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愁雲慘淡迎大勝
當贅婿被休,我帶領全家荒年求生 作者:他們叫我王大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沒事!”李平安擺了擺手,一臉疲憊的說道。
戰爭是殘酷的,從始至終李平安看似雲淡風輕,但其實心裏承受的壓力非常大。
此時,小山下那密密麻麻的屍體,就是證明。
對於今日的戰鬥,李平安和尉遲常等人,隻是準備了兩桌菜,結果來了三波人。
這讓本來可以輕描淡寫便結束的戰鬥,變得極其艱難起來,一個疏忽,在場的所有人都會因此而丟失生命。
此時,雖然贏了,但是戰場上飄蕩的血腥氣,在不斷地告訴李平安,這一次他做事有多衝動。
“你已經做得非常好了,這一次,怎麽也能抓住幾個世家的公子,即便是不能給他們治罪,也能警示他們,讓他們不敢再亂來。”
“當然,他們為了活命,也肯定會割一塊肥肉下來,接下來,百姓的日子會好過很多。”
縣令處置完俘虜之後,第一時間走上了小山,給李平安拿過來一葫清水,“你比我們這些人都強太多了,為我們來了嶺南這麽久,也沒有什麽像樣的成績,反而差一點讓老百姓都活活的餓死。”
“縣令,您倒是會安慰人。”李平安接過唿嚕,口幹舌燥的他,終於有機會潤了潤嗓子。
喘息了一陣,李平安的體力終於恢複,情緒也好了許多,他再次起身。
戰爭雖然結束了,但是依然有許多善後工作要處理。
首先這漫山遍野的屍體,要找地方埋藏,血跡也要掩埋起來,不然這麽熱的天氣,很快就會爆發瘟疫。
俘虜們,也要安置和審問。
家裏還需要抓緊時間報平安。
……
小山腳下,大家是一片的勝利歡騰之聲。
而州城之內,刺史府裏,確實一片愁雲。
州裏出現了大量歸屬不明的士兵,且南越人衝破了尉遲常的防線,並且在境內大肆作亂的事情,已經被都水監第一時間傳到了刺史府。
但是刺史府卻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去支援。
因為刺史同時得到了下麵送來的兩條情報,第一前線的大將尉遲常,沒有第一時間穩固防線,反而帶著少量兵馬,衝進了南越國,這讓刺史大人極其震怒。
而第二條情報,則是李平安的謀劃,出現了巨大的問題,敵人比預想之中的多很多,而李平安身邊兒的人手非常有限,緊靠各地縣令準備的那些老百姓,逃卒之類的人,根本打不過對方的聯軍。
此時從多條情報之中推測,賊人可能有大動作,他這邊兒一旦派出援兵,敵人可能會直接對州城動手。
州城乃是重中之重,一旦州城失守,很有可能讓局勢徹底崩壞。
而事實證明,刺史在經過一番調查之後,在州城附近,確實有不明的兵馬在暗中調動。
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條原因,那就是賊人勢力過於龐大,刺史根本不認為李平安頂得住。
與其將人手用在虛無縹緲的救援之上,還不如先穩住局勢,待天亮之後再做打算。
至於李平安,則被刺史很是直接地舍棄了。
當然,即便是李平安死了,刺史也不會吃虧。
因為他可以借機牽連很多人,那些對李平安動手的人,他一個也不會放過。
當然,如果李平安真的命大,挺到了天亮,刺史大人在摸清楚州裏的情況之後,也不是不會救援。
畢竟這位鐵腕刺史,還是非常在意李平安這位人才的。
所以,刺史府所有可以調動兵馬的將領,全都被他召集到了刺史府召開戰前會議。
“尉遲常真的是瘋了,帶著那麽點人馬,就敢直接殺入南越境內,此時怕是已經涼透了都。”
“他死不死不重要,隻是現在他帶著兵力進入了南越,而我們對付入境的南越人,就困難了許多。”
“不是說,由李平安據山而守,吸引敵人的主力嗎?”
“你覺得一個磨麵的會比咱們還會打仗?”
“他要是會打仗,他能跟尉遲常搞出這麽亂的架勢來?”
“公孫縣令他們也是瘋了,竟然跟著一個磨麵的胡作非為。”
“誰說不是呢,我看咱們州的局勢,保不齊要徹底崩壞!”
在場的眾人,大多數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對於李平安等人不停的埋怨著。
而此時蕭刺史則陰沉著臉,坐在上首的位置,一言不發。
國勢衰退,反映在方方麵麵,其中軍隊的腐朽、無能是最為明顯的,大康已經沒打過勝仗許久了。
就拿自己的南定州來說,大量的軍二隊、勳貴充斥在折衝府裏,這些人除了當地主,剝削他們手中的人手之外,就剩下吃空餉、搞關係這些歪門邪道了。
這些人從來沒想過為大康打一次勝仗,但此地偏遠,朝廷也監察不到,往往帶著人手在邊塞走一遭,抓幾個僚人,亦或是南越人,便鼓吹軍功。
積累個三五年,就有升官的可能性。
今天你幫我子侄創造軍功,升個官,下次我幫你的子侄創造機會,送一波山賊過去,也有機會升官。
這已經在嶺南道這邊兒,形成了一種默契。
蕭刺史因為此事,沒少大動肝火,甚至殺人。
但他終究要靠這些人維護地方的穩定,和對抗虎視眈眈的僚人的。
所以很多時候,這位刺史大人還要妥協。
就像是前一段時間,尉遲常和李平安等人,暗中謀劃,去南越國偷盜牲畜,結果這群人二話不說,就過去分享戰果。
他也沒有辦法說什麽,甚至采取了默許的態度。
真的逼急了這群人,他們是幹得出來,勾結山賊、反賊,來一個橫推刺史府這種事情的。
嶺南道這種地方,又不是沒死過刺史。
當然,蕭刺史也不糊塗,他知道指著這幫人,自己永遠不可能實現南定州的穩定,所以他重用公孫縣令這些從北方貶謫而來的文官,又給了尉遲常這位遊擊將軍莫大的支持。
“刺史,您怎麽能答應公孫縣令和李平安他們胡來呢?”
人群之中,州司馬宇文亮見刺史一直不開口,作為上佐且擁有相當軍權的他,忍不住開口道,“刺史大人,若是您對州裏的穩定情況不滿意,大可以派我調動軍隊,肅清地方。”
他對於州刺史不滿已經許久了,明明作為上佐的他,應該是掌握著地方訓練兵馬、戰時指揮戰鬥的權利。
可州刺史仗著他是邊塞的刺史,還兼任邊軍鎮守使的職位,自己牢牢把持著軍權不說,還將可以調動的機動部隊,盡可能地向著尉遲常這個遊擊將軍傾斜,甚至連組建民團、鄉衛都不讓自己插手。
“讓你來?去年被山賊殺的丟盔棄甲的人是誰?若不是本官給你擦屁股,現在州城都丟了,你還好意思開口。”
蕭刺史正在煩躁。
雖然他自覺賣掉李平安是個明智的選擇,是為了大局考量,但是他真的非常欣賞李平安這個年輕人。
當下自然是很沒有好脾氣的對宇文亮嗬斥道,“要不然等到尉遲常迴來,你去擔任前線主將,你去奪迴去年丟失的南山縣?”
“大人,南山縣之前並非屬於大康,丟了也就丟了,而且我......”
本來宇文亮還想多說兩句,但是在蕭刺史的冷冽的眼神下,終於還是住嘴了。
其實他真的不敢。
南越人就是一群瘋子,讓他去跟南越人交手,那不是不要命了嗎?
“刺史,您就別說著氣話了,現在是南越人大規模入境,此外還有亂兵作亂,咱們該怎麽辦啊?”
一個跟宇文司馬關係不錯的校尉開口說道。
“是啊,刺史,咱們還是趕緊想出個對策來吧,此次如果咱們不能幹脆漂亮的解決危局,怕是以後作亂的人會越來越多,南越人也會對我們發起更淩厲的攻勢的。”其他將領和文官也紛紛開口道。
就在此時,一名穿著衙役服侍的年輕人,竟然騎著馬闖入了刺史府,連守門的官差都沒攔他。
這年輕人在馬背上高聲唿喊道,“大勝!大勝啊!”
戰爭是殘酷的,從始至終李平安看似雲淡風輕,但其實心裏承受的壓力非常大。
此時,小山下那密密麻麻的屍體,就是證明。
對於今日的戰鬥,李平安和尉遲常等人,隻是準備了兩桌菜,結果來了三波人。
這讓本來可以輕描淡寫便結束的戰鬥,變得極其艱難起來,一個疏忽,在場的所有人都會因此而丟失生命。
此時,雖然贏了,但是戰場上飄蕩的血腥氣,在不斷地告訴李平安,這一次他做事有多衝動。
“你已經做得非常好了,這一次,怎麽也能抓住幾個世家的公子,即便是不能給他們治罪,也能警示他們,讓他們不敢再亂來。”
“當然,他們為了活命,也肯定會割一塊肥肉下來,接下來,百姓的日子會好過很多。”
縣令處置完俘虜之後,第一時間走上了小山,給李平安拿過來一葫清水,“你比我們這些人都強太多了,為我們來了嶺南這麽久,也沒有什麽像樣的成績,反而差一點讓老百姓都活活的餓死。”
“縣令,您倒是會安慰人。”李平安接過唿嚕,口幹舌燥的他,終於有機會潤了潤嗓子。
喘息了一陣,李平安的體力終於恢複,情緒也好了許多,他再次起身。
戰爭雖然結束了,但是依然有許多善後工作要處理。
首先這漫山遍野的屍體,要找地方埋藏,血跡也要掩埋起來,不然這麽熱的天氣,很快就會爆發瘟疫。
俘虜們,也要安置和審問。
家裏還需要抓緊時間報平安。
……
小山腳下,大家是一片的勝利歡騰之聲。
而州城之內,刺史府裏,確實一片愁雲。
州裏出現了大量歸屬不明的士兵,且南越人衝破了尉遲常的防線,並且在境內大肆作亂的事情,已經被都水監第一時間傳到了刺史府。
但是刺史府卻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去支援。
因為刺史同時得到了下麵送來的兩條情報,第一前線的大將尉遲常,沒有第一時間穩固防線,反而帶著少量兵馬,衝進了南越國,這讓刺史大人極其震怒。
而第二條情報,則是李平安的謀劃,出現了巨大的問題,敵人比預想之中的多很多,而李平安身邊兒的人手非常有限,緊靠各地縣令準備的那些老百姓,逃卒之類的人,根本打不過對方的聯軍。
此時從多條情報之中推測,賊人可能有大動作,他這邊兒一旦派出援兵,敵人可能會直接對州城動手。
州城乃是重中之重,一旦州城失守,很有可能讓局勢徹底崩壞。
而事實證明,刺史在經過一番調查之後,在州城附近,確實有不明的兵馬在暗中調動。
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條原因,那就是賊人勢力過於龐大,刺史根本不認為李平安頂得住。
與其將人手用在虛無縹緲的救援之上,還不如先穩住局勢,待天亮之後再做打算。
至於李平安,則被刺史很是直接地舍棄了。
當然,即便是李平安死了,刺史也不會吃虧。
因為他可以借機牽連很多人,那些對李平安動手的人,他一個也不會放過。
當然,如果李平安真的命大,挺到了天亮,刺史大人在摸清楚州裏的情況之後,也不是不會救援。
畢竟這位鐵腕刺史,還是非常在意李平安這位人才的。
所以,刺史府所有可以調動兵馬的將領,全都被他召集到了刺史府召開戰前會議。
“尉遲常真的是瘋了,帶著那麽點人馬,就敢直接殺入南越境內,此時怕是已經涼透了都。”
“他死不死不重要,隻是現在他帶著兵力進入了南越,而我們對付入境的南越人,就困難了許多。”
“不是說,由李平安據山而守,吸引敵人的主力嗎?”
“你覺得一個磨麵的會比咱們還會打仗?”
“他要是會打仗,他能跟尉遲常搞出這麽亂的架勢來?”
“公孫縣令他們也是瘋了,竟然跟著一個磨麵的胡作非為。”
“誰說不是呢,我看咱們州的局勢,保不齊要徹底崩壞!”
在場的眾人,大多數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對於李平安等人不停的埋怨著。
而此時蕭刺史則陰沉著臉,坐在上首的位置,一言不發。
國勢衰退,反映在方方麵麵,其中軍隊的腐朽、無能是最為明顯的,大康已經沒打過勝仗許久了。
就拿自己的南定州來說,大量的軍二隊、勳貴充斥在折衝府裏,這些人除了當地主,剝削他們手中的人手之外,就剩下吃空餉、搞關係這些歪門邪道了。
這些人從來沒想過為大康打一次勝仗,但此地偏遠,朝廷也監察不到,往往帶著人手在邊塞走一遭,抓幾個僚人,亦或是南越人,便鼓吹軍功。
積累個三五年,就有升官的可能性。
今天你幫我子侄創造軍功,升個官,下次我幫你的子侄創造機會,送一波山賊過去,也有機會升官。
這已經在嶺南道這邊兒,形成了一種默契。
蕭刺史因為此事,沒少大動肝火,甚至殺人。
但他終究要靠這些人維護地方的穩定,和對抗虎視眈眈的僚人的。
所以很多時候,這位刺史大人還要妥協。
就像是前一段時間,尉遲常和李平安等人,暗中謀劃,去南越國偷盜牲畜,結果這群人二話不說,就過去分享戰果。
他也沒有辦法說什麽,甚至采取了默許的態度。
真的逼急了這群人,他們是幹得出來,勾結山賊、反賊,來一個橫推刺史府這種事情的。
嶺南道這種地方,又不是沒死過刺史。
當然,蕭刺史也不糊塗,他知道指著這幫人,自己永遠不可能實現南定州的穩定,所以他重用公孫縣令這些從北方貶謫而來的文官,又給了尉遲常這位遊擊將軍莫大的支持。
“刺史,您怎麽能答應公孫縣令和李平安他們胡來呢?”
人群之中,州司馬宇文亮見刺史一直不開口,作為上佐且擁有相當軍權的他,忍不住開口道,“刺史大人,若是您對州裏的穩定情況不滿意,大可以派我調動軍隊,肅清地方。”
他對於州刺史不滿已經許久了,明明作為上佐的他,應該是掌握著地方訓練兵馬、戰時指揮戰鬥的權利。
可州刺史仗著他是邊塞的刺史,還兼任邊軍鎮守使的職位,自己牢牢把持著軍權不說,還將可以調動的機動部隊,盡可能地向著尉遲常這個遊擊將軍傾斜,甚至連組建民團、鄉衛都不讓自己插手。
“讓你來?去年被山賊殺的丟盔棄甲的人是誰?若不是本官給你擦屁股,現在州城都丟了,你還好意思開口。”
蕭刺史正在煩躁。
雖然他自覺賣掉李平安是個明智的選擇,是為了大局考量,但是他真的非常欣賞李平安這個年輕人。
當下自然是很沒有好脾氣的對宇文亮嗬斥道,“要不然等到尉遲常迴來,你去擔任前線主將,你去奪迴去年丟失的南山縣?”
“大人,南山縣之前並非屬於大康,丟了也就丟了,而且我......”
本來宇文亮還想多說兩句,但是在蕭刺史的冷冽的眼神下,終於還是住嘴了。
其實他真的不敢。
南越人就是一群瘋子,讓他去跟南越人交手,那不是不要命了嗎?
“刺史,您就別說著氣話了,現在是南越人大規模入境,此外還有亂兵作亂,咱們該怎麽辦啊?”
一個跟宇文司馬關係不錯的校尉開口說道。
“是啊,刺史,咱們還是趕緊想出個對策來吧,此次如果咱們不能幹脆漂亮的解決危局,怕是以後作亂的人會越來越多,南越人也會對我們發起更淩厲的攻勢的。”其他將領和文官也紛紛開口道。
就在此時,一名穿著衙役服侍的年輕人,竟然騎著馬闖入了刺史府,連守門的官差都沒攔他。
這年輕人在馬背上高聲唿喊道,“大勝!大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