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張二河的移民經曆2
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 作者:奮鬥的蝸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420章 張二河的移民經曆2
山東真是個好地方啊,竟然還給肉吃,張二河真希望能這麽一直走下去。
又走了十天,張二河一家人到了萊州府城,一直生活在內陸的張二河是第一次見到大海。
張二河一家人都很興奮,張家堡的所有人都很興奮。
這一路上有能吃個八成飽,外加還能見到葷腥的飯食養著,移民們也都有了興奮的力氣。
港口上,到處都是一艘艘冒著黑煙的大船,來自各地移民有序的排隊上船,等裝夠人後,冒煙的大船就開走,把人送到海島上去開荒。
聽說接下來他們要坐大船,張二河的兒子很興奮,張二河其實也很興奮,這可是他這輩子第一次坐大船。
然而,接下來的十來天,麵對大船的張二河再也興奮不起來了。
船在大海上航行了好久好久,一路上顛簸不斷,好多人都暈船暈得厲害,張二河也吐得昏天黑地。
但一想到未來的美好新生活,張二河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在海上漂了十來天,具體是多少天張二河也記不清了,他們乘坐的大船終於是停到岸邊。
光著膀子的張二河,帶著老婆孩子下了船,重新踏上土地的那一刻,張二河心裏終於感覺踏實了。
在船上的時候,船長就早已經給大家講解過了,接下來他們要去的大島,叫做爪哇島,是什麽熱帶雨林氣候,那裏會很熱很熱。
下船後,張二河就看到了和家鄉截然不同的景象。這裏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沒見過的植物,空氣裏彌漫著潮濕的氣息。
張二河望著眼前陌生又充滿生機的景象,盡管心中仍殘留著暈船的不適,可對新生活的期待還是在心底熊熊燃燒。
他們跟著陳家軍的引導人員,朝著安置點走去。一路上,新奇的事物目不暇接,巨大的葉片、叫不出名的奇異果實,還有那在林間穿梭跳躍的小動物,都讓張二河的兒子興奮不已。
到了安置點,吃了上岸後的第一頓飯,休息了一會兒之後,張二河再次踏上了新的路程。
這一次隻走了半個來時辰,張二河一家人就被分配到了一個叫做三號村的村子。
在三號村,張二河一家被分配到了一間簡易的木屋。雖然屋子不大,但裏麵鍋碗瓢盆等各種做飯的家夥事兒樣樣都有,比起在陝西時那搖搖欲墜的土坯房,已經好上太多。
有了房子,三號村的裏正又送來了足夠三天吃的大米。
裏正名叫孫春生,孫春生告訴張二河,以後口糧就不再挨家挨戶送了,每過三天需要張二河自己去村頭的村大隊去領三天的口糧。
孫春生還告訴張二河,今天在家好好休息一天,可以在村子四周隨便逛逛,熟悉一下環境,明天吃過早飯後到村頭的大隊集合,統一發放農具,大家一起組織開荒。
張二河滿心感激地送走孫春生,轉身打量起這個雖簡易卻充滿希望的新家。
妻子忙著整理帶來的不多的家什,兒子則在屋外好奇地跑來跑去,嘴裏嘟囔著各種新鮮玩意兒。
傍晚時分,吃過晚飯,張二河一家走出木屋,在村子四周漫步。夕陽的餘暉灑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給眼前的一切都鍍上了一層溫暖的金色。
他們遇到了幾個同樣出來散步的張家堡的熟人,當然也有一些不認識的人,大家彼此打著招唿,分享著初來乍到的感受,言語間滿是對未來生活的憧憬。
迴到家中,張二河躺在床上,滿心期待著明天的開荒。這一夜,他睡得格外香甜。
第二天一大早,張二河就帶著家人來到村頭大隊。隻見空地上已經聚集了不少人,大家都興奮地討論著即將開始的勞作。
不一會兒,孫春生出現了,身後跟著十幾個壯小夥,推著裝滿農具的雞公車,還有三頭大耕牛。
“鄉親們!”孫春生扯著嗓子喊道,“從今天起,咱們就要在這片土地上紮根,靠自己的雙手過上好日子!這些農具大家拿好,咱們馬上出發去開荒!”
張二河領到了一把鋒利的鋤頭和一把鐵鍬,跟著人群來到了村外的荒地。
當然,這些農具什麽的也都算是陳家軍先賒賬給大家的,迴頭大家有了收成,還得還錢。
這種事情,大家自然都是沒有意見的,陳家軍這一路上又是管吃又是管住的,等有了收成,大家都樂意還賬。
一群人來到村外,放眼望去,雜草叢生,荊棘遍布,但這絲毫沒有打消大家的熱情。
張二河深吸一口氣,掄起鋤頭,狠狠砸向地麵。一下又一下,泥土被翻起,汗水順著額頭滑落,滴進新翻的土地裏。
張二河所在三號村一共有100戶人家, 一連開荒了八九天,整個村子整理出來差不多300畝地後,開荒工作就被暫時的給叫停了。
裏正按戶分,一戶給分了3畝地,然後就開始教大家如何種植水稻。
張二河隻種過小麥和高粱,水稻倒是沒種過,不過裏正講解的很詳細。
張二河聽的也是格外認真,眼睛緊緊盯著裏正的一舉一動,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裏正先是捧起一把泥土,詳細講解著土地的濕度、肥力對水稻種植的影響,又親自示範如何平整土地,保證水能夠均勻灌溉。
接著,他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浸種,將種子浸泡在清水中,講述著浸種時間的重要性,太長或太短都會影響種子的發芽率。
從選種到育秧再到移栽,張二河跟著裏正的指導,小心翼翼地把自家的三畝田都種好了秧苗,看著滿地的秧苗,張二河滿心期待,仿佛已經看到了一片金黃的稻浪。
根據裏正所說,他們這邊種植水稻可以一年三熟,隻要踏實肯幹,以後肯定可以富裕起來。
裏正還告訴大家,趁著秧苗種上的時間,大家可以在他們三號村規劃好的區域,繼續申請地塊,繼續開荒。
..............
山東真是個好地方啊,竟然還給肉吃,張二河真希望能這麽一直走下去。
又走了十天,張二河一家人到了萊州府城,一直生活在內陸的張二河是第一次見到大海。
張二河一家人都很興奮,張家堡的所有人都很興奮。
這一路上有能吃個八成飽,外加還能見到葷腥的飯食養著,移民們也都有了興奮的力氣。
港口上,到處都是一艘艘冒著黑煙的大船,來自各地移民有序的排隊上船,等裝夠人後,冒煙的大船就開走,把人送到海島上去開荒。
聽說接下來他們要坐大船,張二河的兒子很興奮,張二河其實也很興奮,這可是他這輩子第一次坐大船。
然而,接下來的十來天,麵對大船的張二河再也興奮不起來了。
船在大海上航行了好久好久,一路上顛簸不斷,好多人都暈船暈得厲害,張二河也吐得昏天黑地。
但一想到未來的美好新生活,張二河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在海上漂了十來天,具體是多少天張二河也記不清了,他們乘坐的大船終於是停到岸邊。
光著膀子的張二河,帶著老婆孩子下了船,重新踏上土地的那一刻,張二河心裏終於感覺踏實了。
在船上的時候,船長就早已經給大家講解過了,接下來他們要去的大島,叫做爪哇島,是什麽熱帶雨林氣候,那裏會很熱很熱。
下船後,張二河就看到了和家鄉截然不同的景象。這裏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沒見過的植物,空氣裏彌漫著潮濕的氣息。
張二河望著眼前陌生又充滿生機的景象,盡管心中仍殘留著暈船的不適,可對新生活的期待還是在心底熊熊燃燒。
他們跟著陳家軍的引導人員,朝著安置點走去。一路上,新奇的事物目不暇接,巨大的葉片、叫不出名的奇異果實,還有那在林間穿梭跳躍的小動物,都讓張二河的兒子興奮不已。
到了安置點,吃了上岸後的第一頓飯,休息了一會兒之後,張二河再次踏上了新的路程。
這一次隻走了半個來時辰,張二河一家人就被分配到了一個叫做三號村的村子。
在三號村,張二河一家被分配到了一間簡易的木屋。雖然屋子不大,但裏麵鍋碗瓢盆等各種做飯的家夥事兒樣樣都有,比起在陝西時那搖搖欲墜的土坯房,已經好上太多。
有了房子,三號村的裏正又送來了足夠三天吃的大米。
裏正名叫孫春生,孫春生告訴張二河,以後口糧就不再挨家挨戶送了,每過三天需要張二河自己去村頭的村大隊去領三天的口糧。
孫春生還告訴張二河,今天在家好好休息一天,可以在村子四周隨便逛逛,熟悉一下環境,明天吃過早飯後到村頭的大隊集合,統一發放農具,大家一起組織開荒。
張二河滿心感激地送走孫春生,轉身打量起這個雖簡易卻充滿希望的新家。
妻子忙著整理帶來的不多的家什,兒子則在屋外好奇地跑來跑去,嘴裏嘟囔著各種新鮮玩意兒。
傍晚時分,吃過晚飯,張二河一家走出木屋,在村子四周漫步。夕陽的餘暉灑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給眼前的一切都鍍上了一層溫暖的金色。
他們遇到了幾個同樣出來散步的張家堡的熟人,當然也有一些不認識的人,大家彼此打著招唿,分享著初來乍到的感受,言語間滿是對未來生活的憧憬。
迴到家中,張二河躺在床上,滿心期待著明天的開荒。這一夜,他睡得格外香甜。
第二天一大早,張二河就帶著家人來到村頭大隊。隻見空地上已經聚集了不少人,大家都興奮地討論著即將開始的勞作。
不一會兒,孫春生出現了,身後跟著十幾個壯小夥,推著裝滿農具的雞公車,還有三頭大耕牛。
“鄉親們!”孫春生扯著嗓子喊道,“從今天起,咱們就要在這片土地上紮根,靠自己的雙手過上好日子!這些農具大家拿好,咱們馬上出發去開荒!”
張二河領到了一把鋒利的鋤頭和一把鐵鍬,跟著人群來到了村外的荒地。
當然,這些農具什麽的也都算是陳家軍先賒賬給大家的,迴頭大家有了收成,還得還錢。
這種事情,大家自然都是沒有意見的,陳家軍這一路上又是管吃又是管住的,等有了收成,大家都樂意還賬。
一群人來到村外,放眼望去,雜草叢生,荊棘遍布,但這絲毫沒有打消大家的熱情。
張二河深吸一口氣,掄起鋤頭,狠狠砸向地麵。一下又一下,泥土被翻起,汗水順著額頭滑落,滴進新翻的土地裏。
張二河所在三號村一共有100戶人家, 一連開荒了八九天,整個村子整理出來差不多300畝地後,開荒工作就被暫時的給叫停了。
裏正按戶分,一戶給分了3畝地,然後就開始教大家如何種植水稻。
張二河隻種過小麥和高粱,水稻倒是沒種過,不過裏正講解的很詳細。
張二河聽的也是格外認真,眼睛緊緊盯著裏正的一舉一動,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裏正先是捧起一把泥土,詳細講解著土地的濕度、肥力對水稻種植的影響,又親自示範如何平整土地,保證水能夠均勻灌溉。
接著,他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浸種,將種子浸泡在清水中,講述著浸種時間的重要性,太長或太短都會影響種子的發芽率。
從選種到育秧再到移栽,張二河跟著裏正的指導,小心翼翼地把自家的三畝田都種好了秧苗,看著滿地的秧苗,張二河滿心期待,仿佛已經看到了一片金黃的稻浪。
根據裏正所說,他們這邊種植水稻可以一年三熟,隻要踏實肯幹,以後肯定可以富裕起來。
裏正還告訴大家,趁著秧苗種上的時間,大家可以在他們三號村規劃好的區域,繼續申請地塊,繼續開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