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劉備投袁紹
三國:劉備前腳剛走,我就來青州 作者:家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天,他正在衙署處理公務。士兵來報:“報,有鄉間百姓來報,說曆城南三十裏外有一支軍隊,兵力約近千人,似乎正向這邊過來。”
濟南國民生良好,百姓生活安定,陳炎也得民心。百姓一發現異樣,就來報當地官府。
“有大軍過來,百姓來報的?這軍隊是什麽身份,有何目的?有沒有擄掠百姓?”管亥一連串的問題問過來,
“大軍士兵衣衫襤褸,目前還不知身份,已派斥候去查探了,但還沒有迴報。不過,他們倒沒有擄掠百姓。”
“好,再去探。”
過了一個時辰,士兵再次來報:“報,軍隊的來曆已查明,是徐州劉備的軍隊。”
“劉備?他怎麽會在這裏?”
士兵自然不能迴答這個問題。
管亥想了想,傳令下去:“大軍集結,隨我一起去,將劉備驅出曆城。”
話說曹操攻打下邳,劉備抵抗不了,戰敗而逃。此時的劉備已是狼狽至極,家人下落不明,手下大將關羽好像還被曹操給抓了。他和張飛逃出來後,帶著不足一千殘兵敗將,北上進入魯國境內。
可是,魯國已經是曹操的地盤了。他不敢久留,隻好率軍繼續北上,進入泰山郡,從山脈中穿過,到達濟南曆城附近。一路上,軍中糧食不多,隻好在泰山郡擄掠了幾個村莊,獲得一些糧草。
“大哥,今我等要想哪裏?”
劉備憂心忡忡,也沒有個主意:“我本想去青州,投靠陳炎,可是,陳炎與曹操一向交好,隻怕他與曹操合謀,反抓了我,以我為籌碼,故而我憂慮重重。”
“那就不投便是。”張飛頭腦簡單,似乎沒有意識到,劉備並沒有太多選擇。如果劉備不想投陳炎,那隻能去投袁紹了。
“是呀,我正是有這憂慮,故想去投袁紹,去年袁紹大軍於易京大勝公孫瓚。”說起公孫瓚,劉備心裏不禁一陣感傷,畢竟他曾在公孫瓚那裏待了一段時間。然而,以他的處境,也無心惆悵:“今袁紹兵強馬壯,與曹操素來不睦,故我想去投袁紹,待他日有時機,再與曹操交戰,以報丟徐州之恨。”
“隻是,我等在泰山郡,想去冀州,得在東郡附近渡過黃河,可是以如今狀況,想渡過黃河可不容易呀。若走濟南方向,又擔心陳炎刁難於我。”
孫乾去過東平陵,知道東平陵繁華,非六七年前可比。雖然他沒把差事辦成,但不影響他對東平陵有好感。
“主公,以我看,不如從濟南渡過黃河。曹操乃主公之敵,一旦發現主公在泰山,必不會放過主公,陳炎與主公並無仇怨,當不至於與主公翻臉。”
“嗯,公佑說得有理。”
“報……曆城出兵了,兵力兩千,向我軍而來。”一個士兵跑來,劉備久經沙場,就算在落魄之時,行軍也不會忘記派斥侯警戒周邊。
“曆城出兵了?其意欲何為?”
“想必是我軍進入曆城之境,曆城守將恐慌,故而出兵。”
劉備不理孫乾,又問士兵:“曆城守將是誰?”
“旗幟上是個管字,但不知是誰。”
“管字,莫非是管亥?”劉備微微吃驚,n年前管亥率黃巾軍圍攻北海,他曾率軍支援,與管亥幹過一架。這個時代,姓管的人不多,更何況他早就聽說管亥投了陳炎,此時自然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官亥。
張飛滿不在乎:“原來是管亥,他來了正好,我正想破他大軍!”
劉備無語了:“三弟,管亥率兩千精兵而來,我軍兵力不足千,士兵又饑腸轆轆,如何能與之交戰?”他想了想又說:“我與管亥不睦,其來勢洶洶,必是對我不利,我還是避其鋒芒,就先去東郡方向吧。”
“大哥,怕他作甚?”
“三弟,先避開其軍,過了黃河,到冀州就安全了。”
張飛自然聽從命令,劉備率軍後撤,避開管亥,又往東郡方向而去。管刻看到劉備自己跑路了,他達到了目的,自然也不再追擊。
幾天之後,劉備率軍來到黃河岸邊,渡河也是難題,走渡口肯定是不可能的,這裏可是曹操的地盤。
好在劉備走南闖北多年,經驗還是有的。他的士兵都是下邳一帶的人,下邳河流眾多,士兵大多會遊水。
他讓士兵做了幾個竹筏,把物資在竹筏上,運到對岸。不懂遊水的士兵也坐竹筏過去,懂遊水的,就直接遊過去。折騰了一天時間,大軍總算渡過了黃河。
隨後,劉備清點了一下糧食,還夠吃七八天時間,這裏距離鄴城隻有兩百多裏,正好可以撐到鄴城,不用再去擄掠了。他派孫乾先去鄴城打點一番,探一探袁紹的口氣。
幾天之後,孫乾迴來了。他告知劉備,袁紹對他的到來表示熱烈地歡迎,已經親自來到距離鄴城不足百裏的魏縣,準備迎接劉備。
袁紹也是盡力了,他本來想著,為了表達對讓劉備來到冀州的歡迎,他願意出鄴城三百裏迎接。可是他拿出輿圖看了一下,鄴城南麵、東南麵三百裏遠全是曹操的地盤,東麵三百裏遠是陳炎的地盤,那都是他不能去的地方。他隻好來到鄴城東麵八十裏左右的魏縣,迎接劉備,距離是短了,儀式上再隆重的,彌補一下。
跟著袁紹來到鄴城後,袁紹又二話不說,先送上一批錢糧,劉備感動得是一陣熱淚盈眶。
在鄴城待了十幾天時間,劉備逐漸了解了當前戰事,他也是大吃一驚。陳炎竟這麽厲害了,敢率軍攻打安平郡?
想到自己又吃又拿,靠袁紹養著,劉備也有點不好意思。於是,他主動去找袁紹。
“我兵敗徐州,得明公收留,對明公感激不盡,今明公要防範曹操,又要與陳炎交戰,若用得著我的地方,明公盡管提,我必會為袁公效死力。”
“玄德不用著急,今我與陳炎大戰,戰事膠著,我正等著把麥收割了,囤積糧食,再出兵擊敗陳炎,屆時你隨軍便是。”
“多謝明公。”
濟南國民生良好,百姓生活安定,陳炎也得民心。百姓一發現異樣,就來報當地官府。
“有大軍過來,百姓來報的?這軍隊是什麽身份,有何目的?有沒有擄掠百姓?”管亥一連串的問題問過來,
“大軍士兵衣衫襤褸,目前還不知身份,已派斥候去查探了,但還沒有迴報。不過,他們倒沒有擄掠百姓。”
“好,再去探。”
過了一個時辰,士兵再次來報:“報,軍隊的來曆已查明,是徐州劉備的軍隊。”
“劉備?他怎麽會在這裏?”
士兵自然不能迴答這個問題。
管亥想了想,傳令下去:“大軍集結,隨我一起去,將劉備驅出曆城。”
話說曹操攻打下邳,劉備抵抗不了,戰敗而逃。此時的劉備已是狼狽至極,家人下落不明,手下大將關羽好像還被曹操給抓了。他和張飛逃出來後,帶著不足一千殘兵敗將,北上進入魯國境內。
可是,魯國已經是曹操的地盤了。他不敢久留,隻好率軍繼續北上,進入泰山郡,從山脈中穿過,到達濟南曆城附近。一路上,軍中糧食不多,隻好在泰山郡擄掠了幾個村莊,獲得一些糧草。
“大哥,今我等要想哪裏?”
劉備憂心忡忡,也沒有個主意:“我本想去青州,投靠陳炎,可是,陳炎與曹操一向交好,隻怕他與曹操合謀,反抓了我,以我為籌碼,故而我憂慮重重。”
“那就不投便是。”張飛頭腦簡單,似乎沒有意識到,劉備並沒有太多選擇。如果劉備不想投陳炎,那隻能去投袁紹了。
“是呀,我正是有這憂慮,故想去投袁紹,去年袁紹大軍於易京大勝公孫瓚。”說起公孫瓚,劉備心裏不禁一陣感傷,畢竟他曾在公孫瓚那裏待了一段時間。然而,以他的處境,也無心惆悵:“今袁紹兵強馬壯,與曹操素來不睦,故我想去投袁紹,待他日有時機,再與曹操交戰,以報丟徐州之恨。”
“隻是,我等在泰山郡,想去冀州,得在東郡附近渡過黃河,可是以如今狀況,想渡過黃河可不容易呀。若走濟南方向,又擔心陳炎刁難於我。”
孫乾去過東平陵,知道東平陵繁華,非六七年前可比。雖然他沒把差事辦成,但不影響他對東平陵有好感。
“主公,以我看,不如從濟南渡過黃河。曹操乃主公之敵,一旦發現主公在泰山,必不會放過主公,陳炎與主公並無仇怨,當不至於與主公翻臉。”
“嗯,公佑說得有理。”
“報……曆城出兵了,兵力兩千,向我軍而來。”一個士兵跑來,劉備久經沙場,就算在落魄之時,行軍也不會忘記派斥侯警戒周邊。
“曆城出兵了?其意欲何為?”
“想必是我軍進入曆城之境,曆城守將恐慌,故而出兵。”
劉備不理孫乾,又問士兵:“曆城守將是誰?”
“旗幟上是個管字,但不知是誰。”
“管字,莫非是管亥?”劉備微微吃驚,n年前管亥率黃巾軍圍攻北海,他曾率軍支援,與管亥幹過一架。這個時代,姓管的人不多,更何況他早就聽說管亥投了陳炎,此時自然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官亥。
張飛滿不在乎:“原來是管亥,他來了正好,我正想破他大軍!”
劉備無語了:“三弟,管亥率兩千精兵而來,我軍兵力不足千,士兵又饑腸轆轆,如何能與之交戰?”他想了想又說:“我與管亥不睦,其來勢洶洶,必是對我不利,我還是避其鋒芒,就先去東郡方向吧。”
“大哥,怕他作甚?”
“三弟,先避開其軍,過了黃河,到冀州就安全了。”
張飛自然聽從命令,劉備率軍後撤,避開管亥,又往東郡方向而去。管刻看到劉備自己跑路了,他達到了目的,自然也不再追擊。
幾天之後,劉備率軍來到黃河岸邊,渡河也是難題,走渡口肯定是不可能的,這裏可是曹操的地盤。
好在劉備走南闖北多年,經驗還是有的。他的士兵都是下邳一帶的人,下邳河流眾多,士兵大多會遊水。
他讓士兵做了幾個竹筏,把物資在竹筏上,運到對岸。不懂遊水的士兵也坐竹筏過去,懂遊水的,就直接遊過去。折騰了一天時間,大軍總算渡過了黃河。
隨後,劉備清點了一下糧食,還夠吃七八天時間,這裏距離鄴城隻有兩百多裏,正好可以撐到鄴城,不用再去擄掠了。他派孫乾先去鄴城打點一番,探一探袁紹的口氣。
幾天之後,孫乾迴來了。他告知劉備,袁紹對他的到來表示熱烈地歡迎,已經親自來到距離鄴城不足百裏的魏縣,準備迎接劉備。
袁紹也是盡力了,他本來想著,為了表達對讓劉備來到冀州的歡迎,他願意出鄴城三百裏迎接。可是他拿出輿圖看了一下,鄴城南麵、東南麵三百裏遠全是曹操的地盤,東麵三百裏遠是陳炎的地盤,那都是他不能去的地方。他隻好來到鄴城東麵八十裏左右的魏縣,迎接劉備,距離是短了,儀式上再隆重的,彌補一下。
跟著袁紹來到鄴城後,袁紹又二話不說,先送上一批錢糧,劉備感動得是一陣熱淚盈眶。
在鄴城待了十幾天時間,劉備逐漸了解了當前戰事,他也是大吃一驚。陳炎竟這麽厲害了,敢率軍攻打安平郡?
想到自己又吃又拿,靠袁紹養著,劉備也有點不好意思。於是,他主動去找袁紹。
“我兵敗徐州,得明公收留,對明公感激不盡,今明公要防範曹操,又要與陳炎交戰,若用得著我的地方,明公盡管提,我必會為袁公效死力。”
“玄德不用著急,今我與陳炎大戰,戰事膠著,我正等著把麥收割了,囤積糧食,再出兵擊敗陳炎,屆時你隨軍便是。”
“多謝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