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這麽安全的練兵對象可不好找
清末,從船政開始打造最強海軍 作者:摸魚劃水睡懶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醇親王沒有授權,並且加大了對沙俄帝國的警惕。
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還要靠著沙俄帝國的援助清國才打得起仗,醇親王不僅不敢更進一步限製沙俄,反而讓沙俄帝國的聲勢越來越大。
亞曆山大雖然不配當中將,但多年的軍事教育讓他還是有點東西的。
加大對軍隊的掌控後,亞曆山大立馬讓顧問團成員帶著兩萬人分出主力,往東前進,成為新的側翼。
並且拖遝已久的主力進攻很快就到來了。
清軍中路主力開始正式進攻濱州外圍城防陣地,上百門火炮震天響,一枚枚炮彈砸在大漢軍的陣地上。
不僅如此,亞曆山大還將五萬預備隊抽調上來,放在了側翼,防止大漢軍側翼突破。
至此,清軍已經投入了四十萬人參與一線進攻,而這幾乎就已經是清軍的極限了。
畢竟清軍雖然不需要剿匪,但也要保證運輸線安全,保證地方平靜。
同時還在津門放了三萬人,保證大漢軍跨海登陸時能擋住,或者說給皇帝和太後爭取西狩的時間。
而且也還得留一支軍隊在山海關,防備東瀛人或者大漢軍從北部偷襲。
……
“聽說清國已經在長安建設行宮了,這是不打算向北出關了?”
沒錯,這麽多章之後,主角兒又登場了。
湯瀟逸一直在等東瀛海軍有所動作,但一直沒有,看樣子是鐵了心要等戰列艦歸來才肯動彈。
到這兒湯瀟逸才有空關心一下和清國的“戰略大決戰”。
“畢竟京師離海不遠,北洋海軍被我們接收後,偽朝失去了海軍,肯定怕我們跨海登陸。”
“之所以向西不向北,一來是北邊有東瀛人,二來往西進入關中地區,還在華夏,還能站住正統的腳跟。”
劉一鳴不用猜都知道這是為什麽,因為當初湯瀟逸也害怕過。
當初還是閩軍時,湯瀟逸就一直在擔憂敵人跨海登陸。
所以湯瀟逸一直想建設永春至閩都的鐵路。
當時劉一鳴還不太能感同身受,直到今天,大漢軍掌握了製海權,他才明白當初湯瀟逸為什麽怕。
也明白了為什麽明明已經控製了區位條件更好的江南廠,湯瀟逸還一個勁兒的往閩廠投資。
跨海登陸實在是太無賴了,大漢軍要是敢冒險,願意承受傷亡,有五成的概率可以在一周內徹底包圍整個清軍主力。
太無賴了!
“大都督,是否考慮登陸津門?”
劉一鳴比較傾向於登陸,能盡快結束戰鬥,省點錢,
“畢竟大規模作戰,消耗甚大。”
湯瀟逸搖搖頭:
“登陸來的快是快,但結果呢?最多隻能擊敗清國皇室。”
湯瀟逸走到地圖邊,
“大規模陸地作戰,才能消滅更多頑固不化的地主腐儒,才能讓士兵得到更多的鍛煉。”
“這麽安全的練兵對象可不好找。”
湯瀟逸說著,拿起筆描繪起和沙俄帝國的邊境:
“若是不進行大規模地麵戰爭,又怎麽把沙俄進一步拉進來呢?”
“若是沙俄不更進一步,就這麽慫了,我們可沒有足夠的理由奪迴失去的土地。”
西部44萬平方公裏,約等於歐洲大國的麵積,東部上百萬平方公裏。
不管未來是不是盟友,失去的,總要拿迴來。
“這場戰爭不重要,包括遼東的戰爭,都已經結束了。我們該準備下一場戰爭了。”
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還要靠著沙俄帝國的援助清國才打得起仗,醇親王不僅不敢更進一步限製沙俄,反而讓沙俄帝國的聲勢越來越大。
亞曆山大雖然不配當中將,但多年的軍事教育讓他還是有點東西的。
加大對軍隊的掌控後,亞曆山大立馬讓顧問團成員帶著兩萬人分出主力,往東前進,成為新的側翼。
並且拖遝已久的主力進攻很快就到來了。
清軍中路主力開始正式進攻濱州外圍城防陣地,上百門火炮震天響,一枚枚炮彈砸在大漢軍的陣地上。
不僅如此,亞曆山大還將五萬預備隊抽調上來,放在了側翼,防止大漢軍側翼突破。
至此,清軍已經投入了四十萬人參與一線進攻,而這幾乎就已經是清軍的極限了。
畢竟清軍雖然不需要剿匪,但也要保證運輸線安全,保證地方平靜。
同時還在津門放了三萬人,保證大漢軍跨海登陸時能擋住,或者說給皇帝和太後爭取西狩的時間。
而且也還得留一支軍隊在山海關,防備東瀛人或者大漢軍從北部偷襲。
……
“聽說清國已經在長安建設行宮了,這是不打算向北出關了?”
沒錯,這麽多章之後,主角兒又登場了。
湯瀟逸一直在等東瀛海軍有所動作,但一直沒有,看樣子是鐵了心要等戰列艦歸來才肯動彈。
到這兒湯瀟逸才有空關心一下和清國的“戰略大決戰”。
“畢竟京師離海不遠,北洋海軍被我們接收後,偽朝失去了海軍,肯定怕我們跨海登陸。”
“之所以向西不向北,一來是北邊有東瀛人,二來往西進入關中地區,還在華夏,還能站住正統的腳跟。”
劉一鳴不用猜都知道這是為什麽,因為當初湯瀟逸也害怕過。
當初還是閩軍時,湯瀟逸就一直在擔憂敵人跨海登陸。
所以湯瀟逸一直想建設永春至閩都的鐵路。
當時劉一鳴還不太能感同身受,直到今天,大漢軍掌握了製海權,他才明白當初湯瀟逸為什麽怕。
也明白了為什麽明明已經控製了區位條件更好的江南廠,湯瀟逸還一個勁兒的往閩廠投資。
跨海登陸實在是太無賴了,大漢軍要是敢冒險,願意承受傷亡,有五成的概率可以在一周內徹底包圍整個清軍主力。
太無賴了!
“大都督,是否考慮登陸津門?”
劉一鳴比較傾向於登陸,能盡快結束戰鬥,省點錢,
“畢竟大規模作戰,消耗甚大。”
湯瀟逸搖搖頭:
“登陸來的快是快,但結果呢?最多隻能擊敗清國皇室。”
湯瀟逸走到地圖邊,
“大規模陸地作戰,才能消滅更多頑固不化的地主腐儒,才能讓士兵得到更多的鍛煉。”
“這麽安全的練兵對象可不好找。”
湯瀟逸說著,拿起筆描繪起和沙俄帝國的邊境:
“若是不進行大規模地麵戰爭,又怎麽把沙俄進一步拉進來呢?”
“若是沙俄不更進一步,就這麽慫了,我們可沒有足夠的理由奪迴失去的土地。”
西部44萬平方公裏,約等於歐洲大國的麵積,東部上百萬平方公裏。
不管未來是不是盟友,失去的,總要拿迴來。
“這場戰爭不重要,包括遼東的戰爭,都已經結束了。我們該準備下一場戰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