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大漢基建
從興漢三年的時候,魏國就一直在對大漢發動經濟攻勢。
用大量的仿漢新鑄直百錢來購買蜀錦之類的東西。
占據了北方大部的曹魏,在經濟上自然是碾壓蜀漢的。
這樣一來,直接影響到大漢的經濟。
至於吳國,早就已經處在半擺爛的狀態,反而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
之前劉諶曾用這些錢償還了當初向吳國買船的欠款。
算是解決了一些錢上的問題。
同時又讓建平等通商城市收縮蜀錦貿易, 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壓力。
可這終究隻是治標不治本。
別的不說,光是蜀錦這一樣的價格,在劉諶的極力控製下,依然上漲了接近一成的價格。
價格上漲於民有利,但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 ,未必就見得是件好事。
而且這種價格的上漲還在持續。
蜀中也有大量的下等田被拿來種植桑樹。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魏國的計策已經初見成效。
然而樊建他們依然沒有拿出一個可行的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
劉諶也自然而然的會心急起來。
“真不知道這個計策是誰想出來了,要是讓朕知道,必要將其挫骨揚灰 !”
劉諶 咬牙切齒的說道。
樊建聽到劉諶的話,臉上同樣也露出無奈。
眼下大漢諸多政務都係於自己一身。
光是處理日常的內政就夠他忙的了,哪有那麽多的心力去操心這些事情。
樊建倒是想放權給其餘人,然而其餘人連他都不如,根本無從放起。
“臣無能,請陛下降罪!”
樊建老老實實的 請罪。
劉諶卻煩躁的一揮手,這件事根本怨不得旁人,完全是當初自己設想這一套東西的時候。
沒有完全考慮到國力之間的差距。
當年鷹醬既有強大的財力,又有強大的拳頭,自然可以用大棒保護他的經濟利益。
現在的大漢,既沒有足夠的錢來進行對衝,也沒有足夠強大的兵力來迫使魏國不敢行此事。
也算是嚐到了自己親自種下的苦果。
可劉諶一時半會兒還真不敢完全停了兩國之間的貿易,因為大漢最起碼已經有近十萬人在靠著這些通商城市的貿易吃飯。
所謂百萬漕工衣食所係,就是如此。
更何況這還關係到了大漢的稅收,根本停不下來。
看來,不得不動用另一招了。
劉諶心裏是極其不願意動用這招的。
因為這一招相當不適合如今大漢的國情。
而這招的名字就叫大基建。
以現在大漢的國情,最需要做的就是積蓄國力,北上伐魏。
而不是進行大基建。
且不說這個時代這麽做適合不適合。
光是以現在的工業科技水平,基本上就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搞基建肯定能消化這些突然湧入的熱錢,但同時也會消耗大量的糧食。
原本還能通過通商城市的貿易多多少少的補貼一點。
可是隨著魏吳戰爭的展開,以及司馬炎將目光看向長安後。
已經沒有多少糧食進賬了。
大漢的土地就這麽多,攢的那點糧食每多消耗一分,北伐的進度就要慢上一分。
有時候劉諶就在想,是不是司馬炎的身邊也出了一個穿越者?
要不然怎麽就這麽舉重若輕的給自己找了這麽一個大麻煩?
至於劉諶派往安南買糧食的人這會兒還沒迴來。
就算迴來了,也還不知道究竟能給自己提供多少糧食幫助。
轉一圈迴來,大漢終究還是隻能靠自己!
“樊卿,這些錢放到府庫裏不能流通出去終究隻是死物,是不作數的。”
“得想個法子讓這些錢流通出去才行!”
聽到劉諶的話,樊建心中再次升起一股 無奈。
道理誰都懂,問題是這些錢怎麽花?又能花到哪裏?
除非陛下現在就決定北伐,才可以把這些突然暴增的錢給花出去。
否則,也隻能任由其堆在府庫裏麵發黴。
“朕倒是有些想法,卿且試聽之。”
聽到劉諶有想法,樊建頓時精神一振。
“還請陛下賜教!”
劉諶說道:
“朕想征一批徭役,用來修建一些橋梁道路之類的東西。”
“方便大漢各個地方的溝通。”
“另外朕也準備在漢水北岸築起幾座堅城,並打通整個陳倉道,為將來北伐做準備。”
“當初丞相數次北伐失敗,皆是因為糧道不濟之緣故。”
“朕不想重蹈丞相覆轍,大漢也經不起那樣的折騰。”
“不過這些徭役不是白征,朝廷要給他們算工錢的。”
“同時,朝廷也不再免費提供給他們吃喝,而是由朝廷親自出麵,賣給他們。”
樊建在聽到劉諶的話後,心中頓時一驚。
修築橋梁和道路這些事情倒是不算什麽。
因為朝廷每隔幾年就會維護修繕這些東西。
但是說要在漢水以北築城並打通整個陳倉道。
這實在是有點太過於匪夷所思了。
且不說長安司馬攸和洛陽司馬炎會不會任由大漢打通整個陳倉道。
光是那裏的地形就讓人望而生畏,當初丞相五次北伐,卻隻選擇了一次陳倉道,三次更遠的祁山道。
難道丞相就不知道陳倉道的距離會更近一些嗎?
至於給服役的人發錢且不管吃住,反倒成了最小的問題。
“陛下,此事恐怕不可行。”
“當年太祖皇帝使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那是因為彼時漢水尚未改道,陳倉道也沒有被毀。”
“如今漢水已然改道,且陳倉道崎嶇難行。”
“況且還有司馬攸和司馬炎二賊,急切間根本不可能打通。”
“故臣以為,此舉不過是 徒費錢糧之舉,於國無益!”
劉諶卻說道:
“朕豈不知道築城之艱難,又怎能不知道這麽做是在靡費錢糧。”
“可短時間內朝廷並沒有對外的作戰計劃。”
“就不能通過這些手段來消化掉那些錢。”
“若是任由其堆放在府庫之中, 那才是真的於國家無益。”
“拿來修路、築城和打通陳倉道,多少還能起點作用。”
“況且那些民夫們得了錢財,也是要花的,隻要這些錢能流通出去。”
“咱們就不用為這些突然湧進來的錢發愁了。”
從興漢三年的時候,魏國就一直在對大漢發動經濟攻勢。
用大量的仿漢新鑄直百錢來購買蜀錦之類的東西。
占據了北方大部的曹魏,在經濟上自然是碾壓蜀漢的。
這樣一來,直接影響到大漢的經濟。
至於吳國,早就已經處在半擺爛的狀態,反而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
之前劉諶曾用這些錢償還了當初向吳國買船的欠款。
算是解決了一些錢上的問題。
同時又讓建平等通商城市收縮蜀錦貿易, 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壓力。
可這終究隻是治標不治本。
別的不說,光是蜀錦這一樣的價格,在劉諶的極力控製下,依然上漲了接近一成的價格。
價格上漲於民有利,但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 ,未必就見得是件好事。
而且這種價格的上漲還在持續。
蜀中也有大量的下等田被拿來種植桑樹。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魏國的計策已經初見成效。
然而樊建他們依然沒有拿出一個可行的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
劉諶也自然而然的會心急起來。
“真不知道這個計策是誰想出來了,要是讓朕知道,必要將其挫骨揚灰 !”
劉諶 咬牙切齒的說道。
樊建聽到劉諶的話,臉上同樣也露出無奈。
眼下大漢諸多政務都係於自己一身。
光是處理日常的內政就夠他忙的了,哪有那麽多的心力去操心這些事情。
樊建倒是想放權給其餘人,然而其餘人連他都不如,根本無從放起。
“臣無能,請陛下降罪!”
樊建老老實實的 請罪。
劉諶卻煩躁的一揮手,這件事根本怨不得旁人,完全是當初自己設想這一套東西的時候。
沒有完全考慮到國力之間的差距。
當年鷹醬既有強大的財力,又有強大的拳頭,自然可以用大棒保護他的經濟利益。
現在的大漢,既沒有足夠的錢來進行對衝,也沒有足夠強大的兵力來迫使魏國不敢行此事。
也算是嚐到了自己親自種下的苦果。
可劉諶一時半會兒還真不敢完全停了兩國之間的貿易,因為大漢最起碼已經有近十萬人在靠著這些通商城市的貿易吃飯。
所謂百萬漕工衣食所係,就是如此。
更何況這還關係到了大漢的稅收,根本停不下來。
看來,不得不動用另一招了。
劉諶心裏是極其不願意動用這招的。
因為這一招相當不適合如今大漢的國情。
而這招的名字就叫大基建。
以現在大漢的國情,最需要做的就是積蓄國力,北上伐魏。
而不是進行大基建。
且不說這個時代這麽做適合不適合。
光是以現在的工業科技水平,基本上就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搞基建肯定能消化這些突然湧入的熱錢,但同時也會消耗大量的糧食。
原本還能通過通商城市的貿易多多少少的補貼一點。
可是隨著魏吳戰爭的展開,以及司馬炎將目光看向長安後。
已經沒有多少糧食進賬了。
大漢的土地就這麽多,攢的那點糧食每多消耗一分,北伐的進度就要慢上一分。
有時候劉諶就在想,是不是司馬炎的身邊也出了一個穿越者?
要不然怎麽就這麽舉重若輕的給自己找了這麽一個大麻煩?
至於劉諶派往安南買糧食的人這會兒還沒迴來。
就算迴來了,也還不知道究竟能給自己提供多少糧食幫助。
轉一圈迴來,大漢終究還是隻能靠自己!
“樊卿,這些錢放到府庫裏不能流通出去終究隻是死物,是不作數的。”
“得想個法子讓這些錢流通出去才行!”
聽到劉諶的話,樊建心中再次升起一股 無奈。
道理誰都懂,問題是這些錢怎麽花?又能花到哪裏?
除非陛下現在就決定北伐,才可以把這些突然暴增的錢給花出去。
否則,也隻能任由其堆在府庫裏麵發黴。
“朕倒是有些想法,卿且試聽之。”
聽到劉諶有想法,樊建頓時精神一振。
“還請陛下賜教!”
劉諶說道:
“朕想征一批徭役,用來修建一些橋梁道路之類的東西。”
“方便大漢各個地方的溝通。”
“另外朕也準備在漢水北岸築起幾座堅城,並打通整個陳倉道,為將來北伐做準備。”
“當初丞相數次北伐失敗,皆是因為糧道不濟之緣故。”
“朕不想重蹈丞相覆轍,大漢也經不起那樣的折騰。”
“不過這些徭役不是白征,朝廷要給他們算工錢的。”
“同時,朝廷也不再免費提供給他們吃喝,而是由朝廷親自出麵,賣給他們。”
樊建在聽到劉諶的話後,心中頓時一驚。
修築橋梁和道路這些事情倒是不算什麽。
因為朝廷每隔幾年就會維護修繕這些東西。
但是說要在漢水以北築城並打通整個陳倉道。
這實在是有點太過於匪夷所思了。
且不說長安司馬攸和洛陽司馬炎會不會任由大漢打通整個陳倉道。
光是那裏的地形就讓人望而生畏,當初丞相五次北伐,卻隻選擇了一次陳倉道,三次更遠的祁山道。
難道丞相就不知道陳倉道的距離會更近一些嗎?
至於給服役的人發錢且不管吃住,反倒成了最小的問題。
“陛下,此事恐怕不可行。”
“當年太祖皇帝使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那是因為彼時漢水尚未改道,陳倉道也沒有被毀。”
“如今漢水已然改道,且陳倉道崎嶇難行。”
“況且還有司馬攸和司馬炎二賊,急切間根本不可能打通。”
“故臣以為,此舉不過是 徒費錢糧之舉,於國無益!”
劉諶卻說道:
“朕豈不知道築城之艱難,又怎能不知道這麽做是在靡費錢糧。”
“可短時間內朝廷並沒有對外的作戰計劃。”
“就不能通過這些手段來消化掉那些錢。”
“若是任由其堆放在府庫之中, 那才是真的於國家無益。”
“拿來修路、築城和打通陳倉道,多少還能起點作用。”
“況且那些民夫們得了錢財,也是要花的,隻要這些錢能流通出去。”
“咱們就不用為這些突然湧進來的錢發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