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準備上任
當贅婿被休,我帶領全家荒年求生 作者:他們叫我王大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平安笑著說道,他是對朝廷給的這個結果非常滿意。
而尉遲常帶來的節度使、刺史的印璽,儀仗,他看完之後,眼睛都要亮了。
與別人而言,朝廷能給予的東西,自然是越多越好,什麽官職、實權、金銀財寶,恨不得朝廷喂到自己嘴裏。
但對李平安來說,這份羈縻州首領的任命,真的太好了。
因為他又雙手,可以去創造。
“平安兄,你別說胡話,龍州那是什麽地方?就沒有漢人,全都是僚人,你去那裏做刺史,別說給朝廷照常進貢了,連活命都難。”
“我和蕭刺史都知道你的本事,我們會給你想辦法的。”
尉遲常還以為李平安在賭氣。
“尉遲兄莫急。”李平安笑著說道,“你應該知道,我跟各地的僚人關係並不差,我做這個龍州刺史,反而是好事兒。”
“而且還節製龍州兵馬,這不是意味著我可以組建朝廷認可的正規軍了?”
相當於目前複雜的嶺南道的政治、軍事環境,李平安反而覺得,羈縻州這邊兒更加適合自己一點。
朝廷的聖旨下發之前,他就一直擔心,尉遲常他們整得那麽大,朝廷會不會將自己安置在軍隊,亦或是衙門裏。
那到時候真的很麻煩。
幸好,朝廷的某些大佬,幫自己解決了這個難題。
“可是這狗屁龍州刺史,就是個光杆刺史,要啥沒啥,你不僅要給朝廷進貢,還要防範地方上的僚人謀反.......”
“這有啥?”說道這裏,李平安忍不住笑道,“在我的地盤,你看看哪個僚人敢謀反?”
別人到了僚人的地盤,可能擔心僚人因為種種原因謀反。
但是李平安就完全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因為他跟僚人關係相當和睦,敢在他地盤謀反的僚人,根本不用李平安出手,他們僚人自己就能消滅了對方。
至於定期給朝廷進貢,那點東西,對於李平安來說,就跟毛毛雨一樣。
“平安兄,你竟然這麽想?”尉遲常問道。
“怎麽了?不行嗎?”李平安毫不猶豫地點頭,“伯爺,如果你沒啥事,我就準備去就任了。”
“啥?這就上任去了?”尉遲常一臉的震驚。
“這邊兒的水井該打的繼續打,剿匪該剿的肯定也不會停,但是你送我的三千天仙,還有我俘虜的大量的青壯,是需要地方安置的。”
“在南定州安置,肯定不行,蕭刺史頂不住這麽大的壓力。”
“但是我自己的龍州不一樣啊,翻過綿延的大山,就直接是我的地盤,我不去經營一番,我放著他幹什麽?”
“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多說什麽了。”尉遲常看出了李平安確實誌不在官場,也就不再挽迴,“龍州與定南州毗鄰,如果遇到什麽事情,你隻管發求援信,我會想盡一切辦法支援你的。”
“說到這個,我還真有一事相求。”
“平安兄請說。”
“我想找尉遲兄買人口,不論是男女老少,還是流民蠻夷,隻要你有人,我就願意花錢買。”
“平安兄,你買那麽多人做什麽?”
尉遲常好奇地問道。
“我之前做過調查,龍州總人口大約三十萬左右,而其中漢人不足萬人,此外龍州轄區內,山匪眾多,還有大量的南越蠻子藏匿其中,我若是想安穩下來,肯定要有自己的嫡係,不論是百姓,還是軍隊。”
李平安說道,“而你,我的好朋友,你肯定有機會做這個人販子的。”
“此事簡單!”尉遲常思索了片刻說道,“不光是我抓到的人口,就連軍中一些退伍的兵士,我也可以賣,不對,送給你。”
“這些年,因為戰爭觸犯軍規,亦或是受傷被迫離開軍中的兄弟不少,他們迴去之後,往往跟王豆子兄弟們一般,連吃飯的地方都沒有,若是平安兄能給他們一口飯吃,那真的是他們的福氣。”
“我知道伯爺,最近可能有很多事情要忙,但是我勸你先別忙。”
說著,李平安笑著拿出一副冊子,“咱們剛將南越沿線的城池毀壞大半,南越人肯定是要重新修繕的。據我所知,現在有大量的物資正從升龍源源不斷的運輸出來。”
“南越人這次吃了虧,肯定會先將城池修築好,然後想辦法報複你。”
“我覺得與其他們緩過勁兒來,不如你再去弄他一波。”
“這是我們的情報人員打探出來的物資運輸路線,沿著這條線突襲,肯定能起到不錯的效果。”
“我還準備了不少毒氣彈,可以先借給你,迴頭你用人頭還即可。”
“多謝平安兄!”尉遲常興奮的雙手接過冊子。
他知道,這個冊子裏到底蘊含了多大的情分。
“對了,小心宇文亮,他功勞到手之後,俘虜反而不在乎了,小心哪幾千俘虜被他當做交易賣出去,成為破天禍患。”
說完之後,李平安便帶著隊伍暫時迴到七裏堡。
竟然得到了龍州刺史這個職務,還節製軍事,這對於外人來說,肯定是覺得缺乏公允,但對於李平安來說,絕對是夢寐以求的東西。
尤其是定南州和龍州毗鄰,李平安可以直接將一些見不得光的東西,遷徙到龍州去。
翌日,狗娃和黑娃,就帶著驢隊,開始沿著山路,運輸物資和人口了。
公孫縣令得知此事之後,非常震驚,哪怕知道李平安即便是做了龍州刺史,也不會放棄七裏堡,但依然跑過來勸說。
並且拍著胸脯保證,隻要李平安在玉林縣發展,他都會竭盡所能的扶持。
而蕭刺史更是親臨,向李平安表達了自己的態度,那就是隻要李平安願意放棄龍州刺史,他願意幫忙運作,三五年之內,讓李平安與尉遲常一樣,成為帝國伯爵。
蕭刺史的態度不可謂不誠懇,但李平安還是拒絕了。
別說定南州,便是嶺南道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之前不鬧災的時候,有一個大康王朝在嶺南道上不斷的吸血,老百姓可能還察覺不出來,亦或是即便是覺得不公平,也勉強能活下去。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是鬧災鬧得太厲害了。
朝廷一邊兒打壓嶺南道,一邊兒在嶺南道身上吸血,將來肯定是要出問題的。
繼續留在定南州,作為蕭刺史的援助,跟著一起發展定南州,肯定是會遭到多重打擊的。
光想一想,上一次搞個活字印刷術,就能整出上萬人的大混戰來,要不是公孫縣令自己可能都死翹翹了。
所以李平安的拒絕都不帶猶豫的。
龍州,朝廷竟然直接給了一州之地,雖然隻是名義上的,李平安也自信能闖出一片天來。
而尉遲常帶來的節度使、刺史的印璽,儀仗,他看完之後,眼睛都要亮了。
與別人而言,朝廷能給予的東西,自然是越多越好,什麽官職、實權、金銀財寶,恨不得朝廷喂到自己嘴裏。
但對李平安來說,這份羈縻州首領的任命,真的太好了。
因為他又雙手,可以去創造。
“平安兄,你別說胡話,龍州那是什麽地方?就沒有漢人,全都是僚人,你去那裏做刺史,別說給朝廷照常進貢了,連活命都難。”
“我和蕭刺史都知道你的本事,我們會給你想辦法的。”
尉遲常還以為李平安在賭氣。
“尉遲兄莫急。”李平安笑著說道,“你應該知道,我跟各地的僚人關係並不差,我做這個龍州刺史,反而是好事兒。”
“而且還節製龍州兵馬,這不是意味著我可以組建朝廷認可的正規軍了?”
相當於目前複雜的嶺南道的政治、軍事環境,李平安反而覺得,羈縻州這邊兒更加適合自己一點。
朝廷的聖旨下發之前,他就一直擔心,尉遲常他們整得那麽大,朝廷會不會將自己安置在軍隊,亦或是衙門裏。
那到時候真的很麻煩。
幸好,朝廷的某些大佬,幫自己解決了這個難題。
“可是這狗屁龍州刺史,就是個光杆刺史,要啥沒啥,你不僅要給朝廷進貢,還要防範地方上的僚人謀反.......”
“這有啥?”說道這裏,李平安忍不住笑道,“在我的地盤,你看看哪個僚人敢謀反?”
別人到了僚人的地盤,可能擔心僚人因為種種原因謀反。
但是李平安就完全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因為他跟僚人關係相當和睦,敢在他地盤謀反的僚人,根本不用李平安出手,他們僚人自己就能消滅了對方。
至於定期給朝廷進貢,那點東西,對於李平安來說,就跟毛毛雨一樣。
“平安兄,你竟然這麽想?”尉遲常問道。
“怎麽了?不行嗎?”李平安毫不猶豫地點頭,“伯爺,如果你沒啥事,我就準備去就任了。”
“啥?這就上任去了?”尉遲常一臉的震驚。
“這邊兒的水井該打的繼續打,剿匪該剿的肯定也不會停,但是你送我的三千天仙,還有我俘虜的大量的青壯,是需要地方安置的。”
“在南定州安置,肯定不行,蕭刺史頂不住這麽大的壓力。”
“但是我自己的龍州不一樣啊,翻過綿延的大山,就直接是我的地盤,我不去經營一番,我放著他幹什麽?”
“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多說什麽了。”尉遲常看出了李平安確實誌不在官場,也就不再挽迴,“龍州與定南州毗鄰,如果遇到什麽事情,你隻管發求援信,我會想盡一切辦法支援你的。”
“說到這個,我還真有一事相求。”
“平安兄請說。”
“我想找尉遲兄買人口,不論是男女老少,還是流民蠻夷,隻要你有人,我就願意花錢買。”
“平安兄,你買那麽多人做什麽?”
尉遲常好奇地問道。
“我之前做過調查,龍州總人口大約三十萬左右,而其中漢人不足萬人,此外龍州轄區內,山匪眾多,還有大量的南越蠻子藏匿其中,我若是想安穩下來,肯定要有自己的嫡係,不論是百姓,還是軍隊。”
李平安說道,“而你,我的好朋友,你肯定有機會做這個人販子的。”
“此事簡單!”尉遲常思索了片刻說道,“不光是我抓到的人口,就連軍中一些退伍的兵士,我也可以賣,不對,送給你。”
“這些年,因為戰爭觸犯軍規,亦或是受傷被迫離開軍中的兄弟不少,他們迴去之後,往往跟王豆子兄弟們一般,連吃飯的地方都沒有,若是平安兄能給他們一口飯吃,那真的是他們的福氣。”
“我知道伯爺,最近可能有很多事情要忙,但是我勸你先別忙。”
說著,李平安笑著拿出一副冊子,“咱們剛將南越沿線的城池毀壞大半,南越人肯定是要重新修繕的。據我所知,現在有大量的物資正從升龍源源不斷的運輸出來。”
“南越人這次吃了虧,肯定會先將城池修築好,然後想辦法報複你。”
“我覺得與其他們緩過勁兒來,不如你再去弄他一波。”
“這是我們的情報人員打探出來的物資運輸路線,沿著這條線突襲,肯定能起到不錯的效果。”
“我還準備了不少毒氣彈,可以先借給你,迴頭你用人頭還即可。”
“多謝平安兄!”尉遲常興奮的雙手接過冊子。
他知道,這個冊子裏到底蘊含了多大的情分。
“對了,小心宇文亮,他功勞到手之後,俘虜反而不在乎了,小心哪幾千俘虜被他當做交易賣出去,成為破天禍患。”
說完之後,李平安便帶著隊伍暫時迴到七裏堡。
竟然得到了龍州刺史這個職務,還節製軍事,這對於外人來說,肯定是覺得缺乏公允,但對於李平安來說,絕對是夢寐以求的東西。
尤其是定南州和龍州毗鄰,李平安可以直接將一些見不得光的東西,遷徙到龍州去。
翌日,狗娃和黑娃,就帶著驢隊,開始沿著山路,運輸物資和人口了。
公孫縣令得知此事之後,非常震驚,哪怕知道李平安即便是做了龍州刺史,也不會放棄七裏堡,但依然跑過來勸說。
並且拍著胸脯保證,隻要李平安在玉林縣發展,他都會竭盡所能的扶持。
而蕭刺史更是親臨,向李平安表達了自己的態度,那就是隻要李平安願意放棄龍州刺史,他願意幫忙運作,三五年之內,讓李平安與尉遲常一樣,成為帝國伯爵。
蕭刺史的態度不可謂不誠懇,但李平安還是拒絕了。
別說定南州,便是嶺南道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之前不鬧災的時候,有一個大康王朝在嶺南道上不斷的吸血,老百姓可能還察覺不出來,亦或是即便是覺得不公平,也勉強能活下去。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是鬧災鬧得太厲害了。
朝廷一邊兒打壓嶺南道,一邊兒在嶺南道身上吸血,將來肯定是要出問題的。
繼續留在定南州,作為蕭刺史的援助,跟著一起發展定南州,肯定是會遭到多重打擊的。
光想一想,上一次搞個活字印刷術,就能整出上萬人的大混戰來,要不是公孫縣令自己可能都死翹翹了。
所以李平安的拒絕都不帶猶豫的。
龍州,朝廷竟然直接給了一州之地,雖然隻是名義上的,李平安也自信能闖出一片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