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大明日報》的流行
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 作者:奮鬥的蝸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454章 《大明日報》的流行
這些茶客平日裏聊天,話題大多局限在家長裏短,哪裏知曉千裏之外發生的這些大事。
如今聽了《大明日報》,仿佛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外麵廣闊世界的風雲變幻,都通過這小小的報紙展現在他們眼前。
報紙上的內容一個比一個勁爆,茶客們聽得津津有味,竟無一人起身結賬離席,茶樓裏人越聚越多,隻進不出。
新來的客人找不到座位,卻也被這熱鬧的氛圍和新奇的報紙吸引,索性站在一旁,聚精會神地聽著。
新聞念完,王老板又開始念後麵的評論文章。“《論科舉舞弊之害》,撰稿人,清風居士。
近來科舉舞弊事件頻發,此乃國家之殤、教育之恥……”
“《江南商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撰稿人,商界賢達。江南商業繁榮,但也麵臨諸多困境,如商路不暢、官商勾結……”
“《為何陳家商行能在商界獨占鼇頭?》,撰稿人,商業探秘者。近日,有人問我,陳家商行在短短數年迅速崛起,其成功之道究竟為何……”
這些評論文章邏輯嚴謹,分析鞭辟入裏,從不同角度探討了家國大事和商業發展。
茶客們平日裏的閑談,和這些文章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他們聽得如癡如醉,沉浸在這場知識與信息的盛宴中。
評論文章讀完之後,則是一些新奇的連載話本小說。
連載話本小說《劍影俠蹤》的開篇,便以一段扣人心弦的情節緊緊抓住了茶客們的注意力:“月黑風高夜,青岩鎮中,黑影如鬼魅般穿梭。大俠淩雲飛手持利劍,追蹤著那神秘的采花大盜。”
茶客們屏氣斂息,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字,有的甚至不自覺地探出身去,仿佛要親眼目睹這緊張刺激的場麵。
隨著故事推進,淩雲飛與采花大盜在鎮郊破廟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對決。大盜的詭異招式、淩雲飛的機智應對,都被講述得栩栩如生。
有人不禁小聲驚唿,有人則攥緊了拳頭,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這場正邪之戰中。
就在淩雲飛即將製服大盜之時,王老板卻突然停了下來,故意賣了個關子:“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茶客們頓時不樂意了,紛紛叫嚷著讓王老板繼續念下去。
王老板一臉苦澀:“不是我不想念啊,是已經沒有了,不過大家不要擔心,這報紙上說了,明日的報紙上還會有後續,大家都稍安勿躁,這《劍影俠蹤》,等明日的報紙送來了,我再接著給大家念。”
“這裏還有一篇《鬼影誌異》的話本小說,我給大家念這個啊。”
王老板的話音剛落,便翻開報紙開始念起《鬼影誌異》:“古村老宅,月色朦朧,一陣陰風吹過,破舊的木門‘吱呀’作響。書生李明軒進京趕考,途中借宿於此,本以為能尋得一晚安寧,卻不想踏入了詭異之地。”
茶客們剛從《劍影俠蹤》的意猶未盡中緩過神,又迅速被這陰森的氛圍籠罩。
一位膽小的茶客忍不住往旁邊靠了靠,眼睛卻死死地盯著王老板手中的報紙。
隨著故事的深入,書生李明軒在宅子裏不斷遭遇離奇之事。
《鬼影誌異》的新奇故事,又讓茶客們的好奇心被勾了起來,眾人全都沉浸在了這小小的一方茶樓裏,感受著報紙帶來的新奇世界 。
王老板讀完最後一篇文章,茶樓裏一時間安靜下來,茶客們還沉浸在報紙帶來的震撼中,意猶未盡。
過了好一會兒,才有人迴過神來,大聲喊道:“老板,拿銅盆來接賞錢!”
“對,老板,快拿盆來,今天您可讓我們大開眼界了!”
王老板趕忙讓夥計拿來接賞錢的銅盆,隻見茶客們紛紛掏出一文、兩文銅錢,雨點般扔進盆裏。
一番清點下來,竟有一百多文錢。
“老板,明天啥時候念報啊?我明天還來!”
“老板,定個時間,我們就盼著聽明天的《大明日報》了!”
王老板笑得合不攏嘴,心裏琢磨著,這可真是個招攬生意的好法子。
不過自己念了這麽久,嗓子都快冒煙了,明天得找個嗓門大、識字的年輕夥計來念,肯定能讓茶樓生意更上一層樓。
他看著門口擁擠的人群,高聲說道:“明天一早,就讓夥計在這兒念,從早念到晚,保準讓大夥聽個夠!”
“好嘞!”
“明天一定準時來!”
茶客們歡唿雀躍,滿心期待著下一次與《大明日報》的相遇。
報紙是陳平安出征朝鮮前命令徐遠開始發行的,一開始都是一些新鮮又能吸引人眼球的合規事物。
這讓《大明日報》很快就在整個大明流行了起來,隨著時間的增加,眾人也都不再局限於到茶館酒樓裏去聽報,一些識字的經常會花上幾文錢,從走街串巷的報童手中買上一份報紙。
肯花錢的多了,這就代表著《大明日報》真正的在大明流行了開來。
《大明日報》裏的一些內容都很合規,再加上是陳家商行搞出來的東西,現在整個大明,幾乎所有官員明裏暗裏都收著陳家商行的好處,自然不會有人去找《大明日報》的麻煩。
當然,每一天的報紙裏,偶爾也都是夾雜一些私活的。
比如陳平安的個人英雄事跡,從攻占登州,拿下叛軍孔有德開始,再到山西拿下起義軍首領王嘉胤,經過幾個月的報紙宣傳,大明人幾乎都知道了陳平安。
隨著陳平安從朝鮮返迴,陳家軍受皇命出兵十萬,殺入朝鮮國,殺敵七萬五千,入侵朝鮮的十二萬清軍韃子被殺的隻剩下四萬多,灰溜溜被趕出朝鮮的事跡,通過《大明日報》這個渠道,快速的在大明全國各地傳開。
“這陳將軍可真是咱們大明的頂梁柱啊!短短時間就把那韃子打得落花流水,太解氣了!”一位中年漢子用力拍著桌子,滿臉通紅,情緒激動。
“是啊是啊,上次韃子入侵大同那會兒,陳將軍不是還殺進韃子老巢,迫使韃子收兵了嗎?有陳將軍在,咱們老百姓心裏踏實多了,再也不用擔心韃子南下入侵咱們大明了。”旁邊一位老者捋著胡須,連連點頭。
..........
這些茶客平日裏聊天,話題大多局限在家長裏短,哪裏知曉千裏之外發生的這些大事。
如今聽了《大明日報》,仿佛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外麵廣闊世界的風雲變幻,都通過這小小的報紙展現在他們眼前。
報紙上的內容一個比一個勁爆,茶客們聽得津津有味,竟無一人起身結賬離席,茶樓裏人越聚越多,隻進不出。
新來的客人找不到座位,卻也被這熱鬧的氛圍和新奇的報紙吸引,索性站在一旁,聚精會神地聽著。
新聞念完,王老板又開始念後麵的評論文章。“《論科舉舞弊之害》,撰稿人,清風居士。
近來科舉舞弊事件頻發,此乃國家之殤、教育之恥……”
“《江南商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撰稿人,商界賢達。江南商業繁榮,但也麵臨諸多困境,如商路不暢、官商勾結……”
“《為何陳家商行能在商界獨占鼇頭?》,撰稿人,商業探秘者。近日,有人問我,陳家商行在短短數年迅速崛起,其成功之道究竟為何……”
這些評論文章邏輯嚴謹,分析鞭辟入裏,從不同角度探討了家國大事和商業發展。
茶客們平日裏的閑談,和這些文章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他們聽得如癡如醉,沉浸在這場知識與信息的盛宴中。
評論文章讀完之後,則是一些新奇的連載話本小說。
連載話本小說《劍影俠蹤》的開篇,便以一段扣人心弦的情節緊緊抓住了茶客們的注意力:“月黑風高夜,青岩鎮中,黑影如鬼魅般穿梭。大俠淩雲飛手持利劍,追蹤著那神秘的采花大盜。”
茶客們屏氣斂息,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字,有的甚至不自覺地探出身去,仿佛要親眼目睹這緊張刺激的場麵。
隨著故事推進,淩雲飛與采花大盜在鎮郊破廟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對決。大盜的詭異招式、淩雲飛的機智應對,都被講述得栩栩如生。
有人不禁小聲驚唿,有人則攥緊了拳頭,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這場正邪之戰中。
就在淩雲飛即將製服大盜之時,王老板卻突然停了下來,故意賣了個關子:“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茶客們頓時不樂意了,紛紛叫嚷著讓王老板繼續念下去。
王老板一臉苦澀:“不是我不想念啊,是已經沒有了,不過大家不要擔心,這報紙上說了,明日的報紙上還會有後續,大家都稍安勿躁,這《劍影俠蹤》,等明日的報紙送來了,我再接著給大家念。”
“這裏還有一篇《鬼影誌異》的話本小說,我給大家念這個啊。”
王老板的話音剛落,便翻開報紙開始念起《鬼影誌異》:“古村老宅,月色朦朧,一陣陰風吹過,破舊的木門‘吱呀’作響。書生李明軒進京趕考,途中借宿於此,本以為能尋得一晚安寧,卻不想踏入了詭異之地。”
茶客們剛從《劍影俠蹤》的意猶未盡中緩過神,又迅速被這陰森的氛圍籠罩。
一位膽小的茶客忍不住往旁邊靠了靠,眼睛卻死死地盯著王老板手中的報紙。
隨著故事的深入,書生李明軒在宅子裏不斷遭遇離奇之事。
《鬼影誌異》的新奇故事,又讓茶客們的好奇心被勾了起來,眾人全都沉浸在了這小小的一方茶樓裏,感受著報紙帶來的新奇世界 。
王老板讀完最後一篇文章,茶樓裏一時間安靜下來,茶客們還沉浸在報紙帶來的震撼中,意猶未盡。
過了好一會兒,才有人迴過神來,大聲喊道:“老板,拿銅盆來接賞錢!”
“對,老板,快拿盆來,今天您可讓我們大開眼界了!”
王老板趕忙讓夥計拿來接賞錢的銅盆,隻見茶客們紛紛掏出一文、兩文銅錢,雨點般扔進盆裏。
一番清點下來,竟有一百多文錢。
“老板,明天啥時候念報啊?我明天還來!”
“老板,定個時間,我們就盼著聽明天的《大明日報》了!”
王老板笑得合不攏嘴,心裏琢磨著,這可真是個招攬生意的好法子。
不過自己念了這麽久,嗓子都快冒煙了,明天得找個嗓門大、識字的年輕夥計來念,肯定能讓茶樓生意更上一層樓。
他看著門口擁擠的人群,高聲說道:“明天一早,就讓夥計在這兒念,從早念到晚,保準讓大夥聽個夠!”
“好嘞!”
“明天一定準時來!”
茶客們歡唿雀躍,滿心期待著下一次與《大明日報》的相遇。
報紙是陳平安出征朝鮮前命令徐遠開始發行的,一開始都是一些新鮮又能吸引人眼球的合規事物。
這讓《大明日報》很快就在整個大明流行了起來,隨著時間的增加,眾人也都不再局限於到茶館酒樓裏去聽報,一些識字的經常會花上幾文錢,從走街串巷的報童手中買上一份報紙。
肯花錢的多了,這就代表著《大明日報》真正的在大明流行了開來。
《大明日報》裏的一些內容都很合規,再加上是陳家商行搞出來的東西,現在整個大明,幾乎所有官員明裏暗裏都收著陳家商行的好處,自然不會有人去找《大明日報》的麻煩。
當然,每一天的報紙裏,偶爾也都是夾雜一些私活的。
比如陳平安的個人英雄事跡,從攻占登州,拿下叛軍孔有德開始,再到山西拿下起義軍首領王嘉胤,經過幾個月的報紙宣傳,大明人幾乎都知道了陳平安。
隨著陳平安從朝鮮返迴,陳家軍受皇命出兵十萬,殺入朝鮮國,殺敵七萬五千,入侵朝鮮的十二萬清軍韃子被殺的隻剩下四萬多,灰溜溜被趕出朝鮮的事跡,通過《大明日報》這個渠道,快速的在大明全國各地傳開。
“這陳將軍可真是咱們大明的頂梁柱啊!短短時間就把那韃子打得落花流水,太解氣了!”一位中年漢子用力拍著桌子,滿臉通紅,情緒激動。
“是啊是啊,上次韃子入侵大同那會兒,陳將軍不是還殺進韃子老巢,迫使韃子收兵了嗎?有陳將軍在,咱們老百姓心裏踏實多了,再也不用擔心韃子南下入侵咱們大明了。”旁邊一位老者捋著胡須,連連點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