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壽的眼裏閃過一絲不屑,能生出這等軟骨頭的家族,竟然有膽量造朝廷的反?
劉諶在聽到 崔明煊的話後,眼中的殺意卻瞬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和煦:
“你能棄暗投明,足見你對大漢之忠心。”
“對大漢忠心之人,朕向來不吝賞賜。”
“今日便賜你為謁者,即刻前往建寧霍弋軍中效命!”(注1)
原本以為能夠活命已經是得天之幸。
沒想到陛下竟然賜自己官職,崔明煊心中的惶恐頓時被巨大的驚喜所替代。
“臣多謝陛下厚恩,就算拚得一死,也要替陛下剿滅逆賊!”
說罷便急匆匆的離開皇宮,直奔建寧而去。
等到崔明煊退走後,陳壽卻說道:
“陛下,似這等小人,隻管免其一死便可,又何必賜予官職!”
謁者,乃是負責傳達皇帝詔令以及奉命替皇帝辦事的官職。
按理說正適合崔明煊現在的身份,但是對於這樣一個小人,陳壽是打心眼裏看不起的。
聽到陳壽的話,劉諶卻說道:
“既然願意替朕辦事,總要給他個名分。”
“那些逆賊知道他崔明煊在朝中身居此職,又會作何感想?”
有了劉諶的這番解釋,陳壽也就不再多說什麽。
“臣這就迴去,把剩下的書籍送來給陛下閱覽!”
說罷也告退離開了皇宮。
沒過多久,剩下的那部分書籍也全都被送到劉諶麵前。
劉諶大概翻閱了一下之後,便命人送去印刷。
這部《貳臣傳》優先送往建平等通商城市。
通過那些商人的手流通到魏國和吳國境內。
等到第一批書籍印刷裝訂的差不多的時候。
崔明煊也到達了建寧。
早早就得到消息的霍弋便將其迎了進來。
簡單的寒暄之後,霍弋並沒有第一時間點明崔明煊的來意。
而是當著眾人的麵,宣布了另一個消息。
“這些逆賊自知不敵朝廷,所以便派人前往永昌等郡,意欲煽動百姓,聯絡蠻人。”
“殊不知諸郡之百姓及周邊蠻人早已深受朝廷厚恩,又怎會做出和他們一樣的禽獸之舉!”
“頃刻間便被瓦解,如今這夥賊人已然化作困獸,隻能靜待滅亡!”
原來,之前雍良等人曾幻想派人前往永昌等郡,煽動當地的世家一起作亂。
並且還讓那些依附於自己的蠻族頭領去聯絡那些曾經被霍弋和範長生驅逐的蠻人。
希望他們能夠響應自己,如此一來便可以將戰火燒遍整個南中。
隻可惜他們的想象是美好的。
其餘世家如果想要作亂,又哪裏需要他們來聯絡?
更別說還有範長生未雨綢繆的警告,以及毛炅的盯防。
至於那些永昌郡的蠻族首領,倒是想借機興風作浪一番,奈何永昌兵馬對付這些蠻族的經驗實在是太足了。
一點浪花都沒掀起來,便化作鳥獸散。
事後,範長生同時給劉諶和霍弋寫了一封信,講明其中之事。
而霍弋就是在這個時候,也接到了劉諶的密旨,於是便選擇把這件事留到崔明煊到達之後再宣布。
果然,在聽到霍弋的一番解釋後,其餘人臉上全都是興奮之色。
反觀崔明煊,卻在心悸之餘,又帶有一絲慶幸。
看來朝廷對此事早就已經有所防備,若不是自己見機的快,陛下哪裏能用得上自己?
想到這裏,崔明煊的信念就更加堅定,一定要把崔世義他們釘死在逆賊的恥辱柱上,這樣自己才更安全!
於是崔明煊當即便站出來說道:
“霍將軍,在下奉陛下旨意前來建寧,是為替朝廷討逆。”
“來的路上,在下已經將討逆文書寫好,請霍將軍過目!”
說罷,崔明煊從袖子裏掏出一張絹帛來,交到霍弋手上。
霍弋讀罷,看向崔明煊的眼神都變了。
這份文書中,除了歌頌一番劉諶的功德,痛斥這些逆賊之外。
崔明煊還將整個益州的世家給罵了個遍。
說他們是趴在朝廷身上的螞蟥,是天下第一大害。
世家一日不除,國家一日不安。
霍弋已經能夠想象得到,這封討逆文書傳遍益州的時候。
益州世家會對此人多麽的痛恨。
這個崔明煊是要自絕於天下啊!
看著崔明煊臉上的憤恨表情,霍弋一時間竟然分不出到底是這小子自己的主意還是陛下的心思。
或許二者都有吧!
“將命軍中書記將此文謄抄數百份,然後射入城中。”
“三日後,破城!”
在這段時間,夜郎城已經來了不止一批援兵,但是數量卻一直在減少。
霍弋知道他們的兵力已經被自己消滅的差不多了。
繼續這麽耗下去意義也不大。
之所以給他們三天的時間,是霍弋需要這封討逆文書有時間在三郡傳播。
當這封討逆文書被謄抄完畢後,一隊隊身著輕甲的士兵便蜂擁著來到夜郎城下。
城上的叛軍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早就已經麻木了。
這麽多天的攻城,早就已經耗盡了他們的精氣神。
每一次後方來援軍的時候,他們都覺得有希望擊退這些官軍,但每一次霍弋都會讓他們的希望變成失望。
戴魯和何裕兩人也已經滿臉倦容,眼中血絲遍布。
他們早就看出來城下這些兵馬就是在圍點打援,吸引後方源源不斷的派兵前來。
同時也明白了自己麾下人馬以及自己和朝廷正規軍之間的差距。
可是他們卻沒有絲毫的辦法,隻能被對方牽著鼻子走,不停的給後方發去求援信。
因為直到此時,他們還抱有一絲幻想。
萬一雍良聯絡到永昌等地的世家一起起兵呢?
萬一吳國援兵到達呢?
與其說是抱有幻想,倒不如說是在麻痹自己。
所以在看到城下漢軍再次攻來後,戴魯也隻是機械命令士兵防守。
然而這一次,前來進攻的士兵隻是在城下對著城頭射出一陣箭雨後,便匆匆離開。
看著這些漢軍退去的背影,戴魯滿心的不解。
直到何裕拿著一支無頭箭矢,將上麵綁著的書信送到戴魯麵前:
“戴將軍,你看這是什麽!”
劉諶在聽到 崔明煊的話後,眼中的殺意卻瞬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和煦:
“你能棄暗投明,足見你對大漢之忠心。”
“對大漢忠心之人,朕向來不吝賞賜。”
“今日便賜你為謁者,即刻前往建寧霍弋軍中效命!”(注1)
原本以為能夠活命已經是得天之幸。
沒想到陛下竟然賜自己官職,崔明煊心中的惶恐頓時被巨大的驚喜所替代。
“臣多謝陛下厚恩,就算拚得一死,也要替陛下剿滅逆賊!”
說罷便急匆匆的離開皇宮,直奔建寧而去。
等到崔明煊退走後,陳壽卻說道:
“陛下,似這等小人,隻管免其一死便可,又何必賜予官職!”
謁者,乃是負責傳達皇帝詔令以及奉命替皇帝辦事的官職。
按理說正適合崔明煊現在的身份,但是對於這樣一個小人,陳壽是打心眼裏看不起的。
聽到陳壽的話,劉諶卻說道:
“既然願意替朕辦事,總要給他個名分。”
“那些逆賊知道他崔明煊在朝中身居此職,又會作何感想?”
有了劉諶的這番解釋,陳壽也就不再多說什麽。
“臣這就迴去,把剩下的書籍送來給陛下閱覽!”
說罷也告退離開了皇宮。
沒過多久,剩下的那部分書籍也全都被送到劉諶麵前。
劉諶大概翻閱了一下之後,便命人送去印刷。
這部《貳臣傳》優先送往建平等通商城市。
通過那些商人的手流通到魏國和吳國境內。
等到第一批書籍印刷裝訂的差不多的時候。
崔明煊也到達了建寧。
早早就得到消息的霍弋便將其迎了進來。
簡單的寒暄之後,霍弋並沒有第一時間點明崔明煊的來意。
而是當著眾人的麵,宣布了另一個消息。
“這些逆賊自知不敵朝廷,所以便派人前往永昌等郡,意欲煽動百姓,聯絡蠻人。”
“殊不知諸郡之百姓及周邊蠻人早已深受朝廷厚恩,又怎會做出和他們一樣的禽獸之舉!”
“頃刻間便被瓦解,如今這夥賊人已然化作困獸,隻能靜待滅亡!”
原來,之前雍良等人曾幻想派人前往永昌等郡,煽動當地的世家一起作亂。
並且還讓那些依附於自己的蠻族頭領去聯絡那些曾經被霍弋和範長生驅逐的蠻人。
希望他們能夠響應自己,如此一來便可以將戰火燒遍整個南中。
隻可惜他們的想象是美好的。
其餘世家如果想要作亂,又哪裏需要他們來聯絡?
更別說還有範長生未雨綢繆的警告,以及毛炅的盯防。
至於那些永昌郡的蠻族首領,倒是想借機興風作浪一番,奈何永昌兵馬對付這些蠻族的經驗實在是太足了。
一點浪花都沒掀起來,便化作鳥獸散。
事後,範長生同時給劉諶和霍弋寫了一封信,講明其中之事。
而霍弋就是在這個時候,也接到了劉諶的密旨,於是便選擇把這件事留到崔明煊到達之後再宣布。
果然,在聽到霍弋的一番解釋後,其餘人臉上全都是興奮之色。
反觀崔明煊,卻在心悸之餘,又帶有一絲慶幸。
看來朝廷對此事早就已經有所防備,若不是自己見機的快,陛下哪裏能用得上自己?
想到這裏,崔明煊的信念就更加堅定,一定要把崔世義他們釘死在逆賊的恥辱柱上,這樣自己才更安全!
於是崔明煊當即便站出來說道:
“霍將軍,在下奉陛下旨意前來建寧,是為替朝廷討逆。”
“來的路上,在下已經將討逆文書寫好,請霍將軍過目!”
說罷,崔明煊從袖子裏掏出一張絹帛來,交到霍弋手上。
霍弋讀罷,看向崔明煊的眼神都變了。
這份文書中,除了歌頌一番劉諶的功德,痛斥這些逆賊之外。
崔明煊還將整個益州的世家給罵了個遍。
說他們是趴在朝廷身上的螞蟥,是天下第一大害。
世家一日不除,國家一日不安。
霍弋已經能夠想象得到,這封討逆文書傳遍益州的時候。
益州世家會對此人多麽的痛恨。
這個崔明煊是要自絕於天下啊!
看著崔明煊臉上的憤恨表情,霍弋一時間竟然分不出到底是這小子自己的主意還是陛下的心思。
或許二者都有吧!
“將命軍中書記將此文謄抄數百份,然後射入城中。”
“三日後,破城!”
在這段時間,夜郎城已經來了不止一批援兵,但是數量卻一直在減少。
霍弋知道他們的兵力已經被自己消滅的差不多了。
繼續這麽耗下去意義也不大。
之所以給他們三天的時間,是霍弋需要這封討逆文書有時間在三郡傳播。
當這封討逆文書被謄抄完畢後,一隊隊身著輕甲的士兵便蜂擁著來到夜郎城下。
城上的叛軍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早就已經麻木了。
這麽多天的攻城,早就已經耗盡了他們的精氣神。
每一次後方來援軍的時候,他們都覺得有希望擊退這些官軍,但每一次霍弋都會讓他們的希望變成失望。
戴魯和何裕兩人也已經滿臉倦容,眼中血絲遍布。
他們早就看出來城下這些兵馬就是在圍點打援,吸引後方源源不斷的派兵前來。
同時也明白了自己麾下人馬以及自己和朝廷正規軍之間的差距。
可是他們卻沒有絲毫的辦法,隻能被對方牽著鼻子走,不停的給後方發去求援信。
因為直到此時,他們還抱有一絲幻想。
萬一雍良聯絡到永昌等地的世家一起起兵呢?
萬一吳國援兵到達呢?
與其說是抱有幻想,倒不如說是在麻痹自己。
所以在看到城下漢軍再次攻來後,戴魯也隻是機械命令士兵防守。
然而這一次,前來進攻的士兵隻是在城下對著城頭射出一陣箭雨後,便匆匆離開。
看著這些漢軍退去的背影,戴魯滿心的不解。
直到何裕拿著一支無頭箭矢,將上麵綁著的書信送到戴魯麵前:
“戴將軍,你看這是什麽!”