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遲到的增援
當贅婿被休,我帶領全家荒年求生 作者:他們叫我王大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外麵胡說八道什麽?”
“咱們這邊兒愁得不行,哪裏來的大勝?”
宇文亮惱火地說道。
“不對啊,這個時候,誰敢來刺史府胡說八道?”
一個校尉皺著眉頭說道,“莫非真的有大勝?”
蕭刺史此時已經起身走到了門口。
其他州內的文武,紛紛支起耳朵。
那衙役翻身下馬,急匆匆的上前,興奮地喊道,“拜見刺史老爺,校尉李平安、公孫縣令等人,聯合當地百姓,於十七坡一帶,重創賊人聯軍,俘虜人手超三千人,繳獲物資無數!”
刺史府議事廳裏,瞬間變得鴉雀無聲。
文武們一個個目瞪口呆,一臉的震驚。
不是說,李平安手頭兵馬有限,不足二百人,各縣令手頭的兵馬,也都是些尋常百姓,局勢已經岌岌可危,隨時會覆滅嗎?
怎麽忽然就成了大捷了?
而且還俘虜了三千多人?
到底發生了什麽?
蕭刺史不愧是邊軍出身的老將,最先反應過來,問道,“李平安和縣令他們,傷亡如何?”
“迴刺史老爺,平安東家、縣令老爺,傷亡都非常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重創了賊人聯軍,還俘虜了好幾千人,傷亡可以忽略不計?”
“刺史,此人肯定是賊人的細作,跑到咱們這裏妖言惑眾來了。”
一眾文武立刻炸鍋了,紛紛對著衙役投去了懷疑的眼神。
更有甚者,已經拔出了腰間的武器,準備對其動手。
就連蕭刺史也是一臉的匪夷所思。
這些躲在背地裏生事的家夥們,實力到底有多強,他非常清楚。
他們的糧草充沛,武器之精良,很多時候,都遠超地方的兵馬。
此外,對方還有入境的南越人。
雖然李平安這個人本事大,會搞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但這些跟打仗沒有多少關係。
更何況李平安等人最擅長的武器是占據地形優勢,利用充足的物資,給山賊打消耗戰。
要是真的有能耐,那些被堵在大山的賊人,不是早就消滅了。
如今尉遲常已經率兵殺入了南越,李平安能夠保住性命就不錯了,還妄想重創援?
開什麽玩笑呢?
“報告刺史老爺,李平安發明了一種毒氣彈,威力巨大,尋常士兵沾染之後,會在短時間內喪失戰鬥力.....”
“縣令還改良了李家的打井工具,製作出了一種巨型的長槍,這種長槍還能放在羊角車上,加上盾牌,就跟無敵戰車一樣。”
衙役連忙將戰鬥的經過說了一遍。
“毒氣彈?利用竹子製作武器?這李平安和公孫縣令的腦子是怎麽長的?我之前怎麽就沒有想到呢?”
蕭刺史興奮地說道。
一眾文武官員,也是聽得瞠目結舌。
他們雖然軟弱,雖然隻知道想辦法蹭功勞,但是位置也都不低了。
都是哪怕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的人。
經過這衙役一番介紹之後,他們瞬間就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李平安先是故技重施,利用地形和武器的優勢,消耗地方的士氣,同時讓各地的縣令,組織百姓和不怕死的盜賊對敵人形成包圍圈,打消耗戰。
“咱們之前怎麽就沒想到這種法子呢?先是吸引敵方主力,然後聚而殲之。”
一眾文武想過來之後,表情都很是懊惱。
這次,李平安和幾個縣令,率領一群百姓,就消滅了如此多的敵人。
有反賊、有流寇、有山賊、有南越蠻子,甚至還有一些世家豪族的部曲,哪怕是最終不能揪出幕後黑手,也是嶺南道這些年來,從未發生過的大勝了。
這種事情,肯定是要上報到朝廷的。
刺史根本攔不住,因為很多縣令也參與了。
到時候,朝廷的封賞肯定少不了。
這些府兵的校尉、都尉,一個個除了整天剝削士兵之外,最大的訴求,就是混軍功。
如果他們也能想到李平安這個辦法,並且投入實踐,那麽改變命運的機會,不就來了麽?
其他人還在一肚子懊惱,覺得尉遲常摘取軍糧的時候沒趕上,尉遲常偷盜牲畜的時候他們也沒趕上,就連這次李平安一口氣消滅如此多的敵人也沒趕上。
而宇文亮已經轉了轉眼珠,急不可耐的站起身來,對著刺史抱拳道,“刺史老爺,李校尉、公孫縣令他們手裏都是些尋常百姓,看守數千俘虜之事太過於艱險,現在誰也不知道賊人還有沒有援軍,卑職願意率領州中精銳,火速增援。”
現在李平安已經贏了,最大的功勞肯定是李平安的。
其次就是那些縣令的。
但是現在不是懊惱的時候,懊惱隻會讓機會溜走。
現在最要緊的是衝到前線,跟著混一點軍功。
如果能趁機將李平安和縣令手底下,彪悍的武士收買到自己手底下,以後再打仗,豈不是輕鬆許多。
隨著宇文亮開口之後,在場的一眾校尉、都尉也紛紛開口請戰。
蕭刺史一眼就看穿了眾人的心思,心裏不由地歎氣。
這群人打仗不行,但是欺負手下,欺負老百姓,搶好處倒是一個個一等一的。
上次是急不可耐地去尉遲常那邊兒搶驢,這一次又想著搶李平安的軍功。
當初,州裏的日子不好過,流寇入境,反賊入境,南越蠻子越境胡作非為,這些人可是一個個嚇得要死。
如果不是李平安研究出雜麵來,尉遲常拚命地清掃,現在南定州亂成什麽樣子都不好說。
“宇文亮,你能不能要點臉?人家李平安、公孫縣令已經打完仗了,你帶人過去增援幹什麽?”
“增援去看守俘虜嗎?”
人群之中,一個跟公孫縣令關係不錯的參軍忍不住起身嘲諷道。
“曹參軍此言差矣,李平安他們手頭上都是老百姓,此外鄉衛雖然精悍,但畢竟人少,萬一敵人增援兵馬,想要搶走這三千俘虜怎麽辦?”
“要知道,眼下如果我們保存住這三千俘虜,不僅可以給州裏留住這潑天軍功,還能順藤摸瓜,找到幕後主使。”
宇文亮絲毫不惱火,笑著不停地解釋,“咱們州裏的精銳,那一個個都是以一當十的好漢,即便是派出千八百人,也能解決大麻煩的。”
“還州裏的精銳,上一次大都督來閱兵,你執掌的兵馬,缺額了十分之三,剩下的兵馬也多是些老弱病殘,這會兒別說去支援了,你們能穩穩當當地走到前線嗎?”
曹參軍冷笑道,“我看你就是想著去混軍功,甚至是去跟李平安、公孫縣令搶軍功,說不定,還想著把人家的戰利品搶走!”
“混賬,你一個小小的參軍,也配這麽跟本司馬講話嗎?”
宇文亮被人當場說出了自己的小心思,麵子自然掛不住,當場駁斥了對方之後,直接再次跟蕭刺史請命。
蕭刺史沒有答應他,但也沒有明確拒絕。
而是閉目思考了片刻。
李平安手頭的鄉衛剛才壓抑說隻有百餘人,而各縣令帶領的都是老百姓,根本不耐久戰,如今戰鬥結束,大家夥的心思肯定就亂了。
甚至於有些縣令會帶著人離開。
而且下了山之後,李平安就沒有地形優勢可以利用了。
若是賊人,此時再派來援兵,李平安很有可能吃虧。
當然,蕭刺史心裏也有別樣的心思,這一次鬧出這麽大的動靜,他懷疑刺史府裏也有人參與其中,他想著借機試探一二,看看誰是蛀蟲。
沉吟片刻之後,蕭刺史點了點頭,“宇文司馬,你即刻點齊精兵一千五,與司法參軍喬彬一起,支援李平安。”
“至於是看守俘虜,還是阻擋隨時可能出現的來犯之敵,虛聽李平安校尉的安排!”
“遵命!”
宇文亮眼前一亮,他本來隻是想試一試,沒想到刺史答應得那麽痛快。
當即一個眼神送給在場的所有人,掙軍功的機會來了,誰想參與一手,請立刻私底下聯係我。
“咱們這邊兒愁得不行,哪裏來的大勝?”
宇文亮惱火地說道。
“不對啊,這個時候,誰敢來刺史府胡說八道?”
一個校尉皺著眉頭說道,“莫非真的有大勝?”
蕭刺史此時已經起身走到了門口。
其他州內的文武,紛紛支起耳朵。
那衙役翻身下馬,急匆匆的上前,興奮地喊道,“拜見刺史老爺,校尉李平安、公孫縣令等人,聯合當地百姓,於十七坡一帶,重創賊人聯軍,俘虜人手超三千人,繳獲物資無數!”
刺史府議事廳裏,瞬間變得鴉雀無聲。
文武們一個個目瞪口呆,一臉的震驚。
不是說,李平安手頭兵馬有限,不足二百人,各縣令手頭的兵馬,也都是些尋常百姓,局勢已經岌岌可危,隨時會覆滅嗎?
怎麽忽然就成了大捷了?
而且還俘虜了三千多人?
到底發生了什麽?
蕭刺史不愧是邊軍出身的老將,最先反應過來,問道,“李平安和縣令他們,傷亡如何?”
“迴刺史老爺,平安東家、縣令老爺,傷亡都非常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重創了賊人聯軍,還俘虜了好幾千人,傷亡可以忽略不計?”
“刺史,此人肯定是賊人的細作,跑到咱們這裏妖言惑眾來了。”
一眾文武立刻炸鍋了,紛紛對著衙役投去了懷疑的眼神。
更有甚者,已經拔出了腰間的武器,準備對其動手。
就連蕭刺史也是一臉的匪夷所思。
這些躲在背地裏生事的家夥們,實力到底有多強,他非常清楚。
他們的糧草充沛,武器之精良,很多時候,都遠超地方的兵馬。
此外,對方還有入境的南越人。
雖然李平安這個人本事大,會搞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但這些跟打仗沒有多少關係。
更何況李平安等人最擅長的武器是占據地形優勢,利用充足的物資,給山賊打消耗戰。
要是真的有能耐,那些被堵在大山的賊人,不是早就消滅了。
如今尉遲常已經率兵殺入了南越,李平安能夠保住性命就不錯了,還妄想重創援?
開什麽玩笑呢?
“報告刺史老爺,李平安發明了一種毒氣彈,威力巨大,尋常士兵沾染之後,會在短時間內喪失戰鬥力.....”
“縣令還改良了李家的打井工具,製作出了一種巨型的長槍,這種長槍還能放在羊角車上,加上盾牌,就跟無敵戰車一樣。”
衙役連忙將戰鬥的經過說了一遍。
“毒氣彈?利用竹子製作武器?這李平安和公孫縣令的腦子是怎麽長的?我之前怎麽就沒有想到呢?”
蕭刺史興奮地說道。
一眾文武官員,也是聽得瞠目結舌。
他們雖然軟弱,雖然隻知道想辦法蹭功勞,但是位置也都不低了。
都是哪怕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的人。
經過這衙役一番介紹之後,他們瞬間就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李平安先是故技重施,利用地形和武器的優勢,消耗地方的士氣,同時讓各地的縣令,組織百姓和不怕死的盜賊對敵人形成包圍圈,打消耗戰。
“咱們之前怎麽就沒想到這種法子呢?先是吸引敵方主力,然後聚而殲之。”
一眾文武想過來之後,表情都很是懊惱。
這次,李平安和幾個縣令,率領一群百姓,就消滅了如此多的敵人。
有反賊、有流寇、有山賊、有南越蠻子,甚至還有一些世家豪族的部曲,哪怕是最終不能揪出幕後黑手,也是嶺南道這些年來,從未發生過的大勝了。
這種事情,肯定是要上報到朝廷的。
刺史根本攔不住,因為很多縣令也參與了。
到時候,朝廷的封賞肯定少不了。
這些府兵的校尉、都尉,一個個除了整天剝削士兵之外,最大的訴求,就是混軍功。
如果他們也能想到李平安這個辦法,並且投入實踐,那麽改變命運的機會,不就來了麽?
其他人還在一肚子懊惱,覺得尉遲常摘取軍糧的時候沒趕上,尉遲常偷盜牲畜的時候他們也沒趕上,就連這次李平安一口氣消滅如此多的敵人也沒趕上。
而宇文亮已經轉了轉眼珠,急不可耐的站起身來,對著刺史抱拳道,“刺史老爺,李校尉、公孫縣令他們手裏都是些尋常百姓,看守數千俘虜之事太過於艱險,現在誰也不知道賊人還有沒有援軍,卑職願意率領州中精銳,火速增援。”
現在李平安已經贏了,最大的功勞肯定是李平安的。
其次就是那些縣令的。
但是現在不是懊惱的時候,懊惱隻會讓機會溜走。
現在最要緊的是衝到前線,跟著混一點軍功。
如果能趁機將李平安和縣令手底下,彪悍的武士收買到自己手底下,以後再打仗,豈不是輕鬆許多。
隨著宇文亮開口之後,在場的一眾校尉、都尉也紛紛開口請戰。
蕭刺史一眼就看穿了眾人的心思,心裏不由地歎氣。
這群人打仗不行,但是欺負手下,欺負老百姓,搶好處倒是一個個一等一的。
上次是急不可耐地去尉遲常那邊兒搶驢,這一次又想著搶李平安的軍功。
當初,州裏的日子不好過,流寇入境,反賊入境,南越蠻子越境胡作非為,這些人可是一個個嚇得要死。
如果不是李平安研究出雜麵來,尉遲常拚命地清掃,現在南定州亂成什麽樣子都不好說。
“宇文亮,你能不能要點臉?人家李平安、公孫縣令已經打完仗了,你帶人過去增援幹什麽?”
“增援去看守俘虜嗎?”
人群之中,一個跟公孫縣令關係不錯的參軍忍不住起身嘲諷道。
“曹參軍此言差矣,李平安他們手頭上都是老百姓,此外鄉衛雖然精悍,但畢竟人少,萬一敵人增援兵馬,想要搶走這三千俘虜怎麽辦?”
“要知道,眼下如果我們保存住這三千俘虜,不僅可以給州裏留住這潑天軍功,還能順藤摸瓜,找到幕後主使。”
宇文亮絲毫不惱火,笑著不停地解釋,“咱們州裏的精銳,那一個個都是以一當十的好漢,即便是派出千八百人,也能解決大麻煩的。”
“還州裏的精銳,上一次大都督來閱兵,你執掌的兵馬,缺額了十分之三,剩下的兵馬也多是些老弱病殘,這會兒別說去支援了,你們能穩穩當當地走到前線嗎?”
曹參軍冷笑道,“我看你就是想著去混軍功,甚至是去跟李平安、公孫縣令搶軍功,說不定,還想著把人家的戰利品搶走!”
“混賬,你一個小小的參軍,也配這麽跟本司馬講話嗎?”
宇文亮被人當場說出了自己的小心思,麵子自然掛不住,當場駁斥了對方之後,直接再次跟蕭刺史請命。
蕭刺史沒有答應他,但也沒有明確拒絕。
而是閉目思考了片刻。
李平安手頭的鄉衛剛才壓抑說隻有百餘人,而各縣令帶領的都是老百姓,根本不耐久戰,如今戰鬥結束,大家夥的心思肯定就亂了。
甚至於有些縣令會帶著人離開。
而且下了山之後,李平安就沒有地形優勢可以利用了。
若是賊人,此時再派來援兵,李平安很有可能吃虧。
當然,蕭刺史心裏也有別樣的心思,這一次鬧出這麽大的動靜,他懷疑刺史府裏也有人參與其中,他想著借機試探一二,看看誰是蛀蟲。
沉吟片刻之後,蕭刺史點了點頭,“宇文司馬,你即刻點齊精兵一千五,與司法參軍喬彬一起,支援李平安。”
“至於是看守俘虜,還是阻擋隨時可能出現的來犯之敵,虛聽李平安校尉的安排!”
“遵命!”
宇文亮眼前一亮,他本來隻是想試一試,沒想到刺史答應得那麽痛快。
當即一個眼神送給在場的所有人,掙軍功的機會來了,誰想參與一手,請立刻私底下聯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