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大明日報》的創立
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 作者:奮鬥的蝸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453章 《大明日報》的創立
陳平安:“創刊發行的話,雇傭報童在集市街道上叫賣,除了叫賣的部分初期還要投放到各地的繁華市集、茶館,酒樓等地進行一定量的免費投放,讓往來的旅人、商販和百姓都能盡快看到知道咱們的報紙。”
陳平安說的這些,徐遠自然也都是明白的。
在明代,隨著城市經濟的繁榮和市民階層的壯大,茶館成為了人們日常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說書茶館就是其中一種重要形式。
當時的說書茶館中,說書人往往會憑借其精彩的講述技巧,以曆史故事、神話傳說、民間奇聞等為素材進行表演,吸引眾多茶客前來聆聽。
比如《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恆言》等通俗文學作品中的許多故事,就經常被說書人在茶館中演繹。
這些茶館為說書人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也為市民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娛樂活動,成為了明代城市文化的一個重要標誌。
陳平安: “等大家熟悉了報紙,再增加發行量,引入廣告。”
徐遠滿臉疑惑,恭敬問道:“大人,什麽是廣告?”
陳平安:“所謂廣告就是商業推廣,各行各業的商家、店鋪為了提升自家的知名度,在咱們的報紙上宣傳自家商品、生意的文字廣告。”
“往後等咱們的報紙有了影響力,報社要安排專門的業務人員,到各個商家那裏去推銷廣告版麵,力求通過廣告收入來抵消一部分報紙發行成本。”
徐遠聞言,忙不迭的點頭拍馬屁道:“原來如此!大人這般深遠的謀劃,既新穎獨特又切實可行,實在是高瞻遠矚!”
徐遠虛心請教,把辦報紙的一些細節要點都一一記下。
接下來的日子,徐遠忙得不可開交。
先是招募了一批識字且文筆不錯的文人,組建采編團隊;又在科學研究所的幫助下,改進了造紙以及印刷工藝,最後又在所謂的暗衛組織幫助下,大明各地秘密設置了大量隱蔽的報紙印刷點。
至於說為什麽要隱蔽,因為陳平安交代了,將來的報紙可能會刊登一些大逆不道的言論,自然需要隱蔽不能暴露。
經過一年多的忙活,一個龐大且隱蔽的《大明日報》網絡,在大明全國各地紮下了根。
然而,《大明日報》網絡組建完畢之後,徐遠得到的命令卻是繼續潛伏。
這一潛伏就是一年多,直到崇禎九年六月,徐遠終於得到了讓《大明日報》正式上線的命令。
得到命令之後,崇禎九年七月初一,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備,第一期《大明日報》終於誕生。
崇禎九年七月初一,金陵城熱鬧非凡的聚賢茶樓裏,陳家商行的夥計小李,抱著一摞散發著淡淡墨香的報紙,匆匆走了進來。
“王老板,這是我們陳家商行新出的《大明日報》,免費給您送來啦,您收好看一看!明日還有,等明日的出了我再給您送過來。”
王老板滿是好奇,伸手接過小李手中所謂的《大明日報》。
打開一看,這個什麽《大明日報》樣式還挺新穎的,隻見這長方形的報紙由好幾頁紙張裝訂而成,每張紙上都印滿密密麻麻的黑色小字,上方還配有醒目的大字標題,排版清晰,讓人一目了然。
王老板本就識字,他趕忙坐直了身子,饒有興致地看向報紙上一個很是吸引他眼球的標題,輕聲念出標題:“《金陵城富戶李家驚現神秘奇案,官府全力偵破》”。
富戶?李家?神秘奇案?
原本在茶樓裏閑聊的茶客們聽到這新奇又八卦的東西,瞬間來了精神。
“報紙?這是啥新鮮玩意兒?還有金陵城的奇案消息?難不成和官老爺們看的邸報一樣,是從衙門裏傳出來的事兒?”
一個身著粗布麻衣的大漢滿臉疑惑,站起身來,幾步走到王老板跟前,一把奪過報紙,翻來翻去,可上麵好些字他都不認識。
大漢隻能無奈地把報紙塞迴王老板手中,急切說道:“老板,這上麵到底寫了啥,您快給大夥念念唄!”
其他茶客也跟著起哄:“是啊,老板,快念念,要是念得好,保準給您打賞!”
“老板,快開始吧,我們都等不及啦!”
王老板清了清嗓子,正準備念,卻發現聲音被嘈雜的人聲淹沒。
茶客們見狀,紛紛喊道:“老板,您到那戲台上去念,在這兒大夥聽不見呐!”
“對,上說書台,這樣聽得清楚!”
王老板隻好登上說書台,深吸一口氣,大聲念道:“金陵城富戶李家驚現神秘奇案,官府全力偵破。崇禎九年六月二十九,金陵城富商李有貴府邸內發生一起離奇盜竊案,被盜的竟是富商家中祖傳的稀世珍寶……”
台下的茶客們聽得入神,一個個豎起耳朵,眼睛緊緊盯著王老板,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字。
當王老板念完這篇奇案報道,茶樓裏瞬間響起一陣驚歎和議論聲。
“好家夥,還有這種事兒,咱平日裏可一點風聲都沒聽到!”
“是啊,這案子聽起來可真玄乎,不知道官府能不能破得了。”
“老板念得好,這報紙上的話通俗易懂,比那些官樣文章好懂多了!”
“老板,快接著念下一篇!”
王老板笑了笑,接著念道:“《江南洪澇成災,多地百姓受災嚴重》,六月十五,江南地區連降暴雨,引發洪澇災害,蘇州、杭州等地農田被淹,房屋倒塌無數……”
念完這則江南災情的新聞,茶客們的心情變得沉重起來,紛紛為受災百姓歎息。
,隨後,王老板一篇接著一篇,把報紙上的新聞都讀了出來。
“崇禎九年六月二十八,昭武將軍陳平安奉皇命正式出兵援助朝鮮,抗擊入侵朝鮮的後金韃子。”
“七月初一,新任吏部尚書正式上任,誓言整頓吏治……”
“六月底,揚州鹽商聯合抵製新稅,引發商界震動……”
“六月二十,李自成部與明軍在河南激戰,雙方死傷慘重……”
..............
陳平安:“創刊發行的話,雇傭報童在集市街道上叫賣,除了叫賣的部分初期還要投放到各地的繁華市集、茶館,酒樓等地進行一定量的免費投放,讓往來的旅人、商販和百姓都能盡快看到知道咱們的報紙。”
陳平安說的這些,徐遠自然也都是明白的。
在明代,隨著城市經濟的繁榮和市民階層的壯大,茶館成為了人們日常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說書茶館就是其中一種重要形式。
當時的說書茶館中,說書人往往會憑借其精彩的講述技巧,以曆史故事、神話傳說、民間奇聞等為素材進行表演,吸引眾多茶客前來聆聽。
比如《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恆言》等通俗文學作品中的許多故事,就經常被說書人在茶館中演繹。
這些茶館為說書人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也為市民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娛樂活動,成為了明代城市文化的一個重要標誌。
陳平安: “等大家熟悉了報紙,再增加發行量,引入廣告。”
徐遠滿臉疑惑,恭敬問道:“大人,什麽是廣告?”
陳平安:“所謂廣告就是商業推廣,各行各業的商家、店鋪為了提升自家的知名度,在咱們的報紙上宣傳自家商品、生意的文字廣告。”
“往後等咱們的報紙有了影響力,報社要安排專門的業務人員,到各個商家那裏去推銷廣告版麵,力求通過廣告收入來抵消一部分報紙發行成本。”
徐遠聞言,忙不迭的點頭拍馬屁道:“原來如此!大人這般深遠的謀劃,既新穎獨特又切實可行,實在是高瞻遠矚!”
徐遠虛心請教,把辦報紙的一些細節要點都一一記下。
接下來的日子,徐遠忙得不可開交。
先是招募了一批識字且文筆不錯的文人,組建采編團隊;又在科學研究所的幫助下,改進了造紙以及印刷工藝,最後又在所謂的暗衛組織幫助下,大明各地秘密設置了大量隱蔽的報紙印刷點。
至於說為什麽要隱蔽,因為陳平安交代了,將來的報紙可能會刊登一些大逆不道的言論,自然需要隱蔽不能暴露。
經過一年多的忙活,一個龐大且隱蔽的《大明日報》網絡,在大明全國各地紮下了根。
然而,《大明日報》網絡組建完畢之後,徐遠得到的命令卻是繼續潛伏。
這一潛伏就是一年多,直到崇禎九年六月,徐遠終於得到了讓《大明日報》正式上線的命令。
得到命令之後,崇禎九年七月初一,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備,第一期《大明日報》終於誕生。
崇禎九年七月初一,金陵城熱鬧非凡的聚賢茶樓裏,陳家商行的夥計小李,抱著一摞散發著淡淡墨香的報紙,匆匆走了進來。
“王老板,這是我們陳家商行新出的《大明日報》,免費給您送來啦,您收好看一看!明日還有,等明日的出了我再給您送過來。”
王老板滿是好奇,伸手接過小李手中所謂的《大明日報》。
打開一看,這個什麽《大明日報》樣式還挺新穎的,隻見這長方形的報紙由好幾頁紙張裝訂而成,每張紙上都印滿密密麻麻的黑色小字,上方還配有醒目的大字標題,排版清晰,讓人一目了然。
王老板本就識字,他趕忙坐直了身子,饒有興致地看向報紙上一個很是吸引他眼球的標題,輕聲念出標題:“《金陵城富戶李家驚現神秘奇案,官府全力偵破》”。
富戶?李家?神秘奇案?
原本在茶樓裏閑聊的茶客們聽到這新奇又八卦的東西,瞬間來了精神。
“報紙?這是啥新鮮玩意兒?還有金陵城的奇案消息?難不成和官老爺們看的邸報一樣,是從衙門裏傳出來的事兒?”
一個身著粗布麻衣的大漢滿臉疑惑,站起身來,幾步走到王老板跟前,一把奪過報紙,翻來翻去,可上麵好些字他都不認識。
大漢隻能無奈地把報紙塞迴王老板手中,急切說道:“老板,這上麵到底寫了啥,您快給大夥念念唄!”
其他茶客也跟著起哄:“是啊,老板,快念念,要是念得好,保準給您打賞!”
“老板,快開始吧,我們都等不及啦!”
王老板清了清嗓子,正準備念,卻發現聲音被嘈雜的人聲淹沒。
茶客們見狀,紛紛喊道:“老板,您到那戲台上去念,在這兒大夥聽不見呐!”
“對,上說書台,這樣聽得清楚!”
王老板隻好登上說書台,深吸一口氣,大聲念道:“金陵城富戶李家驚現神秘奇案,官府全力偵破。崇禎九年六月二十九,金陵城富商李有貴府邸內發生一起離奇盜竊案,被盜的竟是富商家中祖傳的稀世珍寶……”
台下的茶客們聽得入神,一個個豎起耳朵,眼睛緊緊盯著王老板,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字。
當王老板念完這篇奇案報道,茶樓裏瞬間響起一陣驚歎和議論聲。
“好家夥,還有這種事兒,咱平日裏可一點風聲都沒聽到!”
“是啊,這案子聽起來可真玄乎,不知道官府能不能破得了。”
“老板念得好,這報紙上的話通俗易懂,比那些官樣文章好懂多了!”
“老板,快接著念下一篇!”
王老板笑了笑,接著念道:“《江南洪澇成災,多地百姓受災嚴重》,六月十五,江南地區連降暴雨,引發洪澇災害,蘇州、杭州等地農田被淹,房屋倒塌無數……”
念完這則江南災情的新聞,茶客們的心情變得沉重起來,紛紛為受災百姓歎息。
,隨後,王老板一篇接著一篇,把報紙上的新聞都讀了出來。
“崇禎九年六月二十八,昭武將軍陳平安奉皇命正式出兵援助朝鮮,抗擊入侵朝鮮的後金韃子。”
“七月初一,新任吏部尚書正式上任,誓言整頓吏治……”
“六月底,揚州鹽商聯合抵製新稅,引發商界震動……”
“六月二十,李自成部與明軍在河南激戰,雙方死傷慘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