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討賊計劃(二十五)
黃沙村。
位於順天府滄州肅寧縣境內,毗鄰縣城,抵北牆而望滄州。
近無高山峻嶺。
沃土之原,肥碩之耕。
外近道路而內通縣中。
鮮少有愁困於旱澇之局的時候,實在是農家人夢寐以求之土。
然而,這樣的沃土之地,旺族之村,卻居住著一群堪稱貧寒的人。
是的,貧寒。
食不果腹謂之曰貧,衣不蔽體謂之曰寒。
與乞丐唯一區別的地方在於,黃沙村是他們的,他們有勉強可以稱之為家的所在。
哦!對了,還有一點,因為種地,加上收成不錯,所以鮮少有餓死的情況發生。
事實上,乞丐們無落腳之處時找的破廟棄屋,與此間屋舍比起來,也相差不大。
當然,絕大多數時候,乞丐們是找不到破廟棄屋的,他們很容易便會在冬日裏,死在角落裏,到了日暖屍身發臭時才會被人發現。
所以,黃沙村裏的人,比乞丐還是要好許多的,至少凍死的時候,會死在家裏。
這是當前時代乞丐們會羨慕的生活。
這是當前時代流民們會羨慕的生活。
這是順天府北平府紫禁城畔城吏司內民生署中那群小殘疾兒,小孤兒們曾經會羨慕的生活。
可黃沙村中的百姓來說,這是一種絕望,絕望而看不到頭的生活。
如同一灘死水,除卻幹涸與腐爛之外,一點兒別的希望也看不見。
沃土,肥碩之耕,平原,滄州與肅寧之交通。
如此多有利的條件,怎為貧困所囚乎?
在曾經的日子裏,黃沙村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如此貧困,且悲苦的。
他們用足可以用麻木來形容的目光年年日日的去看這沃土,看那上麵的禾苗青了又黃,黃了再青。
麻木中露出絕望,絕望中露出悲苦。
一些在黃沙村出生的年輕人認為,這與村中一名婦人有關係。
於是同許多人一起,習慣性去那名婦人家宣泄怒火。
一些人用砸東西,砸門的方式。
一些人則用沉默以及敲門的方式。
今日來的年輕人,用的就是後麵一種方式。
其實對於這婦人來說,砸東西還是好的。
她最畏懼那種用空洞眼神,用那種下一刻也許就要去上吊的眼神來看她。
不必懷疑,一開始的時候,她曾用過不理會的態度麵對一次這種眼神,然後...就吊死了一名年輕人。
她也是一名有兒子的人,兒子年紀同這裏許多幹枯瘦弱的年輕人一樣。
可其他地方卻盡皆是不一樣的,兒子在老家念書,是個很上進,很有朝氣的年輕人。
而且他被公公與婆婆照顧著,健康而強壯,麵容也很不俗,沒有菜色。
兒子姓馬,同他父親年輕時幾乎是一個模子裏雕出來的一般,是個非常有誌向的年輕人。
原本,婦人對於遠方兒子的這種誌向是感到非常欣慰的,希冀同他父親一樣能夠成為一名進士,然後出任縣官,到時候,她就會是一任父母官的母親了。
這是足以光耀門楣的事情。
可是,當自己丈夫因為誌向而死之後,當她看著一個又一個在她麵前流淚不語的年輕人之後。
她就不這樣想了,她有些希望自己的兒子,最好不要有“誌向”這種東西,也許隨波逐流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當然,她也不希望自己的年輕人蛻變成為肅寧縣官吏一樣的那種人,也不希望他變成黃貴,或者魯平這樣的人,她更希望自己的小年輕人能夠歸於平庸,傳宗接代才是正辦。
千萬不能像他的父親一樣,最後躺在棺材之中,倒在泥土之中。
更加不能似這裏的年輕人一樣,陷落到空洞而絕望的境地裏去,抬不起頭,亦翻不了身。
沒錯,她的丈夫姓馬,叫馬朝卿。
她丈夫的屍骨早就已經送迴了老家,黃沙村中,隻有一個衣冠塚而已。
但,她丈夫是冤死的,是由於一場赤裸裸的謀殺而死。
丈夫的身體,她清楚,一直是一個無比健康,無比有活力的人。
因為落水而死這種事情,不僅是她不信,她死去的丈夫也不相信這件事。
所以她不能走,她必須按照丈夫的囑托在這裏守著衣冠塚。
這亦是她願意做的事情。
畢竟,這樣不明不白迴到家中,克夫的名節落到頭上,死,可能還是一件比較輕鬆的事情。
馬朝卿很愛她,因此不希望她得到這樣的待遇。
而那冤屈的死亡,亦是這位婦人絕無法放過的事情。
可,現如今這個世道,就是這樣叫人無法接受。
一名女人,一名孤獨而無背景的女人,是絕無法做到自己個人便去為了夫家複仇的。
她的丈夫馬朝卿也知道這件事,因所以他給自己遺留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孀居於他的衣冠塚處,等待。
至於等待什麽,丈夫沒有說。
但她明白,是等一個人,或者說等一名官。
一名與丈夫有著相似氣質的官員。
嗬,這個丈夫啊,結果臨走之前,還是掛念著肅寧縣的問題。
真是一個傻子。
這是一件幾乎無法等待到的事情。
像是丈夫那樣的傻子,除開這一個之外,哪裏還能找到呢?
恐怕是沒有了吧。
至少在丈夫之後來的兩任官員,與丈夫就絕不是同一種人。
絕不是!
能夠在肅寧縣與諸族生活融洽的人,能夠在汙穢之肅寧縣中安然得到功績並升遷的人。
嗬,這種人怎麽能與老馬相提並論呢?
終究是貪濁之人,占據了大多數啊。
興許,這乃是丈夫的過錯,他不該那樣的充滿抱負,也不該與眾不同的想要追求些什麽。
如果他選擇的是同旁人一樣,去拿點兒什麽,去接受肅寧縣鄉紳的恩惠,或許家裏會好過活很多。
也許老家兒子就不必讀書讀的那般辛苦,也許公公與婆婆也就不必白發人送黑發人。
不過......他如果是那樣的話,她或許就看不上他了。
她能在黃沙村待了如此長時間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丈夫值得她這樣做。
要不然,早就該死了,哪裏需要等到現在?
婦人站起身子,她的人生已經逐漸開始向衰老的階段走去。
按照她的年紀,距離眉心生皺,鬢角生霜還有著一段距離。
可身體卻已經率先支撐不住心中的煩悶,終於讓她向著女子最無奈的階段一去不複迴。
起身略顯艱難。
掀開遮蓋身體的被褥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屋舍雖陋,可床榻之暖,總好過寒冬白雪。
隻是屋舍外吵鬧之聲,卻實在是難以讓人休憩。
村裏人是不會費力氣去吵鬧什麽,村裏年輕人早早就知曉現實的殘酷,不會去讓無謂的事情消耗掉用於侍奉田地的力氣。
所以,發出聲音的隻有一個年輕,幹脆,尷尬,羞愧的人。
他叫林潮生。
他極力想要說明某種道理,想要證明自己能夠讓黃沙村的現狀得到改變。
他極力想要表達某種承諾,想要說明他能夠讓黃沙村人稅賦降低。
可,這種話在這裏說,又哪裏會有人相信呢?
黃沙村人不會再相信虛假的東西,他們隻需要真實能夠看見,毫無虛假之處的東西。
他們需要那些東西沉甸甸能拎在手中,香噴噴能放入口中,暖烘烘能吞入腹中。
他們不需要那些東西飄忽忽掛在旁人嘴邊,叮鈴鈴響在自己耳邊,冷冰冰埋入土間。
讓這些年輕人離開其實很簡單。
婦人解決聚集的黃沙村年輕人們隻用了一個方法,她去自己家米缸處,仔細搜刮了一番,終於得到勉強能有一碗的米糧,然後出門彎腰,放在一群年輕人麵前的地上。
這幾個年輕人出自一家,家裏老娘親走的早,這幾日他們家老子又病了,所以此來,也是早有準備的事情。
黃沙村裏的年輕人們,恭恭敬敬磕了磕頭,然後仔仔細細,一粒米一粒米數著,終於離開。
他們大約能夠煮幾日有米味看得見米粒的粥水,自不能抱腹。
但這能管一段時間。
管大概三日左右,過兩天收稅的要是還不下來,可能就要想法子再給出些什麽。
等收過稅了,村裏再交過一些土匪賣命的錢糧。
然後就又能平靜上一段時間,大概三五個月的樣子。
等到夏糧將收的時候,又是如此往複。
黃沙村,隻有年輕人們會這樣,老一輩不會。
中年一輩人也不會。
黃沙村曾受過老馬的恩惠,很長一段時間裏,黃沙村日子是非常有盼頭的。
而直至現在,那村裏的水車,也還經用著,不曾歇過轉子。
年輕人看不清楚事實,也不明白過去發生了什麽,隻知道是婦人家造成了如此現狀。
因此憎恨,厭惡都是正常的。
他們隻會曉得,乃是她這名遭瘟的婦人來了之後,才讓黃沙村日子日益差了去。
隻是,這種現狀,也許過不了多長時間了。
每一次來鬧,消耗的都是老馬留給她的一些遺產。
而數年過去,馬朝卿留給她的遺財,以及她自身一些值錢物件,快變賣幹淨了。
她床頭底下還剩下一個簪子,幾塊碎銀,壓箱底的,還有些許寶鈔,幾枚珠子。
寶鈔,是不值錢的,一直也不曾用過。
最值錢的是一塊玉佩,那是老馬的老師,在他辭別書院趕考時送給他的,上雕一個駿字,寓意才俊之意。
這塊玉佩,她並不打算變賣,打算藏在這間破屋子灶台邊土塊下麵,聯通那木匣子一起。
等到東西變賣幹淨,再也支撐不下去的時候,就把房梁上那一瓶砒霜咽下去。
而在這之前,她會寄一封信給大兒子,讓他找機會迴來把他爹本打算留給他的東西拿走。
婦人抬眼看了一眼臉漲的通紅,說是豬肝色也不為過的林潮生。
看到這個年輕的小夥子因為氣憤卻無力而垂落的手。
看到這個年輕的小夥子因為羞愧而將雙手捂住臉龐。
她覺得頗為有趣。
林潮生自稱是安陸州出身的舉人,將任肅寧縣縣令。
這點,婦人判度胺,其真實程度,大概是八九不離十的。
這個叫林潮生的小夥子,顯然是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人。
他的手上連一塊老繭都沒有。
雖然曉得身上穿一件樸素衣裳來遮蓋身份,但身上那股子再熟悉不過,許久時間也未曾見識的書香墨氣,卻如何也遮掩不住。
而因為黃沙村,介於滄州和肅寧縣之間。
這年輕人大概是從京城坐舟車而來,至滄州下馬,再至肅寧。
那邊人過來都是這般走。
說不得,他就是那種來做官的人。
隻不過,林潮生與一般讀書人,與一般當老爺的人是全然不同的。
他既沒有坐轎子,也沒有坐車。
沒有大張旗鼓,也沒有直接上任。
正常人,即便看見了黃沙村這樣的地方,也不會打正眼去瞧。
甚至因為避窮諱貧,州府之中的教育來肅寧縣甚至都會繞開黃沙村而行。
可這個年輕人呢?
他卻是自己找到黃沙村來的。
據他說,他是得知了有黃沙村這麽個地方,而非得察看一番黃沙村貧窮之因不可。
如此,才能夠對他將來布政縣中,才有助益。
與自己丈夫當年做的事兒幾乎一模一樣。
唯獨有一樣缺點,就是比他當年要青澀,稚嫩了太多。
會尷尬,會羞愧,會憤怒,會頹唐。
他用三日的功夫,將自己年輕氣盛的那一麵展現的淋漓盡致。
他藏不住事,這是缺點。
婦人很擔憂,因為似自己丈夫那樣沉穩,能藏得住麵容的人,都陷入肅寧這樣的深坑之中,死在肅寧這樣的泥潭之中。
如此不穩重,去往肅寧,豈非送死乎?
她並不知道,用什麽方法,能夠讓肅寧縣問題得到解決。
她隻知道,她等待的那個人,一定要比自己丈夫強才行。
隻不過,又以何謂之曰強呢?
這又是個苦思冥想數年,也無法想明白的問題。
她隻能通過自己曾看過的,見過的事情之中,去找尋比正者更正,比狡者更狡之人。
而林潮生,還是差了一點點。
黃沙村。
位於順天府滄州肅寧縣境內,毗鄰縣城,抵北牆而望滄州。
近無高山峻嶺。
沃土之原,肥碩之耕。
外近道路而內通縣中。
鮮少有愁困於旱澇之局的時候,實在是農家人夢寐以求之土。
然而,這樣的沃土之地,旺族之村,卻居住著一群堪稱貧寒的人。
是的,貧寒。
食不果腹謂之曰貧,衣不蔽體謂之曰寒。
與乞丐唯一區別的地方在於,黃沙村是他們的,他們有勉強可以稱之為家的所在。
哦!對了,還有一點,因為種地,加上收成不錯,所以鮮少有餓死的情況發生。
事實上,乞丐們無落腳之處時找的破廟棄屋,與此間屋舍比起來,也相差不大。
當然,絕大多數時候,乞丐們是找不到破廟棄屋的,他們很容易便會在冬日裏,死在角落裏,到了日暖屍身發臭時才會被人發現。
所以,黃沙村裏的人,比乞丐還是要好許多的,至少凍死的時候,會死在家裏。
這是當前時代乞丐們會羨慕的生活。
這是當前時代流民們會羨慕的生活。
這是順天府北平府紫禁城畔城吏司內民生署中那群小殘疾兒,小孤兒們曾經會羨慕的生活。
可黃沙村中的百姓來說,這是一種絕望,絕望而看不到頭的生活。
如同一灘死水,除卻幹涸與腐爛之外,一點兒別的希望也看不見。
沃土,肥碩之耕,平原,滄州與肅寧之交通。
如此多有利的條件,怎為貧困所囚乎?
在曾經的日子裏,黃沙村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如此貧困,且悲苦的。
他們用足可以用麻木來形容的目光年年日日的去看這沃土,看那上麵的禾苗青了又黃,黃了再青。
麻木中露出絕望,絕望中露出悲苦。
一些在黃沙村出生的年輕人認為,這與村中一名婦人有關係。
於是同許多人一起,習慣性去那名婦人家宣泄怒火。
一些人用砸東西,砸門的方式。
一些人則用沉默以及敲門的方式。
今日來的年輕人,用的就是後麵一種方式。
其實對於這婦人來說,砸東西還是好的。
她最畏懼那種用空洞眼神,用那種下一刻也許就要去上吊的眼神來看她。
不必懷疑,一開始的時候,她曾用過不理會的態度麵對一次這種眼神,然後...就吊死了一名年輕人。
她也是一名有兒子的人,兒子年紀同這裏許多幹枯瘦弱的年輕人一樣。
可其他地方卻盡皆是不一樣的,兒子在老家念書,是個很上進,很有朝氣的年輕人。
而且他被公公與婆婆照顧著,健康而強壯,麵容也很不俗,沒有菜色。
兒子姓馬,同他父親年輕時幾乎是一個模子裏雕出來的一般,是個非常有誌向的年輕人。
原本,婦人對於遠方兒子的這種誌向是感到非常欣慰的,希冀同他父親一樣能夠成為一名進士,然後出任縣官,到時候,她就會是一任父母官的母親了。
這是足以光耀門楣的事情。
可是,當自己丈夫因為誌向而死之後,當她看著一個又一個在她麵前流淚不語的年輕人之後。
她就不這樣想了,她有些希望自己的兒子,最好不要有“誌向”這種東西,也許隨波逐流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當然,她也不希望自己的年輕人蛻變成為肅寧縣官吏一樣的那種人,也不希望他變成黃貴,或者魯平這樣的人,她更希望自己的小年輕人能夠歸於平庸,傳宗接代才是正辦。
千萬不能像他的父親一樣,最後躺在棺材之中,倒在泥土之中。
更加不能似這裏的年輕人一樣,陷落到空洞而絕望的境地裏去,抬不起頭,亦翻不了身。
沒錯,她的丈夫姓馬,叫馬朝卿。
她丈夫的屍骨早就已經送迴了老家,黃沙村中,隻有一個衣冠塚而已。
但,她丈夫是冤死的,是由於一場赤裸裸的謀殺而死。
丈夫的身體,她清楚,一直是一個無比健康,無比有活力的人。
因為落水而死這種事情,不僅是她不信,她死去的丈夫也不相信這件事。
所以她不能走,她必須按照丈夫的囑托在這裏守著衣冠塚。
這亦是她願意做的事情。
畢竟,這樣不明不白迴到家中,克夫的名節落到頭上,死,可能還是一件比較輕鬆的事情。
馬朝卿很愛她,因此不希望她得到這樣的待遇。
而那冤屈的死亡,亦是這位婦人絕無法放過的事情。
可,現如今這個世道,就是這樣叫人無法接受。
一名女人,一名孤獨而無背景的女人,是絕無法做到自己個人便去為了夫家複仇的。
她的丈夫馬朝卿也知道這件事,因所以他給自己遺留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孀居於他的衣冠塚處,等待。
至於等待什麽,丈夫沒有說。
但她明白,是等一個人,或者說等一名官。
一名與丈夫有著相似氣質的官員。
嗬,這個丈夫啊,結果臨走之前,還是掛念著肅寧縣的問題。
真是一個傻子。
這是一件幾乎無法等待到的事情。
像是丈夫那樣的傻子,除開這一個之外,哪裏還能找到呢?
恐怕是沒有了吧。
至少在丈夫之後來的兩任官員,與丈夫就絕不是同一種人。
絕不是!
能夠在肅寧縣與諸族生活融洽的人,能夠在汙穢之肅寧縣中安然得到功績並升遷的人。
嗬,這種人怎麽能與老馬相提並論呢?
終究是貪濁之人,占據了大多數啊。
興許,這乃是丈夫的過錯,他不該那樣的充滿抱負,也不該與眾不同的想要追求些什麽。
如果他選擇的是同旁人一樣,去拿點兒什麽,去接受肅寧縣鄉紳的恩惠,或許家裏會好過活很多。
也許老家兒子就不必讀書讀的那般辛苦,也許公公與婆婆也就不必白發人送黑發人。
不過......他如果是那樣的話,她或許就看不上他了。
她能在黃沙村待了如此長時間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丈夫值得她這樣做。
要不然,早就該死了,哪裏需要等到現在?
婦人站起身子,她的人生已經逐漸開始向衰老的階段走去。
按照她的年紀,距離眉心生皺,鬢角生霜還有著一段距離。
可身體卻已經率先支撐不住心中的煩悶,終於讓她向著女子最無奈的階段一去不複迴。
起身略顯艱難。
掀開遮蓋身體的被褥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屋舍雖陋,可床榻之暖,總好過寒冬白雪。
隻是屋舍外吵鬧之聲,卻實在是難以讓人休憩。
村裏人是不會費力氣去吵鬧什麽,村裏年輕人早早就知曉現實的殘酷,不會去讓無謂的事情消耗掉用於侍奉田地的力氣。
所以,發出聲音的隻有一個年輕,幹脆,尷尬,羞愧的人。
他叫林潮生。
他極力想要說明某種道理,想要證明自己能夠讓黃沙村的現狀得到改變。
他極力想要表達某種承諾,想要說明他能夠讓黃沙村人稅賦降低。
可,這種話在這裏說,又哪裏會有人相信呢?
黃沙村人不會再相信虛假的東西,他們隻需要真實能夠看見,毫無虛假之處的東西。
他們需要那些東西沉甸甸能拎在手中,香噴噴能放入口中,暖烘烘能吞入腹中。
他們不需要那些東西飄忽忽掛在旁人嘴邊,叮鈴鈴響在自己耳邊,冷冰冰埋入土間。
讓這些年輕人離開其實很簡單。
婦人解決聚集的黃沙村年輕人們隻用了一個方法,她去自己家米缸處,仔細搜刮了一番,終於得到勉強能有一碗的米糧,然後出門彎腰,放在一群年輕人麵前的地上。
這幾個年輕人出自一家,家裏老娘親走的早,這幾日他們家老子又病了,所以此來,也是早有準備的事情。
黃沙村裏的年輕人們,恭恭敬敬磕了磕頭,然後仔仔細細,一粒米一粒米數著,終於離開。
他們大約能夠煮幾日有米味看得見米粒的粥水,自不能抱腹。
但這能管一段時間。
管大概三日左右,過兩天收稅的要是還不下來,可能就要想法子再給出些什麽。
等收過稅了,村裏再交過一些土匪賣命的錢糧。
然後就又能平靜上一段時間,大概三五個月的樣子。
等到夏糧將收的時候,又是如此往複。
黃沙村,隻有年輕人們會這樣,老一輩不會。
中年一輩人也不會。
黃沙村曾受過老馬的恩惠,很長一段時間裏,黃沙村日子是非常有盼頭的。
而直至現在,那村裏的水車,也還經用著,不曾歇過轉子。
年輕人看不清楚事實,也不明白過去發生了什麽,隻知道是婦人家造成了如此現狀。
因此憎恨,厭惡都是正常的。
他們隻會曉得,乃是她這名遭瘟的婦人來了之後,才讓黃沙村日子日益差了去。
隻是,這種現狀,也許過不了多長時間了。
每一次來鬧,消耗的都是老馬留給她的一些遺產。
而數年過去,馬朝卿留給她的遺財,以及她自身一些值錢物件,快變賣幹淨了。
她床頭底下還剩下一個簪子,幾塊碎銀,壓箱底的,還有些許寶鈔,幾枚珠子。
寶鈔,是不值錢的,一直也不曾用過。
最值錢的是一塊玉佩,那是老馬的老師,在他辭別書院趕考時送給他的,上雕一個駿字,寓意才俊之意。
這塊玉佩,她並不打算變賣,打算藏在這間破屋子灶台邊土塊下麵,聯通那木匣子一起。
等到東西變賣幹淨,再也支撐不下去的時候,就把房梁上那一瓶砒霜咽下去。
而在這之前,她會寄一封信給大兒子,讓他找機會迴來把他爹本打算留給他的東西拿走。
婦人抬眼看了一眼臉漲的通紅,說是豬肝色也不為過的林潮生。
看到這個年輕的小夥子因為氣憤卻無力而垂落的手。
看到這個年輕的小夥子因為羞愧而將雙手捂住臉龐。
她覺得頗為有趣。
林潮生自稱是安陸州出身的舉人,將任肅寧縣縣令。
這點,婦人判度胺,其真實程度,大概是八九不離十的。
這個叫林潮生的小夥子,顯然是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人。
他的手上連一塊老繭都沒有。
雖然曉得身上穿一件樸素衣裳來遮蓋身份,但身上那股子再熟悉不過,許久時間也未曾見識的書香墨氣,卻如何也遮掩不住。
而因為黃沙村,介於滄州和肅寧縣之間。
這年輕人大概是從京城坐舟車而來,至滄州下馬,再至肅寧。
那邊人過來都是這般走。
說不得,他就是那種來做官的人。
隻不過,林潮生與一般讀書人,與一般當老爺的人是全然不同的。
他既沒有坐轎子,也沒有坐車。
沒有大張旗鼓,也沒有直接上任。
正常人,即便看見了黃沙村這樣的地方,也不會打正眼去瞧。
甚至因為避窮諱貧,州府之中的教育來肅寧縣甚至都會繞開黃沙村而行。
可這個年輕人呢?
他卻是自己找到黃沙村來的。
據他說,他是得知了有黃沙村這麽個地方,而非得察看一番黃沙村貧窮之因不可。
如此,才能夠對他將來布政縣中,才有助益。
與自己丈夫當年做的事兒幾乎一模一樣。
唯獨有一樣缺點,就是比他當年要青澀,稚嫩了太多。
會尷尬,會羞愧,會憤怒,會頹唐。
他用三日的功夫,將自己年輕氣盛的那一麵展現的淋漓盡致。
他藏不住事,這是缺點。
婦人很擔憂,因為似自己丈夫那樣沉穩,能藏得住麵容的人,都陷入肅寧這樣的深坑之中,死在肅寧這樣的泥潭之中。
如此不穩重,去往肅寧,豈非送死乎?
她並不知道,用什麽方法,能夠讓肅寧縣問題得到解決。
她隻知道,她等待的那個人,一定要比自己丈夫強才行。
隻不過,又以何謂之曰強呢?
這又是個苦思冥想數年,也無法想明白的問題。
她隻能通過自己曾看過的,見過的事情之中,去找尋比正者更正,比狡者更狡之人。
而林潮生,還是差了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