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賑災救民之法
當贅婿被休,我帶領全家荒年求生 作者:他們叫我王大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夜色漸深。
獨孤傑的加入給李家解決了許多麻煩。
其中一個便是,他憑借著他昔日在長安結交的大食國商人的人脈,通過海上絲路給李平安購買了一大批昆侖奴。
這導致李家的土地雖然多,但是壓力逐漸在減少。
夜晚剩下的活,李家人跟著忙活忙活就夠了。
大哥、二哥,甚至還有時間比試武藝,替老爺子放放鴨子什麽的。
唯一的缺點,就是大食商人手法忒幹淨了,這些昆侖奴,即便是經常清洗,身上也難免有尿騷味。
老太太一個勁兒地招唿,這些昆侖奴幹活的時候,離著莊稼遠點,別到時候弄得騷臭騷臭的,讓人沒法吃。
今年因為幹旱的緣故,地裏的莊稼收成著實有些很不好,往年一畝稻田可以收獲三百多斤稻子,今年即便是後續水跟上了,也隻剩下二百多斤左右。
李家的土地多,還包括山田,總共收糧三萬多斤。
這些糧食肯定是要交稅的,別人不交,李家也得交,一是看公孫縣令的名字,二是李家終究是實實在在過日子的老百姓。
大康的賦稅不算高,而李平安的老爺子是校尉,李平安是刺史,賦稅是有很大的減免的。
而且大嫂、二嫂也很會過日子,這用來交稅的糧食,比尋常的糧食要少曬不少,這樣盡可能保留一部分水分壓秤,怎麽也能省出一些糧食出來。
大哥李虎指揮著卡拉姆他們,將收拾好的稻穀,裝在麻袋裏,然後一袋袋扛到倉庫裏碼得整整齊齊。
後續肯定要趕著好天拿出去晾曬的。
這些稻穀對於李家來說非常重要,一來是製作雜麵的核心原材料之一,二來李平安前往龍州擔任刺史,也少不了糧食。
當然,李平安不可能僅僅指望著這些糧食來維係後續的發展,李平安人雖然還沒到龍州,但是他已經通過龍州的線,雇傭了一支南越人境內的僚人去搶劫糧食和人口。
作為代價,李平安給他們提供武器、鎧甲,乃是戰馬等物資。
目前雙方合作愉快,但李平安心裏很清楚,對方也是個徹頭徹尾的野心家,早晚又跟自己鬧崩了的一天。
二哥則指揮著不少昆侖奴,將稻草杆收集起來,將其捆起來,堆放成垛子。
這些垛子有大用,一來可以挑選合適的稻草編製草帽、床墊,此外也是製作雜麵解毒劑的重要原材料。
趙元懷親手經曆了一波殺豬,此時整個人有些不太好。
而尉遲雲英並沒有迴女營,而是無所事事地在李家院子閑逛,看著聚集在一起的人,知道他們是晚上要麽跟李平安匯報工作,要麽過來幹農活,便好奇的觀察。
他走到獨孤傑身邊兒,開口說道,“我兄長說了,你是長安一等一的賢才,讓我有機會見到你,可以跟你請教一些學問。”
“可你一個治理國家的大才,現在卻要跟一群老百姓整天混跡在一起,豈不是把大好的才華都浪費了?”
獨孤傑頭也不抬,“老百姓怎麽了?沒有老百姓耕耘,咱們誰也沒飯吃。之前我跟刺史有過一場辯論,他認為世家過於自私,動不動就講究血統而看不起老百姓,想要憑借家世而左右華夏,這非常不可取。”
“百姓雖然渺小而卑微,但千千萬萬的百姓,卻如同汪洋大海,你可以跟我一起幹。”
“就跟你先前給我出謀劃策一樣。”
尉遲雲英冷笑道,“我看你是閑的,老百姓短視,隨波逐流,沒有了世家,誰去帶頭繳納賦稅?誰來維係地方?”
“我跟你說,你們這群人的想法有的時候就太單純。自商周以來,伯侯分封,一直存在於華夏,即便是如今實行郡縣製,但朝廷又能管多少地方?”
“天下之大,總歸有朝廷說了不算的地方。隻要朝廷說了不算,就有分封,就有世家,這是改變不來的地方。”
“所以我見你有著歪心思,便勸你不如做點正事。比如說,將刺史培養成嶺南第一世家的家主。”
李平安聽著二人的交談,落座在椅子上,聽到尉遲雲英說要推著自己做嶺南第一世家,甚至想笑,他開口說道,“既然大家尚無睡意,不如我們來討論一個問題。”
尉遲雲英興衝衝道,“你說。”
“我們在嶺南,我便問一個關於嶺南的問題。”李平安喝著茶水,用手蘸水在桌子上畫了一幅簡易的輿圖,“今年嶺南道的災荒很厲害,世家收入驟減六成,百姓更是直接絕收。”
“百姓絕收就會變成流民,而世家減產則缺乏自衛的力量。”
“而如今,這四海之內,狼子野心者不勝枚舉,百姓往往會被三言兩語哄騙,參與謀反。屆時官府也好,世家也罷,甚至普通百姓,都會遭到屠戮。”
“現在如若你是當政之人,你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尉遲雲英接受過世家正統的教育,自然知道流民被反賊裹脅的危害。
前朝那麽強,就是沒管理好天災之下的流民起義。
她沒想到,李平安剛剛被朝廷擺了一道之後,依然在考慮這些事情。
看來,她真的有些小瞧李平安了。
李平安剛才問的問題,也是她跟兄長之前討論的。
尉遲雲英斟酌了一番之後,便開口說道,“這種事情,向來無非兩種處理方法,聯合鎮壓和安撫。”
“鎮壓則是朝廷聯合地方的實力派,諸如世家、豪強,甚至僚人一並合兵,剿殺那些反叛之人。”
“安撫則是救濟災民,廣設粥棚,然後想辦法組織他們開荒。”
李平安點了點頭,尉遲雲英所說的舉措,其實就是世家和朝廷的經典辦法,也就是所謂的牧民之術,隻要天災持續的時間不是足夠長,是有很大的概率,贏得災荒的。
當然,條件就是老百姓死一層又一層。
他看向獨孤傑,獨孤傑之前跟尉遲雲英的想法極其類似,但是自從投奔自己之後,被自己下放農村,跟尉遲雲英他們這段時間一樣,跟著老百姓幹了很長時間的活。
所以李平安希望他能從老百姓的角度思考問題。
尉遲雲英撇嘴道,“兄長,你看他作甚?他莫非還能有更好的法子嗎?當初獨孤傑在隴右賑災,用的大概就是剛才我說的法子。”
李平安繼續說道,“首先,朝廷能動用的力量,在不同的區域是不同的,諸如中原,關中,則強盛一些,朔方、河北、劍南、隴右則次之,至於嶺南則更次之。”
“你說的朝廷聯合地方勢力鎮壓流民,在北方,甚至於劍南,都有很強的可行性,但是嶺南不行,這邊兒很複雜,世家、豪強未必就願意配合朝廷,他們自己還想謀反呢?此外,還有虎視眈眈的南越,這些都是問題。”
“還有一點,鎮壓和安撫,即便是眼下可行,那也是解決一時的問題。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後續還會繼續爆發問題。”
尉遲雲英咧嘴道,“百姓貧困,土地多者不過三五十畝,尋常婚喪嫁娶,風寒疾病,哪怕是豐收年景都未必夠用,而天災之年,則更是艱難。”
“兄長不知道你想過一個問題沒有。”
李平安疑惑的看向他,“請講。”
尉遲雲英頷首道,“曆朝曆代,都有修百族譜,如果翻閱就能發現,即便是最末尾的姓氏,其家族也有三五個豪強人物,你知道為什麽嗎?”
“咱們華夏之大,不該隻有這些姓氏吧。”
李平安點頭道,“我知道你想說什麽,能夠傳承至今,即便是再窮的人,往上走上十幾代,也可能是皇親國戚,真正的窮人根本窮不了幾代,就徹底消失了。”
尉遲雲英搖頭道,“不全麵,何止是窮人,即便是世家,也會有旁支不斷消亡的。”
獨孤傑緩聲開口道,“你想說世家都在逐漸的消亡,更何況是百姓。有很多事情,即便是知道了根本,也無從改變。”
“這便是有些世家讓人厭惡的地方,總是覺得自己看透了天道,勸導百姓逆來順受,甚至還發明了地獄輪迴之類的奇葩邪說。”
“騙一騙老百姓,說隻要你們這輩子做善事,下輩子肯定就能大富大貴,真的是荒謬。”
“其實在我看來,很多問題是可以改變的。”
“什麽狗屁世家都在消亡,人如果逆來順受成這個樣子,還如何稱之為人?”
“朝廷如果荒唐無道,那就去推翻朝廷,衙門的官員如果腐敗,就想辦法去治吏,世家不做人事,就去消滅世家。”
“這世道不是一直如此麽?俠客劫富濟貧,官員清正廉潔,士兵悍不畏死,這世道如何不好?”
一邊兒一直不說話的李亮插嘴道,“孤獨先生,我覺得你說的很好,當然,我覺得我三叔一直在朝著這方麵努力。”
獨孤傑得意道,“刺史自然是極好的,我相信我的眼光。”
李雲開口道,“三叔的所作所為雖然好,但是目前也隻能輻射定南州以及龍州,我聽說其他的州縣,已經大規模出現人吃人了。”
“要知道,現在可是收莊稼的好時候,竟然大規模的出現人吃人,真的太恐怖了。”
李鯤吐了口吐沫,“反正種地也活不下去了,不如所有的窮人聯合起來,拿起鋤頭,砸了世家的豪宅大院,搶了他們的糧食。”
“世家再強,他們有幾個人,天底下還是窮人多。”
“連個孩子都這麽想,可見傳統的賑災和鎮壓的方式,很難在嶺南實施下去了。”獨孤傑感慨一聲說道,“我現在做了大人的幕僚,掌握了不少情報,有些地方,縣丞都準備帶頭造反了。”
“至於說朝廷的賑濟,現在朝堂很難,國庫裏拿不出錢糧來,最後還得靠大都督府,可實際情況是大都督府現在也很難。”
“而且官員腐敗,十萬貫錢拿出來,等到發到老百姓手裏,能有一萬貫就燒高香了。”
“所以目前來看,咱們家刺史大人,研究雜麵,尋找糧食替代品,打水井,反而是最積極的賑災方式。”
“我做過統計,單憑咱們家刺史的諸多手段,今年這幾個月,直接或者間接估計能活人數十萬人。”
“我覺得這也是朝廷不給刺史正常官職和爵位的原因,因為您活人的本事,相比於您的功勞,更恐怖。”
“朝廷寧可嶺南的百姓都餓死,也不願意看著您一個人救活他們。”
“即便是如此,我們也不能放棄救助百姓。”李雲接話,“朝堂之上就沒有幾個腦子正常的人,現在指望他們沒有多大的希望,但是我們李家的生意,還是要做的。”
“餓死了百姓,這生意跟誰去做去?”
李平安笑著說道,“你小子,這個時候,倒是算計起錢來了。”
尉遲雲英聽了獨孤傑的觀點之後,發現確實比自己的想的深更多了,但是他也察覺到了,在場眾人,包括獨孤傑對於世家的敵意。
但想想也確實如此,關心百姓的世家太少了。
可她作為跟著老百姓幹過一段時間農活的人,也明白,世家的存在,對於百姓的壓迫有多恐怖。
就算是世家不去欺負老百姓,單單是糧稅轉移這一條,就夠某些世家豪門去死了。
老百姓掌握著最少的土地,卻要肩負著最多的賦稅,他們能不造反麽?
他沉吟了一番說道,“嶺南道最好不要亂,李刺史現在初掌龍州,若是發展得好,甚至有可能將南越的不少土地收入囊中。”
“羈縻州的刺史,尤其是這種邊境線上的,是有相當的自主權的,隻要刺史能否放下漢人的身份,絕對能大有作為。”
“但這一切都需要定南州,等諸多基本盤的維持,我會寫信,勸我兄長,多招募當地的流民參軍,他們熟悉當地的情況,能夠有效地驅逐外來之人,防止他們作亂。”
一院子的人,各抒己見。
就連平日裏不怎麽開口的卡拉姆,也站在他們奴仆的角度,提供了屬於自己的看法。
一直到天色很晚,李平安宣布到此為止,大家都趕緊去睡覺。
晚上睡覺的時候,尉遲雲英夢見自己成為了一名將軍,被家族正式驅逐,連兄長都不要自己了。
在絕望之中,她看到了一個有著絕代風姿的男人,領著天下受苦受難的百姓殺入長安城。
她被他的風采折服,成為了他不可或缺的助手。
然後那些長安城的世家公卿看不起男人,看不起他們這支泥腿子的部隊。
憤怒的男人一日之間,踏盡公卿骨。
尉遲雲英甚至看到自己家族的長輩成為一具具屍體。
但是不知道為什麽,就感覺熱血沸騰,渾身都是勁兒。
“殺殺殺!”尉遲雲英激動地在睡夢中呐喊。
“尉遲小姐,您醒醒,您醒醒。”一邊兒的李靈婉,腦袋上頂著好幾個大包,看著賴床的尉遲雲英一臉的絕望。
女兵們都抓緊起床訓練了,她作為主將不起床不合適。
但是自己來喊她起床,她就揍自己,也太過分了。
尉遲雲英掙開眼睛,第一眼就看到了鼻青臉腫的李靈婉,接著就是李靈婉略顯豐滿的身姿。
“你幹什麽?”
“以後沒有我的允許,不許進入我的營房,滾出去!”
尉遲雲英一睜眼就看到大雷,很是不滿。
李靈婉很是無所謂,反正進不進入尉遲雲英的營房,她都是卑微的南越人。
他起身走到鐵鍋麵前,看著忙碌的姐妹們,“你們洗漱去吧,這裏交給我。”
獨孤傑的加入給李家解決了許多麻煩。
其中一個便是,他憑借著他昔日在長安結交的大食國商人的人脈,通過海上絲路給李平安購買了一大批昆侖奴。
這導致李家的土地雖然多,但是壓力逐漸在減少。
夜晚剩下的活,李家人跟著忙活忙活就夠了。
大哥、二哥,甚至還有時間比試武藝,替老爺子放放鴨子什麽的。
唯一的缺點,就是大食商人手法忒幹淨了,這些昆侖奴,即便是經常清洗,身上也難免有尿騷味。
老太太一個勁兒地招唿,這些昆侖奴幹活的時候,離著莊稼遠點,別到時候弄得騷臭騷臭的,讓人沒法吃。
今年因為幹旱的緣故,地裏的莊稼收成著實有些很不好,往年一畝稻田可以收獲三百多斤稻子,今年即便是後續水跟上了,也隻剩下二百多斤左右。
李家的土地多,還包括山田,總共收糧三萬多斤。
這些糧食肯定是要交稅的,別人不交,李家也得交,一是看公孫縣令的名字,二是李家終究是實實在在過日子的老百姓。
大康的賦稅不算高,而李平安的老爺子是校尉,李平安是刺史,賦稅是有很大的減免的。
而且大嫂、二嫂也很會過日子,這用來交稅的糧食,比尋常的糧食要少曬不少,這樣盡可能保留一部分水分壓秤,怎麽也能省出一些糧食出來。
大哥李虎指揮著卡拉姆他們,將收拾好的稻穀,裝在麻袋裏,然後一袋袋扛到倉庫裏碼得整整齊齊。
後續肯定要趕著好天拿出去晾曬的。
這些稻穀對於李家來說非常重要,一來是製作雜麵的核心原材料之一,二來李平安前往龍州擔任刺史,也少不了糧食。
當然,李平安不可能僅僅指望著這些糧食來維係後續的發展,李平安人雖然還沒到龍州,但是他已經通過龍州的線,雇傭了一支南越人境內的僚人去搶劫糧食和人口。
作為代價,李平安給他們提供武器、鎧甲,乃是戰馬等物資。
目前雙方合作愉快,但李平安心裏很清楚,對方也是個徹頭徹尾的野心家,早晚又跟自己鬧崩了的一天。
二哥則指揮著不少昆侖奴,將稻草杆收集起來,將其捆起來,堆放成垛子。
這些垛子有大用,一來可以挑選合適的稻草編製草帽、床墊,此外也是製作雜麵解毒劑的重要原材料。
趙元懷親手經曆了一波殺豬,此時整個人有些不太好。
而尉遲雲英並沒有迴女營,而是無所事事地在李家院子閑逛,看著聚集在一起的人,知道他們是晚上要麽跟李平安匯報工作,要麽過來幹農活,便好奇的觀察。
他走到獨孤傑身邊兒,開口說道,“我兄長說了,你是長安一等一的賢才,讓我有機會見到你,可以跟你請教一些學問。”
“可你一個治理國家的大才,現在卻要跟一群老百姓整天混跡在一起,豈不是把大好的才華都浪費了?”
獨孤傑頭也不抬,“老百姓怎麽了?沒有老百姓耕耘,咱們誰也沒飯吃。之前我跟刺史有過一場辯論,他認為世家過於自私,動不動就講究血統而看不起老百姓,想要憑借家世而左右華夏,這非常不可取。”
“百姓雖然渺小而卑微,但千千萬萬的百姓,卻如同汪洋大海,你可以跟我一起幹。”
“就跟你先前給我出謀劃策一樣。”
尉遲雲英冷笑道,“我看你是閑的,老百姓短視,隨波逐流,沒有了世家,誰去帶頭繳納賦稅?誰來維係地方?”
“我跟你說,你們這群人的想法有的時候就太單純。自商周以來,伯侯分封,一直存在於華夏,即便是如今實行郡縣製,但朝廷又能管多少地方?”
“天下之大,總歸有朝廷說了不算的地方。隻要朝廷說了不算,就有分封,就有世家,這是改變不來的地方。”
“所以我見你有著歪心思,便勸你不如做點正事。比如說,將刺史培養成嶺南第一世家的家主。”
李平安聽著二人的交談,落座在椅子上,聽到尉遲雲英說要推著自己做嶺南第一世家,甚至想笑,他開口說道,“既然大家尚無睡意,不如我們來討論一個問題。”
尉遲雲英興衝衝道,“你說。”
“我們在嶺南,我便問一個關於嶺南的問題。”李平安喝著茶水,用手蘸水在桌子上畫了一幅簡易的輿圖,“今年嶺南道的災荒很厲害,世家收入驟減六成,百姓更是直接絕收。”
“百姓絕收就會變成流民,而世家減產則缺乏自衛的力量。”
“而如今,這四海之內,狼子野心者不勝枚舉,百姓往往會被三言兩語哄騙,參與謀反。屆時官府也好,世家也罷,甚至普通百姓,都會遭到屠戮。”
“現在如若你是當政之人,你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尉遲雲英接受過世家正統的教育,自然知道流民被反賊裹脅的危害。
前朝那麽強,就是沒管理好天災之下的流民起義。
她沒想到,李平安剛剛被朝廷擺了一道之後,依然在考慮這些事情。
看來,她真的有些小瞧李平安了。
李平安剛才問的問題,也是她跟兄長之前討論的。
尉遲雲英斟酌了一番之後,便開口說道,“這種事情,向來無非兩種處理方法,聯合鎮壓和安撫。”
“鎮壓則是朝廷聯合地方的實力派,諸如世家、豪強,甚至僚人一並合兵,剿殺那些反叛之人。”
“安撫則是救濟災民,廣設粥棚,然後想辦法組織他們開荒。”
李平安點了點頭,尉遲雲英所說的舉措,其實就是世家和朝廷的經典辦法,也就是所謂的牧民之術,隻要天災持續的時間不是足夠長,是有很大的概率,贏得災荒的。
當然,條件就是老百姓死一層又一層。
他看向獨孤傑,獨孤傑之前跟尉遲雲英的想法極其類似,但是自從投奔自己之後,被自己下放農村,跟尉遲雲英他們這段時間一樣,跟著老百姓幹了很長時間的活。
所以李平安希望他能從老百姓的角度思考問題。
尉遲雲英撇嘴道,“兄長,你看他作甚?他莫非還能有更好的法子嗎?當初獨孤傑在隴右賑災,用的大概就是剛才我說的法子。”
李平安繼續說道,“首先,朝廷能動用的力量,在不同的區域是不同的,諸如中原,關中,則強盛一些,朔方、河北、劍南、隴右則次之,至於嶺南則更次之。”
“你說的朝廷聯合地方勢力鎮壓流民,在北方,甚至於劍南,都有很強的可行性,但是嶺南不行,這邊兒很複雜,世家、豪強未必就願意配合朝廷,他們自己還想謀反呢?此外,還有虎視眈眈的南越,這些都是問題。”
“還有一點,鎮壓和安撫,即便是眼下可行,那也是解決一時的問題。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後續還會繼續爆發問題。”
尉遲雲英咧嘴道,“百姓貧困,土地多者不過三五十畝,尋常婚喪嫁娶,風寒疾病,哪怕是豐收年景都未必夠用,而天災之年,則更是艱難。”
“兄長不知道你想過一個問題沒有。”
李平安疑惑的看向他,“請講。”
尉遲雲英頷首道,“曆朝曆代,都有修百族譜,如果翻閱就能發現,即便是最末尾的姓氏,其家族也有三五個豪強人物,你知道為什麽嗎?”
“咱們華夏之大,不該隻有這些姓氏吧。”
李平安點頭道,“我知道你想說什麽,能夠傳承至今,即便是再窮的人,往上走上十幾代,也可能是皇親國戚,真正的窮人根本窮不了幾代,就徹底消失了。”
尉遲雲英搖頭道,“不全麵,何止是窮人,即便是世家,也會有旁支不斷消亡的。”
獨孤傑緩聲開口道,“你想說世家都在逐漸的消亡,更何況是百姓。有很多事情,即便是知道了根本,也無從改變。”
“這便是有些世家讓人厭惡的地方,總是覺得自己看透了天道,勸導百姓逆來順受,甚至還發明了地獄輪迴之類的奇葩邪說。”
“騙一騙老百姓,說隻要你們這輩子做善事,下輩子肯定就能大富大貴,真的是荒謬。”
“其實在我看來,很多問題是可以改變的。”
“什麽狗屁世家都在消亡,人如果逆來順受成這個樣子,還如何稱之為人?”
“朝廷如果荒唐無道,那就去推翻朝廷,衙門的官員如果腐敗,就想辦法去治吏,世家不做人事,就去消滅世家。”
“這世道不是一直如此麽?俠客劫富濟貧,官員清正廉潔,士兵悍不畏死,這世道如何不好?”
一邊兒一直不說話的李亮插嘴道,“孤獨先生,我覺得你說的很好,當然,我覺得我三叔一直在朝著這方麵努力。”
獨孤傑得意道,“刺史自然是極好的,我相信我的眼光。”
李雲開口道,“三叔的所作所為雖然好,但是目前也隻能輻射定南州以及龍州,我聽說其他的州縣,已經大規模出現人吃人了。”
“要知道,現在可是收莊稼的好時候,竟然大規模的出現人吃人,真的太恐怖了。”
李鯤吐了口吐沫,“反正種地也活不下去了,不如所有的窮人聯合起來,拿起鋤頭,砸了世家的豪宅大院,搶了他們的糧食。”
“世家再強,他們有幾個人,天底下還是窮人多。”
“連個孩子都這麽想,可見傳統的賑災和鎮壓的方式,很難在嶺南實施下去了。”獨孤傑感慨一聲說道,“我現在做了大人的幕僚,掌握了不少情報,有些地方,縣丞都準備帶頭造反了。”
“至於說朝廷的賑濟,現在朝堂很難,國庫裏拿不出錢糧來,最後還得靠大都督府,可實際情況是大都督府現在也很難。”
“而且官員腐敗,十萬貫錢拿出來,等到發到老百姓手裏,能有一萬貫就燒高香了。”
“所以目前來看,咱們家刺史大人,研究雜麵,尋找糧食替代品,打水井,反而是最積極的賑災方式。”
“我做過統計,單憑咱們家刺史的諸多手段,今年這幾個月,直接或者間接估計能活人數十萬人。”
“我覺得這也是朝廷不給刺史正常官職和爵位的原因,因為您活人的本事,相比於您的功勞,更恐怖。”
“朝廷寧可嶺南的百姓都餓死,也不願意看著您一個人救活他們。”
“即便是如此,我們也不能放棄救助百姓。”李雲接話,“朝堂之上就沒有幾個腦子正常的人,現在指望他們沒有多大的希望,但是我們李家的生意,還是要做的。”
“餓死了百姓,這生意跟誰去做去?”
李平安笑著說道,“你小子,這個時候,倒是算計起錢來了。”
尉遲雲英聽了獨孤傑的觀點之後,發現確實比自己的想的深更多了,但是他也察覺到了,在場眾人,包括獨孤傑對於世家的敵意。
但想想也確實如此,關心百姓的世家太少了。
可她作為跟著老百姓幹過一段時間農活的人,也明白,世家的存在,對於百姓的壓迫有多恐怖。
就算是世家不去欺負老百姓,單單是糧稅轉移這一條,就夠某些世家豪門去死了。
老百姓掌握著最少的土地,卻要肩負著最多的賦稅,他們能不造反麽?
他沉吟了一番說道,“嶺南道最好不要亂,李刺史現在初掌龍州,若是發展得好,甚至有可能將南越的不少土地收入囊中。”
“羈縻州的刺史,尤其是這種邊境線上的,是有相當的自主權的,隻要刺史能否放下漢人的身份,絕對能大有作為。”
“但這一切都需要定南州,等諸多基本盤的維持,我會寫信,勸我兄長,多招募當地的流民參軍,他們熟悉當地的情況,能夠有效地驅逐外來之人,防止他們作亂。”
一院子的人,各抒己見。
就連平日裏不怎麽開口的卡拉姆,也站在他們奴仆的角度,提供了屬於自己的看法。
一直到天色很晚,李平安宣布到此為止,大家都趕緊去睡覺。
晚上睡覺的時候,尉遲雲英夢見自己成為了一名將軍,被家族正式驅逐,連兄長都不要自己了。
在絕望之中,她看到了一個有著絕代風姿的男人,領著天下受苦受難的百姓殺入長安城。
她被他的風采折服,成為了他不可或缺的助手。
然後那些長安城的世家公卿看不起男人,看不起他們這支泥腿子的部隊。
憤怒的男人一日之間,踏盡公卿骨。
尉遲雲英甚至看到自己家族的長輩成為一具具屍體。
但是不知道為什麽,就感覺熱血沸騰,渾身都是勁兒。
“殺殺殺!”尉遲雲英激動地在睡夢中呐喊。
“尉遲小姐,您醒醒,您醒醒。”一邊兒的李靈婉,腦袋上頂著好幾個大包,看著賴床的尉遲雲英一臉的絕望。
女兵們都抓緊起床訓練了,她作為主將不起床不合適。
但是自己來喊她起床,她就揍自己,也太過分了。
尉遲雲英掙開眼睛,第一眼就看到了鼻青臉腫的李靈婉,接著就是李靈婉略顯豐滿的身姿。
“你幹什麽?”
“以後沒有我的允許,不許進入我的營房,滾出去!”
尉遲雲英一睜眼就看到大雷,很是不滿。
李靈婉很是無所謂,反正進不進入尉遲雲英的營房,她都是卑微的南越人。
他起身走到鐵鍋麵前,看著忙碌的姐妹們,“你們洗漱去吧,這裏交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