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即將到來的婚事,突如其來的吳商
劉諶的話說的很直白。
這些錢哪怕是虧了,賠了。
隻要能夠流通出去,最終還是會迴到朝廷手裏的。
因為無論什麽時候,當權者都是要向下麵收稅的。
隻要這些錢還在大漢境內,沒有被人偷偷帶到魏吳兩國,那就算肉還爛在鍋裏。
樊建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他唯一擔心的就是這麽做會消耗朝廷大量的糧草。
大漢第二個三年計劃說的很明白。
在第三年結束甚至是沒有結束的時候,朝廷就要奪取魏興,大舉北伐。
可以說陛下留給自己的籌措糧食的時間隻有三年。
三年 ,想湊夠足夠北伐的糧食,何其艱難。
“臣倒不是擔心這些錢的問題,臣擔心的是糧食的問題。”
“陛下的心思臣是知道的,所以從開年之後,臣就一直在想著如何才能積攢更多的糧食。”
“可若是大興土木,築造城池並開鑿糧道的話。”
“臣怕一旦動起來,將來很難收得了手。”
“豈不是會耽誤北伐的進度?”
樊建麵露擔憂之色的說道。
劉諶聞言微微沉默了一下。
“兩權相害取其輕。”
“這已經是朕目前能夠想到的最合適的辦法了。”
“就這麽做吧!”
劉諶一錘定音的說道,
“反正大漢還有相當一部分的百姓沒有土地可以耕種。”
“此舉也算是給他們一條正經活路,最起碼不用像流民一樣四處漂泊。”
“朝廷也會省下很多力氣。”
“哦對了,工錢這方麵你自行斟酌便可。”
“盡量把時間線拉的長一點,免得再生出什麽風波來。”
樊建點了點頭:
“臣省得了!”
給服徭役的人發錢,這種事情確實是開創先河。
在此之前, 別說是給錢了,就連吃的都得他們自己備。
樊建已經能夠想象得到,這個消息傳出去之後。
下麵的人會有多麽驚訝。
在樊建離開皇宮,去安排相關事宜的時候。
張紹又急匆匆的進宮了。
他進宮隻有一件事,那就是當今陛下的大婚之事。
景耀六年,先帝和先太子為賊所害,大漢宗室也一並遇難。
就連陛下妻子也同赴國難。
偌大的老劉家,就剩下陛下這麽孤零零的一個人。
一個普通的家庭尚且需要子嗣延續血脈。
更何況一個國家的君主。
隻是從興漢元年開始,陛下就處於孝期之內。
大漢又素以忠孝治天下,誰也不敢主動去提這件事。
就這麽一直等到興漢二年的時候,陛下才鬆口讓自己著手替他覓一門親事。
這可把張紹給高興壞了,因為這意味著陛下沒有因為之前的事情怪罪張家。
張家依然是大漢頂級的豪門。
隻是陛下給自己這個麵子,自己也不能不懂事。
所以和譙周一樣,張紹早就已經不過問大漢政事。
隻等自己那個成為天子門生的孫子張然,將來可以再次撐起張家門楣。
可張紹有一點不明白,那就是為什麽陛下不願意和蜀中的那些世家大族聯姻。
這樣一來豈不是可以借助他們的力量,行北伐之事?
就像當年昭烈皇帝和蜀中世家聯姻一樣。
不過這話張紹也隻敢自己私下裏想一想。
根本不敢提出什麽建議,並且也按照劉諶的要求,替他物色幾個合適人家的女子。
皇天不負苦心人,在張紹的不懈努力下,終於尋到了好個合適的人家。
並且在一係列繁瑣的禮儀之後,終於是要到了迎親的日子。
“啟奏陛下,一應事宜皆已準備停當。”
“臣已經和太史令商議過了,下下個月的初五日,乃是黃道吉日。”
“陛下可以在那天完婚!”
聽到張紹的話,劉諶倒是沒有什麽意外。
這件事早在年初的宮廷宴會上,張紹就已經跟自己提過了。
原本張紹是打算一次給劉諶物色三五個女子。
好替老劉家開枝散葉。
但被劉諶給拒絕了。
倒不是劉諶有什麽精神潔癖。
而是現在這個時間段,實在是不適合這麽做。
每一個娶過門的媳婦兒,都是一筆額外的開支和供養。
國家尚且處於淪喪之中,劉諶又豈能不以身作則,去做那貪圖享樂之事?
最終劉諶從張紹拿來的那一摞畫像裏,挑選了一個汪氏女子作為未來的妻子。
提前兩個月來報備,基本上在情理之中。
畢竟天子大婚不比常人。
因為除了要準備整個婚禮的流程之外,還要通知整個益州所有的官員以及世家大族。
更不要說還有大漢的盟友吳國,以及更遠的孟虯。
兩個月的時間,已經很是倉促了。
“既然張卿已經和太史令定下日子了,那就按照你們定下的日子來辦吧。”
“至於一應花銷,都從宮中撥付,若是內庫用度不足,再從府庫中取用。”
這一次,劉諶並沒有主動要求一切從簡。
因為一國之君的婚事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
而是代表整個國家的臉麵。
得到劉諶的同意之後,張紹又匆匆離開皇宮。
很快,各路人馬都開始按照之前早就已經定好的路線開始行動。
劉諶的婚事也成了接下來這段時間裏,最最重要的事情。
而就在這個時候,糜照又傳迴來一個很重要的情報。
有幾個自稱是行商的人,想要跟自己這個大漢皇帝做一筆交易。
而他們交易的內容,就是大漢即將要進行的大基建。
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劉諶的心中不由得一動。
輕而易舉的就知道這些人想要做什麽。
到底是商人啊,對於機會的嗅覺和把握能力遠超一般人。
而且劉諶心裏也很明白,這些人多半不會是真正的商人。
而是由吳國那些世家假扮的商人,因為一般的商人可吃不下這麽大的工程。
不過劉諶對於這件事倒是沒有什麽抵觸。
劉諶本質上的做法就是要讓那些錢流動起來,省得這些錢堆在那裏花不出去的同時,造成物價上漲。
現在有人主動要幫自己消化這些錢,那就得看看他們有多少誠意了。
在劉諶的授意下,一群商人打扮的人很快就出現在了成都。
劉諶的話說的很直白。
這些錢哪怕是虧了,賠了。
隻要能夠流通出去,最終還是會迴到朝廷手裏的。
因為無論什麽時候,當權者都是要向下麵收稅的。
隻要這些錢還在大漢境內,沒有被人偷偷帶到魏吳兩國,那就算肉還爛在鍋裏。
樊建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他唯一擔心的就是這麽做會消耗朝廷大量的糧草。
大漢第二個三年計劃說的很明白。
在第三年結束甚至是沒有結束的時候,朝廷就要奪取魏興,大舉北伐。
可以說陛下留給自己的籌措糧食的時間隻有三年。
三年 ,想湊夠足夠北伐的糧食,何其艱難。
“臣倒不是擔心這些錢的問題,臣擔心的是糧食的問題。”
“陛下的心思臣是知道的,所以從開年之後,臣就一直在想著如何才能積攢更多的糧食。”
“可若是大興土木,築造城池並開鑿糧道的話。”
“臣怕一旦動起來,將來很難收得了手。”
“豈不是會耽誤北伐的進度?”
樊建麵露擔憂之色的說道。
劉諶聞言微微沉默了一下。
“兩權相害取其輕。”
“這已經是朕目前能夠想到的最合適的辦法了。”
“就這麽做吧!”
劉諶一錘定音的說道,
“反正大漢還有相當一部分的百姓沒有土地可以耕種。”
“此舉也算是給他們一條正經活路,最起碼不用像流民一樣四處漂泊。”
“朝廷也會省下很多力氣。”
“哦對了,工錢這方麵你自行斟酌便可。”
“盡量把時間線拉的長一點,免得再生出什麽風波來。”
樊建點了點頭:
“臣省得了!”
給服徭役的人發錢,這種事情確實是開創先河。
在此之前, 別說是給錢了,就連吃的都得他們自己備。
樊建已經能夠想象得到,這個消息傳出去之後。
下麵的人會有多麽驚訝。
在樊建離開皇宮,去安排相關事宜的時候。
張紹又急匆匆的進宮了。
他進宮隻有一件事,那就是當今陛下的大婚之事。
景耀六年,先帝和先太子為賊所害,大漢宗室也一並遇難。
就連陛下妻子也同赴國難。
偌大的老劉家,就剩下陛下這麽孤零零的一個人。
一個普通的家庭尚且需要子嗣延續血脈。
更何況一個國家的君主。
隻是從興漢元年開始,陛下就處於孝期之內。
大漢又素以忠孝治天下,誰也不敢主動去提這件事。
就這麽一直等到興漢二年的時候,陛下才鬆口讓自己著手替他覓一門親事。
這可把張紹給高興壞了,因為這意味著陛下沒有因為之前的事情怪罪張家。
張家依然是大漢頂級的豪門。
隻是陛下給自己這個麵子,自己也不能不懂事。
所以和譙周一樣,張紹早就已經不過問大漢政事。
隻等自己那個成為天子門生的孫子張然,將來可以再次撐起張家門楣。
可張紹有一點不明白,那就是為什麽陛下不願意和蜀中的那些世家大族聯姻。
這樣一來豈不是可以借助他們的力量,行北伐之事?
就像當年昭烈皇帝和蜀中世家聯姻一樣。
不過這話張紹也隻敢自己私下裏想一想。
根本不敢提出什麽建議,並且也按照劉諶的要求,替他物色幾個合適人家的女子。
皇天不負苦心人,在張紹的不懈努力下,終於尋到了好個合適的人家。
並且在一係列繁瑣的禮儀之後,終於是要到了迎親的日子。
“啟奏陛下,一應事宜皆已準備停當。”
“臣已經和太史令商議過了,下下個月的初五日,乃是黃道吉日。”
“陛下可以在那天完婚!”
聽到張紹的話,劉諶倒是沒有什麽意外。
這件事早在年初的宮廷宴會上,張紹就已經跟自己提過了。
原本張紹是打算一次給劉諶物色三五個女子。
好替老劉家開枝散葉。
但被劉諶給拒絕了。
倒不是劉諶有什麽精神潔癖。
而是現在這個時間段,實在是不適合這麽做。
每一個娶過門的媳婦兒,都是一筆額外的開支和供養。
國家尚且處於淪喪之中,劉諶又豈能不以身作則,去做那貪圖享樂之事?
最終劉諶從張紹拿來的那一摞畫像裏,挑選了一個汪氏女子作為未來的妻子。
提前兩個月來報備,基本上在情理之中。
畢竟天子大婚不比常人。
因為除了要準備整個婚禮的流程之外,還要通知整個益州所有的官員以及世家大族。
更不要說還有大漢的盟友吳國,以及更遠的孟虯。
兩個月的時間,已經很是倉促了。
“既然張卿已經和太史令定下日子了,那就按照你們定下的日子來辦吧。”
“至於一應花銷,都從宮中撥付,若是內庫用度不足,再從府庫中取用。”
這一次,劉諶並沒有主動要求一切從簡。
因為一國之君的婚事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
而是代表整個國家的臉麵。
得到劉諶的同意之後,張紹又匆匆離開皇宮。
很快,各路人馬都開始按照之前早就已經定好的路線開始行動。
劉諶的婚事也成了接下來這段時間裏,最最重要的事情。
而就在這個時候,糜照又傳迴來一個很重要的情報。
有幾個自稱是行商的人,想要跟自己這個大漢皇帝做一筆交易。
而他們交易的內容,就是大漢即將要進行的大基建。
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劉諶的心中不由得一動。
輕而易舉的就知道這些人想要做什麽。
到底是商人啊,對於機會的嗅覺和把握能力遠超一般人。
而且劉諶心裏也很明白,這些人多半不會是真正的商人。
而是由吳國那些世家假扮的商人,因為一般的商人可吃不下這麽大的工程。
不過劉諶對於這件事倒是沒有什麽抵觸。
劉諶本質上的做法就是要讓那些錢流動起來,省得這些錢堆在那裏花不出去的同時,造成物價上漲。
現在有人主動要幫自己消化這些錢,那就得看看他們有多少誠意了。
在劉諶的授意下,一群商人打扮的人很快就出現在了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