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縣。
郡守府。
酒宴未散,燭影搖紅。
絲竹亂耳,劍器嗡鳴。
空氣中彌漫著奢靡與歡悅。
天水郡太守馬遵,步履踉蹌,似醉非醉,口中吟誦:“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
每誦一句,劍鞘擊地一聲。
又有宴中名士擊掌為節,狀若諂媚。
倒不是眾名士欽佩馬遵的詩才,而是馬遵吟誦的詩正是曹丕的《燕歌行》,諂媚也是對曹丕的諂媚。
正興致昂揚間。
功曹梁緒匆匆而來。
“府君!”
梁緒輕唿一聲。
見馬遵似乎是沒有聽到,梁緒又近前唿了一聲。
如此距離,即便有聲樂雜聲,也能入馬遵耳中。
然而。
馬遵依舊如沒聽見一般,自顧自的在那一邊舞劍一邊吟誦曹丕的《燕歌行》。
梁緒無奈,隻能大聲唿喊。
聲樂漸停。
眾名士紛紛看向梁緒,麵有不滿。
馬遵的臉色也變得難看,沉聲喝道:“梁緒,你是沒聽見我在吟誦陛下的《燕歌行》嗎?誰讓你無事驚擾的?”
梁緒暗暗握緊了拳頭。
我這是無事嗎?
若真無事,我才懶得來!
按捺內心的火氣,梁緒湊近低聲:“府君,緊急軍情,漢軍奇襲了祁山,已經兵入上邽了。”
馬遵怪異的瞥了一眼梁緒,麵向宴席眾名士而笑:“諸位,梁功曹方才說,‘漢軍奇襲了祁山,已經兵入上邽了’,哈哈哈哈!”
宴席眾名士也紛紛笑了起來。
“梁功曹這是去了何處獨飲?怎開始胡言亂語說醉話了?郭刺史在祁山部署了驍將石重駐守,以祁山險要,雖千、萬人亦能擋也!”
“府君啊,梁功曹這是怪你沒宴請他同樂啊,雖說天水多下品,但以梁功曹的才學家世,也勉強能晉為中品,亦可同宴也。”
“既然梁功曹人都來了,府君就讓梁功曹也入席吧,接著奏樂,接著舞!”
“.”
眾名士的笑聲,以及那再起的聲樂,聽得梁緒更是火大。
梁緒也不再低聲下氣了,昂頭揚聲:“府君!我沒胡言亂語!駐守祁山的曲長張青暈倒在城門,胳膊上還中了一箭!
暈倒前口稱‘西縣令胡林反叛,勾結漢軍奇襲了祁山,守將石重為漢將魏延斬殺!”
話音一落。
原本再起的聲樂瞬間變得安靜,眾名士的笑聲也戛然而止。
馬遵的臉色再度陰沉,將手中的劍狠狠的摔在地上:“胡林狗賊,竟敢反叛,豈有此理!”
早兩日前。
馬遵就收到了上邽守將州泰聲稱“西縣可能有變故”的傳訊,但馬遵並未當迴事,反而覺得州泰太死板了。
寒冬季節,待在屋子裏烤著火都不怎麽暖和,漢軍又怎麽可能對天水郡用兵?
難道漢軍就不怕寒冷嗎?
馬遵都已經構思好了今冬再納兩房小妾,專門用於暖床。
結果。
梁緒卻跑來告訴馬遵:漢軍奇襲了祁山,已經兵入上邽了!
更還有個祁山的曲長帶著箭傷,來證明情報的真實性。
“立即召集兵馬!”
馬遵咬牙切齒,任誰都能聽出馬遵那滿口的怨恨。
在冀縣待得好好的,本可以接著奏樂接著舞,結果現在還得披掛上陣,帶著兵馬去救上邽!
從內心上講:馬遵是真不想救。
在冀縣守城可比跑個六七十裏路去救上邽輕鬆多了。
然而。
漢軍一路奇襲祁山,勢如破竹的殺到上邽,身為天水郡太守的馬遵不出兵增援上邽,怎麽看都不合理。
甚至於還會被猜忌:莫非你這個天水太守,也被漢軍誘降了?
一個時辰後。
馬遵帶了五千兵馬出城前往上邽,留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守冀縣。
剛行不久。
後方一騎追上高唿:“馬太守且慢行!”
馬遵策馬止住,定睛一看,卻是本郡郎中薑維。
“伯約不在家侍母,來尋我何事?”馬遵暗暗蹙眉,看向薑維的眼神也多了幾分猜疑。
薑維雖有才,但馬遵對薑維並無多少好感。
隻因馬遵初上任時為了拉攏冀縣大族,曾打算表薑維為將。
結果薑維以“郡中衣冠,不願為將”為由拒絕了馬遵。
潛意思就是:雖然我幼年喪父,但我薑家也是有身份的,你表我為將,意欲何為?
馬遵雖感顏麵大失但又不得不笑臉相迎,隻能再表薑維郎中一職,享參議軍事之權。
本想著這樣就能拉攏薑維了,不曾想馬遵又得知薑維“陰養死士,不修布衣之業”且私下與人閑聊的時候都談論的是“功名”。
好家夥!
我表你為將,你說你不願為將;我表你為郎中,你陰養死士。
這是想幹什麽?
馬遵本就疑心重,自此後對薑維就更疑心了。
“太守可是要增援上邽?”薑維似是沒覺察到馬遵的神態變化,直言而問。
馬遵冷哼:“我為天水郡太守,漢兵連奪禮縣、祁山和西縣,又兵入上邽,我豈能不救?”
薑維見馬遵還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凝聲道:“上邽雖然兵少,但守將州泰受郭刺史器重,定會死守上邽;漢軍一路奇襲,也必定缺少攻城器械。
兵法亦有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故而我料漢軍兵入上邽隻是疑兵,其目的是想誘太守引兵出城,再於路設伏。
諸縣官吏軍士的家眷皆在冀縣,倘若太守中伏或漢軍偷遣一軍趁機偷城,冀縣難保!
冀縣若有失,天水諸縣都將不戰而降!
太守,深思啊!”
見薑維說得真切,馬遵頓生猶疑。
馬遵本就心存不救上邽的心思,此刻聽了薑維給的理由又加重了心思,但又顧慮不救上邽事後又會被問責。
一時之間,馬遵難以取舍。
見狀。
薑維又勸道:“郭刺史為人,重結果而輕過程。隻要守住了冀縣,漢軍自會退去,即便不救上邽也隻是小過,而守住了冀縣方是大功。
再者,胡林勾結漢軍奇襲祁山,連驍將石重都被斬殺,一個小小的祁山曲長竟隻是受了箭傷,還一路從祁山逃到了冀縣。
我方才去見了那個曲長,箭傷是的確是強弓所致,觀其受創位置和角度,可以判斷是在戰場上為敵所射,中箭的時間也在近兩日內。
可奇怪的是,此人不是走木門道而來,而是繞道上邽而來,舍近而求遠,難道不可疑嗎?
若此人真有本事突圍繞到上邽來冀縣報信,那麽他就一定能突圍走木門道來冀縣報信。
此人,必奸細也!”
馬遵依舊存疑:“可他胳膊上的箭傷又是如何造成的?”
薑維輕哼:“不外乎是漢軍得知木門道險峻又有兵馬駐守,故而繞道上邽想令那曲長詐取上邽,被州泰識破。
他胳膊上的箭傷,必是上邽守軍所射,上邽到冀縣不到百裏,兩日內也能抵達,這也符合我對中箭時間的判斷。”
馬遵終於放下了心中的疑慮,恨恨罵道:“這狗賊,竟敢誑我!若非伯約識破賊人奸計,冀縣必失!”
頓了頓。
馬遵又拱手道:“我知伯約常懷建功立業的大誌,也知伯約不願為將的緣由,但眼下局勢兇險,還請伯約能助我一臂之力。”
見馬遵心有明悟,薑維暗暗鬆了口氣,拱手迴應道:“我本冀縣人,又是郡中郎中,守家衛城乃我本分。我有一計,可助太守退敵!”
馬遵大笑:“有伯約相助,我無憂了。願聽伯約良策。”
薑維示意馬遵屏退左右後,近前低聲獻策:“漢軍主力都在荊州,來打天水郡的漢軍必不會太多,其利在於急戰。
太守可先謊稱‘道路難行’返迴冀縣,閉門守城,我再與梁功曹等人力勸太守應當出兵救上邽,與太守故意爭執。
讓那曲長誤以為太守與城中文武不和,誘其來勸我等為內應,待得漢軍抵達冀縣後,就可誘漢軍入城,再於城中伏兵滅之。
則漢軍可退也!”
馬遵聽得撫掌:“此計甚妙!郡中常有人私議我為人多疑,此必是漢軍細作故意散布,欲壞我清名。若能以牙還牙,滅漢軍於冀縣,謠言不攻自破!”
薑維嘴角動了動,沒有反駁。
隻是在心底卻是多了幾分鄙夷:你不多疑?你不多疑漢軍能一路勢如破竹,連個像樣的抵擋都沒有?
雖說張青的話當不得真,但祁山城建在半山腰,易守難攻,若無內應,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攻破祁山城的。
薑維判斷:禮縣和西縣,必有人被漢軍策反!
獻計“故意相爭”,薑維也是根據天水郡官吏軍民對馬遵的風評來構思的,如此一來,方可令漢軍相信薑維、梁緒等人是真與馬遵不和。
馬遵沒有再遲疑,當即就以“道路難行“為由率軍返迴了冀縣。
驟然的變故,讓城內的張青頓感驚慌。
馬遵不出城,不僅魏延的伏擊無法實施,張青自個兒還得麵臨被懷疑險境。
就在張青猶豫要不要偷偷出城時,卻聽得薑維與梁緒罵罵咧咧而來,張青連忙閉眼裝睡。
隻聽得:
“‘道路難行’這種理由,竟也能自馬太守口中說出!怕死就怕死,還說得如此冠冕堂皇,實在是可恨!”
“唉!將士在前方浴血奮戰,馬太守卻在冀縣載歌載舞,伯約隻是勸了太守幾句,竟被馬太守唿為‘賊’,更是罵伯約‘陰養死士,居心不良’。”
“哼!隴右常有兵亂,皆是諸郡太守不力所致。家父就因羌、戎叛亂而亡,我養些遊俠在家,不過是為了護衛寡母妻子罷了,我自問無愧於心!”
“唉!伯約有功名大誌,奈何馬太守嫉賢妒能又多疑成性,伯約想立功名,難啊!”
“哼!一介庸才,自恃出身於扶風馬氏,與季長公(馬融)同族,就真當自己是上品賢才了!又因我修康成公(鄭玄)經學,就妄以為我貪圖馬氏聲名,想舉薦我為將而成為他的附庸,可笑!”
“如今伯約大誌難酬,可有想過另謀明主?”
“聽聞漢丞相孔明公也是年少喪父,自修學業而成臥龍之才,我深敬之;又聞漢皇帝玄德公乃是大儒子幹公(盧植)門生且與康成公也頗有淵源,我亦學康成公經學;若此生能與二人相見,我願足矣!隻恨無門路引薦,恐遭猜忌,更無法建功立業。”
說話間。
薑維和梁緒的目光有意無意的往張青身上瞄。
終於。
張青忍不住了,起身而喝:“你二人竟有叛變之心!”
薑維臉色大變,快速拔劍橫於張青脖前,冷哼:“你想死嗎?”
梁緒則是快速的來到門口,眺望周圍,手也按住了劍柄,喝道:“伯約,殺了他!再謊稱此人傷重而亡,丟到城外喂野狗。”
見薑維和梁緒如此果決,張青臉色大變,忙道:“誤會!誤會!二位英雄若無門路,我或可引薦!”
薑維冷笑:“你?一介小小的曲長,也敢妄談引薦?不外乎是想拖延時間好暗中告密,你真以為我不知?”
看著懸在脖子前的利刃,張青隻敢頭皮發麻,雙手示意薑維不要衝動,連忙解釋道:“實不相瞞,我早已投了漢軍,西縣就是我助漢軍奪取的。
隻因詐上邽時失敗,魏將軍才令我來詐冀縣。我還可以告訴你們,此番漢軍的主將乃是大漢的太子!二位若真有相投之意,可助太子拿下冀縣,今後必受重用!”
薑維和梁緒對視一眼,心中皆是一驚。
“劉禪今年不過十六歲,怎能當主將?你編也編個好的理由!”薑維低聲輕喝。
看著更近的利劍,張青更是緊張:“我真沒騙你們!太子雖然是主將,但發號施令的乃是漢丞相諸葛亮!就是你深敬的那個諸葛亮!”
薑維徐徐放下利劍,眼中依舊有猜疑:“當真!”
張青長長的鬆了口氣,舉天發誓道:“絕無半句虛言!”
梁緒走近道:“伯約,觀其神情,不似有假,應是真的,他也沒資格誑騙你我。”
薑維這才收劍入鞘,向張青行了一禮,道:“方才是我無禮了,請張曲長見諒。”
張青連忙迴禮:“都是誤會一場,隻是如今馬遵緊閉了四門,我無法出城,還請二位能相助。”
梁緒輕笑:“這有何難?我乃郡中功曹,想放一個人出城輕而易舉。隻要張曲長能向太子和丞相舉薦我等,今後必有所報!”
張青驚訝:“莫非還有其他人,也有投效大漢之意?”
梁緒點頭:“主簿尹賞、主記梁虔、郡吏上官子脩,皆乃我二人好友,可共為內應。”
張青大喜:“若如此,我必會向太子和丞相舉薦爾等。隻是口說無憑,還請給個信物。”
梁緒猶豫,剛要胡謅個理由推諉,薑維則是直接應道:“你初降不久,若無信物,的確很難令人信服。我可修書一封與你帶迴。”
隨即。
薑維尋來筆墨絹帛,信手而撰,洋洋灑灑數百字躍然絹帛上。
【維本隴右布衣,幼承庭訓,嚐聞君子立世當擇明主而棲。
然自董卓亂政以來,雍涼之地屢遭兵燹,百姓如墜水火,又有曹丕篡漢,士民皆哀。
維每思之,未嚐不扼腕泣血。
今觀天下大勢,竊以為漢室雖衰,然漢皇陛下提三尺劍複起荊益,仁德布於四海,維深敬之。
聞太子親統王師,丞相運籌帷幄,連克祁山三城,此誠光武中興之兆也!
維嚐夜觀天象,見紫微星耀於南鬥,此天命在漢之征,豈曹魏偽朝可逆?
馬遵匹夫,性多狐疑而無斷,聞漢軍勢猛,竟疑吾有二心。
今城中功曹梁緒、主簿尹賞皆忠義之士,相約獻城。
若不嫌我等背主汙名,我等當開北門以迎王師。
冀縣糧秣可支三載,武庫箭矢十萬,得此城則隴右門戶洞開,長安如在掌中矣。
維素慕丞相之才智,更敬漢皇陛下之仁德。
願效馬前卒之勞,執鞭墜鐙,雖斧鉞加身亦不悔也。
倘蒙不棄,敢請賜環首刀一柄,他日陣前斬將,必使逆賊知漢家仍有熱血兒郎!
臨書涕零,不知所言。
天水薑維頓首再拜】
隨後。
薑維將信交給了張青,讓張青妥善保管,最後更是威脅道:“張曲長,明人不說暗話。你若敢持信告密,我活不活無所謂,但我一定要你死!”
梁緒也威脅道:“即便真對峙起來,馬太守是信你一個小小曲長還是信我等郡吏,你可要想清楚。”
張青忙掃了一眼絹帛,見其字跡清晰,晦澀難懂,雖有疑慮,但也不敢再質疑:“二位放心,我絕無此意,此信必然送到!”
是夜。
梁緒偷開北門,放張青出城,並約定了漢軍來時的暗號。
薑維則是立在城頭,注視張青逃亡的方向。
梁緒登上城樓來到薑維身邊,掃了一眼左右,低聲問道:“伯約,你那信,真的隻是為了誘漢軍入城?”
薑維不動聲色:“伯誠此話何意?莫非伯誠懷疑我另有所謀?”
梁緒輕歎:“我隻是在想,倘若伯約真的誘漢軍入城而滅之,劉禪和諸葛亮震怒,必會令馬超再引羌、胡生亂。
冀縣舊日兵禍,又將再來。
朝廷對我等本就有疑心,馬遵更是將我等家眷都扣在冀縣為質,戰有禍事,不戰也有禍事,為之奈何?”
薑維沉默。
十年前的馬超韓遂之亂,冀縣是重災區。
先有馬超殺害涼州刺史韋康,占據冀城;後有薑敘和楊阜起兵於鹵城,殺馬超在冀縣的妻兒,再有馬超迴軍反殺薑敘的母親、兄弟。
而薑維之父薑冏也在這期間因羌、戎叛亂而亡。
雖非馬超直接導致,但也與馬超韓遂之亂間接所致。
良久。
薑維的眼中多了幾分淡漠:“若諸葛亮不能識破我計,滅之又何妨?若羌、胡敢再生亂,我必親引兵馬滅之!”
梁緒欲言又止,隨即化為歎息。
亂世求存,本非易事。
是戰是和,也非個人的力量能決定。
另一邊。
張青帶了薑維的信,匆匆返迴上邽來見魏延。
得知馬遵竟然因為“道路難行”就返迴了冀縣還閉門死守,魏延頓感無語。
我在這都埋伏好了,就等馬遵來了,結果馬遵卻迴城了?
這是將軍事當兒戲嗎?
張青見魏延麵有怒色,忙取信遞給魏延:
“將軍勿憂,郡功曹梁緒、郎中薑維等人,欲為內應,有薑維親筆書信為證,我親自看著薑維寫的,就是這信中內容我不認得。”
魏延狐疑的一掃信中內容,麵色一變:“速將詳情說來!”
張青遂將在冀縣城中偶然聽到薑維梁緒對話又被兩人威脅等等細節,逐一告知魏延。
魏延暗喜:果如先前的情報一樣,馬遵不信任諸縣官吏,也不信任郡中兵馬。此天教我立此大功也!
想到這。
魏延就欲先往冀縣,要獨享大功,遂與張翼商議:“我去偷襲冀縣,你在此牽製上邽,得了冀縣,我分一半功勞與你。”
張翼遲疑道:“你我就兩千兵,若還要分兵去冀縣,你最多隻能帶一千人前往。
薑維、梁緒等人隻是文吏,即便能僥幸入城也鎮不住城中兵馬?不如先快馬送信與丞相,你我再同往冀縣,方可萬無一失。”
魏延不以為意:“馬遵一介庸才,縱然兵馬數倍於我,又有何懼?倘若薑維等人謀事不密,時間拖久了被馬遵發現,豈不壞事?你若怕牽製不了上邽,我隻帶五百兵前往。”
張翼見魏延如此驕矜,心中更憂,堅持道:“我以為,還是應該先稟明丞相。”
魏延脾氣上頭,慍怒道:“張翼,我才是主將!你要違我軍令?”
張翼搖頭:“魏將軍,我並非要違你軍令,而是兵少難以行計。”
魏延輕喝:“我說了,我隻要五百人!”
見張翼死活不同意,魏延更是氣急:“若去見了丞相,孟達必與我相爭!你莫非想將功勞拱手讓人?”
張翼沉默。
大家都是來立功的,總不能什麽功勞都讓魏延立了。
魏延不說,那就是獨享奇功。
魏延說了,那就得再次抓鬮。
(本章完)
郡守府。
酒宴未散,燭影搖紅。
絲竹亂耳,劍器嗡鳴。
空氣中彌漫著奢靡與歡悅。
天水郡太守馬遵,步履踉蹌,似醉非醉,口中吟誦:“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
每誦一句,劍鞘擊地一聲。
又有宴中名士擊掌為節,狀若諂媚。
倒不是眾名士欽佩馬遵的詩才,而是馬遵吟誦的詩正是曹丕的《燕歌行》,諂媚也是對曹丕的諂媚。
正興致昂揚間。
功曹梁緒匆匆而來。
“府君!”
梁緒輕唿一聲。
見馬遵似乎是沒有聽到,梁緒又近前唿了一聲。
如此距離,即便有聲樂雜聲,也能入馬遵耳中。
然而。
馬遵依舊如沒聽見一般,自顧自的在那一邊舞劍一邊吟誦曹丕的《燕歌行》。
梁緒無奈,隻能大聲唿喊。
聲樂漸停。
眾名士紛紛看向梁緒,麵有不滿。
馬遵的臉色也變得難看,沉聲喝道:“梁緒,你是沒聽見我在吟誦陛下的《燕歌行》嗎?誰讓你無事驚擾的?”
梁緒暗暗握緊了拳頭。
我這是無事嗎?
若真無事,我才懶得來!
按捺內心的火氣,梁緒湊近低聲:“府君,緊急軍情,漢軍奇襲了祁山,已經兵入上邽了。”
馬遵怪異的瞥了一眼梁緒,麵向宴席眾名士而笑:“諸位,梁功曹方才說,‘漢軍奇襲了祁山,已經兵入上邽了’,哈哈哈哈!”
宴席眾名士也紛紛笑了起來。
“梁功曹這是去了何處獨飲?怎開始胡言亂語說醉話了?郭刺史在祁山部署了驍將石重駐守,以祁山險要,雖千、萬人亦能擋也!”
“府君啊,梁功曹這是怪你沒宴請他同樂啊,雖說天水多下品,但以梁功曹的才學家世,也勉強能晉為中品,亦可同宴也。”
“既然梁功曹人都來了,府君就讓梁功曹也入席吧,接著奏樂,接著舞!”
“.”
眾名士的笑聲,以及那再起的聲樂,聽得梁緒更是火大。
梁緒也不再低聲下氣了,昂頭揚聲:“府君!我沒胡言亂語!駐守祁山的曲長張青暈倒在城門,胳膊上還中了一箭!
暈倒前口稱‘西縣令胡林反叛,勾結漢軍奇襲了祁山,守將石重為漢將魏延斬殺!”
話音一落。
原本再起的聲樂瞬間變得安靜,眾名士的笑聲也戛然而止。
馬遵的臉色再度陰沉,將手中的劍狠狠的摔在地上:“胡林狗賊,竟敢反叛,豈有此理!”
早兩日前。
馬遵就收到了上邽守將州泰聲稱“西縣可能有變故”的傳訊,但馬遵並未當迴事,反而覺得州泰太死板了。
寒冬季節,待在屋子裏烤著火都不怎麽暖和,漢軍又怎麽可能對天水郡用兵?
難道漢軍就不怕寒冷嗎?
馬遵都已經構思好了今冬再納兩房小妾,專門用於暖床。
結果。
梁緒卻跑來告訴馬遵:漢軍奇襲了祁山,已經兵入上邽了!
更還有個祁山的曲長帶著箭傷,來證明情報的真實性。
“立即召集兵馬!”
馬遵咬牙切齒,任誰都能聽出馬遵那滿口的怨恨。
在冀縣待得好好的,本可以接著奏樂接著舞,結果現在還得披掛上陣,帶著兵馬去救上邽!
從內心上講:馬遵是真不想救。
在冀縣守城可比跑個六七十裏路去救上邽輕鬆多了。
然而。
漢軍一路奇襲祁山,勢如破竹的殺到上邽,身為天水郡太守的馬遵不出兵增援上邽,怎麽看都不合理。
甚至於還會被猜忌:莫非你這個天水太守,也被漢軍誘降了?
一個時辰後。
馬遵帶了五千兵馬出城前往上邽,留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守冀縣。
剛行不久。
後方一騎追上高唿:“馬太守且慢行!”
馬遵策馬止住,定睛一看,卻是本郡郎中薑維。
“伯約不在家侍母,來尋我何事?”馬遵暗暗蹙眉,看向薑維的眼神也多了幾分猜疑。
薑維雖有才,但馬遵對薑維並無多少好感。
隻因馬遵初上任時為了拉攏冀縣大族,曾打算表薑維為將。
結果薑維以“郡中衣冠,不願為將”為由拒絕了馬遵。
潛意思就是:雖然我幼年喪父,但我薑家也是有身份的,你表我為將,意欲何為?
馬遵雖感顏麵大失但又不得不笑臉相迎,隻能再表薑維郎中一職,享參議軍事之權。
本想著這樣就能拉攏薑維了,不曾想馬遵又得知薑維“陰養死士,不修布衣之業”且私下與人閑聊的時候都談論的是“功名”。
好家夥!
我表你為將,你說你不願為將;我表你為郎中,你陰養死士。
這是想幹什麽?
馬遵本就疑心重,自此後對薑維就更疑心了。
“太守可是要增援上邽?”薑維似是沒覺察到馬遵的神態變化,直言而問。
馬遵冷哼:“我為天水郡太守,漢兵連奪禮縣、祁山和西縣,又兵入上邽,我豈能不救?”
薑維見馬遵還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凝聲道:“上邽雖然兵少,但守將州泰受郭刺史器重,定會死守上邽;漢軍一路奇襲,也必定缺少攻城器械。
兵法亦有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故而我料漢軍兵入上邽隻是疑兵,其目的是想誘太守引兵出城,再於路設伏。
諸縣官吏軍士的家眷皆在冀縣,倘若太守中伏或漢軍偷遣一軍趁機偷城,冀縣難保!
冀縣若有失,天水諸縣都將不戰而降!
太守,深思啊!”
見薑維說得真切,馬遵頓生猶疑。
馬遵本就心存不救上邽的心思,此刻聽了薑維給的理由又加重了心思,但又顧慮不救上邽事後又會被問責。
一時之間,馬遵難以取舍。
見狀。
薑維又勸道:“郭刺史為人,重結果而輕過程。隻要守住了冀縣,漢軍自會退去,即便不救上邽也隻是小過,而守住了冀縣方是大功。
再者,胡林勾結漢軍奇襲祁山,連驍將石重都被斬殺,一個小小的祁山曲長竟隻是受了箭傷,還一路從祁山逃到了冀縣。
我方才去見了那個曲長,箭傷是的確是強弓所致,觀其受創位置和角度,可以判斷是在戰場上為敵所射,中箭的時間也在近兩日內。
可奇怪的是,此人不是走木門道而來,而是繞道上邽而來,舍近而求遠,難道不可疑嗎?
若此人真有本事突圍繞到上邽來冀縣報信,那麽他就一定能突圍走木門道來冀縣報信。
此人,必奸細也!”
馬遵依舊存疑:“可他胳膊上的箭傷又是如何造成的?”
薑維輕哼:“不外乎是漢軍得知木門道險峻又有兵馬駐守,故而繞道上邽想令那曲長詐取上邽,被州泰識破。
他胳膊上的箭傷,必是上邽守軍所射,上邽到冀縣不到百裏,兩日內也能抵達,這也符合我對中箭時間的判斷。”
馬遵終於放下了心中的疑慮,恨恨罵道:“這狗賊,竟敢誑我!若非伯約識破賊人奸計,冀縣必失!”
頓了頓。
馬遵又拱手道:“我知伯約常懷建功立業的大誌,也知伯約不願為將的緣由,但眼下局勢兇險,還請伯約能助我一臂之力。”
見馬遵心有明悟,薑維暗暗鬆了口氣,拱手迴應道:“我本冀縣人,又是郡中郎中,守家衛城乃我本分。我有一計,可助太守退敵!”
馬遵大笑:“有伯約相助,我無憂了。願聽伯約良策。”
薑維示意馬遵屏退左右後,近前低聲獻策:“漢軍主力都在荊州,來打天水郡的漢軍必不會太多,其利在於急戰。
太守可先謊稱‘道路難行’返迴冀縣,閉門守城,我再與梁功曹等人力勸太守應當出兵救上邽,與太守故意爭執。
讓那曲長誤以為太守與城中文武不和,誘其來勸我等為內應,待得漢軍抵達冀縣後,就可誘漢軍入城,再於城中伏兵滅之。
則漢軍可退也!”
馬遵聽得撫掌:“此計甚妙!郡中常有人私議我為人多疑,此必是漢軍細作故意散布,欲壞我清名。若能以牙還牙,滅漢軍於冀縣,謠言不攻自破!”
薑維嘴角動了動,沒有反駁。
隻是在心底卻是多了幾分鄙夷:你不多疑?你不多疑漢軍能一路勢如破竹,連個像樣的抵擋都沒有?
雖說張青的話當不得真,但祁山城建在半山腰,易守難攻,若無內應,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攻破祁山城的。
薑維判斷:禮縣和西縣,必有人被漢軍策反!
獻計“故意相爭”,薑維也是根據天水郡官吏軍民對馬遵的風評來構思的,如此一來,方可令漢軍相信薑維、梁緒等人是真與馬遵不和。
馬遵沒有再遲疑,當即就以“道路難行“為由率軍返迴了冀縣。
驟然的變故,讓城內的張青頓感驚慌。
馬遵不出城,不僅魏延的伏擊無法實施,張青自個兒還得麵臨被懷疑險境。
就在張青猶豫要不要偷偷出城時,卻聽得薑維與梁緒罵罵咧咧而來,張青連忙閉眼裝睡。
隻聽得:
“‘道路難行’這種理由,竟也能自馬太守口中說出!怕死就怕死,還說得如此冠冕堂皇,實在是可恨!”
“唉!將士在前方浴血奮戰,馬太守卻在冀縣載歌載舞,伯約隻是勸了太守幾句,竟被馬太守唿為‘賊’,更是罵伯約‘陰養死士,居心不良’。”
“哼!隴右常有兵亂,皆是諸郡太守不力所致。家父就因羌、戎叛亂而亡,我養些遊俠在家,不過是為了護衛寡母妻子罷了,我自問無愧於心!”
“唉!伯約有功名大誌,奈何馬太守嫉賢妒能又多疑成性,伯約想立功名,難啊!”
“哼!一介庸才,自恃出身於扶風馬氏,與季長公(馬融)同族,就真當自己是上品賢才了!又因我修康成公(鄭玄)經學,就妄以為我貪圖馬氏聲名,想舉薦我為將而成為他的附庸,可笑!”
“如今伯約大誌難酬,可有想過另謀明主?”
“聽聞漢丞相孔明公也是年少喪父,自修學業而成臥龍之才,我深敬之;又聞漢皇帝玄德公乃是大儒子幹公(盧植)門生且與康成公也頗有淵源,我亦學康成公經學;若此生能與二人相見,我願足矣!隻恨無門路引薦,恐遭猜忌,更無法建功立業。”
說話間。
薑維和梁緒的目光有意無意的往張青身上瞄。
終於。
張青忍不住了,起身而喝:“你二人竟有叛變之心!”
薑維臉色大變,快速拔劍橫於張青脖前,冷哼:“你想死嗎?”
梁緒則是快速的來到門口,眺望周圍,手也按住了劍柄,喝道:“伯約,殺了他!再謊稱此人傷重而亡,丟到城外喂野狗。”
見薑維和梁緒如此果決,張青臉色大變,忙道:“誤會!誤會!二位英雄若無門路,我或可引薦!”
薑維冷笑:“你?一介小小的曲長,也敢妄談引薦?不外乎是想拖延時間好暗中告密,你真以為我不知?”
看著懸在脖子前的利刃,張青隻敢頭皮發麻,雙手示意薑維不要衝動,連忙解釋道:“實不相瞞,我早已投了漢軍,西縣就是我助漢軍奪取的。
隻因詐上邽時失敗,魏將軍才令我來詐冀縣。我還可以告訴你們,此番漢軍的主將乃是大漢的太子!二位若真有相投之意,可助太子拿下冀縣,今後必受重用!”
薑維和梁緒對視一眼,心中皆是一驚。
“劉禪今年不過十六歲,怎能當主將?你編也編個好的理由!”薑維低聲輕喝。
看著更近的利劍,張青更是緊張:“我真沒騙你們!太子雖然是主將,但發號施令的乃是漢丞相諸葛亮!就是你深敬的那個諸葛亮!”
薑維徐徐放下利劍,眼中依舊有猜疑:“當真!”
張青長長的鬆了口氣,舉天發誓道:“絕無半句虛言!”
梁緒走近道:“伯約,觀其神情,不似有假,應是真的,他也沒資格誑騙你我。”
薑維這才收劍入鞘,向張青行了一禮,道:“方才是我無禮了,請張曲長見諒。”
張青連忙迴禮:“都是誤會一場,隻是如今馬遵緊閉了四門,我無法出城,還請二位能相助。”
梁緒輕笑:“這有何難?我乃郡中功曹,想放一個人出城輕而易舉。隻要張曲長能向太子和丞相舉薦我等,今後必有所報!”
張青驚訝:“莫非還有其他人,也有投效大漢之意?”
梁緒點頭:“主簿尹賞、主記梁虔、郡吏上官子脩,皆乃我二人好友,可共為內應。”
張青大喜:“若如此,我必會向太子和丞相舉薦爾等。隻是口說無憑,還請給個信物。”
梁緒猶豫,剛要胡謅個理由推諉,薑維則是直接應道:“你初降不久,若無信物,的確很難令人信服。我可修書一封與你帶迴。”
隨即。
薑維尋來筆墨絹帛,信手而撰,洋洋灑灑數百字躍然絹帛上。
【維本隴右布衣,幼承庭訓,嚐聞君子立世當擇明主而棲。
然自董卓亂政以來,雍涼之地屢遭兵燹,百姓如墜水火,又有曹丕篡漢,士民皆哀。
維每思之,未嚐不扼腕泣血。
今觀天下大勢,竊以為漢室雖衰,然漢皇陛下提三尺劍複起荊益,仁德布於四海,維深敬之。
聞太子親統王師,丞相運籌帷幄,連克祁山三城,此誠光武中興之兆也!
維嚐夜觀天象,見紫微星耀於南鬥,此天命在漢之征,豈曹魏偽朝可逆?
馬遵匹夫,性多狐疑而無斷,聞漢軍勢猛,竟疑吾有二心。
今城中功曹梁緒、主簿尹賞皆忠義之士,相約獻城。
若不嫌我等背主汙名,我等當開北門以迎王師。
冀縣糧秣可支三載,武庫箭矢十萬,得此城則隴右門戶洞開,長安如在掌中矣。
維素慕丞相之才智,更敬漢皇陛下之仁德。
願效馬前卒之勞,執鞭墜鐙,雖斧鉞加身亦不悔也。
倘蒙不棄,敢請賜環首刀一柄,他日陣前斬將,必使逆賊知漢家仍有熱血兒郎!
臨書涕零,不知所言。
天水薑維頓首再拜】
隨後。
薑維將信交給了張青,讓張青妥善保管,最後更是威脅道:“張曲長,明人不說暗話。你若敢持信告密,我活不活無所謂,但我一定要你死!”
梁緒也威脅道:“即便真對峙起來,馬太守是信你一個小小曲長還是信我等郡吏,你可要想清楚。”
張青忙掃了一眼絹帛,見其字跡清晰,晦澀難懂,雖有疑慮,但也不敢再質疑:“二位放心,我絕無此意,此信必然送到!”
是夜。
梁緒偷開北門,放張青出城,並約定了漢軍來時的暗號。
薑維則是立在城頭,注視張青逃亡的方向。
梁緒登上城樓來到薑維身邊,掃了一眼左右,低聲問道:“伯約,你那信,真的隻是為了誘漢軍入城?”
薑維不動聲色:“伯誠此話何意?莫非伯誠懷疑我另有所謀?”
梁緒輕歎:“我隻是在想,倘若伯約真的誘漢軍入城而滅之,劉禪和諸葛亮震怒,必會令馬超再引羌、胡生亂。
冀縣舊日兵禍,又將再來。
朝廷對我等本就有疑心,馬遵更是將我等家眷都扣在冀縣為質,戰有禍事,不戰也有禍事,為之奈何?”
薑維沉默。
十年前的馬超韓遂之亂,冀縣是重災區。
先有馬超殺害涼州刺史韋康,占據冀城;後有薑敘和楊阜起兵於鹵城,殺馬超在冀縣的妻兒,再有馬超迴軍反殺薑敘的母親、兄弟。
而薑維之父薑冏也在這期間因羌、戎叛亂而亡。
雖非馬超直接導致,但也與馬超韓遂之亂間接所致。
良久。
薑維的眼中多了幾分淡漠:“若諸葛亮不能識破我計,滅之又何妨?若羌、胡敢再生亂,我必親引兵馬滅之!”
梁緒欲言又止,隨即化為歎息。
亂世求存,本非易事。
是戰是和,也非個人的力量能決定。
另一邊。
張青帶了薑維的信,匆匆返迴上邽來見魏延。
得知馬遵竟然因為“道路難行”就返迴了冀縣還閉門死守,魏延頓感無語。
我在這都埋伏好了,就等馬遵來了,結果馬遵卻迴城了?
這是將軍事當兒戲嗎?
張青見魏延麵有怒色,忙取信遞給魏延:
“將軍勿憂,郡功曹梁緒、郎中薑維等人,欲為內應,有薑維親筆書信為證,我親自看著薑維寫的,就是這信中內容我不認得。”
魏延狐疑的一掃信中內容,麵色一變:“速將詳情說來!”
張青遂將在冀縣城中偶然聽到薑維梁緒對話又被兩人威脅等等細節,逐一告知魏延。
魏延暗喜:果如先前的情報一樣,馬遵不信任諸縣官吏,也不信任郡中兵馬。此天教我立此大功也!
想到這。
魏延就欲先往冀縣,要獨享大功,遂與張翼商議:“我去偷襲冀縣,你在此牽製上邽,得了冀縣,我分一半功勞與你。”
張翼遲疑道:“你我就兩千兵,若還要分兵去冀縣,你最多隻能帶一千人前往。
薑維、梁緒等人隻是文吏,即便能僥幸入城也鎮不住城中兵馬?不如先快馬送信與丞相,你我再同往冀縣,方可萬無一失。”
魏延不以為意:“馬遵一介庸才,縱然兵馬數倍於我,又有何懼?倘若薑維等人謀事不密,時間拖久了被馬遵發現,豈不壞事?你若怕牽製不了上邽,我隻帶五百兵前往。”
張翼見魏延如此驕矜,心中更憂,堅持道:“我以為,還是應該先稟明丞相。”
魏延脾氣上頭,慍怒道:“張翼,我才是主將!你要違我軍令?”
張翼搖頭:“魏將軍,我並非要違你軍令,而是兵少難以行計。”
魏延輕喝:“我說了,我隻要五百人!”
見張翼死活不同意,魏延更是氣急:“若去見了丞相,孟達必與我相爭!你莫非想將功勞拱手讓人?”
張翼沉默。
大家都是來立功的,總不能什麽功勞都讓魏延立了。
魏延不說,那就是獨享奇功。
魏延說了,那就得再次抓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