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乾帝忐忑
富可敵國,你叫我姐扶弟魔? 作者:我愛番石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10章 乾帝忐忑
大理寺卿周興朝徹查疫情延誤一案,由於張治通已經提前處理清楚首尾,並沒有查到他身上。
趙晉當然知道罪魁禍首是誰,如果疫病擴散,大乾一定生亂,現在還不是收拾張治通的時候,但是乾帝趙晉怎咽的下這一口氣。
張治通恭敬地撿起奏章,“陛下息怒,您吉人自有天相,上蒼庇佑,我相信太醫署一定會研製出抵抗疫病之法。”
趙晉一拍龍椅,“我讓你想辦法,你倒推到太醫署身上。”
太醫署隸屬於禮部,禮部侍郎馮興文是晉冀黨的人,張治通這時候還想著黨派鬥爭?!
趙晉更加憤怒!
其實趙晉冤枉張治通了,他不是要甩鍋到晉冀黨身上,他是實在沒有什麽辦法。
這次的疫病是全新類型,死亡率極高,雖然林承允等人在全力控製,但疫病已經在淮南郡傳播開來,淮南郡位於大乾樞紐,四通八達,疫病已經控製不住。
那還有什麽辦法!
禮部侍中王城和說:“陛下,如果疫病實在控製不住,就控製京都的人口流入吧,至少確保京都不被感染。”
這次疫病死亡率如此之高,傳到京都,說不定死的就是他們。
趙晉聽到王城和的主張,更加憤怒,“一幫貪生怕死的廢物!朕要你們有何用!”
朝堂上的官員們將頭壓得更低了,他們也實在沒什麽好辦法!
有幾個官員覺得天降懲罰,一定是因為趙晉德行有虧,趙晉應該下罪己詔,請求上天寬恕,說不定一並就控製住了。
但如今無人敢說,他們隻能將這些想法放在心裏。
太常寺卿黨俊才奏請,“陛下,太常寺正在準備大儺禮,向上蒼祭祀,也許能控製住疫病。”
“準。”趙晉的心情這才平複一些,沒有其他辦法,如今隻能祭祀驅疫,祈求上天和祖宗庇佑。
這筆賬趙晉已經為張治通記上了,在合適的時間,一定要給他點顏色瞧瞧。
雖然有些沒顏色的湖黨,在借此機會向林承允等晉冀黨發起攻擊,指責幾人抗疫不利,但趙晉心中很清楚,一切的責任都在疫病延誤。
林承允到淮南時,雲州城已經封了,疫病已經在淮南郡傳播。
趙晉將彈劾林承允等人的湖黨,申斥貶官。
自此之後,再也沒有沒眼色的向趙晉上彈劾林承允等人的奏折了。
……
元盛的天花疫苗接種法被證實有用後,未感染天花的人紛紛接種,大家在官府的教化之下,開始飲用煮沸過的水,開始佩戴口罩,淮南郡的疫病終於被控製住。
淮南郡的四大世家劉家,王家,宋家,孔家,徹底被李秘為首的晉冀黨所折服。
對於他們來說,身在淮南郡,站在死亡第一線,何時感染疫病,何時死去,實實在在擺在麵前。
就在此時,本可以安享晚年的李秘先生,不顧個人安危,前往疫情區親自坐鎮,這份將生死置之度外,一心為民的胸懷,會傳遞給晉冀黨一脈。
而且,他們已經從富興修處聽說,向朝廷求援的奏章早已發出月餘,朝廷支援卻來的如此晚,林承允等人來了後,朝廷支援的藥材還遲遲未到。
幾大世家一分析自然知道是張治通為首的湖黨,為了黨派之爭,故意延誤疫情。
兩相對比,他們要站誰的隊已經一目了然。
而造成兩黨相爭的局麵,當今陛下功不可沒,如果不是趙晉多疑,棄用忠心耿耿的李秘大人,又怎會造成當今的局麵?
元盛收到傳信,老師接種疫苗之後進入雲州城,老師身體健康,淮南抗擊疫情諸事順利,他才放下心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元盛根據來信已經基本確認,淮南郡的世家大族,以及淮南郡守富興修,都已經倒向晉冀黨。
由於老師的刻意鋪路,四大世家以及淮南百姓都知道天花疫苗是元盛發明的,大家對他心中感激。
元盛派自己的大姐夫周長林,二姐夫趙明德,大哥元弘溫前往淮南郡,摘取部分勝利果實。
淮南郡的元氏犁是本地的鐵匠鋪生產的,元盛的元氏犁隻供應冀州和周邊,太遠的地方運輸費用太貴。
元氏犁拿到樣品後,照葫蘆畫瓢,很容易做出來。所以各地鐵匠鋪都自己打製。
元弘溫前往淮南後,率先從富興修處拿到了開辦鐵藝作坊的文書,又收購開辦了十幾家鐵匠鋪,出售元氏犁。
大乾的鐵礦被嚴格管控,元盛為了以防萬一,率先打通了這一環。
當時候富興修林承允等人簽了欠條,欠元盛一百五十萬兩白銀。
周長林按照元盛的吩咐,用三十六萬兩的價格,拿了淮南郡三座石炭礦。
背靠大樹好辦事,隨後周長林又通過商業手段,買下了淮南郡僅剩的兩座石炭礦,又花了二十五萬兩銀子。
趙明德則從雲城劉家手中,買入了六千畝良田。
雲城劉家本來想以三兩一畝的價格將良田賣給元盛,一方麵是為了表達對元盛和李秘的感激之情,另一方麵也是搭上李秘這條線。
但趙明德按照元盛的吩咐,以六兩銀子一畝地的價格收購。
人情債最難還,元盛不想將人情消耗在此。
良田雖然價格五兩銀子一畝,但有價無市,六兩銀子一畝地,元家已經是賺了,趙明德向劉家人表達了感激之情。
劉家人對元盛更加好奇,這就是李秘先生的學生,格局果然大。
劉世昌已經聽聞元盛連中小三元,心中盤算,以後有機會一定要親自登門道謝。
趙明德又在淮南郡買了很多鋪子,為元家在淮南開辦布莊鋪路。
……
林承允和富興修有意壓製消息,再加上路途遙遠,等到林承允徹底確認元盛的接種疫苗法有用之後,又等了十日,林承允才向乾帝上奏章。
這幫人為了一己私利,完全不顧百姓死活,讓他們擔驚受怕,林承允心中才舒坦!
信件到達之前,趙晉和張治通等人,早已經心急如焚。
大理寺卿周興朝徹查疫情延誤一案,由於張治通已經提前處理清楚首尾,並沒有查到他身上。
趙晉當然知道罪魁禍首是誰,如果疫病擴散,大乾一定生亂,現在還不是收拾張治通的時候,但是乾帝趙晉怎咽的下這一口氣。
張治通恭敬地撿起奏章,“陛下息怒,您吉人自有天相,上蒼庇佑,我相信太醫署一定會研製出抵抗疫病之法。”
趙晉一拍龍椅,“我讓你想辦法,你倒推到太醫署身上。”
太醫署隸屬於禮部,禮部侍郎馮興文是晉冀黨的人,張治通這時候還想著黨派鬥爭?!
趙晉更加憤怒!
其實趙晉冤枉張治通了,他不是要甩鍋到晉冀黨身上,他是實在沒有什麽辦法。
這次的疫病是全新類型,死亡率極高,雖然林承允等人在全力控製,但疫病已經在淮南郡傳播開來,淮南郡位於大乾樞紐,四通八達,疫病已經控製不住。
那還有什麽辦法!
禮部侍中王城和說:“陛下,如果疫病實在控製不住,就控製京都的人口流入吧,至少確保京都不被感染。”
這次疫病死亡率如此之高,傳到京都,說不定死的就是他們。
趙晉聽到王城和的主張,更加憤怒,“一幫貪生怕死的廢物!朕要你們有何用!”
朝堂上的官員們將頭壓得更低了,他們也實在沒什麽好辦法!
有幾個官員覺得天降懲罰,一定是因為趙晉德行有虧,趙晉應該下罪己詔,請求上天寬恕,說不定一並就控製住了。
但如今無人敢說,他們隻能將這些想法放在心裏。
太常寺卿黨俊才奏請,“陛下,太常寺正在準備大儺禮,向上蒼祭祀,也許能控製住疫病。”
“準。”趙晉的心情這才平複一些,沒有其他辦法,如今隻能祭祀驅疫,祈求上天和祖宗庇佑。
這筆賬趙晉已經為張治通記上了,在合適的時間,一定要給他點顏色瞧瞧。
雖然有些沒顏色的湖黨,在借此機會向林承允等晉冀黨發起攻擊,指責幾人抗疫不利,但趙晉心中很清楚,一切的責任都在疫病延誤。
林承允到淮南時,雲州城已經封了,疫病已經在淮南郡傳播。
趙晉將彈劾林承允等人的湖黨,申斥貶官。
自此之後,再也沒有沒眼色的向趙晉上彈劾林承允等人的奏折了。
……
元盛的天花疫苗接種法被證實有用後,未感染天花的人紛紛接種,大家在官府的教化之下,開始飲用煮沸過的水,開始佩戴口罩,淮南郡的疫病終於被控製住。
淮南郡的四大世家劉家,王家,宋家,孔家,徹底被李秘為首的晉冀黨所折服。
對於他們來說,身在淮南郡,站在死亡第一線,何時感染疫病,何時死去,實實在在擺在麵前。
就在此時,本可以安享晚年的李秘先生,不顧個人安危,前往疫情區親自坐鎮,這份將生死置之度外,一心為民的胸懷,會傳遞給晉冀黨一脈。
而且,他們已經從富興修處聽說,向朝廷求援的奏章早已發出月餘,朝廷支援卻來的如此晚,林承允等人來了後,朝廷支援的藥材還遲遲未到。
幾大世家一分析自然知道是張治通為首的湖黨,為了黨派之爭,故意延誤疫情。
兩相對比,他們要站誰的隊已經一目了然。
而造成兩黨相爭的局麵,當今陛下功不可沒,如果不是趙晉多疑,棄用忠心耿耿的李秘大人,又怎會造成當今的局麵?
元盛收到傳信,老師接種疫苗之後進入雲州城,老師身體健康,淮南抗擊疫情諸事順利,他才放下心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元盛根據來信已經基本確認,淮南郡的世家大族,以及淮南郡守富興修,都已經倒向晉冀黨。
由於老師的刻意鋪路,四大世家以及淮南百姓都知道天花疫苗是元盛發明的,大家對他心中感激。
元盛派自己的大姐夫周長林,二姐夫趙明德,大哥元弘溫前往淮南郡,摘取部分勝利果實。
淮南郡的元氏犁是本地的鐵匠鋪生產的,元盛的元氏犁隻供應冀州和周邊,太遠的地方運輸費用太貴。
元氏犁拿到樣品後,照葫蘆畫瓢,很容易做出來。所以各地鐵匠鋪都自己打製。
元弘溫前往淮南後,率先從富興修處拿到了開辦鐵藝作坊的文書,又收購開辦了十幾家鐵匠鋪,出售元氏犁。
大乾的鐵礦被嚴格管控,元盛為了以防萬一,率先打通了這一環。
當時候富興修林承允等人簽了欠條,欠元盛一百五十萬兩白銀。
周長林按照元盛的吩咐,用三十六萬兩的價格,拿了淮南郡三座石炭礦。
背靠大樹好辦事,隨後周長林又通過商業手段,買下了淮南郡僅剩的兩座石炭礦,又花了二十五萬兩銀子。
趙明德則從雲城劉家手中,買入了六千畝良田。
雲城劉家本來想以三兩一畝的價格將良田賣給元盛,一方麵是為了表達對元盛和李秘的感激之情,另一方麵也是搭上李秘這條線。
但趙明德按照元盛的吩咐,以六兩銀子一畝地的價格收購。
人情債最難還,元盛不想將人情消耗在此。
良田雖然價格五兩銀子一畝,但有價無市,六兩銀子一畝地,元家已經是賺了,趙明德向劉家人表達了感激之情。
劉家人對元盛更加好奇,這就是李秘先生的學生,格局果然大。
劉世昌已經聽聞元盛連中小三元,心中盤算,以後有機會一定要親自登門道謝。
趙明德又在淮南郡買了很多鋪子,為元家在淮南開辦布莊鋪路。
……
林承允和富興修有意壓製消息,再加上路途遙遠,等到林承允徹底確認元盛的接種疫苗法有用之後,又等了十日,林承允才向乾帝上奏章。
這幫人為了一己私利,完全不顧百姓死活,讓他們擔驚受怕,林承允心中才舒坦!
信件到達之前,趙晉和張治通等人,早已經心急如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