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商議
劉諶說不心動,那肯定是假的。
西陵乃是吳國重要防務所在。
並且緊鄰大漢的永安。
將來大漢若要東進滅吳的話,很有可能得先破開西陵的防禦。
有西陵防務在手,滅吳就會變的輕鬆很多。
但是這個時候,劉諶卻不能要。
一來不能讓張惇覺得自己是在趁人之危。
二來漢魏矛盾才是主要矛盾,而漢吳之間的矛盾隻能算是次要矛盾。
主次矛盾之間,劉諶還是能夠拎得清的。
聽到張惇的話,劉諶笑著說道:
“朕會在成都給你安排一套住宅,你和家人暫且先住下。”
“有什麽需要,盡管跟朕說,朕自會給下麵的人交待。”
張惇聞言,心中再次大為感動。
如此仁德的君主,孫皓真是拍馬難及。
“臣多謝陛下收留之恩!”
說罷,劉諶便命人將張惇先行帶下去,安排一個臨時住所。
緊接著又把樊建他們叫到宮裏。
然後告訴了他們關於張惇前來投靠的來龍去脈。
一番話聽的眾人連連倒吸涼氣。
一國丞相和左將軍,就這麽被夷滅三族?
還是在魏吳兩國正處在戰爭中的前提下。
這孫皓是不是瘋了?!
“現在問題的重點不在於孫皓是不是瘋了。”
“而是接下來吳國會怎麽做?”
“會不會因為這件事改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改變。”
劉諶話裏的意思在場的幾個人都能聽得明白。
這兩人的死已經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國家級的大地震了。
無論是民間還是朝堂上,都會因此引發劇烈的動蕩。
這個孫皓,到底是怎麽想的?
一國丞相和左將軍就是這麽好殺的?
“臣以為咱們得早做打算。”
“之前合肥之戰朱宣陣亡後,江東朱氏就已經對孫皓心生不滿。”
“後來孫皓殺了吳朱太後,江東朱氏反而沉默不言。”
“臣可不覺得那江東朱氏會就此罷手,估計是在等一個合適的時機。”
“那孫氏雖然不怎麽樣,但有孫氏在,咱們好歹能和吳國維持住盟友關係。”
“萬一有變,臣擔心......”
李密無不擔心的說道。
朱太後的死訊對外宣稱是病死,但世人又有幾個是傻子?
不過是沒有撕破那層臉皮罷了。
有司馬氏的前車之鑒在,再加上孫皓自己不當人子。
江東的那些世家未必就不敢換一個別的姓氏坐江山。
宗預聽到這話倒是搖了搖頭:
“臣倒是覺得那些人未必有這個膽子。”
“亂臣賊子的名聲,可不是誰都願意擔的。”
“而且現在以吳國的局勢,也未必有人能夠一肩挑之!”
孫氏坐穩江東已有六十餘年。
早就已經成了江東百姓們心中的正統。
雖然這個正統對待百姓們不怎麽樣。
可這種觀念一時半會兒是改不了的。
真要是換個人坐江山,到時候內憂外患一起來,江山豈不是頃刻傾覆?
劉諶倒是比較同意宗預的意見。
當年曹丕逼迫劉協禪讓,就連他們曹氏內部都有不少人提反對意見。
那還是一個當了多少年傀儡皇帝的人。
司馬昭當街弑君,不僅沒有趁機改朝換代,反而把自己更進一步的可能給斷了。
當時這兩個政權的內部都還算是穩定,尚且引發了這樣的結果。
現在吳國大敵壓境,劉諶覺得那些世家之人隻要不是傻子,都不會選擇在這個節骨眼上動手。
“宗卿之言,頗得朕心。”
“不過咱們也不能因此放鬆警惕。”
“就像咱們沒有預料到孫皓會殺濮陽興和張布一樣。”
“接下來會發生什麽,也不好說。”
“所以還是得早做提防才是。”
“朕意,抽調一部分漢中的兵馬前往永安駐防。”
“吳國沒有什麽變故倒還好說,一旦有變,大漢也可以及時做出應對!”
對於劉諶的意見,眾人自然沒有什麽反對的想法。
鄰國有變,本國增加邊境防備力量本就是題中應有之義。
很快,抽調兵馬的旨意就離開成都前往漢中。
而另一邊,剛剛安頓下來的張惇,在安定下來之後。
對自己的未來和前途也露出了一絲擔憂。
這會兒可不是春秋時期,別國之人能夠隨意的出入另一國家的朝堂。
國家歸屬已經很明顯了 。
再加上劉諶拒絕了自己投獻西陵防務的事情。
也讓張惇的心始終不能徹底的放迴到肚子裏。
自己逃往成都的消息,肯定是瞞不過孫皓的。
萬一到時候孫皓問劉諶要人,劉諶為了兩國之間的盟約,給還是不給?
張惇可不覺得自己的重要性要比兩國之間的盟友關係還要重。
一旦被送迴建業,自己不還是死路一條,同時還要背負一個叛國的罪名。
愁腸百結的張惇坐在劉諶剛剛給自己安排的臨時住所裏。
愣愣的看著幾個一起逃過來的張家忠仆打掃衛生出神。
忽然,耳邊傳來一陣低微的啜泣聲,讓張惇的心中沒來由的升起一陣煩躁。
自己已經夠煩了,怎麽還有人在這個時候招惹自己。
剛準備出聲嗬斥,猛然驚醒自己已經不是在吳國建業,也不是在西陵。
而是在大漢的成都,耳邊那個啜泣的聲音也不是來自別人,而是來自自己的侄女。
張家一門,死的就隻剩下自己和一個侄女了。
一想到這裏,張惇就不由得一陣悲從中來,接下來自己該何去何從啊!
張家又該如何延續。
猛然間,一個念頭在張惇的腦海中油然升起。
之前進宮的時候,漢帝劉諶好像說他大婚在即?
自家這個侄女還尚未出閣,若是她能嫁給漢帝......
想到這裏,張惇的心就撲通撲通的跳了起來。
自家這個侄女的長相,雖然沒有沉魚之姿,閉月之貌。
但也絕對稱得上是一等一的容貌。
世上哪有男子不愛美人的,何況那劉諶到現在才隻有一個正妻。
侄女真要是有幸嫁進宮裏,再誕上個一兒半女的。
無論是自己,還是侄女,亦或是將來的張家。
未必不能在大漢找到一塊立足之地!
劉諶說不心動,那肯定是假的。
西陵乃是吳國重要防務所在。
並且緊鄰大漢的永安。
將來大漢若要東進滅吳的話,很有可能得先破開西陵的防禦。
有西陵防務在手,滅吳就會變的輕鬆很多。
但是這個時候,劉諶卻不能要。
一來不能讓張惇覺得自己是在趁人之危。
二來漢魏矛盾才是主要矛盾,而漢吳之間的矛盾隻能算是次要矛盾。
主次矛盾之間,劉諶還是能夠拎得清的。
聽到張惇的話,劉諶笑著說道:
“朕會在成都給你安排一套住宅,你和家人暫且先住下。”
“有什麽需要,盡管跟朕說,朕自會給下麵的人交待。”
張惇聞言,心中再次大為感動。
如此仁德的君主,孫皓真是拍馬難及。
“臣多謝陛下收留之恩!”
說罷,劉諶便命人將張惇先行帶下去,安排一個臨時住所。
緊接著又把樊建他們叫到宮裏。
然後告訴了他們關於張惇前來投靠的來龍去脈。
一番話聽的眾人連連倒吸涼氣。
一國丞相和左將軍,就這麽被夷滅三族?
還是在魏吳兩國正處在戰爭中的前提下。
這孫皓是不是瘋了?!
“現在問題的重點不在於孫皓是不是瘋了。”
“而是接下來吳國會怎麽做?”
“會不會因為這件事改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改變。”
劉諶話裏的意思在場的幾個人都能聽得明白。
這兩人的死已經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國家級的大地震了。
無論是民間還是朝堂上,都會因此引發劇烈的動蕩。
這個孫皓,到底是怎麽想的?
一國丞相和左將軍就是這麽好殺的?
“臣以為咱們得早做打算。”
“之前合肥之戰朱宣陣亡後,江東朱氏就已經對孫皓心生不滿。”
“後來孫皓殺了吳朱太後,江東朱氏反而沉默不言。”
“臣可不覺得那江東朱氏會就此罷手,估計是在等一個合適的時機。”
“那孫氏雖然不怎麽樣,但有孫氏在,咱們好歹能和吳國維持住盟友關係。”
“萬一有變,臣擔心......”
李密無不擔心的說道。
朱太後的死訊對外宣稱是病死,但世人又有幾個是傻子?
不過是沒有撕破那層臉皮罷了。
有司馬氏的前車之鑒在,再加上孫皓自己不當人子。
江東的那些世家未必就不敢換一個別的姓氏坐江山。
宗預聽到這話倒是搖了搖頭:
“臣倒是覺得那些人未必有這個膽子。”
“亂臣賊子的名聲,可不是誰都願意擔的。”
“而且現在以吳國的局勢,也未必有人能夠一肩挑之!”
孫氏坐穩江東已有六十餘年。
早就已經成了江東百姓們心中的正統。
雖然這個正統對待百姓們不怎麽樣。
可這種觀念一時半會兒是改不了的。
真要是換個人坐江山,到時候內憂外患一起來,江山豈不是頃刻傾覆?
劉諶倒是比較同意宗預的意見。
當年曹丕逼迫劉協禪讓,就連他們曹氏內部都有不少人提反對意見。
那還是一個當了多少年傀儡皇帝的人。
司馬昭當街弑君,不僅沒有趁機改朝換代,反而把自己更進一步的可能給斷了。
當時這兩個政權的內部都還算是穩定,尚且引發了這樣的結果。
現在吳國大敵壓境,劉諶覺得那些世家之人隻要不是傻子,都不會選擇在這個節骨眼上動手。
“宗卿之言,頗得朕心。”
“不過咱們也不能因此放鬆警惕。”
“就像咱們沒有預料到孫皓會殺濮陽興和張布一樣。”
“接下來會發生什麽,也不好說。”
“所以還是得早做提防才是。”
“朕意,抽調一部分漢中的兵馬前往永安駐防。”
“吳國沒有什麽變故倒還好說,一旦有變,大漢也可以及時做出應對!”
對於劉諶的意見,眾人自然沒有什麽反對的想法。
鄰國有變,本國增加邊境防備力量本就是題中應有之義。
很快,抽調兵馬的旨意就離開成都前往漢中。
而另一邊,剛剛安頓下來的張惇,在安定下來之後。
對自己的未來和前途也露出了一絲擔憂。
這會兒可不是春秋時期,別國之人能夠隨意的出入另一國家的朝堂。
國家歸屬已經很明顯了 。
再加上劉諶拒絕了自己投獻西陵防務的事情。
也讓張惇的心始終不能徹底的放迴到肚子裏。
自己逃往成都的消息,肯定是瞞不過孫皓的。
萬一到時候孫皓問劉諶要人,劉諶為了兩國之間的盟約,給還是不給?
張惇可不覺得自己的重要性要比兩國之間的盟友關係還要重。
一旦被送迴建業,自己不還是死路一條,同時還要背負一個叛國的罪名。
愁腸百結的張惇坐在劉諶剛剛給自己安排的臨時住所裏。
愣愣的看著幾個一起逃過來的張家忠仆打掃衛生出神。
忽然,耳邊傳來一陣低微的啜泣聲,讓張惇的心中沒來由的升起一陣煩躁。
自己已經夠煩了,怎麽還有人在這個時候招惹自己。
剛準備出聲嗬斥,猛然驚醒自己已經不是在吳國建業,也不是在西陵。
而是在大漢的成都,耳邊那個啜泣的聲音也不是來自別人,而是來自自己的侄女。
張家一門,死的就隻剩下自己和一個侄女了。
一想到這裏,張惇就不由得一陣悲從中來,接下來自己該何去何從啊!
張家又該如何延續。
猛然間,一個念頭在張惇的腦海中油然升起。
之前進宮的時候,漢帝劉諶好像說他大婚在即?
自家這個侄女還尚未出閣,若是她能嫁給漢帝......
想到這裏,張惇的心就撲通撲通的跳了起來。
自家這個侄女的長相,雖然沒有沉魚之姿,閉月之貌。
但也絕對稱得上是一等一的容貌。
世上哪有男子不愛美人的,何況那劉諶到現在才隻有一個正妻。
侄女真要是有幸嫁進宮裏,再誕上個一兒半女的。
無論是自己,還是侄女,亦或是將來的張家。
未必不能在大漢找到一塊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