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張惇到來
等到這群“商人”離開之後。
吳梁立刻進宮把事情的經過原原本本的告訴了劉諶。
劉諶對這件事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
隻說了一句:
“卿可自決之。”
便把吳梁給打發了。
因為這段時間,劉諶的身體已經短暫的不屬於他自己了。
由於劉諶出身不過是一皇子,是成都之變後才不得已登基稱帝。
再加上一直以來都勤於政事。
所以很多宮廷禮儀都不知道。
平時倒也罷了。
但是大婚之事絕不能有絲毫馬虎。
畢竟到時候可是有外國使者前來觀禮的。
劉諶也隻能任由張紹他們擺布。
與此同時,樊建也在劉諶的授意下。
開始從益州和漢中等地征調民夫,為接下來的事情做準備。
隻不過進展卻沒有想象中的順利。
由於劉諶要做的事情並非是正常的需要替朝廷服的徭役。
無論是益州還是漢中的百姓,對於這件事的整體熱情都不高。
而且此時正值三月份,是整個春耕的重要節點。
所以哪怕是給工錢,這些人也不願意耽誤農事。
畢竟工錢隻是一時的,耽誤了農事可是一季。
劉諶對此倒表示理解,也沒有強迫這些人去登記,反正時間還長。
但是對於那些沒有土地或者是賴以謀生之技的百姓,劉諶則強製要求他們登記。
給他們一條正經的活路的同時,也省得他們成為危害社會的不安定分子。
“依朕說,已經可以了。”
“不就是成個親,用得著這麽麻煩。”
“這一身冕服,得有幾十斤重了吧!”
皇宮之中,劉諶硬挺著脖子對張紹說道。
生怕用的勁兒小一點,脖子都要被冠冕給壓斷。
這段時間,每隔幾天張紹就會進宮來讓他試穿冕服。
有一點不滿意的地方,就要打迴去重新改。
之前祭祀的時候,劉諶也曾穿過全套的冕服,但是那些冕服和這會兒身上這套比起來。
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
但是不得不說,是真的好看。
看著銅鑒裏的自己,硬是被這套冕服給抬高了幾分顏值。
張紹聽到劉諶的話,在一旁笑著說道:
“陛下為一國之尊,代表的是大漢的臉麵。”
“到時候那些人一看到陛下這番威儀,必然會心生折服。”
劉諶一邊搖頭,一邊命人把這些厚重的冕服逐一褪去。
晃了晃有點僵硬的脖子。
“光靠這些,可折服不了那些人。”
“終究還是得靠這個!”
劉諶舉起手中的拳頭對張紹說道。
張紹立刻點頭稱是:
“陛下,這套冕服還有一些細節需要重新打磨。”
“臣這就迴去命人再改一改。”
聽到張紹的話,劉諶不禁有些氣餒。
合著自己剛才的話他是一點都沒聽進去啊!
擺了擺手,張紹便命人抱著那套冕服離開了皇宮。
然而張紹離開還沒有多久,就有侍衛急匆匆的進宮來報:
“陛下,吳國張惇 ,正在宮門外求見!”
聽到侍衛的話,劉諶的臉上露出一絲訝然。
一來是沒想到這次出使大漢的人還是張惇這個老朋友。
二來是沒想到張惇作為吳國的使者居然會來的這麽快。
而最讓劉諶感到奇怪的是,張惇難道不應該先去鴻臚寺,遞交國書之後,再請求自己的接見嗎?
怎麽直接就來求見自己了?
“讓他進來吧!”
劉諶略一思忖後,開口說道。
很快,張惇的身影就出現在劉諶的麵前。
劉諶臉上立刻掛起笑意說道:
“上次一別,朕日思夜盼張卿日久,今日終得再見啊!”
然而張惇在聽到劉諶的話後,臉上卻立刻露出淒苦之色。
撲通一下,跪倒在劉諶的麵前。
倒是把劉諶給嚇了一跳。
“棄國之人,特來請陛下搭救!”
劉諶這才注意到張惇臉上的疲憊和惶然。
以及早就已經不怎麽整潔的衣服。
劉諶心中頓時大驚:
“張卿這是何故?”
“快快請起!”
“好端端的,為何要說這樣的話?”
麵對劉諶的關心,張卿提心吊膽了一路的惶然和驚恐再也無法壓抑。
伏身在地上放聲痛哭:
“陛下!吾兄已被孫皓殺害,臣也是死裏逃生才到成都。”
“懇請陛下收留臣下!”
劉諶聞言頓時倒吸一口涼氣。
孫皓瘋了?!
“張卿,這到底是怎麽一迴事?”
“好端端的,令兄怎麽就被孫皓給害了?”
劉諶一邊命人將張惇攙扶起來,一邊滿臉關切的問道。
要知道張惇之兄張布乃是吳國左將軍。
是整個大吳數一數二的重臣。
隻要不是犯了謀反之罪,輕易之間都是動不得的。
就算要動,那也得徐徐圖之。
整個過程沒個一年半載的,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這怎麽突然間說殺就殺了?
自己還一點風聲都沒有聽到。
在劉諶的安慰下,張惇好不容易收斂了心情,緩緩將整個事情的始末和盤托出。
原來,從廢太子孫醱逃出生天之後。
孫皓就開始懷疑有人在背地裏跟他對著幹。
隻是彼時正好司馬炎因為上庸的事,命羊祜盡起大軍征討吳國。
在這種危急的局麵下,孫皓根本顧得上這些。
隻能將這件事暫時擱置。
後來在陸抗和施績等人的努力下,魏國的進攻被阻攔。
而司馬炎也因為長安和鮮卑的事情,不得不把目光轉移到大魏的西麵和北麵。
這樣一來,魏吳兩國就再次進入了和平期。
沒有了戰事之後,孫皓的心思頓時就活泛了起來。
之前被拋諸腦後的事情又被他再次拾了起來。
天下哪有不透風的牆,更何況是一國之君想要知道的事情。
在孫皓的刻意調查下,很快張布和濮陽興的事情就敗露了。
得知這個結果之後的孫皓瞬間暴跳如雷。
沒想到背叛自己的居然是自己最信任的兩個人。
再加上又有人悄悄向孫皓匯報。
張布和濮陽興私下裏多有毀謗君上之言。
也讓孫皓想起上一次的事,兩個人酒後居然說後悔扶立自己為帝。
原本就在合肥大戰後有些疑神疑鬼的孫皓,頓時感到一股危機感湧上心頭。
既然你們不仁,就別怪我不義。
於是孫皓立刻下令,讓人捉拿張布和濮陽興。
同時又給西陵陸抗去旨,讓陸抗把張惇押解進京。
然而張布和濮陽興兩人,皆是三朝老臣,又是先帝孫休的托孤重臣。
尤其是濮陽興,當年孫權稱帝之時,就曾以五官中郎將的身份出使過大漢。
兩人在朝中自然是有些耳目的。
在孫皓兵士到達之前,就已經收到了消息。
但是兩個人都沒有選擇逃跑和反抗。
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忠心為國,光明磊落。
雖然有得罪孫皓的地方,但也不至於會因此喪命。
麵對前來捉拿自己的士兵,兩人慨然就縛。
隻不過張布比濮陽興多了一個心眼。
命家中忠仆帶著尚未出閣的小女兒前往西陵,尋求張惇的保護。
而兩人原本的境遇也和劉諶所料想的差不多。
孫皓一開始壓根就沒打算殺濮陽興和張布。
再怎麽說這兩個人也是擁立自己為帝的人,且位極人臣。
真要是把他們兩個給殺了,引不引起朝堂動蕩另說,一個薄情寡義的名頭肯定是跑不開的。
於是便將二人判了個流放交州,遇赦不赦。
然而事情的變故就在於護送張布小女兒往西陵的幾個忠仆身上。
等他們到了西陵之後,直接把整件事情給誇大數倍講給了張惇。
以至於張惇以為自己兄長和濮陽興都已經被孫皓給殺害。
惶然之下竟然不知所措,急忙求救於陸抗。
陸抗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同樣也震驚無比。
他打心底裏是不願意相信孫皓會殺了當朝丞相和左將軍的。
但是張家奴仆的話和之前那段時間孫皓的所作所為又讓陸抗不得不相信這件事的真實性。
與此同時,命陸抗捉拿張惇的旨意也送到了西陵。
這下由不得陸抗不信了。
因為自古以來,不是株連之罪,很少會牽連到家人的。
張惇和張布雖然是親兄弟且同朝為官。
就算張布有什麽罪,也應該是給張惇罷官待罪而不是押解進京。
一股兔死狐悲的,物傷其類的心情油然而生。
短暫的思索過後,陸抗給向自己求救的張惇出了一個主意。
那就是前往蜀漢避禍。
“素問蜀主劉諶仁義。”
“吾長子如今亦在蜀漢為水師都督。”
“仲明可攜令侄女暫往蜀漢以避禍。”
“待事態平息之後,再做決定不遲!”
張惇雖然身居高位,但基本都是受到張布的蔭庇。
消息驟然傳來,早就已經六神無主了。
所以才會慌張的求救於陸抗。
在聽到陸抗的建議後,頓時想起來之前自己出使蜀漢的時候。
劉諶對自己的百般交好。
不錯,蜀主劉諶確實是個仁義之君。
自己前往蜀漢,肯定能夠得到劉諶的庇佑。
於是張惇匆匆向陸抗辭行之後,便帶著侄女往成都的方向一路狂奔。
而陸抗在估計張惇已經成功脫險之後,才給孫皓複命。
說張惇早就已經得到消息,潛逃蜀漢,自己未能完成皇命,請孫皓降罪。
彼時的孫皓也知道了張布小女兒不知所蹤的消息。
兩個消息一結合,孫皓立刻就覺得張布和濮陽興對此事早就已經有預謀。
要不然怎麽解釋張惇一得到消息就潛逃蜀國的事?
盛怒之下的孫皓,當即便派人追上已經被流放的張布和濮陽興二人。
將二人夷滅三族。
消息傳到建業,整個建業再次陷入人人自危的處境。
而張惇也是在這個時候 ,到達的成都。
在安置完家人之後,張惇立刻前往宮中求見劉諶,希望能夠得到劉諶的庇佑。
聽完張惇講完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
劉諶的眉頭頓時皺了起來。
沒想到這段時間吳國居然發生了這麽大的事情。
堂堂一國丞相和左將軍居然以這種近乎荒唐的方式被殺。
“張卿,汝兄被殺,朕心中萬分悲痛。”
“奈何汝兄乃吳國之臣,非朕之臣。”
“朕縱然心痛,也無可奈何。”
“隻希望張卿能夠節哀。”
“如今張卿前來大漢向朕尋求庇佑。”
“朕豈能忍心棄卿於不顧!”
已經收斂了心情張惇聽到劉諶的話,心中大為感動。
要知道現在的大漢名義上還是吳國的盟友。
自己一個吳國的叛臣逃到大漢,按照正常的流程,肯定是要被送迴到吳國的。
以全兩國結盟之義。
沒想到劉諶居然願意收留自己。
於是張惇當場伏身再拜:
“臣多謝陛下收留之恩!”
“從今往後,願為大漢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劉諶再次將張惇扶起來:
“不過這段時間朕大婚在即,吳國也會有使者前來,所以短時間之內,你不宜在朝堂上拋頭露麵。”
“等這段時間的風聲過了之後,朕再行安排。”
劉諶願意收留自己,已經讓張惇感動不已。
又哪裏敢奢求太多。
所以在聽到劉諶的話後,張惇立刻說道:
“臣一切都聽陛下的安排!”
猶豫了一下後,張惇又說道:
“陛下,臣前來成都之前。”
“曾在西陵呆了將近半年的時間。”
“對於西陵的防務,一切都還算清楚。”
“臣已經全都畫在一張圖上,準備獻於陛下!”
在逃往成都的路上,張惇就已經想好了。
既然你孫皓不仁,就別怪我張惇不義。
更何況自己尋求別人的庇護,也得有被庇護的價值才行。
於是西陵的防務就成了張惇的投名狀,想要以此來覓得存身之道。
然而劉諶在聽到張惇的話後,臉色頓時一變:
“張卿,朕收留你是因為你與朕之間早有情誼,且朕也不願見到忠良被殘害。”
“可不是為了尋求吳國防務具體情況的。”
“況且大漢與吳國乃是盟國,朕怎能為此不義之事!”
“此事張卿休要再提!”
張惇聽到劉諶的話,心中立刻升起一絲赧然之色。
西陵乃吳國防務的重中之重,換做是誰都想要把這些東西搞到手。
沒想到麵對自己的主動獻圖,劉諶居然絲毫不心動。
“陛下真不愧是仁義之君!惇敬佩萬分!”
等到這群“商人”離開之後。
吳梁立刻進宮把事情的經過原原本本的告訴了劉諶。
劉諶對這件事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
隻說了一句:
“卿可自決之。”
便把吳梁給打發了。
因為這段時間,劉諶的身體已經短暫的不屬於他自己了。
由於劉諶出身不過是一皇子,是成都之變後才不得已登基稱帝。
再加上一直以來都勤於政事。
所以很多宮廷禮儀都不知道。
平時倒也罷了。
但是大婚之事絕不能有絲毫馬虎。
畢竟到時候可是有外國使者前來觀禮的。
劉諶也隻能任由張紹他們擺布。
與此同時,樊建也在劉諶的授意下。
開始從益州和漢中等地征調民夫,為接下來的事情做準備。
隻不過進展卻沒有想象中的順利。
由於劉諶要做的事情並非是正常的需要替朝廷服的徭役。
無論是益州還是漢中的百姓,對於這件事的整體熱情都不高。
而且此時正值三月份,是整個春耕的重要節點。
所以哪怕是給工錢,這些人也不願意耽誤農事。
畢竟工錢隻是一時的,耽誤了農事可是一季。
劉諶對此倒表示理解,也沒有強迫這些人去登記,反正時間還長。
但是對於那些沒有土地或者是賴以謀生之技的百姓,劉諶則強製要求他們登記。
給他們一條正經的活路的同時,也省得他們成為危害社會的不安定分子。
“依朕說,已經可以了。”
“不就是成個親,用得著這麽麻煩。”
“這一身冕服,得有幾十斤重了吧!”
皇宮之中,劉諶硬挺著脖子對張紹說道。
生怕用的勁兒小一點,脖子都要被冠冕給壓斷。
這段時間,每隔幾天張紹就會進宮來讓他試穿冕服。
有一點不滿意的地方,就要打迴去重新改。
之前祭祀的時候,劉諶也曾穿過全套的冕服,但是那些冕服和這會兒身上這套比起來。
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
但是不得不說,是真的好看。
看著銅鑒裏的自己,硬是被這套冕服給抬高了幾分顏值。
張紹聽到劉諶的話,在一旁笑著說道:
“陛下為一國之尊,代表的是大漢的臉麵。”
“到時候那些人一看到陛下這番威儀,必然會心生折服。”
劉諶一邊搖頭,一邊命人把這些厚重的冕服逐一褪去。
晃了晃有點僵硬的脖子。
“光靠這些,可折服不了那些人。”
“終究還是得靠這個!”
劉諶舉起手中的拳頭對張紹說道。
張紹立刻點頭稱是:
“陛下,這套冕服還有一些細節需要重新打磨。”
“臣這就迴去命人再改一改。”
聽到張紹的話,劉諶不禁有些氣餒。
合著自己剛才的話他是一點都沒聽進去啊!
擺了擺手,張紹便命人抱著那套冕服離開了皇宮。
然而張紹離開還沒有多久,就有侍衛急匆匆的進宮來報:
“陛下,吳國張惇 ,正在宮門外求見!”
聽到侍衛的話,劉諶的臉上露出一絲訝然。
一來是沒想到這次出使大漢的人還是張惇這個老朋友。
二來是沒想到張惇作為吳國的使者居然會來的這麽快。
而最讓劉諶感到奇怪的是,張惇難道不應該先去鴻臚寺,遞交國書之後,再請求自己的接見嗎?
怎麽直接就來求見自己了?
“讓他進來吧!”
劉諶略一思忖後,開口說道。
很快,張惇的身影就出現在劉諶的麵前。
劉諶臉上立刻掛起笑意說道:
“上次一別,朕日思夜盼張卿日久,今日終得再見啊!”
然而張惇在聽到劉諶的話後,臉上卻立刻露出淒苦之色。
撲通一下,跪倒在劉諶的麵前。
倒是把劉諶給嚇了一跳。
“棄國之人,特來請陛下搭救!”
劉諶這才注意到張惇臉上的疲憊和惶然。
以及早就已經不怎麽整潔的衣服。
劉諶心中頓時大驚:
“張卿這是何故?”
“快快請起!”
“好端端的,為何要說這樣的話?”
麵對劉諶的關心,張卿提心吊膽了一路的惶然和驚恐再也無法壓抑。
伏身在地上放聲痛哭:
“陛下!吾兄已被孫皓殺害,臣也是死裏逃生才到成都。”
“懇請陛下收留臣下!”
劉諶聞言頓時倒吸一口涼氣。
孫皓瘋了?!
“張卿,這到底是怎麽一迴事?”
“好端端的,令兄怎麽就被孫皓給害了?”
劉諶一邊命人將張惇攙扶起來,一邊滿臉關切的問道。
要知道張惇之兄張布乃是吳國左將軍。
是整個大吳數一數二的重臣。
隻要不是犯了謀反之罪,輕易之間都是動不得的。
就算要動,那也得徐徐圖之。
整個過程沒個一年半載的,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這怎麽突然間說殺就殺了?
自己還一點風聲都沒有聽到。
在劉諶的安慰下,張惇好不容易收斂了心情,緩緩將整個事情的始末和盤托出。
原來,從廢太子孫醱逃出生天之後。
孫皓就開始懷疑有人在背地裏跟他對著幹。
隻是彼時正好司馬炎因為上庸的事,命羊祜盡起大軍征討吳國。
在這種危急的局麵下,孫皓根本顧得上這些。
隻能將這件事暫時擱置。
後來在陸抗和施績等人的努力下,魏國的進攻被阻攔。
而司馬炎也因為長安和鮮卑的事情,不得不把目光轉移到大魏的西麵和北麵。
這樣一來,魏吳兩國就再次進入了和平期。
沒有了戰事之後,孫皓的心思頓時就活泛了起來。
之前被拋諸腦後的事情又被他再次拾了起來。
天下哪有不透風的牆,更何況是一國之君想要知道的事情。
在孫皓的刻意調查下,很快張布和濮陽興的事情就敗露了。
得知這個結果之後的孫皓瞬間暴跳如雷。
沒想到背叛自己的居然是自己最信任的兩個人。
再加上又有人悄悄向孫皓匯報。
張布和濮陽興私下裏多有毀謗君上之言。
也讓孫皓想起上一次的事,兩個人酒後居然說後悔扶立自己為帝。
原本就在合肥大戰後有些疑神疑鬼的孫皓,頓時感到一股危機感湧上心頭。
既然你們不仁,就別怪我不義。
於是孫皓立刻下令,讓人捉拿張布和濮陽興。
同時又給西陵陸抗去旨,讓陸抗把張惇押解進京。
然而張布和濮陽興兩人,皆是三朝老臣,又是先帝孫休的托孤重臣。
尤其是濮陽興,當年孫權稱帝之時,就曾以五官中郎將的身份出使過大漢。
兩人在朝中自然是有些耳目的。
在孫皓兵士到達之前,就已經收到了消息。
但是兩個人都沒有選擇逃跑和反抗。
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忠心為國,光明磊落。
雖然有得罪孫皓的地方,但也不至於會因此喪命。
麵對前來捉拿自己的士兵,兩人慨然就縛。
隻不過張布比濮陽興多了一個心眼。
命家中忠仆帶著尚未出閣的小女兒前往西陵,尋求張惇的保護。
而兩人原本的境遇也和劉諶所料想的差不多。
孫皓一開始壓根就沒打算殺濮陽興和張布。
再怎麽說這兩個人也是擁立自己為帝的人,且位極人臣。
真要是把他們兩個給殺了,引不引起朝堂動蕩另說,一個薄情寡義的名頭肯定是跑不開的。
於是便將二人判了個流放交州,遇赦不赦。
然而事情的變故就在於護送張布小女兒往西陵的幾個忠仆身上。
等他們到了西陵之後,直接把整件事情給誇大數倍講給了張惇。
以至於張惇以為自己兄長和濮陽興都已經被孫皓給殺害。
惶然之下竟然不知所措,急忙求救於陸抗。
陸抗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同樣也震驚無比。
他打心底裏是不願意相信孫皓會殺了當朝丞相和左將軍的。
但是張家奴仆的話和之前那段時間孫皓的所作所為又讓陸抗不得不相信這件事的真實性。
與此同時,命陸抗捉拿張惇的旨意也送到了西陵。
這下由不得陸抗不信了。
因為自古以來,不是株連之罪,很少會牽連到家人的。
張惇和張布雖然是親兄弟且同朝為官。
就算張布有什麽罪,也應該是給張惇罷官待罪而不是押解進京。
一股兔死狐悲的,物傷其類的心情油然而生。
短暫的思索過後,陸抗給向自己求救的張惇出了一個主意。
那就是前往蜀漢避禍。
“素問蜀主劉諶仁義。”
“吾長子如今亦在蜀漢為水師都督。”
“仲明可攜令侄女暫往蜀漢以避禍。”
“待事態平息之後,再做決定不遲!”
張惇雖然身居高位,但基本都是受到張布的蔭庇。
消息驟然傳來,早就已經六神無主了。
所以才會慌張的求救於陸抗。
在聽到陸抗的建議後,頓時想起來之前自己出使蜀漢的時候。
劉諶對自己的百般交好。
不錯,蜀主劉諶確實是個仁義之君。
自己前往蜀漢,肯定能夠得到劉諶的庇佑。
於是張惇匆匆向陸抗辭行之後,便帶著侄女往成都的方向一路狂奔。
而陸抗在估計張惇已經成功脫險之後,才給孫皓複命。
說張惇早就已經得到消息,潛逃蜀漢,自己未能完成皇命,請孫皓降罪。
彼時的孫皓也知道了張布小女兒不知所蹤的消息。
兩個消息一結合,孫皓立刻就覺得張布和濮陽興對此事早就已經有預謀。
要不然怎麽解釋張惇一得到消息就潛逃蜀國的事?
盛怒之下的孫皓,當即便派人追上已經被流放的張布和濮陽興二人。
將二人夷滅三族。
消息傳到建業,整個建業再次陷入人人自危的處境。
而張惇也是在這個時候 ,到達的成都。
在安置完家人之後,張惇立刻前往宮中求見劉諶,希望能夠得到劉諶的庇佑。
聽完張惇講完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
劉諶的眉頭頓時皺了起來。
沒想到這段時間吳國居然發生了這麽大的事情。
堂堂一國丞相和左將軍居然以這種近乎荒唐的方式被殺。
“張卿,汝兄被殺,朕心中萬分悲痛。”
“奈何汝兄乃吳國之臣,非朕之臣。”
“朕縱然心痛,也無可奈何。”
“隻希望張卿能夠節哀。”
“如今張卿前來大漢向朕尋求庇佑。”
“朕豈能忍心棄卿於不顧!”
已經收斂了心情張惇聽到劉諶的話,心中大為感動。
要知道現在的大漢名義上還是吳國的盟友。
自己一個吳國的叛臣逃到大漢,按照正常的流程,肯定是要被送迴到吳國的。
以全兩國結盟之義。
沒想到劉諶居然願意收留自己。
於是張惇當場伏身再拜:
“臣多謝陛下收留之恩!”
“從今往後,願為大漢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劉諶再次將張惇扶起來:
“不過這段時間朕大婚在即,吳國也會有使者前來,所以短時間之內,你不宜在朝堂上拋頭露麵。”
“等這段時間的風聲過了之後,朕再行安排。”
劉諶願意收留自己,已經讓張惇感動不已。
又哪裏敢奢求太多。
所以在聽到劉諶的話後,張惇立刻說道:
“臣一切都聽陛下的安排!”
猶豫了一下後,張惇又說道:
“陛下,臣前來成都之前。”
“曾在西陵呆了將近半年的時間。”
“對於西陵的防務,一切都還算清楚。”
“臣已經全都畫在一張圖上,準備獻於陛下!”
在逃往成都的路上,張惇就已經想好了。
既然你孫皓不仁,就別怪我張惇不義。
更何況自己尋求別人的庇護,也得有被庇護的價值才行。
於是西陵的防務就成了張惇的投名狀,想要以此來覓得存身之道。
然而劉諶在聽到張惇的話後,臉色頓時一變:
“張卿,朕收留你是因為你與朕之間早有情誼,且朕也不願見到忠良被殘害。”
“可不是為了尋求吳國防務具體情況的。”
“況且大漢與吳國乃是盟國,朕怎能為此不義之事!”
“此事張卿休要再提!”
張惇聽到劉諶的話,心中立刻升起一絲赧然之色。
西陵乃吳國防務的重中之重,換做是誰都想要把這些東西搞到手。
沒想到麵對自己的主動獻圖,劉諶居然絲毫不心動。
“陛下真不愧是仁義之君!惇敬佩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