嗣本知道了這兩件事,不由心憂起來,他對掌書記文思景和田監軍說道:“契丹軍快忍不住了!敢公然進入雲州境內,尤其從東邊來的這支隊伍更讓人擔憂,契丹軍想找路繞過雁門關,看來雁門關東側的防務急需加強!”
文思景答道:“是啊!晉王一直在籌備開春和大梁的戰事,對北線多少有些疏忽,可是雲州才是河東軍的發源地,一旦雲州失守,雁門關隻能死守,才能保住南邊的太原府!是不是給晉王去個塘報,在不加強雲、朔、雁的守備力量,萬一出了亂子我們可承擔不起!”
李嗣本看看田監軍問道:“田大人!你的意見呢?”
田參軍答道:“文大人說得對!雲州不能有失!丟了雲州,一旦契丹軍兵臨雁門關這道最後的防線,河東軍隻能在開闊的平原和契丹軍對決,除了幾座城池,我們沒有一點地利可守,契丹鐵騎最擅長打這種仗。”
李嗣本苦笑了一下說道:“晉王現在的想法很簡單,隻想通過幾次決戰和梁軍一決高下,可是即使打敗了大梁軍,自身折損太多根本無力再抵禦契丹軍。這種認知,多少有些直接、簡單!要徹底擊敗大梁軍何其困難,要奪天下,當正統皇帝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啊!”
文思景在一旁輕聲咳嗽了幾聲,提醒李嗣本說話注意!
李嗣本卻愈發想多說幾句,他和田參軍說道:“田大人也是我帶出來的人,雖然擔負監軍的責任,想必也明白我是真心擔憂雲州的防務,龜縮在雁門關不出去不是辦法,契丹軍這半年裏來了多少次了,現在契丹軍和幽州軍在合作,萬一他們真從東麵找到突破口,到時為時晚已。”
田監軍忙說:“大人所憂有理啊!當年宣州不戰而棄的結果不就是讓契丹軍白白得了宣州,還把戰線壓到雲州嗎!雲州丟了,契丹軍肯定繼續南下。雁門關防線過於長,從東到西幾百裏,有大小隘口十八座,防守山寨十二營,萬一其中之一被契丹軍悄悄突破,沒有及時放起烽火,整個雁門關的防禦馬上會陷入被動,下官同意李大人的想法,我們是不是聯名給晉王上個塘報,說明其中利害,勸說晉王能分兵一部固守雲州。有雲州和雲州外圍的各處烽火警戒,雁門關不但能防守,還可以作為出兵增援的依托。”
李嗣本先對田參軍說道:“田參軍沒少下功夫啊!對雁門關各地的熟悉程度讓人欽佩。”之後對文思景說道:“文大人你來起草塘報,大致有三個意思,一、契丹軍猖狂,接連入侵雲州,還有斥候接近雁門關防線東側,嚴重威脅到了雁門關的安危;二、雲州的巡防軍必須增加,確保雲州境內安全,這樣才能保證雲州的錢糧賦稅上繳,進而保證河東軍在南線的供給;三、需適時對契丹軍發動反擊,奪迴契丹軍劫掠的物資,不能坐視契丹軍日益強大。再把這次雙寧營的塘報、奪迴的財物、軍馬送到太原府,請晉王查驗。”
文思景簡單記憶之後,說道:“萬一晉王迴複沒有軍力支援,命就地組織軍馬對抗契丹人怎麽辦?”
“你說明一下,契丹軍精於騎射,都是久經沙場的軍兵,我們臨時組織人馬難以應對!”
文思景點點頭,退到一邊。
李嗣本又對田監軍說道:“田大人,你是不是也可以給河東軍監軍張承業大人寫封信,請張大人也替我們說個話,促成晉王對雲州的重視,派出部分人馬支持我們!”
田監軍忙說:“是!大人!這件事交給我來辦!晉王對張承業大人的話,向來認真對待,肯定會有好結果!”
李嗣本點點頭這才安下心。他又仔細讀了一遍關於契丹軍的這幾條消息,心中不禁產生疑問,契丹軍以前從未在雲東縣出現,這次為什麽會連服飾都不換,直接進入雲東縣的南邊,即使探路,也大可派出暗探去辦,這樣的行動幾乎沒有一點遮掩,與敲鑼打鼓穿街過巷無異。不過這樣的行動,正好給了他上報敵情嚴重的由頭,契丹軍都摸到雁門關下麵了,如果晉王再不理睬,將來雲州、雁門關出事,這個責任怎麽也到不了他李嗣本的頭上,反正他已經三次上書懇請晉王派兵征伐契丹。
文思景在一旁看著李嗣本陷入思索,又豁然開朗,心中暗想雲州這時候來的消息大概正是李嗣本所需要的。
在上泉鎮南貨鋪,李知行問孔盛東:“這麽多財物白給了縣裏你不心疼?李嗣本還讓送到太原府?”
孔盛東還沒說話,穆有粱說道:“能不心疼嗎!隻是這賬算得過來!對李嗣本來說也是好事,正好借著這事調軍兵,他也不是傻子,順水推舟罷了!”
孔盛東這才說:“其他的還好說!雲東縣那幫人這麽多年還是沒長進,直接報功去啦!都不問哪來的契丹軍屍體!”
穆有粱嗬嗬笑道:“這個不是在你的算計中嗎?”
“是在我算計中,可是這一步總覺得有些潦草!穆兄派人將屍體偷偷運過去,還沒等我們派人上報,雲東縣搶先報功說是他們擊殺了契丹軍的斥候。”
“沒事!李嗣本不信也要信!要不那裏來的借口!小文縣令不是說這事十之八九能成,晉王聽說契丹斥候到了雁門關肯定著急!”穆有粱說道。
“但願吧!我們花點錢能買來平安怎麽也算得過來!”孔盛東說道。
幾人正說著,孫老大和馮三哥兩人卻進到堂內。因為馮三哥極少來鎮上,大家都有些好奇。
孔盛東忙起身問道:“兩位哥哥怎麽一起來了?村裏有什麽事情嗎?”
馮三哥也不坐下,直接說道:“朱勝帶人在西邊巡視,遇到幾個契丹探子,追了一天一夜,殺了三個,抓了兩個!朱勝審了半天也沒結果,他怕耽誤事,讓我把人押送來!”
孔盛東聽完心中驚訝,他們正想方設法讓李嗣本和晉王關注契丹的動向,沒想到朱勝這麽得力,竟然抓了現成的探子。
穆有粱問道:“是契丹哪一部族的?問出點什麽沒有?”
馮三哥罵道:“嘴硬的很,打了兩頓也沒問出個所以然!死不開口啊!”
穆有粱說道:“越不開口越有問題!看來需要好好審審!這裏不合適,把人押到孔家宅子前院南廂房,先看好!我們想想怎麽審,這樣的人打沒用!”
孔盛東示意先按穆有粱說的辦,又讓梁安戊去和馮英去看著人,不能讓人跑了或自殺!
孫老大和馮三哥轉身出去押著人去了孔家前院。
穆有粱問孔盛東:“我們什麽時候去審問?不開口的人心裏肯定有事!”
孔盛東搖搖頭說道:“審問這樣的人常規辦法沒用,先等等!讓登雲和董傜審,我們去看看!也許能問出點什麽!”
李嗣本知道了這兩件事,不由心憂起來,他對掌書記文思景和田監軍說道:“契丹軍快忍不住了!敢公然進入雲州境內,尤其從東邊來的這支隊伍更讓人擔憂,契丹軍想找路繞過雁門關,看來雁門關東側的防務急需加強!”
文思景答道:“是啊!晉王一直在籌備開春和大梁的戰事,對北線多少有些疏忽,可是雲州才是河東軍的發源地,一旦雲州失守,雁門關隻能死守,才能保住南邊的太原府!是不是給晉王去個塘報,在不加強雲、朔、雁的守備力量,萬一出了亂子我們可承擔不起!”
李嗣本看看田監軍問道:“田大人!你的意見呢?”
田參軍答道:“文大人說得對!雲州不能有失!丟了雲州,一旦契丹軍兵臨雁門關這道最後的防線,河東軍隻能在開闊的平原和契丹軍對決,除了幾座城池,我們沒有一點地利可守,契丹鐵騎最擅長打這種仗。”
李嗣本苦笑了一下說道:“晉王現在的想法很簡單,隻想通過幾次決戰和梁軍一決高下,可是即使打敗了大梁軍,自身折損太多根本無力再抵禦契丹軍。這種認知,多少有些直接、簡單!要徹底擊敗大梁軍何其困難,要奪天下,當正統皇帝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啊!”
文思景在一旁輕聲咳嗽了幾聲,提醒李嗣本說話注意!
李嗣本卻愈發想多說幾句,他和田參軍說道:“田大人也是我帶出來的人,雖然擔負監軍的責任,想必也明白我是真心擔憂雲州的防務,龜縮在雁門關不出去不是辦法,契丹軍這半年裏來了多少次了,現在契丹軍和幽州軍在合作,萬一他們真從東麵找到突破口,到時為時晚已。”
田監軍忙說:“大人所憂有理啊!當年宣州不戰而棄的結果不就是讓契丹軍白白得了宣州,還把戰線壓到雲州嗎!雲州丟了,契丹軍肯定繼續南下。雁門關防線過於長,從東到西幾百裏,有大小隘口十八座,防守山寨十二營,萬一其中之一被契丹軍悄悄突破,沒有及時放起烽火,整個雁門關的防禦馬上會陷入被動,下官同意李大人的想法,我們是不是聯名給晉王上個塘報,說明其中利害,勸說晉王能分兵一部固守雲州。有雲州和雲州外圍的各處烽火警戒,雁門關不但能防守,還可以作為出兵增援的依托。”
李嗣本先對田參軍說道:“田參軍沒少下功夫啊!對雁門關各地的熟悉程度讓人欽佩。”之後對文思景說道:“文大人你來起草塘報,大致有三個意思,一、契丹軍猖狂,接連入侵雲州,還有斥候接近雁門關防線東側,嚴重威脅到了雁門關的安危;二、雲州的巡防軍必須增加,確保雲州境內安全,這樣才能保證雲州的錢糧賦稅上繳,進而保證河東軍在南線的供給;三、需適時對契丹軍發動反擊,奪迴契丹軍劫掠的物資,不能坐視契丹軍日益強大。再把這次雙寧營的塘報、奪迴的財物、軍馬送到太原府,請晉王查驗。”
文思景簡單記憶之後,說道:“萬一晉王迴複沒有軍力支援,命就地組織軍馬對抗契丹人怎麽辦?”
“你說明一下,契丹軍精於騎射,都是久經沙場的軍兵,我們臨時組織人馬難以應對!”
文思景點點頭,退到一邊。
李嗣本又對田監軍說道:“田大人,你是不是也可以給河東軍監軍張承業大人寫封信,請張大人也替我們說個話,促成晉王對雲州的重視,派出部分人馬支持我們!”
田監軍忙說:“是!大人!這件事交給我來辦!晉王對張承業大人的話,向來認真對待,肯定會有好結果!”
李嗣本點點頭這才安下心。他又仔細讀了一遍關於契丹軍的這幾條消息,心中不禁產生疑問,契丹軍以前從未在雲東縣出現,這次為什麽會連服飾都不換,直接進入雲東縣的南邊,即使探路,也大可派出暗探去辦,這樣的行動幾乎沒有一點遮掩,與敲鑼打鼓穿街過巷無異。不過這樣的行動,正好給了他上報敵情嚴重的由頭,契丹軍都摸到雁門關下麵了,如果晉王再不理睬,將來雲州、雁門關出事,這個責任怎麽也到不了他李嗣本的頭上,反正他已經三次上書懇請晉王派兵征伐契丹。
文思景在一旁看著李嗣本陷入思索,又豁然開朗,心中暗想雲州這時候來的消息大概正是李嗣本所需要的。
在上泉鎮南貨鋪,李知行問孔盛東:“這麽多財物白給了縣裏你不心疼?李嗣本還讓送到太原府?”
孔盛東還沒說話,穆有粱說道:“能不心疼嗎!隻是這賬算得過來!對李嗣本來說也是好事,正好借著這事調軍兵,他也不是傻子,順水推舟罷了!”
孔盛東這才說:“其他的還好說!雲東縣那幫人這麽多年還是沒長進,直接報功去啦!都不問哪來的契丹軍屍體!”
穆有粱嗬嗬笑道:“這個不是在你的算計中嗎?”
“是在我算計中,可是這一步總覺得有些潦草!穆兄派人將屍體偷偷運過去,還沒等我們派人上報,雲東縣搶先報功說是他們擊殺了契丹軍的斥候。”
“沒事!李嗣本不信也要信!要不那裏來的借口!小文縣令不是說這事十之八九能成,晉王聽說契丹斥候到了雁門關肯定著急!”穆有粱說道。
“但願吧!我們花點錢能買來平安怎麽也算得過來!”孔盛東說道。
幾人正說著,孫老大和馮三哥兩人卻進到堂內。因為馮三哥極少來鎮上,大家都有些好奇。
孔盛東忙起身問道:“兩位哥哥怎麽一起來了?村裏有什麽事情嗎?”
馮三哥也不坐下,直接說道:“朱勝帶人在西邊巡視,遇到幾個契丹探子,追了一天一夜,殺了三個,抓了兩個!朱勝審了半天也沒結果,他怕耽誤事,讓我把人押送來!”
孔盛東聽完心中驚訝,他們正想方設法讓李嗣本和晉王關注契丹的動向,沒想到朱勝這麽得力,竟然抓了現成的探子。
穆有粱問道:“是契丹哪一部族的?問出點什麽沒有?”
馮三哥罵道:“嘴硬的很,打了兩頓也沒問出個所以然!死不開口啊!”
穆有粱說道:“越不開口越有問題!看來需要好好審審!這裏不合適,把人押到孔家宅子前院南廂房,先看好!我們想想怎麽審,這樣的人打沒用!”
孔盛東示意先按穆有粱說的辦,又讓梁安戊去和馮英去看著人,不能讓人跑了或自殺!
孫老大和馮三哥轉身出去押著人去了孔家前院。
穆有粱問孔盛東:“我們什麽時候去審問?不開口的人心裏肯定有事!”
孔盛東搖搖頭說道:“審問這樣的人常規辦法沒用,先等等!讓登雲和董傜審,我們去看看!也許能問出點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