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隨便挑一個帶走
村裏發夫君?我一文錢買了個攝政王 作者:易小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嬸在村裏人緣好,很少會對別人甩臉色,除非那個人真的欠收拾。
顧喜喜當即決定靜觀其變。
隻見那吳大娘好像看不懂主人家不歡迎的態度,依舊是滿臉熱情的笑,仿佛一朵雨中搖曳的大雞冠花。
她小跑到屋簷下,身上其實已經淋濕的差不多了。
吳大娘笑道,“說是說了,可這姻緣二字講究好事多磨,咱們喜喜又是好女百家求。”
“我不得主動點兒,多登門幾次,興許聊著聊著就皆大歡喜了!”
顧喜喜總算知道何景蘭為啥說最好別聽了。
見她眼神幽深地瞥過來,何景蘭急忙悄聲解釋,“我可不是故意瞞著你啊。”
“我也是今早課間休息時,聽見孩子們議論,才知道你竟這般搶手了!”
張嬸看了眼顧喜喜,正要向吳大娘開口。
吳大娘卻不給張嬸拒絕的機會,熱熱鬧鬧地開始了推銷:“我知道,過去那個陳先生長的細皮嫩肉,你肯定嫌我家老三長的黑,皮糙肉厚。”
“不過村裏人都知道,我沒別的本事,就是能生兒子,我家五個小子,除了已經娶妻的老大老二,隨便挑哪個到你家入贅,我跟他爹都沒意見。”
“老四比他三哥白多了,跟喜喜同年生的,年歲登對,也識字,倆人成婚後肯定說得來。”
張嬸忍不住撇嘴,“識字?沒上過一天學,也就是能數個銅板,畫個正字吧?”
吳大娘訕笑,卻不為自己貨不對板有絲毫羞愧,接著說,“那就我家老五!”
“他嫩啊!年輕,身體好,重點是膽兒小聽話,喜喜讓他打狗,他保證不敢攆雞!”
張嬸已經笑了,也分不清該不該生氣了。“是夠嫩的,才十三歲吧?”
顧喜喜震驚,不由嗆咳出聲。
十三歲?未成年啊?
犯罪!赤裸裸的犯罪!
何景蘭已經扶著牆笑軟了,“我們家又沒想養個大兒子,吳大娘,您是不是太著急了呀。”
吳大娘臉一紅,她倒也不作偽,嘟囔道,“不著急哪兒行呢?”
“別說咱們村了,我敢說周圍十裏八村,隻要是家裏兒子多,耳目又靈光的,誰不想送個兒子給喜喜入贅?”
“沒有沒有,”顧喜喜僵笑著擺手,“您言重了,我在村裏長這麽大,也沒見過您說的這麽……誇張。”
吳大娘卻認真起來,“我可沒誇大一個字兒啊。”
“過去大家都覺得,你爹沒了,像你那樣啥也不會隻能坐吃山空,那點家業要不了幾年就折騰完了。”
“可現在不一樣了,你年年豐收,越賺越多。還弄了那麽多果園,雇了長工,不用主家自己幹重活。”
“而且就連村長兩口子都事事聽你的,這在村裏的體麵也有了。”
“誰要入贅到你家,不但減輕了自家父母兄弟的負擔,少個人分家產田宅,下半輩子還能跟著你享清閑富貴命。”
“可惜我是個女的,我要是的男人,我也得在你家門口擠破頭!”
何景蘭歪身在顧喜喜耳畔低語,“這吳大娘雖然強買強賣討人厭,但她又是實在人,有什麽話還真敢說。”
顧喜喜歎息,“都是為了生存,這麽想就不覺得她有多壞了。”
此時張嬸再看吳大娘,已經從不悅變成了無奈。
她拍了幾隻蚊子,不得不招唿吳大娘進屋落座。。
“吳家妹子,我知道你家那幾畝地養大五個後生著實不易。”
“以後還得籌措三份聘禮,給他們成婚辦酒,負擔重的讓我都不敢想。”
吳大娘如遇知音,愁道,“豈止呢。”
“我家老二媳婦最近探我的口風,那意思是想分家。”
“可家裏就那幾畝地,按人頭分還不夠一人一畝的。”
“村裏如今又開墾不出新田,我敢答應分家嗎?怎麽分,分開了能過活嗎?”
“當年舍不得他們小小年紀出去受苦,才沒讓他們外出學一門手藝,眼下後悔也來不及了。”
都是鄉下人,像這樣的苦楚其實很常見。
就算張嬸沒親身經曆過,也能夠理解吳大娘的處境。
她歎了口氣,說,“怎麽樣都難,外出學藝,也未必都是好的。”
“陳老二家的三小子,廚藝沒學成,還燙的滿腿燎泡,師父送迴來給了十文錢就不管了。”
吳大娘點頭,“那孩子命保住了,但成了跛子,到現在連個媳婦都沒說下。”
聊到這些,她們難免想到此生見證過更多的人間疾苦,神情都有些悶悶的。
顧喜喜心頭也不輕鬆。
她望著桌上那盤碧綠的野菜團子,心想,田地不夠分,還不是因為畝產提不上去?
鄉下孩子小小年紀就去做學徒,沒有任何保障。還不是因為傳統的土裏刨食,根本養不起這麽多人?
所以,必須要做出改變。
盡管同情吳大娘,張嬸還是拒絕了提親。
“不瞞你說,我連給趙媒婆的庚帖都撤迴來了。”
她看了眼顧喜喜,一笑,“因為喜喜自己的意思是,這兩年還不想成親。”
“所以你也別著急上火了,不管他誰來說親,我們都是同樣的話。”
顧喜喜連忙跟著點頭,證明所言非虛。
趙媒婆的大名,吳大娘自然也是知道的。
她愣了愣,最終識趣地沒再刨根問底。“也是哈,才跑了個陳先生,這些臭男人總叫咱們女人難做。”
“我要是喜喜,也想先靜一靜,離他們遠點兒!”
顧喜喜張了張嘴,本想說自己並不在意那件事。
可轉念又想,與其越描越黑,不如保持沉默。
反正吳大娘說的道理大差不差。
吳大娘起身告辭,“那我就不打擾你們吃飯了。”
張嬸送出去,借了一把自己常用的油紙傘給她。
等到老郎中、石頭前後腳迴來。
張嬸端上溫溫的綠豆小米粥,一大盤蔥花炒蛋,一人一份蒜汁兒。
菜團子沾蒜汁吃,酸辣筋道,很是開胃。
顧喜喜邊吃著,說,“明天下午,我想在土地廟教大家種粟米。”
除了老郎中依舊淡定,其他人都驚訝地抬起頭。
張嬸問,“所有人?全都給教?”
顧喜喜當即決定靜觀其變。
隻見那吳大娘好像看不懂主人家不歡迎的態度,依舊是滿臉熱情的笑,仿佛一朵雨中搖曳的大雞冠花。
她小跑到屋簷下,身上其實已經淋濕的差不多了。
吳大娘笑道,“說是說了,可這姻緣二字講究好事多磨,咱們喜喜又是好女百家求。”
“我不得主動點兒,多登門幾次,興許聊著聊著就皆大歡喜了!”
顧喜喜總算知道何景蘭為啥說最好別聽了。
見她眼神幽深地瞥過來,何景蘭急忙悄聲解釋,“我可不是故意瞞著你啊。”
“我也是今早課間休息時,聽見孩子們議論,才知道你竟這般搶手了!”
張嬸看了眼顧喜喜,正要向吳大娘開口。
吳大娘卻不給張嬸拒絕的機會,熱熱鬧鬧地開始了推銷:“我知道,過去那個陳先生長的細皮嫩肉,你肯定嫌我家老三長的黑,皮糙肉厚。”
“不過村裏人都知道,我沒別的本事,就是能生兒子,我家五個小子,除了已經娶妻的老大老二,隨便挑哪個到你家入贅,我跟他爹都沒意見。”
“老四比他三哥白多了,跟喜喜同年生的,年歲登對,也識字,倆人成婚後肯定說得來。”
張嬸忍不住撇嘴,“識字?沒上過一天學,也就是能數個銅板,畫個正字吧?”
吳大娘訕笑,卻不為自己貨不對板有絲毫羞愧,接著說,“那就我家老五!”
“他嫩啊!年輕,身體好,重點是膽兒小聽話,喜喜讓他打狗,他保證不敢攆雞!”
張嬸已經笑了,也分不清該不該生氣了。“是夠嫩的,才十三歲吧?”
顧喜喜震驚,不由嗆咳出聲。
十三歲?未成年啊?
犯罪!赤裸裸的犯罪!
何景蘭已經扶著牆笑軟了,“我們家又沒想養個大兒子,吳大娘,您是不是太著急了呀。”
吳大娘臉一紅,她倒也不作偽,嘟囔道,“不著急哪兒行呢?”
“別說咱們村了,我敢說周圍十裏八村,隻要是家裏兒子多,耳目又靈光的,誰不想送個兒子給喜喜入贅?”
“沒有沒有,”顧喜喜僵笑著擺手,“您言重了,我在村裏長這麽大,也沒見過您說的這麽……誇張。”
吳大娘卻認真起來,“我可沒誇大一個字兒啊。”
“過去大家都覺得,你爹沒了,像你那樣啥也不會隻能坐吃山空,那點家業要不了幾年就折騰完了。”
“可現在不一樣了,你年年豐收,越賺越多。還弄了那麽多果園,雇了長工,不用主家自己幹重活。”
“而且就連村長兩口子都事事聽你的,這在村裏的體麵也有了。”
“誰要入贅到你家,不但減輕了自家父母兄弟的負擔,少個人分家產田宅,下半輩子還能跟著你享清閑富貴命。”
“可惜我是個女的,我要是的男人,我也得在你家門口擠破頭!”
何景蘭歪身在顧喜喜耳畔低語,“這吳大娘雖然強買強賣討人厭,但她又是實在人,有什麽話還真敢說。”
顧喜喜歎息,“都是為了生存,這麽想就不覺得她有多壞了。”
此時張嬸再看吳大娘,已經從不悅變成了無奈。
她拍了幾隻蚊子,不得不招唿吳大娘進屋落座。。
“吳家妹子,我知道你家那幾畝地養大五個後生著實不易。”
“以後還得籌措三份聘禮,給他們成婚辦酒,負擔重的讓我都不敢想。”
吳大娘如遇知音,愁道,“豈止呢。”
“我家老二媳婦最近探我的口風,那意思是想分家。”
“可家裏就那幾畝地,按人頭分還不夠一人一畝的。”
“村裏如今又開墾不出新田,我敢答應分家嗎?怎麽分,分開了能過活嗎?”
“當年舍不得他們小小年紀出去受苦,才沒讓他們外出學一門手藝,眼下後悔也來不及了。”
都是鄉下人,像這樣的苦楚其實很常見。
就算張嬸沒親身經曆過,也能夠理解吳大娘的處境。
她歎了口氣,說,“怎麽樣都難,外出學藝,也未必都是好的。”
“陳老二家的三小子,廚藝沒學成,還燙的滿腿燎泡,師父送迴來給了十文錢就不管了。”
吳大娘點頭,“那孩子命保住了,但成了跛子,到現在連個媳婦都沒說下。”
聊到這些,她們難免想到此生見證過更多的人間疾苦,神情都有些悶悶的。
顧喜喜心頭也不輕鬆。
她望著桌上那盤碧綠的野菜團子,心想,田地不夠分,還不是因為畝產提不上去?
鄉下孩子小小年紀就去做學徒,沒有任何保障。還不是因為傳統的土裏刨食,根本養不起這麽多人?
所以,必須要做出改變。
盡管同情吳大娘,張嬸還是拒絕了提親。
“不瞞你說,我連給趙媒婆的庚帖都撤迴來了。”
她看了眼顧喜喜,一笑,“因為喜喜自己的意思是,這兩年還不想成親。”
“所以你也別著急上火了,不管他誰來說親,我們都是同樣的話。”
顧喜喜連忙跟著點頭,證明所言非虛。
趙媒婆的大名,吳大娘自然也是知道的。
她愣了愣,最終識趣地沒再刨根問底。“也是哈,才跑了個陳先生,這些臭男人總叫咱們女人難做。”
“我要是喜喜,也想先靜一靜,離他們遠點兒!”
顧喜喜張了張嘴,本想說自己並不在意那件事。
可轉念又想,與其越描越黑,不如保持沉默。
反正吳大娘說的道理大差不差。
吳大娘起身告辭,“那我就不打擾你們吃飯了。”
張嬸送出去,借了一把自己常用的油紙傘給她。
等到老郎中、石頭前後腳迴來。
張嬸端上溫溫的綠豆小米粥,一大盤蔥花炒蛋,一人一份蒜汁兒。
菜團子沾蒜汁吃,酸辣筋道,很是開胃。
顧喜喜邊吃著,說,“明天下午,我想在土地廟教大家種粟米。”
除了老郎中依舊淡定,其他人都驚訝地抬起頭。
張嬸問,“所有人?全都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