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勸靈雲
重生之我從天龍活到現代 作者:落葉化春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段思平的話音落下,一些激進的人卻絲毫沒有作罷,已然不顧身份實力的差距了。
“不,我們還沒有敗,枯榮,你不能認輸。”
“枯榮,你若認輸,從今以後天龍寺就是我佛門之恥。”
“……”
枯榮聽著各種言論向著自己壓來,一時間再次吐了口血。
麵色蒼白的同時,內心亦是有些發涼,“先祖,我還能再戰。”
段思平起身,還沒等他說話,一僧人就道:“前輩,聽說此次論戰之前你都是帶發修行,你對佛祖不誠,你有何資格代表佛門認輸?”
“有意思。”一旁的林靈素頗為期待,若是佛門將段思平逼得退出佛門,那就更好了。
沒了逍遙子鎮壓,段思平的實力太強,有他在,有些事不好搞。
上方的段思平聽到那人之語,氣笑了,一指點出,一道劍氣瞬間洞穿那人心髒。
那人有些不敢相信,自己隻是幾句言語,何以段思平就出手要致自己於死地。
“自私自利,隻會逞口舌之利,憑你區區一先天,有何資格質疑本座?何以敢將失敗的罪責全部推給枯榮,推給天龍寺?”
那人不甘的倒下了,段思平沒再管他,冷眼看著一眾佛門之人,隨後看向少林的玄澄等人質問道:
“你們也認為佛門的失敗罪在枯榮,罪在天龍寺嗎?”
已然蘇醒過來的玄寂迴道:“前輩,我等並無此想法。”
“哼,你們最好不要有。”段思平冷哼一聲,看向眾人道:“我天龍寺已然為佛門贏下一局,至於佛門的失敗,罪不在一寺一廟,亦不在個人。
你們平時如何作為,你們自己清楚,反正我天龍寺僧眾一心吃齋念佛,問心無愧。”
天龍寺大多僧人乃是段氏子弟,從前連段氏皇族爭鬥都不會管,更不會插手其它事。
如今大理雖滅,天龍寺雖少了錢財來源,僧人雖清苦了一些,但卻仍然保留以前的作風。
沒有侵占田地,亦沒有為了錢財行其它齷齪之事。
有了段思平強硬的態度,佛門之人也不敢要求枯榮死戰。
黃裳適時入場宣布了最終結果,改佛為道還是不可避免。
在結果正式公布的瞬間,一眾佛門僧侶麵如死灰。
其中數十僧人盤坐在地,朗誦佛經後,竟是當場圓寂。
江微塵有些動容,佛門之人雖有許多道貌岸然之輩,但亦不缺高僧大德。
隻可惜這些高僧往往淡泊名利,掌握實質話語權的人太少,無法擴大影響,導致佛門良莠不齊,好的無話可說,壞的卻是惡事做盡。
江微塵看著場內誦經的靈雲,看出其也已然心存死誌。
“六祖慧能曾言:欲求見佛,但識眾生。自見本心,自成佛道。修佛求佛不在於外在形式,而在於內心。以禪師的佛法修為何以還看不開?”
話音在腦海中響起,靈雲一頓,睜眼抬頭,看向上方的江微塵,目露疑惑。
他自認這是第一次見江微塵,不明白其明明心向道門,可為何又會開解自己。
想不明白,他索性直接問道:“施主,我們可是有過交集?”
他隻是一介文僧,不能神識傳音,亦不能聚音成線,在他話語響起的瞬間眾人就看向了他和江微塵。
江微塵也不再傳音,迴道:“禪師,二十三年前,有一商人向你求教番邦語言和佛經,而那人正是我易容的。”
靈雲麵露思索,時間太久,向他求教的人也不少,他已經有些記不太清了,但經提醒,卻也還有些印象。
主要是當時那人學習速度太快,對佛經的理解也有一些獨特的見解,讓他印象深刻。
“原來是施主,老衲失敬了。”靈雲沒想到當年之人竟是江微塵易容,那時的他好似正在被少林和江湖針對。
江微塵勸解道:“禪師,佛說一切諸劫,皆是曆練。一切眾生,本自佛性。信佛不是信廟中佛,而是信心中佛。
佛門良莠不齊方有此劫難,但這是劫難,可又何嚐不是曆練,若心懷菩提心,心中有佛,那何處不是修行,須知萬般經曆皆是修行。”
“多謝施主好意。”麵對江微塵的勸說,靈雲先是感謝,隨後才說道:“佛經佛理老衲自然明白,也不在乎於何處修行。
但老衲時日無多,一生禮佛,信心中佛,但更敬廟中佛,如今廟中佛受辱,老衲無力扞衛,自無顏存活於世。”
“禪師,你錯了,一個稱唿而已,一切皆是禪師你認為其受辱,焉知其可能一點也不在乎。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這八苦是實現涅盤與超脫的重要阻礙,同樣是成佛的阻礙。
若廟中佛還執著於榮辱,那證明他還放不下煩惱和執著,若其放不下,那就和我們一樣,那他何以成佛?
可他既然成佛了,既然已經被供奉在廟中了,那就證明他已放下了。
你說他是佛祖他不會覺得高興,你說他是天尊,他也無所謂,並不會覺得受辱,亦不會心起波瀾。”
靈雲禪師聽到這話,明顯愣住了,同時愣住的還有一眾麵如死灰準備赴死的僧人。
他們能有赴死的決心與勇氣,那就證明他們是一心向佛之人。
坦然赴死也隻是不想見到之後改佛為道的舉措,不想見自己參拜一生的佛陀受辱。
可如今有人告訴他們,那隻是他們一廂情願的想法,實際上佛陀壓根不在乎。
“佛祖菩薩都不在乎,那他們還有必要這麽在乎嗎?這是不是有些自作多情了?”
這是眾多準備赴死的僧人此時內心的想法。
場內眾僧侶一時間麵色急劇變化,有欣喜,也有困惑。
欣喜的是那些不想死的人,江微塵勸住了那些坦然赴死的,沒有對比,也就不顯得他們貪生怕死了。
困惑的則是那些原本準備赴死的高僧,他們沒有懷疑廟中佛的真假,內心堅定其已成佛。
成佛了自然放下了榮辱執念等,也就不會在乎稱唿了。
可他們又隱隱覺得不對,卻一時間無法反駁。
“妙啊,實在是妙啊。”另一邊的林靈素不斷讚道。
他並沒有因江微塵阻止那些高僧自殺而不高興。
他對真正的高僧其實並不厭惡,厭惡的隻是那些道貌岸然,說一套做一套的的僧人。
他要報複整個佛門也隻是因為佛門這樣的人太多而已。
讚歎的同時,林靈素又有些興奮,改佛為道的道路暢通了。
原本他想更改佛門信仰神靈的稱唿及廟宇稱唿除了強製外,別無他法。
但如今卻沒想到竟被江微塵三言兩語解決了。
三言兩語就能讓這一眾高僧自我懷疑,林靈素有些自愧不如。
他之前辯論雖然勝了,但卻隻是勝在佛門的實際作為與經文所述不匹配,並不是勝在佛法上。
而江微塵所言卻皆是佛法,以佛法說得那些高僧自我懷疑。
之後他再以此言為引,更改稱唿就會容易了太多。
“不,我們還沒有敗,枯榮,你不能認輸。”
“枯榮,你若認輸,從今以後天龍寺就是我佛門之恥。”
“……”
枯榮聽著各種言論向著自己壓來,一時間再次吐了口血。
麵色蒼白的同時,內心亦是有些發涼,“先祖,我還能再戰。”
段思平起身,還沒等他說話,一僧人就道:“前輩,聽說此次論戰之前你都是帶發修行,你對佛祖不誠,你有何資格代表佛門認輸?”
“有意思。”一旁的林靈素頗為期待,若是佛門將段思平逼得退出佛門,那就更好了。
沒了逍遙子鎮壓,段思平的實力太強,有他在,有些事不好搞。
上方的段思平聽到那人之語,氣笑了,一指點出,一道劍氣瞬間洞穿那人心髒。
那人有些不敢相信,自己隻是幾句言語,何以段思平就出手要致自己於死地。
“自私自利,隻會逞口舌之利,憑你區區一先天,有何資格質疑本座?何以敢將失敗的罪責全部推給枯榮,推給天龍寺?”
那人不甘的倒下了,段思平沒再管他,冷眼看著一眾佛門之人,隨後看向少林的玄澄等人質問道:
“你們也認為佛門的失敗罪在枯榮,罪在天龍寺嗎?”
已然蘇醒過來的玄寂迴道:“前輩,我等並無此想法。”
“哼,你們最好不要有。”段思平冷哼一聲,看向眾人道:“我天龍寺已然為佛門贏下一局,至於佛門的失敗,罪不在一寺一廟,亦不在個人。
你們平時如何作為,你們自己清楚,反正我天龍寺僧眾一心吃齋念佛,問心無愧。”
天龍寺大多僧人乃是段氏子弟,從前連段氏皇族爭鬥都不會管,更不會插手其它事。
如今大理雖滅,天龍寺雖少了錢財來源,僧人雖清苦了一些,但卻仍然保留以前的作風。
沒有侵占田地,亦沒有為了錢財行其它齷齪之事。
有了段思平強硬的態度,佛門之人也不敢要求枯榮死戰。
黃裳適時入場宣布了最終結果,改佛為道還是不可避免。
在結果正式公布的瞬間,一眾佛門僧侶麵如死灰。
其中數十僧人盤坐在地,朗誦佛經後,竟是當場圓寂。
江微塵有些動容,佛門之人雖有許多道貌岸然之輩,但亦不缺高僧大德。
隻可惜這些高僧往往淡泊名利,掌握實質話語權的人太少,無法擴大影響,導致佛門良莠不齊,好的無話可說,壞的卻是惡事做盡。
江微塵看著場內誦經的靈雲,看出其也已然心存死誌。
“六祖慧能曾言:欲求見佛,但識眾生。自見本心,自成佛道。修佛求佛不在於外在形式,而在於內心。以禪師的佛法修為何以還看不開?”
話音在腦海中響起,靈雲一頓,睜眼抬頭,看向上方的江微塵,目露疑惑。
他自認這是第一次見江微塵,不明白其明明心向道門,可為何又會開解自己。
想不明白,他索性直接問道:“施主,我們可是有過交集?”
他隻是一介文僧,不能神識傳音,亦不能聚音成線,在他話語響起的瞬間眾人就看向了他和江微塵。
江微塵也不再傳音,迴道:“禪師,二十三年前,有一商人向你求教番邦語言和佛經,而那人正是我易容的。”
靈雲麵露思索,時間太久,向他求教的人也不少,他已經有些記不太清了,但經提醒,卻也還有些印象。
主要是當時那人學習速度太快,對佛經的理解也有一些獨特的見解,讓他印象深刻。
“原來是施主,老衲失敬了。”靈雲沒想到當年之人竟是江微塵易容,那時的他好似正在被少林和江湖針對。
江微塵勸解道:“禪師,佛說一切諸劫,皆是曆練。一切眾生,本自佛性。信佛不是信廟中佛,而是信心中佛。
佛門良莠不齊方有此劫難,但這是劫難,可又何嚐不是曆練,若心懷菩提心,心中有佛,那何處不是修行,須知萬般經曆皆是修行。”
“多謝施主好意。”麵對江微塵的勸說,靈雲先是感謝,隨後才說道:“佛經佛理老衲自然明白,也不在乎於何處修行。
但老衲時日無多,一生禮佛,信心中佛,但更敬廟中佛,如今廟中佛受辱,老衲無力扞衛,自無顏存活於世。”
“禪師,你錯了,一個稱唿而已,一切皆是禪師你認為其受辱,焉知其可能一點也不在乎。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這八苦是實現涅盤與超脫的重要阻礙,同樣是成佛的阻礙。
若廟中佛還執著於榮辱,那證明他還放不下煩惱和執著,若其放不下,那就和我們一樣,那他何以成佛?
可他既然成佛了,既然已經被供奉在廟中了,那就證明他已放下了。
你說他是佛祖他不會覺得高興,你說他是天尊,他也無所謂,並不會覺得受辱,亦不會心起波瀾。”
靈雲禪師聽到這話,明顯愣住了,同時愣住的還有一眾麵如死灰準備赴死的僧人。
他們能有赴死的決心與勇氣,那就證明他們是一心向佛之人。
坦然赴死也隻是不想見到之後改佛為道的舉措,不想見自己參拜一生的佛陀受辱。
可如今有人告訴他們,那隻是他們一廂情願的想法,實際上佛陀壓根不在乎。
“佛祖菩薩都不在乎,那他們還有必要這麽在乎嗎?這是不是有些自作多情了?”
這是眾多準備赴死的僧人此時內心的想法。
場內眾僧侶一時間麵色急劇變化,有欣喜,也有困惑。
欣喜的是那些不想死的人,江微塵勸住了那些坦然赴死的,沒有對比,也就不顯得他們貪生怕死了。
困惑的則是那些原本準備赴死的高僧,他們沒有懷疑廟中佛的真假,內心堅定其已成佛。
成佛了自然放下了榮辱執念等,也就不會在乎稱唿了。
可他們又隱隱覺得不對,卻一時間無法反駁。
“妙啊,實在是妙啊。”另一邊的林靈素不斷讚道。
他並沒有因江微塵阻止那些高僧自殺而不高興。
他對真正的高僧其實並不厭惡,厭惡的隻是那些道貌岸然,說一套做一套的的僧人。
他要報複整個佛門也隻是因為佛門這樣的人太多而已。
讚歎的同時,林靈素又有些興奮,改佛為道的道路暢通了。
原本他想更改佛門信仰神靈的稱唿及廟宇稱唿除了強製外,別無他法。
但如今卻沒想到竟被江微塵三言兩語解決了。
三言兩語就能讓這一眾高僧自我懷疑,林靈素有些自愧不如。
他之前辯論雖然勝了,但卻隻是勝在佛門的實際作為與經文所述不匹配,並不是勝在佛法上。
而江微塵所言卻皆是佛法,以佛法說得那些高僧自我懷疑。
之後他再以此言為引,更改稱唿就會容易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