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禪位、反對者
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 作者:奮鬥的蝸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468章 禪位、反對者
“朕承祖宗之業,踐祚以來,兢兢以國事為念,然社稷傾頹,民生困苦,朕之罪也。初登大寶,朕急於求治,行事操切,未慮周全,致政令乖張,未能安撫民心,此朕之過一也。”
崇禎的聲音迴蕩在皇極殿中,殿內一片死寂,隻有他的話語聲在梁柱間迴響。
“朕用人多疑,朝令夕改,賢能之士不得其用,奸佞之徒卻屢獲升遷。朝堂之上,黨爭不斷,朕未能明辨忠奸,整肅朝綱,致使政務荒廢,國力日衰,此朕之過二也。”
說到此處,朱由檢眼中泛起淚光,身體微微顫抖。
“朕禦敵無方,外不能卻滿清之進犯,內不能平流寇之禍亂。致使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朕雖日夜憂思,卻無計可施,徒使生靈塗炭,此朕之過三也。”
他的淚水奪眶而出,順著臉頰滑落,滴在身前的龍袍上。
“朕治國無策,致使軍費匱乏,八萬陳家軍將士血灑疆場,保家衛國,以命相搏。本應厚恤其家屬,然朕未出銀分毫,致使陣亡將士家屬艱難度日,衣食無著,老無所養,幼無所依。每念及此,朕痛心疾首,寢食難安,此朕之過四也。”
“朕德薄才疏,有負祖宗之托,有負天下蒼生。今大廈將傾,朕無力迴天。”
“今陳平安,英勇善戰,心懷蒼生,有經天緯地之才,定國安邦之能。朕觀其行事,胸有謀略,治軍嚴明,麾下將士皆願效死命。其誌在救萬民於水火,挽社稷於將傾,實乃天命所歸之人。”
朱由檢緩緩站起身來,盡管身形依舊佝僂,卻努力挺直了脊梁,像是要在這最後的時刻,保留一絲帝王的尊嚴。
他的目光緩緩掃過朝堂上的群臣,最終落在了陳平安的身上,眼中有著不甘、無奈,卻也帶著一絲解脫。
“朕今日決意禪位於陳平安,望朝堂諸公能以天下蒼生為重,盡心輔佐新君,莫要再起紛爭。”
朱由檢的聲音雖然依舊沙啞,卻透著一股前所未有的堅定。
此言一出,朝堂一陣嘩然,所有人都未曾想到崇禎皇帝竟然會禪位。
目光能看到陳平安背影的人,全部都是看向了陳平安。
所有人心中都是暗暗驚訝,陳平安竟然能讓崇禎皇帝主動的禪位,真的是好手段。
“陛下不可!”都察院左都禦史李邦華率先站了出來,滿臉的難以置信,“陳平安雖有能力,但他乃外臣,怎可將祖宗江山輕易托付?陛下三思啊!”
“陛下不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臣顫顫巍巍地出列,“陳平安乃亂臣賊子,怎可將祖宗江山拱手相讓?陛下三思啊!”
這是翰林院大學士倪元璐。
朱由檢雙目赤紅:“大膽,朕禪位之舉,意在效仿上古聖君堯舜禹之美德!想那堯帝,不以天下為私,見舜之賢德,便將帝位禪讓。舜帝亦如此,傳位於治水有功的禹。他們皆以天下蒼生福祉為念,不拘泥於血脈親疏,此乃大仁大義,千古傳頌。”
朱由檢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下情緒,接著說道:“今我大明內憂外患,朕雖殫精竭慮,卻無力迴天。陳平安有勇有謀,心懷蒼生,屢立戰功,實乃能挽狂瀾於既倒的賢才。朕若因一己之私,貪戀皇位,置天下百姓於不顧,又有何顏麵去見祖宗於地下?”
“李邦華、倪元璐,你二人阻我效仿先賢,便是在害天下黎民百姓,是何居心?”
“來人啊,將此等忤逆之臣拿下,滅其三族!”聲音中沒有一絲感情,仿佛隻是在完成一個既定的任務。
崇禎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嘩然,眾人皆露出一副不可置信的神色。
隨著崇禎的命令,立刻就有一隊士卒進殿,把李邦華、倪元璐綁了。
李邦華被士卒拉扯著,卻依舊掙紮著抬頭,怒目圓睜,朝著朱由檢吼道:“陛下,您這是昏庸至極!為了這亂臣賊子的篡位之舉,竟要殘害忠良,您對得起列祖列宗嗎!”他滿臉漲紅,脖子上青筋暴起,眼中滿是不甘與憤怒。
倪元璐則緊閉雙眼,老淚縱橫,嘴裏喃喃自語:“大明百年基業,竟毀於今日,我倪元璐死不足惜,隻是痛心這江山社稷,百姓蒼生……”
看著被拖下去的兩人,許多官員心中湧起一股悲涼,曾經那個他們誓死效忠的皇帝,如今卻為了保全自身,不惜對臣子痛下殺手。
這樣的皇帝,根本就沒救了好吧?
隨著反對的官員被拖出大殿,朝堂上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崇禎再次開口道:“還有誰反對朕的禪位之舉嗎?”
所有朝臣全部噤若寒蟬,你丫都要滅人三族了,誰他娘的還會去反對?
崇禎:“既然無人反對,那禮部尚書賀逢勝準備一下,明日一早,朕要舉行禪位大典。”
說完,崇禎皇帝便一甩衣袖,下了龍椅,離開了皇極殿。
陳平安滿意地看著這一切,嘴角勾起一抹微笑:“諸位,都散了吧,明日辰時,記得都來皇極殿參加陛下的禪位大典。”
說完,陳平安也是扭頭離開了皇極殿。
看著陳平安的背影,朝廷諸公心中的情緒都是複雜無比。
這個即將登基的新帝,真的是好手段,在朝堂上一言不發,卻能把局勢把握的明明白白,厲害,真的是厲害!
中和殿中,見到陳平安進門的朱由檢,趕緊的跪倒在地:“陛下,陛下,我表現的怎麽樣,多給我兩針吧,多給我兩針吧。”
陳平安笑了笑:“表現的很不錯,明日的禪讓大典上繼續,等我登基之後,少不了你的醉生夢死。”
朱由檢:“多謝陛下,多謝陛下。”
這會兒的朱由檢,哪裏還有皇帝的一絲威嚴了,隻要有冰,讓他幹什麽他都願意。
崇禎十年大年初五,辰時,熹微的晨光穿透厚重雲層,灑落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折射出清冷光芒。
皇極殿外,早已布置得莊嚴肅穆,漢白玉台階兩側,陳家軍將士身著嶄新鎧甲,手持長戟,威風凜凜地佇立著,彰顯新主威嚴。
.................
“朕承祖宗之業,踐祚以來,兢兢以國事為念,然社稷傾頹,民生困苦,朕之罪也。初登大寶,朕急於求治,行事操切,未慮周全,致政令乖張,未能安撫民心,此朕之過一也。”
崇禎的聲音迴蕩在皇極殿中,殿內一片死寂,隻有他的話語聲在梁柱間迴響。
“朕用人多疑,朝令夕改,賢能之士不得其用,奸佞之徒卻屢獲升遷。朝堂之上,黨爭不斷,朕未能明辨忠奸,整肅朝綱,致使政務荒廢,國力日衰,此朕之過二也。”
說到此處,朱由檢眼中泛起淚光,身體微微顫抖。
“朕禦敵無方,外不能卻滿清之進犯,內不能平流寇之禍亂。致使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朕雖日夜憂思,卻無計可施,徒使生靈塗炭,此朕之過三也。”
他的淚水奪眶而出,順著臉頰滑落,滴在身前的龍袍上。
“朕治國無策,致使軍費匱乏,八萬陳家軍將士血灑疆場,保家衛國,以命相搏。本應厚恤其家屬,然朕未出銀分毫,致使陣亡將士家屬艱難度日,衣食無著,老無所養,幼無所依。每念及此,朕痛心疾首,寢食難安,此朕之過四也。”
“朕德薄才疏,有負祖宗之托,有負天下蒼生。今大廈將傾,朕無力迴天。”
“今陳平安,英勇善戰,心懷蒼生,有經天緯地之才,定國安邦之能。朕觀其行事,胸有謀略,治軍嚴明,麾下將士皆願效死命。其誌在救萬民於水火,挽社稷於將傾,實乃天命所歸之人。”
朱由檢緩緩站起身來,盡管身形依舊佝僂,卻努力挺直了脊梁,像是要在這最後的時刻,保留一絲帝王的尊嚴。
他的目光緩緩掃過朝堂上的群臣,最終落在了陳平安的身上,眼中有著不甘、無奈,卻也帶著一絲解脫。
“朕今日決意禪位於陳平安,望朝堂諸公能以天下蒼生為重,盡心輔佐新君,莫要再起紛爭。”
朱由檢的聲音雖然依舊沙啞,卻透著一股前所未有的堅定。
此言一出,朝堂一陣嘩然,所有人都未曾想到崇禎皇帝竟然會禪位。
目光能看到陳平安背影的人,全部都是看向了陳平安。
所有人心中都是暗暗驚訝,陳平安竟然能讓崇禎皇帝主動的禪位,真的是好手段。
“陛下不可!”都察院左都禦史李邦華率先站了出來,滿臉的難以置信,“陳平安雖有能力,但他乃外臣,怎可將祖宗江山輕易托付?陛下三思啊!”
“陛下不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臣顫顫巍巍地出列,“陳平安乃亂臣賊子,怎可將祖宗江山拱手相讓?陛下三思啊!”
這是翰林院大學士倪元璐。
朱由檢雙目赤紅:“大膽,朕禪位之舉,意在效仿上古聖君堯舜禹之美德!想那堯帝,不以天下為私,見舜之賢德,便將帝位禪讓。舜帝亦如此,傳位於治水有功的禹。他們皆以天下蒼生福祉為念,不拘泥於血脈親疏,此乃大仁大義,千古傳頌。”
朱由檢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下情緒,接著說道:“今我大明內憂外患,朕雖殫精竭慮,卻無力迴天。陳平安有勇有謀,心懷蒼生,屢立戰功,實乃能挽狂瀾於既倒的賢才。朕若因一己之私,貪戀皇位,置天下百姓於不顧,又有何顏麵去見祖宗於地下?”
“李邦華、倪元璐,你二人阻我效仿先賢,便是在害天下黎民百姓,是何居心?”
“來人啊,將此等忤逆之臣拿下,滅其三族!”聲音中沒有一絲感情,仿佛隻是在完成一個既定的任務。
崇禎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嘩然,眾人皆露出一副不可置信的神色。
隨著崇禎的命令,立刻就有一隊士卒進殿,把李邦華、倪元璐綁了。
李邦華被士卒拉扯著,卻依舊掙紮著抬頭,怒目圓睜,朝著朱由檢吼道:“陛下,您這是昏庸至極!為了這亂臣賊子的篡位之舉,竟要殘害忠良,您對得起列祖列宗嗎!”他滿臉漲紅,脖子上青筋暴起,眼中滿是不甘與憤怒。
倪元璐則緊閉雙眼,老淚縱橫,嘴裏喃喃自語:“大明百年基業,竟毀於今日,我倪元璐死不足惜,隻是痛心這江山社稷,百姓蒼生……”
看著被拖下去的兩人,許多官員心中湧起一股悲涼,曾經那個他們誓死效忠的皇帝,如今卻為了保全自身,不惜對臣子痛下殺手。
這樣的皇帝,根本就沒救了好吧?
隨著反對的官員被拖出大殿,朝堂上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崇禎再次開口道:“還有誰反對朕的禪位之舉嗎?”
所有朝臣全部噤若寒蟬,你丫都要滅人三族了,誰他娘的還會去反對?
崇禎:“既然無人反對,那禮部尚書賀逢勝準備一下,明日一早,朕要舉行禪位大典。”
說完,崇禎皇帝便一甩衣袖,下了龍椅,離開了皇極殿。
陳平安滿意地看著這一切,嘴角勾起一抹微笑:“諸位,都散了吧,明日辰時,記得都來皇極殿參加陛下的禪位大典。”
說完,陳平安也是扭頭離開了皇極殿。
看著陳平安的背影,朝廷諸公心中的情緒都是複雜無比。
這個即將登基的新帝,真的是好手段,在朝堂上一言不發,卻能把局勢把握的明明白白,厲害,真的是厲害!
中和殿中,見到陳平安進門的朱由檢,趕緊的跪倒在地:“陛下,陛下,我表現的怎麽樣,多給我兩針吧,多給我兩針吧。”
陳平安笑了笑:“表現的很不錯,明日的禪讓大典上繼續,等我登基之後,少不了你的醉生夢死。”
朱由檢:“多謝陛下,多謝陛下。”
這會兒的朱由檢,哪裏還有皇帝的一絲威嚴了,隻要有冰,讓他幹什麽他都願意。
崇禎十年大年初五,辰時,熹微的晨光穿透厚重雲層,灑落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折射出清冷光芒。
皇極殿外,早已布置得莊嚴肅穆,漢白玉台階兩側,陳家軍將士身著嶄新鎧甲,手持長戟,威風凜凜地佇立著,彰顯新主威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