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持節龍州諸軍事
當贅婿被休,我帶領全家荒年求生 作者:他們叫我王大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是,讓所有人倍感意外的是,在整個戰爭階段,作為不可或缺的核心人員,謀劃者、組織者之一的李平安,在聖旨之中,被一筆帶過了。
聽名號很響,使持節龍州諸軍事、龍州刺史。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不是,爵位沒有,金銀也沒有,然後讓李平安一個漢人去做羈縻州的首領?這是幹什麽?”
現在的龍州,非是前朝的龍州,他隻是名義上屬於大康,實際上是各僚人部落的地盤。
雖然持節州諸軍事、刺史聽起來好聽,但你隻要做了這個羈縻州的刺史,你就要按時節進貢,簡直就是要命的活計。
所以尉遲常第一時間站出來,給李平安鳴不平。
“伯爺是在質疑陛下的決斷嗎?”傳旨的內侍陰冷著笑道。
這話誰敢硬接。
尉遲常趕緊搖了搖頭,問道,“請問聖人撥給李平安的軍隊是那支軍隊,又準備再哪裏築城,修刺史府?準備遷徙多少百姓?”
大康自立國以來,也不是沒有派漢人官員去羈縻州擔任官員的先例。
但是因為需要管理一地的僚人,朝廷往往會派遣精兵強將輔佐,甚至還會拿銀子修建城池,作為刺史的駐地。
不然朝廷派過去的羈縻州首領,還沒做什麽,就被地方僚人殺了,對於朝廷的威嚴是個巨大的打擊。
同時也會遷徙一部分漢人百姓,供刺史管理,還可以自主調整賦稅。
這也是羈縻州漢人刺史,能夠活下去的手段,養軍隊的重要經濟來源。
龍州的情況非常複雜,作為與南越接壤的區域之一,隨時麵臨南越蠻子的侵襲。
而且李平安還起步就是刺史級別,所以如果想要穩穩當當的活下去,起碼朝廷要遷徙個幾萬百姓。
誰知道,內侍聽完之後,卻直白地搖頭說道,“由一介販夫走卒,直接晉升為刺史,是何等的榮耀,竟然還妄圖要軍隊和朝廷修刺史府?”
“這什麽都沒有?”
尉遲常眸子微微一縮,不由自主地攥緊了拳頭。
他以為朝廷晉升李平安為龍州刺史,節製州軍事,是因為李平安在之前的戰鬥中,表現出來的本事,以及跟僚人的關係,得到了朝廷的重視。
雖然有些磨難,但是最起碼的好處還是要給的。
現在才知道,朝廷就是單純的想要隨手打發了李平安而已。
就連蕭刺史都覺得朝廷的做法非常過分。
到底是執掌一州的刺史,在軍隊和官場打磨了大半輩子,城府比尉遲常深太多了,一看尉遲常手背上青筋暴起,就知道這家夥要惹事,趕忙上前領旨謝恩,並且給了內侍一大筆錢。
“不論是對待百姓,還是消滅賊寇,李平安都有天大的功勞,聖人怎麽能如此對待有功之士。”
待內侍走後,尉遲常一拳頭砸在桌子上,“就連宇文亮都拿到了潑天的賞賜,唯獨平安兄,竟然給了個羈縻州的刺史,還一點幫助都沒有。”
“朝廷這哪是封賞李平安,這是要人家命啊。到時候說不準,李家辛苦賺來的錢,還得拿出一大部分來,給朝廷進貢!”
“尉遲常,慎言!”
蕭刺史瞪了尉遲常一眼。
尉遲常這才發現左右有不少人,知道自己過於激動,說錯了話。
但依然不甘心地砸了一下子桌子,“為何如此?”
他都不知道,以後該如何麵對李平安。
“你我都是軍人出身,有些事情我也不必瞞著你,這裏有些族中長輩寫給我的書信,你一看就知道是怎麽迴事兒了?”
蕭刺史屏退左右,將尉遲常帶到了書房,拿出了兩封書信來,遞給了尉遲常。
尉遲常看了看之後,臉色瞬間變得無比難看,也瞬間明白了是怎麽迴事兒。
“大人,原來您早就知道了。”尉遲常問道。
“我看了信之後,有所預料,但是沒想到情況會如此的糟糕。”
大康朝現在朝堂的氛圍非常的亂,這一次嶺南道忽然打了勝仗,讓朝堂上的不少大佬們頗為忌憚,所以他們聯手起來,給聖人施壓。
不允許聖人賞賜這一次的核心人物李平安。
而皇帝也發現,這一次幫助李平安的諸多人物之中,竟然出現了獨孤傑的名字。
這讓聖人非常惱火,覺得自己當初饒了他們一命之後,他們竟然還敢到處亂竄,絲毫沒有消停的心思。
所以就同意了某個大臣的提議,將李平安送到龍州去。
當然,打了如此大的勝仗,朝廷不可能真的就一點都不表示了,諸如尉遲常、蕭刺史、宇文亮等人,隻要是出現在軍報上的名字,朝廷都給了相當大的賞賜。
“這次多少有些怪你,如果不是你讓獨孤傑出頭,聖人也不會過分關注此事,以至於打壓李平安。”蕭刺史無奈道。
“怪我?一個獨孤傑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主要還是平安兄的本事太大了,遭人妒忌了。”尉遲常惱火地說道。
蕭刺史說道,“朝中的大人物們,想看到的萬世不變,甘為牛馬的定南州。我們多次打擊南越蠻子,想盡辦法恢複民生,開發定南州,已經讓北邊兒不少大人物頭疼了。”
尉遲常點了點頭說道,“我似乎聽李平安說過,朝廷的想法是讓嶺南道萬年不變做朝廷的商品銷售地,什麽筆墨紙硯越貴越好,但不許嶺南道生產。”
“甚至於糧食最好嶺南道的百姓也生產不出來,這樣那些大家族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兼並嶺南道的土地,奴役剝削嶺南的百姓了。”
“這一次,打壓李平安,甚至將他趕到龍州去,其實就是怕我們把定南州搞得特別好,然後借助征戰的機會,讓定南州的日子越過越好。”
“立下赫赫戰功之人,得不到賞賜,反而隨時有性命之憂,如此大康,簡直就是笑話。”
尉遲常跟蕭刺史聊了一陣之後,一臉冷意地離開了書房。
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甚至於朝廷的聖旨都來了。
尉遲常即便是再不甘心,也隻能如實告訴李平安。
“平安兄,我知道這個結局對你很不好,你放心,我已經給我父親寫信,讓父親動用尉遲家族的力量,給您爭取一下。最起碼咱不要賞賜了,這龍州刺史不能做,一州之地的羈縻州首領,每年需要繳納的貢品,就不計其數,咱不幹這要命的活!”
尉遲常說道。
尉遲家在朝中頗有影響力,李平安這一次立下的功勞是實打實的。
其他人想要讓尉遲家不開口,打壓李平安,就必須彌補尉遲常,這也是尉遲常的位置,跟大風吹一樣往上跑的原因。
所以尉遲常說話的時候,心裏發虛的厲害,他感覺自己偷走了李平安的戰功一樣。
“不必這麽麻煩,我對這個結果,相當滿意。”
聽名號很響,使持節龍州諸軍事、龍州刺史。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不是,爵位沒有,金銀也沒有,然後讓李平安一個漢人去做羈縻州的首領?這是幹什麽?”
現在的龍州,非是前朝的龍州,他隻是名義上屬於大康,實際上是各僚人部落的地盤。
雖然持節州諸軍事、刺史聽起來好聽,但你隻要做了這個羈縻州的刺史,你就要按時節進貢,簡直就是要命的活計。
所以尉遲常第一時間站出來,給李平安鳴不平。
“伯爺是在質疑陛下的決斷嗎?”傳旨的內侍陰冷著笑道。
這話誰敢硬接。
尉遲常趕緊搖了搖頭,問道,“請問聖人撥給李平安的軍隊是那支軍隊,又準備再哪裏築城,修刺史府?準備遷徙多少百姓?”
大康自立國以來,也不是沒有派漢人官員去羈縻州擔任官員的先例。
但是因為需要管理一地的僚人,朝廷往往會派遣精兵強將輔佐,甚至還會拿銀子修建城池,作為刺史的駐地。
不然朝廷派過去的羈縻州首領,還沒做什麽,就被地方僚人殺了,對於朝廷的威嚴是個巨大的打擊。
同時也會遷徙一部分漢人百姓,供刺史管理,還可以自主調整賦稅。
這也是羈縻州漢人刺史,能夠活下去的手段,養軍隊的重要經濟來源。
龍州的情況非常複雜,作為與南越接壤的區域之一,隨時麵臨南越蠻子的侵襲。
而且李平安還起步就是刺史級別,所以如果想要穩穩當當的活下去,起碼朝廷要遷徙個幾萬百姓。
誰知道,內侍聽完之後,卻直白地搖頭說道,“由一介販夫走卒,直接晉升為刺史,是何等的榮耀,竟然還妄圖要軍隊和朝廷修刺史府?”
“這什麽都沒有?”
尉遲常眸子微微一縮,不由自主地攥緊了拳頭。
他以為朝廷晉升李平安為龍州刺史,節製州軍事,是因為李平安在之前的戰鬥中,表現出來的本事,以及跟僚人的關係,得到了朝廷的重視。
雖然有些磨難,但是最起碼的好處還是要給的。
現在才知道,朝廷就是單純的想要隨手打發了李平安而已。
就連蕭刺史都覺得朝廷的做法非常過分。
到底是執掌一州的刺史,在軍隊和官場打磨了大半輩子,城府比尉遲常深太多了,一看尉遲常手背上青筋暴起,就知道這家夥要惹事,趕忙上前領旨謝恩,並且給了內侍一大筆錢。
“不論是對待百姓,還是消滅賊寇,李平安都有天大的功勞,聖人怎麽能如此對待有功之士。”
待內侍走後,尉遲常一拳頭砸在桌子上,“就連宇文亮都拿到了潑天的賞賜,唯獨平安兄,竟然給了個羈縻州的刺史,還一點幫助都沒有。”
“朝廷這哪是封賞李平安,這是要人家命啊。到時候說不準,李家辛苦賺來的錢,還得拿出一大部分來,給朝廷進貢!”
“尉遲常,慎言!”
蕭刺史瞪了尉遲常一眼。
尉遲常這才發現左右有不少人,知道自己過於激動,說錯了話。
但依然不甘心地砸了一下子桌子,“為何如此?”
他都不知道,以後該如何麵對李平安。
“你我都是軍人出身,有些事情我也不必瞞著你,這裏有些族中長輩寫給我的書信,你一看就知道是怎麽迴事兒了?”
蕭刺史屏退左右,將尉遲常帶到了書房,拿出了兩封書信來,遞給了尉遲常。
尉遲常看了看之後,臉色瞬間變得無比難看,也瞬間明白了是怎麽迴事兒。
“大人,原來您早就知道了。”尉遲常問道。
“我看了信之後,有所預料,但是沒想到情況會如此的糟糕。”
大康朝現在朝堂的氛圍非常的亂,這一次嶺南道忽然打了勝仗,讓朝堂上的不少大佬們頗為忌憚,所以他們聯手起來,給聖人施壓。
不允許聖人賞賜這一次的核心人物李平安。
而皇帝也發現,這一次幫助李平安的諸多人物之中,竟然出現了獨孤傑的名字。
這讓聖人非常惱火,覺得自己當初饒了他們一命之後,他們竟然還敢到處亂竄,絲毫沒有消停的心思。
所以就同意了某個大臣的提議,將李平安送到龍州去。
當然,打了如此大的勝仗,朝廷不可能真的就一點都不表示了,諸如尉遲常、蕭刺史、宇文亮等人,隻要是出現在軍報上的名字,朝廷都給了相當大的賞賜。
“這次多少有些怪你,如果不是你讓獨孤傑出頭,聖人也不會過分關注此事,以至於打壓李平安。”蕭刺史無奈道。
“怪我?一個獨孤傑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主要還是平安兄的本事太大了,遭人妒忌了。”尉遲常惱火地說道。
蕭刺史說道,“朝中的大人物們,想看到的萬世不變,甘為牛馬的定南州。我們多次打擊南越蠻子,想盡辦法恢複民生,開發定南州,已經讓北邊兒不少大人物頭疼了。”
尉遲常點了點頭說道,“我似乎聽李平安說過,朝廷的想法是讓嶺南道萬年不變做朝廷的商品銷售地,什麽筆墨紙硯越貴越好,但不許嶺南道生產。”
“甚至於糧食最好嶺南道的百姓也生產不出來,這樣那些大家族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兼並嶺南道的土地,奴役剝削嶺南的百姓了。”
“這一次,打壓李平安,甚至將他趕到龍州去,其實就是怕我們把定南州搞得特別好,然後借助征戰的機會,讓定南州的日子越過越好。”
“立下赫赫戰功之人,得不到賞賜,反而隨時有性命之憂,如此大康,簡直就是笑話。”
尉遲常跟蕭刺史聊了一陣之後,一臉冷意地離開了書房。
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甚至於朝廷的聖旨都來了。
尉遲常即便是再不甘心,也隻能如實告訴李平安。
“平安兄,我知道這個結局對你很不好,你放心,我已經給我父親寫信,讓父親動用尉遲家族的力量,給您爭取一下。最起碼咱不要賞賜了,這龍州刺史不能做,一州之地的羈縻州首領,每年需要繳納的貢品,就不計其數,咱不幹這要命的活!”
尉遲常說道。
尉遲家在朝中頗有影響力,李平安這一次立下的功勞是實打實的。
其他人想要讓尉遲家不開口,打壓李平安,就必須彌補尉遲常,這也是尉遲常的位置,跟大風吹一樣往上跑的原因。
所以尉遲常說話的時候,心裏發虛的厲害,他感覺自己偷走了李平安的戰功一樣。
“不必這麽麻煩,我對這個結果,相當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