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感謝老鐵刷的大郵輪(上)
清末,從船政開始打造最強海軍 作者:摸魚劃水睡懶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湯瀟逸本來擔心采用年號來命名戰艦會影響團結,畢竟他接受的教育告訴他,那些都是漢人王朝。
但鄭景溪卻十分認同用古代帝王的年號來命名戰艦,特別是那些影響力巨大的皇帝。
“我在歐洲呆過一段時間,了解過他們都文化。”
“西方所謂之民族,不過是粗暴且狹隘的把某一相同血緣、語言亦或者宗教的人群捏在一起。”
“類似於明朝的朋黨,不過程度上更緊密些。”
“這種情況,華夏自古有之,例如秦朝的匈奴百越、六國遺民,漢朝的羌人,但除元蒙和偽朝外,並不存在涇渭分明一說。”
“例如,羌人的神威將軍馬超,其母就為羌人出身,其依舊為五虎上將之一。”
“這是因為,華夏更注重文化。”
“自古以來,重要的不是其血統,而是是否接受教化,華夏而夷狄也 ,則夷狄之;夷狄而華夏也,則華夏之。”
“此謂華夷之辨,更在血統之上。此話雖出自雍正皇帝,但用在此處,再好不過,用於團結華夏更是用處非凡。”
湯瀟逸瞬間明悟。
自古以來,華夏二字對周圍各異族的吸引力不下於洗衣粉,爭先恐後入華夏的大有人在。
是百年滄桑把自信心給打沒了,甚至掛上了東亞病夫的牌子,才打碎了這塊金牌匾。
此時,由於信息傳輸不暢,清朝的前幾次小敗也是敗給英法等世界列強。
輸給他們,其實不丟人,誰沒輸過?
在歐亞大陸,英法聯軍在克裏米亞把沙俄帝國摁了個半死,在北美,龍蝦兵甚至直接燒了白宮。
若不是法蘭西賣頭助攻,阿美麗卡在不在都不一定呢,說不定依舊是英屬北美殖民地。
所以,在外界看來,華夏依舊是那個龐然大物,依舊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直到東瀛給清國來了一個狠的,清國拉了坨大的,華夏文明才開始徹底衰弱。
也是百年滄桑步入低穀期的開端。
但是,東瀛已經被湯瀟逸幹趴下了,而且因為有湯瀟逸攪局,清國拉的這坨看起來並沒有這麽大。
所以,現在正是鞏固華夏觀念的好時機,隻要華夏能重新迴到世界一流,自然不會出現不團結的問題。
趁著問題不大直接解決,這比單純的去迴避這個問題留給後人解決要好得多。
“所以,和沙俄的這場仗是不可避免了。”
如何證明自己重迴世界一流?
很簡單,東瀛已經給了模板:把另一個列強幹趴下。
東瀛先給清國來了個狠的,提升了國際地位,有了排入列強的資格。
然後又和沙俄遠東方麵軍梭哈了一下,正式跨入二流列強的位置,成為一個地區性強國。
而用華夏曆史上的皇帝年號命名戰列艦,有著鞏固和提升大家對華夏的認同感的作用。
不管這個作用大不大,有用就行。
所以之後給戰列艦取名,便用皇帝年號。
之所以是從漢武帝開始,是因為秦始皇隻用過一個年號——始皇帝。
這個名字太重了,湯瀟逸準備留著,留給另一艘船。
…………
湯瀟逸下令撤退一周後,王福生主動挑起了新一輪大戰。
火炮在怒吼,機槍在咆哮,黃河北岸一片硝煙彌漫。
動靜是很大,當麵的清軍直接被嚇的潰退。
搞的王福生不得不向著武衛軍進攻,武衛軍的沙俄指揮官見側翼的隊友都跑路了,也想跑路。
但總歸不是所有沙俄指揮官都是草包,中下級軍官們組織了一次短促反擊。
希望暫時擊退大漢軍,贏得撤退的時間。
然後這一短促反擊,不僅打了半年沒打下來的濱州打下來了,還往黃河以南推進了五十公裏,連克十幾城,濟南府門戶大開。
可謂大勝!
大漢軍大敗而歸,盡顯頹勢,不得不退守臨淄。
這次大漢軍的失敗挑動了許多人的心弦。
就不提狂喜的清國朝廷和氣憤的英吉利了。
德意誌帝國,波茲坦,新宮。
在這裏,威廉皇帝和首相霍恩洛厄-希靈斯菲斯特、外長伯恩哈特·馮·比洛正在就這件事進行交談。
首相曾經也擔任過多次駐外使官,後來擔任外長,繼任首相。
“尊敬的陛下、首相,遠東的起義軍遭遇了一次失敗,我們是否需要暫緩一下下注的事情?”
最先提問的是外長比洛,因為這件事是駐華領事館匯報給他的。
“繼續支持沙皇怎麽樣?將他們的目光鎖在遠東,這樣興許能緩和沙皇與奧地利的關係。”
威廉比較傾向於外長這個觀點,他不想支持大漢軍,不想支持黃種人。
而且他也看到了這樣的好處,如果能把沙俄的目光牢牢鎖在遠東。
那麽再簽訂一份再保險條約甚至重建三皇同盟將變為可能。
如果三皇同盟重建,歐陸上就徹底是他們說了算,即便是英吉利法蘭西加起來也得靠邊站。
“陛下,我並不看好沙俄能取得最終勝利,從軍事上說,起義軍主力尚且存在。”
“前幾天擊敗東瀛的野戰部隊現在已經被解放出來,足足有三十萬野戰軍。”
“在南方,起義軍還有超過十萬人的預備役,而沙俄帝國和清國,手中僅剩下不足二十萬士兵,由沙俄武裝和指揮的,隻有八萬多人。”
“政治上,英吉利會盡全力圍堵沙俄帝國,會不斷的向起義軍提供物資。”
“而沙俄的後勤並沒有保障。”
“我並不看好沙俄帝國能獲勝。”
首相搖了搖頭,他不覺得沙俄真的能贏,畢竟沙俄自己其實沒派兵。
都是沙俄軍官指揮的清國軍隊。
“是的,有情報顯示半島方向的野戰軍並沒有從海路撤迴的計劃,也許這次撤退也是為了吸引清國主力進攻。”
“他們好趁機從後方突襲,或者直接撲向京師,總之,清國人的後勤很危險。”
比洛也是這麽認為。
他想的是暫緩一下看看局勢,沒想過繼續支持沙俄。
因為目前的沙俄已經不需要德意誌的支持了,所以他們得做一些更積極的動作,讓沙俄需要德意誌,且沒有精力在歐洲搞事。
“首相想怎麽做?”
威廉看向首相。
首相用力的唿吸了兩下,七十多歲的老年人,唿吸都拿麻煩:
“我堅持支持起義軍的計劃。”
“支持沙俄,就算是他們贏了,用不了多久,沙俄也會調轉槍口朝著奧匈帝國。”
“遠東雖然很大,但是太偏遠,巴爾幹雖然很小,但戰略位置太重要。”
首相指著威廉房間裏的超大世界地圖,指著巴爾幹的位置,
“要緩和沙俄和奧地利帝國的爭端,降低戰爭出現的可能,我們需要給沙俄找點事做。”
奧地利帝國就是奧匈帝國,首相是個老年人,他的前半生奧匈帝國都叫奧地利。
但鄭景溪卻十分認同用古代帝王的年號來命名戰艦,特別是那些影響力巨大的皇帝。
“我在歐洲呆過一段時間,了解過他們都文化。”
“西方所謂之民族,不過是粗暴且狹隘的把某一相同血緣、語言亦或者宗教的人群捏在一起。”
“類似於明朝的朋黨,不過程度上更緊密些。”
“這種情況,華夏自古有之,例如秦朝的匈奴百越、六國遺民,漢朝的羌人,但除元蒙和偽朝外,並不存在涇渭分明一說。”
“例如,羌人的神威將軍馬超,其母就為羌人出身,其依舊為五虎上將之一。”
“這是因為,華夏更注重文化。”
“自古以來,重要的不是其血統,而是是否接受教化,華夏而夷狄也 ,則夷狄之;夷狄而華夏也,則華夏之。”
“此謂華夷之辨,更在血統之上。此話雖出自雍正皇帝,但用在此處,再好不過,用於團結華夏更是用處非凡。”
湯瀟逸瞬間明悟。
自古以來,華夏二字對周圍各異族的吸引力不下於洗衣粉,爭先恐後入華夏的大有人在。
是百年滄桑把自信心給打沒了,甚至掛上了東亞病夫的牌子,才打碎了這塊金牌匾。
此時,由於信息傳輸不暢,清朝的前幾次小敗也是敗給英法等世界列強。
輸給他們,其實不丟人,誰沒輸過?
在歐亞大陸,英法聯軍在克裏米亞把沙俄帝國摁了個半死,在北美,龍蝦兵甚至直接燒了白宮。
若不是法蘭西賣頭助攻,阿美麗卡在不在都不一定呢,說不定依舊是英屬北美殖民地。
所以,在外界看來,華夏依舊是那個龐然大物,依舊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直到東瀛給清國來了一個狠的,清國拉了坨大的,華夏文明才開始徹底衰弱。
也是百年滄桑步入低穀期的開端。
但是,東瀛已經被湯瀟逸幹趴下了,而且因為有湯瀟逸攪局,清國拉的這坨看起來並沒有這麽大。
所以,現在正是鞏固華夏觀念的好時機,隻要華夏能重新迴到世界一流,自然不會出現不團結的問題。
趁著問題不大直接解決,這比單純的去迴避這個問題留給後人解決要好得多。
“所以,和沙俄的這場仗是不可避免了。”
如何證明自己重迴世界一流?
很簡單,東瀛已經給了模板:把另一個列強幹趴下。
東瀛先給清國來了個狠的,提升了國際地位,有了排入列強的資格。
然後又和沙俄遠東方麵軍梭哈了一下,正式跨入二流列強的位置,成為一個地區性強國。
而用華夏曆史上的皇帝年號命名戰列艦,有著鞏固和提升大家對華夏的認同感的作用。
不管這個作用大不大,有用就行。
所以之後給戰列艦取名,便用皇帝年號。
之所以是從漢武帝開始,是因為秦始皇隻用過一個年號——始皇帝。
這個名字太重了,湯瀟逸準備留著,留給另一艘船。
…………
湯瀟逸下令撤退一周後,王福生主動挑起了新一輪大戰。
火炮在怒吼,機槍在咆哮,黃河北岸一片硝煙彌漫。
動靜是很大,當麵的清軍直接被嚇的潰退。
搞的王福生不得不向著武衛軍進攻,武衛軍的沙俄指揮官見側翼的隊友都跑路了,也想跑路。
但總歸不是所有沙俄指揮官都是草包,中下級軍官們組織了一次短促反擊。
希望暫時擊退大漢軍,贏得撤退的時間。
然後這一短促反擊,不僅打了半年沒打下來的濱州打下來了,還往黃河以南推進了五十公裏,連克十幾城,濟南府門戶大開。
可謂大勝!
大漢軍大敗而歸,盡顯頹勢,不得不退守臨淄。
這次大漢軍的失敗挑動了許多人的心弦。
就不提狂喜的清國朝廷和氣憤的英吉利了。
德意誌帝國,波茲坦,新宮。
在這裏,威廉皇帝和首相霍恩洛厄-希靈斯菲斯特、外長伯恩哈特·馮·比洛正在就這件事進行交談。
首相曾經也擔任過多次駐外使官,後來擔任外長,繼任首相。
“尊敬的陛下、首相,遠東的起義軍遭遇了一次失敗,我們是否需要暫緩一下下注的事情?”
最先提問的是外長比洛,因為這件事是駐華領事館匯報給他的。
“繼續支持沙皇怎麽樣?將他們的目光鎖在遠東,這樣興許能緩和沙皇與奧地利的關係。”
威廉比較傾向於外長這個觀點,他不想支持大漢軍,不想支持黃種人。
而且他也看到了這樣的好處,如果能把沙俄的目光牢牢鎖在遠東。
那麽再簽訂一份再保險條約甚至重建三皇同盟將變為可能。
如果三皇同盟重建,歐陸上就徹底是他們說了算,即便是英吉利法蘭西加起來也得靠邊站。
“陛下,我並不看好沙俄能取得最終勝利,從軍事上說,起義軍主力尚且存在。”
“前幾天擊敗東瀛的野戰部隊現在已經被解放出來,足足有三十萬野戰軍。”
“在南方,起義軍還有超過十萬人的預備役,而沙俄帝國和清國,手中僅剩下不足二十萬士兵,由沙俄武裝和指揮的,隻有八萬多人。”
“政治上,英吉利會盡全力圍堵沙俄帝國,會不斷的向起義軍提供物資。”
“而沙俄的後勤並沒有保障。”
“我並不看好沙俄帝國能獲勝。”
首相搖了搖頭,他不覺得沙俄真的能贏,畢竟沙俄自己其實沒派兵。
都是沙俄軍官指揮的清國軍隊。
“是的,有情報顯示半島方向的野戰軍並沒有從海路撤迴的計劃,也許這次撤退也是為了吸引清國主力進攻。”
“他們好趁機從後方突襲,或者直接撲向京師,總之,清國人的後勤很危險。”
比洛也是這麽認為。
他想的是暫緩一下看看局勢,沒想過繼續支持沙俄。
因為目前的沙俄已經不需要德意誌的支持了,所以他們得做一些更積極的動作,讓沙俄需要德意誌,且沒有精力在歐洲搞事。
“首相想怎麽做?”
威廉看向首相。
首相用力的唿吸了兩下,七十多歲的老年人,唿吸都拿麻煩:
“我堅持支持起義軍的計劃。”
“支持沙俄,就算是他們贏了,用不了多久,沙俄也會調轉槍口朝著奧匈帝國。”
“遠東雖然很大,但是太偏遠,巴爾幹雖然很小,但戰略位置太重要。”
首相指著威廉房間裏的超大世界地圖,指著巴爾幹的位置,
“要緩和沙俄和奧地利帝國的爭端,降低戰爭出現的可能,我們需要給沙俄找點事做。”
奧地利帝國就是奧匈帝國,首相是個老年人,他的前半生奧匈帝國都叫奧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