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擇日稱帝
清末,從船政開始打造最強海軍 作者:摸魚劃水睡懶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 303 章 擇日稱帝
“敲詐!強盜!卑劣的小偷!他們想偷走檀香山!”
西奧多看完外交大使發迴來的電報,咬緊牙關,像一隻擇人而噬的猛獸一樣看著麥金萊,
“總統先生,我們不能放任檀香山被這群小偷偷走,被強盜奪走。”
“這事關阿美麗卡的核心戰略,我們必須控製檀香山。”
“請批準喬治杜威向華夏發起進攻!”
西奧多的想法是趁著會議還沒弄出結果,以華夏挑釁行為為借口,主動發起戰爭。
在檀香山周圍,阿美麗卡海軍占據數量上的絕對優勢。
紐約和布魯克林號裝甲巡洋艦即將抵達,擊敗福寧號裝甲巡洋艦,留下福星號裝甲巡洋艦,不是問題。
一旦在戰場上取得初步優勢,除非英吉利也想向阿美麗卡宣戰,不然局勢又會短暫向阿美麗卡傾斜。
這樣的話,外交上能活動的空間就更大了,什麽檀香山王國,什麽卡拉卡瓦二世,都隻是一個笑話。
至少在阿美麗卡失敗之前,是的。
“你能確保勝利嗎?同華夏人開戰。”
“我們有那些朋友?”
麥金萊在左右搖擺。
這個選擇有點難做,他也不是單純的投降派,但開戰的代價太大了,收益又很小。
難度大分兩個方麵,一是阿美麗卡海軍的力量並不強,並沒有壓倒性優勢,更別提還分成了兩部分。
二是阿美麗卡本身的輿論,阿美麗卡內部的主戰派聲音很小,主流輿論是不主張戰爭的。
或者說不主張和大國進行戰爭。
真要打,繼續打墨西哥不好嗎?難度低投入小收益大。
這真不是開玩笑的,美西戰爭,在緬因號爆炸後,都用了大量時間來做宣傳,才得到了輿論支持。
如果現在開戰,麥金萊麵臨的輿論壓力會很大。
而且一旦他開戰了,那麽他就必須拿到足夠的收益。
這場戰爭有什麽收益?檀香山?
一旦開戰,恐怕英吉利和法蘭西包括德意誌和南美各國,都不會願意看到阿美麗卡兼並檀香山。
沒有收益,他還是會被彈劾,而且絕對無緣下一屆任期。
“西太平洋的東瀛可以爭取,南太平洋的阿根廷對華夏幫助智利建造戰艦已經不滿很久了。”
“沙俄帝國和英吉利不對付,如果我們聯合沙俄帝國,能夠遏製華夏,也能平衡英吉利的外交壓力。”
“但我不確定這樣做會有什麽後果。”
西奧多剛說完,麥金萊就接連搖頭:
“我們不能和沙俄帝國合作,至少在這件事上不能,私底下和明麵上都不行,最多隻能有不約而同的默契。”
“否則,不敢保證英吉利會不會直接下場。”
麥金萊不傻,英吉利和沙俄的爭鬥他還是知道不能輕易插手的。
坦白說,阿美麗卡希望沙俄更強大些,能拖住英吉利的注意力。
但是,這些都不能和阿美麗卡發生關係。
不然,他的位置就不穩了。
都不用其他的,光英吉利停止對阿美麗卡的進出口,他就得下台。
“先接觸一下我們潛在的朋友,再試探一下各國對此事的態度。”
“我們需要有十足的把握,才能有軍事動作。”
…………
太平洋的另一邊,劉一鳴也在生氣中。
雖然早有預料,但英吉利這樣毫無顧忌“主人翁”的姿態,仿佛卡拉卡瓦二世是他們扶持的,檀香山也是他們的囊中之物。
這樣的態度讓劉一鳴覺得很窩火。
“陳宣統的密信說,英吉利人已經找過他兩次,並且許諾了許多條件,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等,多方麵扶持。”
“詢問我們應該如何迴複英吉利。”
湯瀟逸看了看另一份匯報,滿意的點了點頭。
他當然不會傻到完全相信陳宣統,監視人員,監聽器,全部都配上了。
“他沒有隱瞞什麽,基本上是原話。”
劉一鳴更氣憤了:
“英吉利人絕對不會不清楚陳宣統會把這些話都告訴我我們,但他們還是說了。”
“抱歉陛下,我有些氣憤。”
湯瀟逸倒是沒生氣,搖了搖頭:
“英吉利人的做法在預料之中,而且這正是我們想看到的。”
“隻有這樣,英吉利人才會入局。”
“還不是因為清國太蠢了,以為自己什麽都不做就不會有事,放任檀香山王國滅亡。”
“但檀香山被阿美麗卡獲取,相當於將大半個太平洋拱手相讓,戰略上大不利。”
“如果當初清國隨便派一艘戰艦出訪檀香山王國,我們都不會這麽被動。”
湯瀟逸雙手放在桌子上,靜靜思索了一會兒,
“一鳴兄,安排一下祭天吧,國號就取華夏,代表華夏民族。”
劉一鳴沉默了一下:
“陛下,自古以來,國以單字為尊,隻有番邦小國才以二字三字稱唿。”
“華夏二字雖能表明民族,但二字……”
“陛下不如考慮其他?例如漢,維天有漢,陛下組建大漢軍逐鹿天下,重複漢人山河,漢可用。”
“亦或者吳、越二字任取一,陛下在吳越之地起兵,也可以此為號。”
“甚至是自商湯而下,以湯姓源於商湯為由,取名為商呢?”
自古以來,朝代都是一個字,因為古代講究一字為尊。
而周邊小國,都是多字的。
或者說一字為皇帝,多字為國王。
例如宋金都是皇帝,西夏則是國王。
宋金都是朝代,大宋大金宋朝金朝,而西夏,則是西夏國。
“時代變了,一些老套的東西也應該拋棄了。”
湯瀟逸搖搖頭,如果現在是17世紀,他還有精力去搞這樣,一如大漢大唐一樣,慢慢經營,讓周邊異族都以成為漢人唐人為榮。
但現在是19世紀末,他沒那麽好的條件也沒那麽多時間去搞這個。
隻能以泛文化包裝出一個華夏民族,以最大可能團結最多力量。
“你說的都不無道理,但現在不合適了。”
“我們需要快速簡單明了的讓華夏大地上的人都對華夏產生歸屬感和向心力。”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個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裏成為棋手,而非棋子。”
“就這麽定了,你去安排一下,擇日登基、稱帝。”
“再做一枚金印,用銅做就行,上書“華夏檀香山國王印”,賜給陳宣統。”
“整體流程你都安排一下,接下來的談判我來負責。”
“敲詐!強盜!卑劣的小偷!他們想偷走檀香山!”
西奧多看完外交大使發迴來的電報,咬緊牙關,像一隻擇人而噬的猛獸一樣看著麥金萊,
“總統先生,我們不能放任檀香山被這群小偷偷走,被強盜奪走。”
“這事關阿美麗卡的核心戰略,我們必須控製檀香山。”
“請批準喬治杜威向華夏發起進攻!”
西奧多的想法是趁著會議還沒弄出結果,以華夏挑釁行為為借口,主動發起戰爭。
在檀香山周圍,阿美麗卡海軍占據數量上的絕對優勢。
紐約和布魯克林號裝甲巡洋艦即將抵達,擊敗福寧號裝甲巡洋艦,留下福星號裝甲巡洋艦,不是問題。
一旦在戰場上取得初步優勢,除非英吉利也想向阿美麗卡宣戰,不然局勢又會短暫向阿美麗卡傾斜。
這樣的話,外交上能活動的空間就更大了,什麽檀香山王國,什麽卡拉卡瓦二世,都隻是一個笑話。
至少在阿美麗卡失敗之前,是的。
“你能確保勝利嗎?同華夏人開戰。”
“我們有那些朋友?”
麥金萊在左右搖擺。
這個選擇有點難做,他也不是單純的投降派,但開戰的代價太大了,收益又很小。
難度大分兩個方麵,一是阿美麗卡海軍的力量並不強,並沒有壓倒性優勢,更別提還分成了兩部分。
二是阿美麗卡本身的輿論,阿美麗卡內部的主戰派聲音很小,主流輿論是不主張戰爭的。
或者說不主張和大國進行戰爭。
真要打,繼續打墨西哥不好嗎?難度低投入小收益大。
這真不是開玩笑的,美西戰爭,在緬因號爆炸後,都用了大量時間來做宣傳,才得到了輿論支持。
如果現在開戰,麥金萊麵臨的輿論壓力會很大。
而且一旦他開戰了,那麽他就必須拿到足夠的收益。
這場戰爭有什麽收益?檀香山?
一旦開戰,恐怕英吉利和法蘭西包括德意誌和南美各國,都不會願意看到阿美麗卡兼並檀香山。
沒有收益,他還是會被彈劾,而且絕對無緣下一屆任期。
“西太平洋的東瀛可以爭取,南太平洋的阿根廷對華夏幫助智利建造戰艦已經不滿很久了。”
“沙俄帝國和英吉利不對付,如果我們聯合沙俄帝國,能夠遏製華夏,也能平衡英吉利的外交壓力。”
“但我不確定這樣做會有什麽後果。”
西奧多剛說完,麥金萊就接連搖頭:
“我們不能和沙俄帝國合作,至少在這件事上不能,私底下和明麵上都不行,最多隻能有不約而同的默契。”
“否則,不敢保證英吉利會不會直接下場。”
麥金萊不傻,英吉利和沙俄的爭鬥他還是知道不能輕易插手的。
坦白說,阿美麗卡希望沙俄更強大些,能拖住英吉利的注意力。
但是,這些都不能和阿美麗卡發生關係。
不然,他的位置就不穩了。
都不用其他的,光英吉利停止對阿美麗卡的進出口,他就得下台。
“先接觸一下我們潛在的朋友,再試探一下各國對此事的態度。”
“我們需要有十足的把握,才能有軍事動作。”
…………
太平洋的另一邊,劉一鳴也在生氣中。
雖然早有預料,但英吉利這樣毫無顧忌“主人翁”的姿態,仿佛卡拉卡瓦二世是他們扶持的,檀香山也是他們的囊中之物。
這樣的態度讓劉一鳴覺得很窩火。
“陳宣統的密信說,英吉利人已經找過他兩次,並且許諾了許多條件,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等,多方麵扶持。”
“詢問我們應該如何迴複英吉利。”
湯瀟逸看了看另一份匯報,滿意的點了點頭。
他當然不會傻到完全相信陳宣統,監視人員,監聽器,全部都配上了。
“他沒有隱瞞什麽,基本上是原話。”
劉一鳴更氣憤了:
“英吉利人絕對不會不清楚陳宣統會把這些話都告訴我我們,但他們還是說了。”
“抱歉陛下,我有些氣憤。”
湯瀟逸倒是沒生氣,搖了搖頭:
“英吉利人的做法在預料之中,而且這正是我們想看到的。”
“隻有這樣,英吉利人才會入局。”
“還不是因為清國太蠢了,以為自己什麽都不做就不會有事,放任檀香山王國滅亡。”
“但檀香山被阿美麗卡獲取,相當於將大半個太平洋拱手相讓,戰略上大不利。”
“如果當初清國隨便派一艘戰艦出訪檀香山王國,我們都不會這麽被動。”
湯瀟逸雙手放在桌子上,靜靜思索了一會兒,
“一鳴兄,安排一下祭天吧,國號就取華夏,代表華夏民族。”
劉一鳴沉默了一下:
“陛下,自古以來,國以單字為尊,隻有番邦小國才以二字三字稱唿。”
“華夏二字雖能表明民族,但二字……”
“陛下不如考慮其他?例如漢,維天有漢,陛下組建大漢軍逐鹿天下,重複漢人山河,漢可用。”
“亦或者吳、越二字任取一,陛下在吳越之地起兵,也可以此為號。”
“甚至是自商湯而下,以湯姓源於商湯為由,取名為商呢?”
自古以來,朝代都是一個字,因為古代講究一字為尊。
而周邊小國,都是多字的。
或者說一字為皇帝,多字為國王。
例如宋金都是皇帝,西夏則是國王。
宋金都是朝代,大宋大金宋朝金朝,而西夏,則是西夏國。
“時代變了,一些老套的東西也應該拋棄了。”
湯瀟逸搖搖頭,如果現在是17世紀,他還有精力去搞這樣,一如大漢大唐一樣,慢慢經營,讓周邊異族都以成為漢人唐人為榮。
但現在是19世紀末,他沒那麽好的條件也沒那麽多時間去搞這個。
隻能以泛文化包裝出一個華夏民族,以最大可能團結最多力量。
“你說的都不無道理,但現在不合適了。”
“我們需要快速簡單明了的讓華夏大地上的人都對華夏產生歸屬感和向心力。”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個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裏成為棋手,而非棋子。”
“就這麽定了,你去安排一下,擇日登基、稱帝。”
“再做一枚金印,用銅做就行,上書“華夏檀香山國王印”,賜給陳宣統。”
“整體流程你都安排一下,接下來的談判我來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