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等人棄船登岸,衣袂翻卷間已如夜梟般沒入山林。
山風掠過樹梢,枝葉摩挲聲掩去了眾人的腳步,卻掩不住林間驟然升起的殺機。
\"咻——!\"
十數支火箭忽地從山脊騰空,赤色尾焰撕裂夜幕。
楊過瞳孔驟然緊縮曉是方才攀岩時滑落的碎石,竟暴露了己方行蹤!
火箭墜入江麵的刹那,兩岸陡崖間\"轟\"地亮起數百支鬆油火把。
昏黃的光暈如蛛網交織,將峭壁照得雪亮。
明教眾人隱匿於半山濃重的陰影之中,能清晰地望見山頂宋軍那森然羅列的鐵甲寒光閃爍。
而那些高舉火把的士卒,卻難以窺視暗處明教眾人的蹤跡。
“前路被封,唯有殺開一條血路。”楊過低沉的喝聲,劃破緊張的空氣。
羅伊嘴角浮起森然笑意,冷冷道:“正好今夜還未能盡興。”
公孫清猛地一甩道袍,周身氣勢陡然一變,高聲喊道:“教主,今夜定要讓這些朝廷鷹犬,見識一番我明教的手段!”
楊過微微頷首,心中思忖,趙宋朝廷如今雖已衰敗,但麾下禁軍卻皆是曆經百戰、訓練有素的精銳之師。
再瞧身後這些明教兄弟,大多出身江湖豪俠,若陷入軍陣纏鬥之中……
“轟隆隆......”恰似天際悶雷滾滾,前方山道傳來一陣震耳欲聾的聲響。
數百根磨盤般巨大的滾木,裹挾著碎石傾瀉而下,山壁被震得簌簌發抖。
與此同時,對麵山崖傳來校尉的嘶吼:“弩手上弦!”
機栝咬合的刺耳聲音,即便隔著數十丈之遙,卻依舊清晰可聞。
“左側有條隱秘小路,通向別處!”公孫清目光銳利,突然指向一處岩隙。
眾人定睛望去,隻見那裂縫乃是一條狹窄的山道,僅容一人通行,加之兩旁藤蔓垂落,若不是仔細查看,極難發覺。
然而,向上仰望,此路若被敵軍堵住前路,便成了一夫當關的險峻關隘。
楊過手中玄鐵重劍輕點岩壁,“鐺”的一聲脆響,青石應聲剝落。
他神色冷峻,沉聲道:“我與羅伊在前方開路。大夥依次前行,務必留心腳下。”
眾人領命,紛紛施展壁虎遊牆之術,小心前行。
楊過緊握住玄鐵重劍,與羅伊二人如同一對黑色的利刃,在前開路。
眼瞧著就要繞過山腰,後方山下卻響起紛遝雜亂的腳步聲。原來是兩側的追兵順著湖岸追了上來。
“楊教主,帶著弟兄們先走。”清靈子身姿如電,迅速旋身攔在山道隘口,青鋒劍嗡鳴出鞘,透著一股無畏的氣勢。
聞言,楊過瞳孔微微眯起,凝視著清靈子,沉聲道:“你當真要獨自一人抵擋追兵?”
“各位速速離去。”清靈子淡然一笑,“貧道手中劍快如閃電,又對這山中道路了如指掌。”
“不過是在此阻擋片刻,屆時貧道自有脫身之法。”
兩側山頂的宋軍,對著黑暗中的山壁傾射箭雨。滾木雷石仿若失控的巨石,不斷沿著山體向下墜落。
不時有明教教眾,或是被尖銳的箭矢射中,或是被沉重的滾木雷石砸中,發出聲聲淒厲的慘叫掉落山崖。
楊過與羅伊在前開路,憑借著深厚的內力與敏捷的身手,不斷拍飛襲來的箭矢與滾木雷石,護著身後眾人艱難前行。
此時,前方去路有伏兵攔截,後路又有追兵迅猛趕到,形勢危急。
見此絕境,二人不再毫猶豫,當即施展輕功,身形如同一對蒼鷹,向著山頂縱身飛躍。
待得二人如神兵天降般躍上山頂,宋軍偏將正滿臉焦急地指揮著屬下軍漢,瘋狂地往山下攻擊。
在他身後,尚有數百嚴陣以待的禁軍。這軍陣,鐵盾層層相扣,密不透風,如玄龜背負著甲殼;長矛從縫隙中探出,寒芒閃爍,交織成一片死亡的荊棘。
見楊過與羅伊二人現身山頂,宋軍偏將怒喝放箭。隻是那密集的箭雨,卻好似無力的雨滴,根本無法追上二人靈動的身形。
楊過身形一閃,衝入崖邊軍漢之中。他足下踩踏七星步,手中重劍揮舞,劍走龍蛇,霎時間,軍漢們的胸間綻開朵朵殷紅的血蓮。
羅伊手中寒芒一閃,細長的彎刀已然滑入手中,他身形一晃,恰似暗夜中的幽靈,刀光閃爍間,軍漢們的脖頸處血箭噴射而出。
待最後一名弩手捂著心口倒地,山道上的公孫清等人已趁機躍上了崖頂。
前方宋軍金鐵交鳴聲不絕於耳,偏將正指揮著禁軍的重甲槍陣,緩緩移動向前攻擊。
“列三才陣!”公孫清厲聲暴喝。
百十名暗影部教眾收到指令,當即三人一組,迅速站定方位,陣法瞬間成型。
山下傳來戰馬陣陣嘶鳴,數千步兵排著整齊的軍陣,潮水般沿著湖岸洶湧而來。
隻是山路狹窄逼仄,根本容不得列陣攀行,宋軍隻能排成隊列,順著山路艱難地向上追擊。
當行至半山腰時,遇上清靈子獨自守在隘口。
清靈子將清風十三式劍法發揮得淋漓盡致,手中快劍出手如電,寒光閃爍。
每刺出一劍,寒芒直奔甲胄間隙,必定能刺破一位軍漢的咽喉。
數十名軍漢接連喪命於清靈子劍下後,山下傳來一陣急促的鳴金聲。
原來是統兵的都統製發覺山腰戰況不妙,急忙傳令收兵,打算重新調整進攻的策略來應對。
追兵退去,清靈子唿出一口濁氣,微微歎道:“貧道行走江湖多年,就數今日最為竭盡全力了!”
山風唿嘯著掠過鐵甲森然的崖頂,楊過手握玄鐵重劍,斜指地麵,劍身之上血跡未幹。
經此一番苦戰,眾人終於合力將宋軍陣型殺散。
隻是明教人手已折損過半。來時百多號好手,加上先前救出的史叔剛等人,此時個個身上帶傷。
“三更天已然過半了。”羅伊將彎刀在靴底用力蹭了蹭,那西域镔鐵刀刃,竟已崩出數道猙獰的缺口。
楊過瞳孔驟縮,耳畔忽然響起十六年前郭靖在襄陽城頭的那聲沉重歎息:“朝廷若肯將這般心思用在抗蒙大業……”
話音未落,西北方突然亮起三盞幽幽綠燈,山脊傳來機括咬合的尖銳聲響,原本潰散的禁軍,竟迅速重整陣型。
楊過心頭猛地一震,心中明白,分明是宋軍的後援到了。
他不由在心中感歎:“這趙宋朝廷為了對付我明教,還當真是下足了血本啊!”
此時,東南方土丘後轉出四輛偏廂車,床弩絞弦的聲音令人牙酸。
他不及示警,玄鐵重劍已如蛟龍入海,插入地麵,挑起一塊巨石,向著聲音傳來的方向奮力射出。
“咚咚咚”,三支手臂粗細的攻城弩擦著袍角,狠狠釘入岩壁,尾羽仍在劇烈顫動。
楊過心頭寒意更甚——能攜帶重型的床弩而來,絕非普通宋軍,定是精銳中的精銳。
宋軍陣中突然金鑼三響,一位麵覆銀甲的將軍終於策馬出陣。
楊過這才看清他身後的旌旗上,繡著“盡忠報國”四個醒目大字。
“降者不殺!”銀甲將軍聲如洪鍾,響徹四周。
楊過冷笑一聲,聲音清朗,高聲應道:“明教不降!”
將軍神情已凜,大聲喝道:“本將念爾等百姓受魔教蠱惑,故而網開一麵!”
楊過放聲大笑:“魔教?”
“我明教斬殺蒙古韃子無數,死在明教手中的蒙古高官及漢奸走狗更是數不勝數!”
說話間,猛地一指銀甲將軍身後旌旗,繼續說道:“看在嶽爺爺麵上,今日你若就此離去,我還能饒你不死!”
銀甲將軍聞言,沉默不語,他心中知曉楊過所言句句屬實,對明教在蒙古人治下的種種作為,他亦是心懷敬意。
隻是如今軍令如山,容不得半分私情。
他目光瞥過場中明教眾人,手中長槍一指,沉聲道:“本將再給你三息時間考慮!”
“若不歸降,格殺勿論!”
這話一出口,楊過周身罡氣暴漲,腳下輕輕一點,縱身揮起玄鐵重劍,朝著銀甲將軍當頭直砸而下,劍勢如雷霆萬鈞。
銀甲將軍神色大變,急忙橫槍格擋,隻聽“哢嚓”一聲,精鐵鑄就的槍杆竟被重劍生生壓彎,座下戰馬不堪重負,四蹄盡折。
“噗通!”一聲,銀甲將軍翻身摔落馬下。隻是宋軍本陣主將落地,卻仍在重整隊列。
“走!”楊過劈手奪過戰馬,舉在手中向著前方軍陣砸去,頓時生生在軍陣中砸出一個丈餘寬的缺口。
引得軍陣一陣騷亂,羅伊與公孫清等人衝入缺口,趁機又是一陣兇狠廝殺,身後的教眾趁勢衝殺,緊隨其後。
宋軍失去指揮,加上陣型混亂,頓時被衝出一個缺口,明教部眾如群魚入海,迅速散入漆黑鬆林,隱沒在夜色之中。
此時山下的追兵也已改變策略,前方甲士開路,數百弓箭手在後掩護,步步緊逼。
山腰的清靈子身中數箭,依舊頑強地擊退數次攻擊。深感無法繼續堅持,當即趁黑施展輕功,脫身而去。
……
下遊三十裏的蘆葦蕩裏,楊過將最後半截金瘡藥,按在樊一翁臂膀處。
原本百多精銳,此刻隻剩三五十人還能勉強站立,麵對如此慘重的損失,楊過心中一陣黯然。
公孫清忽然摸出酒囊,神色複雜,輕聲道:“敬今夜星辰。”
……
三十裏外山巔,銀甲將軍摘下兜鍪,露出一張年輕堅毅的麵孔。
副將遞上水壺,恭敬問道:“少將軍,可要繼續追剿?”
“不必。”青年撫摸著彎曲的槍身,目光深邃,望向懸崖上跳動的火光,若有所思。
七日後,臨安皇城司。
紫袍太監將密報擲入火盆,火光映照著他蒼老的麵容,歎息道:“損失數百禁軍才換得五十具屍體,這買賣可不劃算啊!”
陰影中走出一名銀麵將領,低聲說道:“但明教精銳折損……”
紫袍太監長歎一聲,打斷了他的話頭:“唉!自朝廷南遷以來,皇家威勢已大不如前!”
“加上前人秘籍遺失,宮中再無成名高手坐鎮!若有黃前輩那般高人坐鎮,又豈會容那魔教猖狂!”
山風掠過樹梢,枝葉摩挲聲掩去了眾人的腳步,卻掩不住林間驟然升起的殺機。
\"咻——!\"
十數支火箭忽地從山脊騰空,赤色尾焰撕裂夜幕。
楊過瞳孔驟然緊縮曉是方才攀岩時滑落的碎石,竟暴露了己方行蹤!
火箭墜入江麵的刹那,兩岸陡崖間\"轟\"地亮起數百支鬆油火把。
昏黃的光暈如蛛網交織,將峭壁照得雪亮。
明教眾人隱匿於半山濃重的陰影之中,能清晰地望見山頂宋軍那森然羅列的鐵甲寒光閃爍。
而那些高舉火把的士卒,卻難以窺視暗處明教眾人的蹤跡。
“前路被封,唯有殺開一條血路。”楊過低沉的喝聲,劃破緊張的空氣。
羅伊嘴角浮起森然笑意,冷冷道:“正好今夜還未能盡興。”
公孫清猛地一甩道袍,周身氣勢陡然一變,高聲喊道:“教主,今夜定要讓這些朝廷鷹犬,見識一番我明教的手段!”
楊過微微頷首,心中思忖,趙宋朝廷如今雖已衰敗,但麾下禁軍卻皆是曆經百戰、訓練有素的精銳之師。
再瞧身後這些明教兄弟,大多出身江湖豪俠,若陷入軍陣纏鬥之中……
“轟隆隆......”恰似天際悶雷滾滾,前方山道傳來一陣震耳欲聾的聲響。
數百根磨盤般巨大的滾木,裹挾著碎石傾瀉而下,山壁被震得簌簌發抖。
與此同時,對麵山崖傳來校尉的嘶吼:“弩手上弦!”
機栝咬合的刺耳聲音,即便隔著數十丈之遙,卻依舊清晰可聞。
“左側有條隱秘小路,通向別處!”公孫清目光銳利,突然指向一處岩隙。
眾人定睛望去,隻見那裂縫乃是一條狹窄的山道,僅容一人通行,加之兩旁藤蔓垂落,若不是仔細查看,極難發覺。
然而,向上仰望,此路若被敵軍堵住前路,便成了一夫當關的險峻關隘。
楊過手中玄鐵重劍輕點岩壁,“鐺”的一聲脆響,青石應聲剝落。
他神色冷峻,沉聲道:“我與羅伊在前方開路。大夥依次前行,務必留心腳下。”
眾人領命,紛紛施展壁虎遊牆之術,小心前行。
楊過緊握住玄鐵重劍,與羅伊二人如同一對黑色的利刃,在前開路。
眼瞧著就要繞過山腰,後方山下卻響起紛遝雜亂的腳步聲。原來是兩側的追兵順著湖岸追了上來。
“楊教主,帶著弟兄們先走。”清靈子身姿如電,迅速旋身攔在山道隘口,青鋒劍嗡鳴出鞘,透著一股無畏的氣勢。
聞言,楊過瞳孔微微眯起,凝視著清靈子,沉聲道:“你當真要獨自一人抵擋追兵?”
“各位速速離去。”清靈子淡然一笑,“貧道手中劍快如閃電,又對這山中道路了如指掌。”
“不過是在此阻擋片刻,屆時貧道自有脫身之法。”
兩側山頂的宋軍,對著黑暗中的山壁傾射箭雨。滾木雷石仿若失控的巨石,不斷沿著山體向下墜落。
不時有明教教眾,或是被尖銳的箭矢射中,或是被沉重的滾木雷石砸中,發出聲聲淒厲的慘叫掉落山崖。
楊過與羅伊在前開路,憑借著深厚的內力與敏捷的身手,不斷拍飛襲來的箭矢與滾木雷石,護著身後眾人艱難前行。
此時,前方去路有伏兵攔截,後路又有追兵迅猛趕到,形勢危急。
見此絕境,二人不再毫猶豫,當即施展輕功,身形如同一對蒼鷹,向著山頂縱身飛躍。
待得二人如神兵天降般躍上山頂,宋軍偏將正滿臉焦急地指揮著屬下軍漢,瘋狂地往山下攻擊。
在他身後,尚有數百嚴陣以待的禁軍。這軍陣,鐵盾層層相扣,密不透風,如玄龜背負著甲殼;長矛從縫隙中探出,寒芒閃爍,交織成一片死亡的荊棘。
見楊過與羅伊二人現身山頂,宋軍偏將怒喝放箭。隻是那密集的箭雨,卻好似無力的雨滴,根本無法追上二人靈動的身形。
楊過身形一閃,衝入崖邊軍漢之中。他足下踩踏七星步,手中重劍揮舞,劍走龍蛇,霎時間,軍漢們的胸間綻開朵朵殷紅的血蓮。
羅伊手中寒芒一閃,細長的彎刀已然滑入手中,他身形一晃,恰似暗夜中的幽靈,刀光閃爍間,軍漢們的脖頸處血箭噴射而出。
待最後一名弩手捂著心口倒地,山道上的公孫清等人已趁機躍上了崖頂。
前方宋軍金鐵交鳴聲不絕於耳,偏將正指揮著禁軍的重甲槍陣,緩緩移動向前攻擊。
“列三才陣!”公孫清厲聲暴喝。
百十名暗影部教眾收到指令,當即三人一組,迅速站定方位,陣法瞬間成型。
山下傳來戰馬陣陣嘶鳴,數千步兵排著整齊的軍陣,潮水般沿著湖岸洶湧而來。
隻是山路狹窄逼仄,根本容不得列陣攀行,宋軍隻能排成隊列,順著山路艱難地向上追擊。
當行至半山腰時,遇上清靈子獨自守在隘口。
清靈子將清風十三式劍法發揮得淋漓盡致,手中快劍出手如電,寒光閃爍。
每刺出一劍,寒芒直奔甲胄間隙,必定能刺破一位軍漢的咽喉。
數十名軍漢接連喪命於清靈子劍下後,山下傳來一陣急促的鳴金聲。
原來是統兵的都統製發覺山腰戰況不妙,急忙傳令收兵,打算重新調整進攻的策略來應對。
追兵退去,清靈子唿出一口濁氣,微微歎道:“貧道行走江湖多年,就數今日最為竭盡全力了!”
山風唿嘯著掠過鐵甲森然的崖頂,楊過手握玄鐵重劍,斜指地麵,劍身之上血跡未幹。
經此一番苦戰,眾人終於合力將宋軍陣型殺散。
隻是明教人手已折損過半。來時百多號好手,加上先前救出的史叔剛等人,此時個個身上帶傷。
“三更天已然過半了。”羅伊將彎刀在靴底用力蹭了蹭,那西域镔鐵刀刃,竟已崩出數道猙獰的缺口。
楊過瞳孔驟縮,耳畔忽然響起十六年前郭靖在襄陽城頭的那聲沉重歎息:“朝廷若肯將這般心思用在抗蒙大業……”
話音未落,西北方突然亮起三盞幽幽綠燈,山脊傳來機括咬合的尖銳聲響,原本潰散的禁軍,竟迅速重整陣型。
楊過心頭猛地一震,心中明白,分明是宋軍的後援到了。
他不由在心中感歎:“這趙宋朝廷為了對付我明教,還當真是下足了血本啊!”
此時,東南方土丘後轉出四輛偏廂車,床弩絞弦的聲音令人牙酸。
他不及示警,玄鐵重劍已如蛟龍入海,插入地麵,挑起一塊巨石,向著聲音傳來的方向奮力射出。
“咚咚咚”,三支手臂粗細的攻城弩擦著袍角,狠狠釘入岩壁,尾羽仍在劇烈顫動。
楊過心頭寒意更甚——能攜帶重型的床弩而來,絕非普通宋軍,定是精銳中的精銳。
宋軍陣中突然金鑼三響,一位麵覆銀甲的將軍終於策馬出陣。
楊過這才看清他身後的旌旗上,繡著“盡忠報國”四個醒目大字。
“降者不殺!”銀甲將軍聲如洪鍾,響徹四周。
楊過冷笑一聲,聲音清朗,高聲應道:“明教不降!”
將軍神情已凜,大聲喝道:“本將念爾等百姓受魔教蠱惑,故而網開一麵!”
楊過放聲大笑:“魔教?”
“我明教斬殺蒙古韃子無數,死在明教手中的蒙古高官及漢奸走狗更是數不勝數!”
說話間,猛地一指銀甲將軍身後旌旗,繼續說道:“看在嶽爺爺麵上,今日你若就此離去,我還能饒你不死!”
銀甲將軍聞言,沉默不語,他心中知曉楊過所言句句屬實,對明教在蒙古人治下的種種作為,他亦是心懷敬意。
隻是如今軍令如山,容不得半分私情。
他目光瞥過場中明教眾人,手中長槍一指,沉聲道:“本將再給你三息時間考慮!”
“若不歸降,格殺勿論!”
這話一出口,楊過周身罡氣暴漲,腳下輕輕一點,縱身揮起玄鐵重劍,朝著銀甲將軍當頭直砸而下,劍勢如雷霆萬鈞。
銀甲將軍神色大變,急忙橫槍格擋,隻聽“哢嚓”一聲,精鐵鑄就的槍杆竟被重劍生生壓彎,座下戰馬不堪重負,四蹄盡折。
“噗通!”一聲,銀甲將軍翻身摔落馬下。隻是宋軍本陣主將落地,卻仍在重整隊列。
“走!”楊過劈手奪過戰馬,舉在手中向著前方軍陣砸去,頓時生生在軍陣中砸出一個丈餘寬的缺口。
引得軍陣一陣騷亂,羅伊與公孫清等人衝入缺口,趁機又是一陣兇狠廝殺,身後的教眾趁勢衝殺,緊隨其後。
宋軍失去指揮,加上陣型混亂,頓時被衝出一個缺口,明教部眾如群魚入海,迅速散入漆黑鬆林,隱沒在夜色之中。
此時山下的追兵也已改變策略,前方甲士開路,數百弓箭手在後掩護,步步緊逼。
山腰的清靈子身中數箭,依舊頑強地擊退數次攻擊。深感無法繼續堅持,當即趁黑施展輕功,脫身而去。
……
下遊三十裏的蘆葦蕩裏,楊過將最後半截金瘡藥,按在樊一翁臂膀處。
原本百多精銳,此刻隻剩三五十人還能勉強站立,麵對如此慘重的損失,楊過心中一陣黯然。
公孫清忽然摸出酒囊,神色複雜,輕聲道:“敬今夜星辰。”
……
三十裏外山巔,銀甲將軍摘下兜鍪,露出一張年輕堅毅的麵孔。
副將遞上水壺,恭敬問道:“少將軍,可要繼續追剿?”
“不必。”青年撫摸著彎曲的槍身,目光深邃,望向懸崖上跳動的火光,若有所思。
七日後,臨安皇城司。
紫袍太監將密報擲入火盆,火光映照著他蒼老的麵容,歎息道:“損失數百禁軍才換得五十具屍體,這買賣可不劃算啊!”
陰影中走出一名銀麵將領,低聲說道:“但明教精銳折損……”
紫袍太監長歎一聲,打斷了他的話頭:“唉!自朝廷南遷以來,皇家威勢已大不如前!”
“加上前人秘籍遺失,宮中再無成名高手坐鎮!若有黃前輩那般高人坐鎮,又豈會容那魔教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