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一墩傳三代
當贅婿被休,我帶領全家荒年求生 作者:他們叫我王大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為何,李平安對於龍州刺史這個職務一點都不慌?
因為龍州很窮,而且經常跟南越人爭鋒的原因,部落酋長們的武力一日不如一日。
甚至如果朝廷再晚點任命給李平安,可能南越人家自己就把龍州奪走了。
所以,隻要運作得當,龍州的僚人不會成為李平安的阻力。
甚至他們無比期盼一個正義的大救星過去。
因為從僚人樸素的認知裏,漢人的首領,比起南越人的首領,要是人一些,起碼不至於太殘忍。
而且,還有一點,外界不太知曉的消息,那就是很早之前,李平安就跟龍州當地的部落建立了聯係。
當初李平安在七裏堡訓練僚人雇傭兵,同時在七裏堡周圍構建集市的時候,很多僚人聞風而動,跑過來做生意。
龍州那邊兒的僚人也過來一些,隻是他們的距離相對比較遠,運送蔬菜、水果很不合適,因為天氣炎熱,很多在路上就壞了。
然後見李平安不收這些發蔫的水果,這些來自大山深處的龍州僚人們,一個個又發散思維地弄來了一大堆木材,說是他們龍州的梘木。
別說李平安手下人不願意買,就連魏尚也不願意收,因為木材這東西,在嶺南又不缺。
所以,當時龍州的僚人,麵臨著將木材,運迴去的悲慘境遇。
當然,還有更殘忍的是,他們龍州的糧食,被入境的南越人搶走了很多,而且龍州僚人太多,不擅長耕種土地,大家都沒飯吃了。
眼看著龍州的僚人們,一個個無比崩潰,不知道如何才能緩解部落的饑荒問題的時候。
李平安發現,這梘木似乎很不錯,圓圓的,可以做砧板。
最後經過李平安和老墨的研究。
得出結論,這木頭大概留兩寸左右的厚度,就能當砧板使用。
而且這龍州的砧板,色澤潤,平滑如鏡,木紋堅細。
後續還專門讓王果子試驗過,連砍幾萬刀,都不見刀痕。
李平安預估這玩意用個三四十年不成問題,甚至隻要保養的好,五六十年都成。
所以李平安不僅幫他們製作產品,還給他們打廣告,一墩養三代,人走墩還在。
於是乎,龍州的菜墩子,也就是砧板,在嶺南賣的極其火爆。
而且這玩意真賺錢,一棵樹就能生產一大堆砧板。
魏尚還試了試,弄了一大批去北方販賣。
而當初最不被看好的龍州僚人,因為有拳頭產品,在李平安這裏生意做得還挺不錯,饑荒得到了很大的緩解。
所以李平安被任命為龍州刺史,李平安是一點不慌,甚至接連好幾日,都暗中帶著人手過去調查當地的情況。
有些當地的首領,聽說李平安要來這裏做刺史,那是夾道歡迎,直接拉著李平安一宿宿的喝酒到天亮。
不過,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李平安被朝廷任命為龍州刺史這件事情,不知道怎麽就傳到了七裏堡老村長的耳朵那裏。
這邊兒李平安剛帶著手下人折返七裏堡,就發現老村長站在村口等待。
“三叔,你可算迴來了。村長等了您半天了。”李鯤這小子從樹上跳下來,拉著李平安的手說道。
“在村邊兒等我?”李平安詫異地看了一眼老村長。
說實話,最近的天氣一直非常燥熱,拿前兩天李平安跟賊人交鋒來說,這屍體哪怕是挖深坑掩埋了,不到一天就能聞到臭味。
地裏的莊稼,即便是澆灌再多的水,也打卷得厲害。
“嗯!”李鯤點點頭說道,“茶攤送水過去他也不喝,就一直在村邊兒神神秘秘地站著,三叔,是不是有什麽大事發生啊?”
“這老村長消息倒是挺靈通的。”李平安自然猜到了老村長在這焦急等待他的原因,哭笑不得地走過去,同時吩咐道,“阿鯤,去搞點茶水!”
這麽熱的天氣,要是中了暑,老年人的身體,可受不了。
“平安......”
老村長剛開口,就被李平安打斷了。
“叔,我知道你想說什麽。龍州我是非去不可的,這對我來說是個機遇,另外被抓的人,他們很可憐,我知道,但是我不會因為此事,就拿錢去補貼他們。”
“當然,我也不會說真的坐視不理,畢竟欺負我的工人,就是在打我的臉。”
“那些外人都好說,一些被抓走的肉票,頂多是吃點苦頭,那麽多人,嚇死他們,也不敢全都殺了!”
“這一次,蕭刺史和尉遲將軍都得了賞賜,官職和爵位都有變動,正是立威的時候,他們若是老老實實配合,這事情或許就這麽過去了,他們若是執迷不悟,怕是有滅門之危。”
“叔,您這不是挺明白麽?”李平安笑著說道。
“這都是小事兒,即便是都死了,又何妨?”老村長,看向李平安,擔憂道,“老頭隻是關心,你要去龍州做刺史了,咱們玉林縣的百姓,你還要不要了?”
哪怕李平安真的在龍州紮根腳跟了,但七裏堡,乃至玉林縣依然是他的根基,他不僅不會放棄,還會大肆在此地發展。
七裏堡發展得越好,李平安的地位越穩固,可以賺到的錢也就越多。
他自然沒有理由放棄七裏堡。
“七裏堡、玉林縣,對我有天大的恩情,當初我跟村裏的鄉親們,跟郡縣的大人們,都有承諾,我雖然做了龍州的刺史,咱們家鄉的政策,是不會變的。”
李平安指著不遠處正在擴建的造紙作坊,“等造紙作坊弄好了,村長可以再選拔一些優秀的年輕人過來。”
李平安是個有脾氣的。
這些世家豪族,就因為自己跟公孫縣令,想要研究出新的印刷術,就搞他們的事情,讓李平安非常憤怒,所以李平安覺得繼續挖他們的根。
他在大康現在的造紙術的基礎上,升級出了新的造紙術。
竹紙,用嫩竹做原材料。
當然,整體流程是極其複雜的,要將嫩竹截成七八尺一段,然後放在池塘裏浸泡。
為了防止池塘的水幹涸,還要不斷地抽取地下水。
整體要浸泡幾十天,將竹子取出,用木棍不斷地敲打,最後殺青。
殺青完畢之後,在將竹穰和石灰調成乳液拌合,放在大鍋裏煮。
煮好之後,還有很多工序,但製作出來的紙張,不僅價格上比起傳統的紙張要便宜許多,質量也完全超過他們。
李平安記得自己珍藏的某本屠龍術,用的就是這種工藝製作而成的紙張書寫的,他當時查過,這種紙叫做玉扣紙。
後世之人,製作紙包雞、鹽焗雞依然會使用這種珍貴的紙。
新建的造紙坊,比起印刷作坊來說,規模更大。
直接雇傭了一千多工人,日夜不停地生產。
隻不過李平安沒有係統,很難搞個工業加速之類的操作,不然明天就要用新的紙張橫掃大康,打他們一個屁滾尿流。
因為龍州很窮,而且經常跟南越人爭鋒的原因,部落酋長們的武力一日不如一日。
甚至如果朝廷再晚點任命給李平安,可能南越人家自己就把龍州奪走了。
所以,隻要運作得當,龍州的僚人不會成為李平安的阻力。
甚至他們無比期盼一個正義的大救星過去。
因為從僚人樸素的認知裏,漢人的首領,比起南越人的首領,要是人一些,起碼不至於太殘忍。
而且,還有一點,外界不太知曉的消息,那就是很早之前,李平安就跟龍州當地的部落建立了聯係。
當初李平安在七裏堡訓練僚人雇傭兵,同時在七裏堡周圍構建集市的時候,很多僚人聞風而動,跑過來做生意。
龍州那邊兒的僚人也過來一些,隻是他們的距離相對比較遠,運送蔬菜、水果很不合適,因為天氣炎熱,很多在路上就壞了。
然後見李平安不收這些發蔫的水果,這些來自大山深處的龍州僚人們,一個個又發散思維地弄來了一大堆木材,說是他們龍州的梘木。
別說李平安手下人不願意買,就連魏尚也不願意收,因為木材這東西,在嶺南又不缺。
所以,當時龍州的僚人,麵臨著將木材,運迴去的悲慘境遇。
當然,還有更殘忍的是,他們龍州的糧食,被入境的南越人搶走了很多,而且龍州僚人太多,不擅長耕種土地,大家都沒飯吃了。
眼看著龍州的僚人們,一個個無比崩潰,不知道如何才能緩解部落的饑荒問題的時候。
李平安發現,這梘木似乎很不錯,圓圓的,可以做砧板。
最後經過李平安和老墨的研究。
得出結論,這木頭大概留兩寸左右的厚度,就能當砧板使用。
而且這龍州的砧板,色澤潤,平滑如鏡,木紋堅細。
後續還專門讓王果子試驗過,連砍幾萬刀,都不見刀痕。
李平安預估這玩意用個三四十年不成問題,甚至隻要保養的好,五六十年都成。
所以李平安不僅幫他們製作產品,還給他們打廣告,一墩養三代,人走墩還在。
於是乎,龍州的菜墩子,也就是砧板,在嶺南賣的極其火爆。
而且這玩意真賺錢,一棵樹就能生產一大堆砧板。
魏尚還試了試,弄了一大批去北方販賣。
而當初最不被看好的龍州僚人,因為有拳頭產品,在李平安這裏生意做得還挺不錯,饑荒得到了很大的緩解。
所以李平安被任命為龍州刺史,李平安是一點不慌,甚至接連好幾日,都暗中帶著人手過去調查當地的情況。
有些當地的首領,聽說李平安要來這裏做刺史,那是夾道歡迎,直接拉著李平安一宿宿的喝酒到天亮。
不過,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李平安被朝廷任命為龍州刺史這件事情,不知道怎麽就傳到了七裏堡老村長的耳朵那裏。
這邊兒李平安剛帶著手下人折返七裏堡,就發現老村長站在村口等待。
“三叔,你可算迴來了。村長等了您半天了。”李鯤這小子從樹上跳下來,拉著李平安的手說道。
“在村邊兒等我?”李平安詫異地看了一眼老村長。
說實話,最近的天氣一直非常燥熱,拿前兩天李平安跟賊人交鋒來說,這屍體哪怕是挖深坑掩埋了,不到一天就能聞到臭味。
地裏的莊稼,即便是澆灌再多的水,也打卷得厲害。
“嗯!”李鯤點點頭說道,“茶攤送水過去他也不喝,就一直在村邊兒神神秘秘地站著,三叔,是不是有什麽大事發生啊?”
“這老村長消息倒是挺靈通的。”李平安自然猜到了老村長在這焦急等待他的原因,哭笑不得地走過去,同時吩咐道,“阿鯤,去搞點茶水!”
這麽熱的天氣,要是中了暑,老年人的身體,可受不了。
“平安......”
老村長剛開口,就被李平安打斷了。
“叔,我知道你想說什麽。龍州我是非去不可的,這對我來說是個機遇,另外被抓的人,他們很可憐,我知道,但是我不會因為此事,就拿錢去補貼他們。”
“當然,我也不會說真的坐視不理,畢竟欺負我的工人,就是在打我的臉。”
“那些外人都好說,一些被抓走的肉票,頂多是吃點苦頭,那麽多人,嚇死他們,也不敢全都殺了!”
“這一次,蕭刺史和尉遲將軍都得了賞賜,官職和爵位都有變動,正是立威的時候,他們若是老老實實配合,這事情或許就這麽過去了,他們若是執迷不悟,怕是有滅門之危。”
“叔,您這不是挺明白麽?”李平安笑著說道。
“這都是小事兒,即便是都死了,又何妨?”老村長,看向李平安,擔憂道,“老頭隻是關心,你要去龍州做刺史了,咱們玉林縣的百姓,你還要不要了?”
哪怕李平安真的在龍州紮根腳跟了,但七裏堡,乃至玉林縣依然是他的根基,他不僅不會放棄,還會大肆在此地發展。
七裏堡發展得越好,李平安的地位越穩固,可以賺到的錢也就越多。
他自然沒有理由放棄七裏堡。
“七裏堡、玉林縣,對我有天大的恩情,當初我跟村裏的鄉親們,跟郡縣的大人們,都有承諾,我雖然做了龍州的刺史,咱們家鄉的政策,是不會變的。”
李平安指著不遠處正在擴建的造紙作坊,“等造紙作坊弄好了,村長可以再選拔一些優秀的年輕人過來。”
李平安是個有脾氣的。
這些世家豪族,就因為自己跟公孫縣令,想要研究出新的印刷術,就搞他們的事情,讓李平安非常憤怒,所以李平安覺得繼續挖他們的根。
他在大康現在的造紙術的基礎上,升級出了新的造紙術。
竹紙,用嫩竹做原材料。
當然,整體流程是極其複雜的,要將嫩竹截成七八尺一段,然後放在池塘裏浸泡。
為了防止池塘的水幹涸,還要不斷地抽取地下水。
整體要浸泡幾十天,將竹子取出,用木棍不斷地敲打,最後殺青。
殺青完畢之後,在將竹穰和石灰調成乳液拌合,放在大鍋裏煮。
煮好之後,還有很多工序,但製作出來的紙張,不僅價格上比起傳統的紙張要便宜許多,質量也完全超過他們。
李平安記得自己珍藏的某本屠龍術,用的就是這種工藝製作而成的紙張書寫的,他當時查過,這種紙叫做玉扣紙。
後世之人,製作紙包雞、鹽焗雞依然會使用這種珍貴的紙。
新建的造紙坊,比起印刷作坊來說,規模更大。
直接雇傭了一千多工人,日夜不停地生產。
隻不過李平安沒有係統,很難搞個工業加速之類的操作,不然明天就要用新的紙張橫掃大康,打他們一個屁滾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